家鄉的習俗作文[集合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習俗作文1
節日,這是月月有,年年過的,只是各民族各有慶祝的方式。過春節,江蘇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餃子,我們廣西壯族重粽子。聽姥姥說,我們壯人過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才好,可惜那快成為過去了,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想起姥姥、姥爺親手包的粽子,那個香啊,口水都流出來了!……
我的家鄉在廣西,廣西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民族,其中就有壯族,我就是壯族人.民俗,這個詞語從人一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在身邊,我們總生活在民俗中。
節日,這是月月有,年年過的,只是各民族各有慶祝的方式。過春節,江蘇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餃子,我們廣西壯族重粽子。聽姥姥說,我們壯人過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才好,可惜那快成為過去了,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想起姥姥、姥爺親手包的粽子,那個香啊,口水都流出來了!
春節時,東蘭縣孩子們大年初一起床后就要爬柱子,邊爬邊念,“長如竹筍,高如大樹!眲e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樹。大家都希望我們快點長大呢!
端午時,漢族劃龍舟,壯族則是采藥。因為聽說這天采藥,藥效最好。百草煮藥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縣,將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進深山喂猴,構造了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世界,還制猴形玩具給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采藥,去喂猴,可大人說山路不好走,又危險,不讓去,結果沒去成。
以前,我們壯族還有一個民俗,就是自覺修路,集資造渡船,方便行人,這被稱為“陰功路”、“陰功船”,可不知為什么,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你看,壯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來,他們都傳承了民族文化特色。
家鄉的習俗作文2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里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干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后,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家鄉的習俗作文3
雖然我們家鄉春節習俗和大部分地方的差不多,但也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
大年初一,你的餐桌上也許是大魚大肉,我們這兒的就不同了。早上六點鐘,每個人必須起床到家族中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里吃素面和“發財菜”。所謂的“發財菜”,其實就是木耳,而且這木耳不能是買來的,必須是自己在枯枝斷木上采摘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大年初一,村子里來了一個流浪漢,村里人誰都不肯給他東西吃,因為大家認為,大年初一就把自家的東西分給別人,好運也就分給別人了。就在他餓著肚子要離開村子時,有一個家境貧寒、身懷六甲的婦人卻大方贈了他一碗木耳面條。流浪漢感激地問:“你不嫌棄我是一個流浪漢,還把自家的早飯給我吃,相當于把一年的好運都給了我。我把好運還給你,你的小孩長大后必定中狀元!闭f完,流浪漢就消失了。這時,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那個流浪漢是個神仙。從此,這戶人家慢慢富裕起來,那婦人生的孩子也真中了狀元。為了求得來年好運,打那以后,家家戶戶都在大年三十上山采摘木耳,大年初一早上都到族里輩分最大的祖爺爺家去吃素面。這樣既把祖爺爺當成神仙,祝他健康長壽,也求神仙賜下好運,讓孩子都能中狀元!
大年初一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糖果盤,里面裝著蘋果、橘子、糖餅、花生、豆子……由小孩端到能容納全村人的'祠堂里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開開心心舉杯暢飲,吃著甜甜的果子、磕著香香的瓜子,暢所欲言。這是一年中村里最熱鬧的時候,因為平常大部分勞動力都外出務工,春節便是全村男女老少歡聚一堂的時刻,也是為了更好地讓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訴在座的每一位: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多富有,或多不如意,你永遠都是村里的一分子,家永遠在這里……
大年初七,大家都在早上七點鐘左右起床,女主人會煮上一鍋“七寶粥”當早飯。為什么叫“七寶粥”呢?因為它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頭、豆腐、芹菜葉和自家做的米果熬煮而成的!捌邔氈唷北仨氃谠缟习它c鐘左右吃完。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按我們的規矩,哪怕再忙,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戶戶都在家享受團圓的歡樂,等到大年初七才開工。在開工前,吃上營養豐富的“七寶粥”,干活就會特別有勁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祈求事事順心順意。
到了元宵節,族里會選一戶院子較大的人家,擺上幾桌,一大族人一起包湯圓。湯圓是用雪白的糯米粉做的外皮,有綠豆餡兒的,有紅豆餡兒的,還有花生餡兒的,一個個在人們手里被揉得滾圓滾圓的。大家邊包邊煮,鍋里的水開了,冒著小泡泡,雪白的湯圓“叮咚、叮咚”跳下鍋,它們乘著泡泡上下翻飛,此時加一點冷水,再煮到水沸,等到湯圓安安靜靜地浮在水面,那就是熟了。大人們右手拿著勺,左手拿著碗,撈著飽滿的湯圓。眼饞又嘴饞的小孩兒就圍在邊上吸溜著口水候著,仿佛孩子們期待的不僅僅是香甜軟糯的美味,還是對來年的期盼。你瞧,每個碗里盛有4個到6個湯圓,吃4個是“四季平安”,吃5個是“五谷豐登”,吃6個是“六六大順”。吃的時候,即使孩子們再饞,也必須長輩先吃,只有長輩吃完碗里的湯圓,晚輩才能吃。吃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我們家鄉的春節是不是別有一番風味?有時間你們一定要來感受一下我們家鄉那別樣的春節習俗哦!
