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家鄉的習俗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習俗作文1
我的家鄉在江蘇省宿遷市,我的家鄉有一個十分奇特的習俗,那就是“偷”餃子,所謂的“偷”不是真的偷。
我的家鄉春節這天每戶人家的門口都會準備一盤餃子,少至十幾個,多至幾十個,我們小孩兒看得出來少放的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吝嗇,第二種是稀有的,也就是有肉和沒肉的區別,在門口放餃子也是為了我們孩子吃,有些熊孩子會玩的,不想回家去吃飯,所以才準備的。有的人家門前還會放饅頭包子等等。
餃子怎么做都行,煎、炸、蒸、煮都可以,口味也不同,咸、鮮、麻、辣、酸等等!巴怠憋溩舆是個技術活,我們會在家長口中套出誰家餃子是什么餡的,我們都會知道,之后再具體在一起看看有多少人,提前計算餃子的數量和每人吃多少個,我們還能吃到別人家的臘八粥,之后,我們會轉移到別地地方,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吃自己家的.餃子,其實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別人家的水比自己家的感覺更好吃,而且更有年味。
等到夕陽西下時,回到自家門口,看見門口的盤子被別人家的孩子吃的空空如也,有一種自豪感便油然而生,這種自豪感是不知不覺間出來的。
我不知不覺也喜歡上當“小偷”了,因為偷到餃子寓意:平安健康。餃子被孩子吃光了,寓意心靈手巧,有愛心,有福報。
家鄉的習俗作文2
我的家鄉風俗很多,如清明節吃雞蛋,七月七吃小餅,八月十五吃月餅,元旦吃餃子,春節吃餃子、喝糖水。在這眾多的家鄉風俗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家鄉人又叫過年。在這一天還未來臨之前的十幾天里,家里的大人們就停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大人們出去趕集,買雞、鴨、魚、肉,有的大人留在家里給孩子們做過年要穿的新衣服,老人們就準備過年用的桔祥品。這些桔祥品全部是用面食做的,如龍、鳳凰、八角饅頭、年糕等。再過幾天,這些活都做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忙活著收拾房間,做一次徹底性的大掃除,要把家里清掃得干干凈凈,每次家里的玻璃窗總是歸我。這時候,我總是興致很高,我會使出我的巧妙方法,把玻璃擦得干干凈凈,明亮的玻璃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最終迎來春節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眼瞧出去,每家每戶門口都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伴隨著噼啪的鞭炮聲,飯菜就端上了桌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文藝聯歡會。最快樂的還是初一早晨,清晨約莫三四點鐘時,外面的鞭炮聲就震耳欲聾了。大人們忙著下餃子、放鞭炮,我們小孩子從里到外換上了新衣服。吃飯時要先給老人們拜年,拜完了年,老人就送給小孩子壓歲錢。早晨的餃子中包著錢、栗子、糖、棗之類的東西,每次我都拼命吃,期望能吃到糖和栗子,因為它象征著來年能甜甜美美的,能鼓舞我努力學習。
紅紅火火的春節一過,人們就要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我喜歡春節,春節是晚霞,是歲末的最終一道風景。春節是朝霞,預示著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不知不覺來到我身邊。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家鄉的習俗。俗話說,粽子好吃,但我不喜歡粽子。媽媽說:"粽子一定要吃,這是傳下來的.習慣。
"為什么,下來吃粽子的習慣?"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殺,被后人紀念。有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五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簡而言之,有各種類似的傳說,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突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著石頭流淚投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極度悲痛。每年這一天,他們都涌到河邊吊屈原。因此,每年5月5日,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的習俗。激勵我們幾千年。
期待下一個端午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4
媽媽的老家在東北,小時候過年能吃凍梨、凍柿子,還能去別人家“偷”凍餃子吃,當然,別人家也歡迎去“偷”。除夕夜12點整還要吃年夜飯,那就是——餃子,包糖代表甜甜蜜蜜,包錢代表新的一年發發發。我去年在姥姥家還包了帶錢餡和糖餡的餃子,我吃到了雙喜糖,心里喜滋滋的`!
爸爸的老家在海山,坐船過去的時候會見到幾座無人島。海山的年夜飯不吃餃子,而是做一大桌子的菜,吃不完的年后再吃,表示“年年有余”。爸爸小時候過年,家里還會包番薯粽、米粽、豆粽、蜜棗粽,還有打炒米、甘蔗、荸薺等,必不可少的還要放炮仗。今年我去舅公家拿了好多番薯粽。
我現在過年能穿新衣,貼對聯,很多零食、水果,想吃什么就去超市買什么。今年的對聯還是我寫的呢!我在新年的時候還放了煙花,去客運中心寫了春聯“福”字,送給過往的旅客,最開心的是養了三只小倉鼠、七條小魚、一只小烏龜,我非常喜歡它們!
家鄉的習俗作文5
我的家鄉在重慶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鎮。雖然川渝一家有很多相似的風俗習慣,但是在四川生活工作之后,我發現重慶和四川,春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的親戚朋友都會在除夕之前安排一次年夜飯。除夕的'前一周,他們基本上是到各家去吃飯。在家里,年年準備的年夜飯除了一般的雞、鴨、禽、海鮮、素菜等外,還少不了“魚”,比如紅燒豬頭肉豬尾、炸酥肉、魚干、麻團之類的,一定要多做一些,把剩下的食物放在初一,尤其是魚,代表年年有余。看年夜飯一定要過半夜,一般要過一點才睡覺。大年初一,要求他們不能外出拜年,也不能在外面花錢,早上只吃湯圓,代表著新的一年團圓。初二,出門掃墓,祭奠故去的親人;丶視r,要帶回一兩根木棍、樹枝等柴火,代表帶回財運。初三,親戚開始走親訪年。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可以繼續歡聚到正月十五。
印象中,四川這里有個奇怪的風俗,就是朋友老家在三臺村?赐昴暌癸,大年初一早上五六點,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
你家鄉有哪些不一樣甚至奇葩的過年習俗?快來分享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6
今天,在我的老家雙峰鄉皿四村,即將舉行一次特別的活動—煉火。得知了這個消息后,我開始期待著夜晚的到來。
天終于黑了。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