家鄉的習俗作文4
我的家鄉位于福建閩南金三角的東南部——漳州市云霄縣列嶼鎮。她背山面海、氣候怡人。品種豐富的海鮮美食和淳樸善良的列嶼人民構成了當地獨特的風情。
海邊的人們大多以出海捕魚為生,漁民們為祈求出海平安,每年會有很多祭祀活動。常聽爸爸講他小的時候過節的各種趣事。他說最隆重的要屬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每家每戶為這一天的活動要提前一星期開始準備,殺豬宰鴨,制作糕點等。當天的.祭祀活動從傍晚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凌晨,燒的金紙也常把整個小鎮籠罩在濃煙中。在祭祀活動后宴請親朋好友,非常的濃重。去年的中元節我正好在老家,體驗了一把“別具風味”的祭祀活動,我發現從貢品上就和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式各樣的海鮮、水果、精致糕點,家人們一天就準備好了。祭祀活動的時間也大為縮短,沒有見到空中的濃煙了。人們不再大力操辦酒席,或親人或三五好友相聚,并且實行了光盤政策。
時代在變遷,古老的祭祀活動雖然隆重熱烈,但是造成不少鋪張浪費的現象。新時代的祭祀,在保留人們美好祈愿的同時變得更加環保、文明,這不正是一種進步嗎?
看著忙碌的家人,望著碧海藍天,我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明天的列嶼鎮變得更加美麗!
家鄉的習俗作文5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所以人們的家鄉習俗也會有差異。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家鄉春節特色習俗吧。
每個地方都有習俗,古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家鄉的春節也有一番特色,你就聽我給你一一列舉吧!
首先是除夕。除夕是一個值得我們慶賀的日子。因為在這個時刻,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一定趕回家吃年夜飯,并說一說各自遇到的奇聞樂事。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小孩子,沒有人睡覺,因為這一夜,大家都要守歲。
等到了午夜零點時,還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震耳欲聾。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一個兇惡的怪獸,人們稱它為年,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這種怪獸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在除夕晚上,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寓意是為了祈求安寧,辭舊迎新。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餃子,這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今天,我們都要到親戚家拜年,去時會帶上禮品。同樣,親戚朋友來做客,也是如此。哦!這一天,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這一天可以賺足了壓歲錢,但有的孩子也會把錢拱手讓給家長,交于家長管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是家鄉的重要節日之一。家家戶戶都會買湯圓,湯圓不但好吃,而且代表著一家團團圓圓、合合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多彩多姿的,也是快樂的節日,讓我們來一起慶賀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6
八月十五,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沒錯,是中秋節,在我們稷山縣,中秋節也是有屬于我們的風俗習慣的。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會在家中吃月餅,晚上的時候,還會在外面看天空上的月亮并祭拜。這天的月亮又大又圓,像一個大玉盤。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一天,后羿外出,他的妻子嫦娥吃了一顆仙丹,隨后,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每年中秋節時,我們一大家子圍坐一起,吃著月餅,欣賞著月亮,談天說地,敘述著自己的故事。
我們稷山縣的習俗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節日都有著獨特的習俗。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的風俗,因為我喜歡關于中秋節的種種傳說,喜歡中秋節時我們圍坐在一起的感覺。
家鄉的習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臨岐鎮吳峰村。那里可好玩了。
我們這里有有趣的方言。比如,說:我是阿,你是儂,他是科,我們是阿儂, 乖的小孩是乖伲,麻雀是麻葉,你們是拉,什么叫他里,今天是根日,明天叫明招,閃電叫天喬,白天叫日里,晚上是葉干,父親是大大,毛巾叫面布,男人=男伲噶,蝦=沙公公。
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
每年立春節,淳安民間有接春的習俗,意在迎春接福。然而,有趣的是吳峰村姓魯的人從來不接春,這種奇怪的現象有何來由嗎?
聽老人說起: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稱帝之前,曾在臨岐一帶秘密進行招募鄉勇的活動。就在那一年立春的一天,朱元璋路吳峰村山腳時,突然聽到火炮聲,以為后有追兵,吃驚不小,急忙向山后逃去,那山腳下是一片竹林,竹子被村民砍伐后留下密密的尖尖的竹樁,朱元璋穿得是草鞋,竹樁把朱元璋的腳刺得鮮血直流,疼得朱元璋叫苦不迭。后來才知道那一天的'炮聲是吳峰村人接春的炮竹發出的,虛驚了一場。
朱元璋登基后,沒有忘記在吳峰村吃過的苦頭,于是,便下旨,不準吳峰村接春,這就是為什么吳峰村不接的原因。
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故事,我下次再寫。歡迎大家過來玩。
家鄉的習俗作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不知不覺來到我身邊。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家鄉的習俗。俗話說,粽子好吃,但我不喜歡粽子。媽媽說:"粽子一定要吃,這是傳下來的習慣。
"為什么,下來吃粽子的習慣?"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殺,被后人紀念。有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五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簡而言之,有各種類似的傳說,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突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著石頭流淚投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極度悲痛。每年這一天,他們都涌到河邊吊屈原。因此,每年5月5日,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的習俗。激勵我們幾千年。
期待下一個端午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9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
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我家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皠e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著一聲刺耳的響聲,一只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沖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著,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里還抱著一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托著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我的家鄉在晉江,這兒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過年也有我們自己的風俗。
三十晚上,我們跟別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多了一個跳火堆而已。因為我們這邊比較信佛,所以我們初一到初七是這樣的……
初一凌晨,一家大小紛紛起床,先刷牙洗臉,換新衣,然后,在廳堂設案,擺上供品,燃香點燭,敬拜“天公”,燃放鞭炮。
初一早餐,大家都給吃面線,雖然我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信佛吧。親友之間互相走訪,拜年賀新年?蛠砣送,請甜、吃甜、飲甜,以示有個甜蜜的開頭。初一的'禁忌甚多,如:不能動刀切東西,不能掃地,不能打罵吵架,不能打破家中器皿……凡此種種均。寓有吉利綿長、聚財納福、和睦美滿、年余歲豐、喜慶如意等……意在新年伊始,取個吉兆,有個好的“彩頭”。
初二是“女兒日”,嫁出的女兒常偕女婿、孩子回娘家省親。初三經常是團體活動的日子。初四舊俗稱“散正”,表示春節結束。初五就是工廠開工的日子了。
初七是“人日”,也稱“眾人生日”,一般各家各戶都合家吃“七寶羹”即線面為主,另加豬肉、魷魚干、蠔、蒜等調品的線面飯。既祈求長壽,又表祝福。初九為天帝,俗稱天公的誕辰,家家戶戶事前殺雞、炊糕、炊甜粿,并備辦“三牲”、“五果”、“六齋”、清茶、紅酒等于當天凌晨,搭“天公桌”,點“天公燈”,行香跪拜。
這些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風俗了,可真多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一個地方的習俗,是一個地方特色和精華的體現,而對于我的家鄉,年年都能感受到習俗,甚至到如今都能倒背如流。
老家是一個小村子,規矩和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俗話說,大年初一要洗舊迎新。當公雞還沒有鳴叫時,我便從溫暖的被窩中爬了起來,在寒冷的空氣中打開了老宅的大門,那瞬間,寒風似冰刀一樣朝我臉龐括來,臉上都有些括紅了。我凍得直啰嗦,趕緊跑回屋里。
而我看到母親單單只穿了一件長袖在用抹布擦拭著布滿灰塵的墻壁,瞬間水變得透黑。掃地是一項特別好“玩”的家務,我喜歡在灰塵中掃地,也喜歡用掃把讓地上的灰塵翩翩起舞,所以我從沒掃好過一次地。
這些都是有關勞動的,對于我來說,更喜歡美食方面。爺爺有一個自己的農場,每年都養一些豬,雞,魚之類的以便過年的時候食用。而令我最喜歡的場景莫過于殺年豬。
村里幾個比較強壯的男子,用繩子牽著膘肥體壯的豬豬,把它眼睛蒙上,帶到殺豬場,只見一名強壯的男子用嫻熟的技藝把豬的四條腿給切斷了,豬用刺耳的叫聲來沖斥著自己的痛苦。不過一會兒,豬便不在亂動了,男人們用盡了全身解數讓它不動,男人們的`汗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滴了下來,地面不一會兒就打濕了。一把比我還高的刀一掃而過,地上便是滿地的豬肉。
人們用清水洗好后,把這些肉掛在屋頂,用祖傳手藝來制作臘肉。那臘肉從家家屋頂飄過來,在不斷地誘惑著我的鼻子。
到了大年除三,初四才是最熱鬧的時候,人們開始走親戚,在此期間,我們接待了很多親戚,家人們座在火坑旁聊天,吃零食,享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樸實無華,在簡單中享受了快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過年習俗,我們客家人的鄉村也不例外。
農歷的十二月二十五,我的家鄉就進入了年假,在外面工作的人都陸續回來了。墟日(到鎮上買東西的日子)由三日一墟改為了每日一墟,以方便大家采購年貨。家家戶戶都忙著大掃除、做年糕、備年貨……
家鄉的年糕有個特點,就是大。連做年糕的缸和鍋都特別大。那個缸能放下三個我。我想,當年司馬光砸的缸也不過如此吧。大人們把糯米粉倒進缸里,倒到缸一半深的時候,一個大人會端著盆子慢慢地加水,另一人拿起一根長長的棍子不停地攪拌,攪拌到差不多時候,就用手搓起粉團。雖然是大冬天,大家不一會兒都累得大汗淋漓。我看到他們那么辛苦,就說:“讓我來幫你們吧。把我放進缸里去,讓我用腳來跺一跺,那不就完成了嗎?”我的一句話把大人們逗得哈哈大笑。粉團搓好后,大人們在灶臺上架起柴火,擺上一個大蒸鍋——像《西游記》中蒸豬八戒的大蒸鍋一樣大,往鍋里加水,放上大大的木蒸架,再在蒸架上鋪上一層芭蕉葉,把糯米團攤成一個大圓餅放進去蒸。要蒸上一整晚,我也一晚上都想著它第二天出鍋的那一刻。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掛紙,就是年二十五到大年三十之間,等家人回來齊一些的時候,就到山上的祖墳去燒燒香,做一個小型的拜祭(大型的'拜祭在清明節),告訴先人快過年啦,子孫們都回來了,您也回家團聚吧!
在大年三十,家鄉的人都會“考早”,就是比誰起得早,比誰吃年飯吃得早,小朋友們就會比誰洗澡洗得早。為了“考早”,大年三十那天我起得特別早。大人們已經貼好對聯,掛好燈籠,做好早飯。
大年三十早上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到祠堂祭祖。家鄉的這座祠堂建于明朝初年。就在我們吃早餐的時候,鑼鼓聲就從屋外傳了進來,原來是祭祖隊伍正經過我家。準備好的嬸嬸們立即挑起裝滿祭品的籮筐追出去。小朋友們一聽到就急了,忙著催促大人:“快點!快點!不然我們就考不過別人啦!”我也把碗筷一扔,跟著沖了出去。等我們來到村道時,這里已經人山人海,鑼鼓震天,鞭炮轟鳴,我們好不容易才排隊進了祠堂。我和哥哥插了香,磕了頭。出了祠堂,村道上還有浩浩蕩蕩的祭祖隊伍涌向祠堂,我指著隊伍跟哥哥說:“我們考贏了他們!
一回到家,我們就爭著去洗澡。按照老人們的說法,洗完澡,就大了一歲。如果和我同年的表弟比我先洗澡,他就能當上一小會兒的表哥了!大年三十的洗澡水很特別,要加入一些用柚子葉、榕樹葉和柏樹葉熬出來的水。老人們說這些水有神奇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大家把上一年的壞運氣洗掉,帶來好運。我和家里的幾個小朋友都爭著第一個洗澡,但淋浴室只有一間。爺爺看到我們爭得面紅耳赤,就說:“今天天氣那么好,不如大家都拿澡盆子在天井這里洗吧!”我們聽完都去搶盆子,搶不到盆子的就向鄰居家借。我們五六個小朋友圍在天井,等著大人把熱水分給我們,開開心心地洗澡。洗完澡,大了一歲的我們換上新衣服,迫不及待地結伴跑出去拜年。
客家人的團年飯非常豐盛,除雞鴨魚肉之類,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豬肉做成的菜肴,稱之為“肉丸”,象征團圓之意。最講究的一道菜是“年湯”,主要有大肉、蘿卜、肉丸和菇類。吃年夜飯前,除了祭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給長輩端上熱氣騰騰的“年湯”。親人團聚,品嘗美食,喝酒談笑,其樂融融,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
我的家鄉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歡迎你到我家鄉來做客!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我的家鄉在湖南,湖南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接下來,我就好好跟你們說說我家鄉的'習俗。
鞭炮樂鳴聲,喜氣迎新末。過年是中國人最最期盼的時刻。一家老小都在過年的時候團聚在一起,歡聲笑語,喜氣盈盈。
除夕也稱大年十三,家家戶戶剪彩紙,貼春聯,全家團聚。我記得,每年到了除夕的時候,我都特別興奮。爸爸早早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在外面殺雞宰鴨,準備今天的年夜飯。在我們這里,(湖南)年夜飯是極其重要的。也有幾道菜是必不可少的,象征著一定的寓意。
除夕年夜飯吃魚,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年夜飯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
除夕年夜飯吃雞,寓意有計。
除夕年夜飯吃豬,寓意大吉大利。
除夕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晚上要守歲。吃過年夜飯,就要守歲了。12點不到,絕不能睡覺。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記住,外面開始放鞭炮的時候,一定要出去看看。滿天的煙花,多美!
我記得,媽媽還曾與我講過,晚上為什么要放鞭炮的原因。第一:是為了祭灶王。第二:相傳古時候有個怪物叫做年獸,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年獸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三十晚上,家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驅趕年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除夕夜,我們按照北方的習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
我問爸爸:“為什么在北方大年三十要吃餃子呢?”
爸爸告訴我:除夕這天,北方地區有包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寓意來年吉祥如意;南方地區做年糕,和年年高升同音,寓意“年年高”。我們全家都是北方人,春節吃餃子是一個隆重儀式。
吃餃子要和面,‘和’就是‘合’有一家人團聚的'意思,餃子的‘餃’與‘交’諧音,象征著新舊交替,新的一年開始了。
媽媽告訴我,年三十我們都要吃福餃,有的人家會在餃子里面包硬幣,有的人家會在餃子里面包糖果,今年我們全家就包了幾個帶有硬幣的福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來年會好運連連。
一家人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有說有笑,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我也親手包了一個放了硬幣的福餃。外婆就帶著弟弟到廚房忙著為大家煮餃子,我和爸爸媽媽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
餃子煮好了,一盤盤的餃子像一堆堆的小元寶擺放在餐桌上,我和弟弟馬上跑到餐桌前,往自己碗里夾了幾個福餃。我吃的第一個福餃就吃到了硬幣,開心極了。弟弟邊吃邊偷看我,嘴里不停的說:哪個是有硬幣的餃子呢?我怎么還沒有吃到呢?正說著就突然大叫起來,“媽媽,媽媽,我也吃到了。”弟弟和我都雀躍歡呼起來。
這個春節讓我知道了團聚對一家人的意義,以后每年春節,我都要跟家人團聚,一起吃福餃,一起過充滿親情的中國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開始拜年了,祝大家20xx年春節好!
【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家鄉習俗作文02-13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2-06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8-31
家鄉習俗作文【精選】09-15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2-02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17
家鄉的習俗作文11-07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28
家鄉習俗作文07-09
(精選)家鄉的習俗作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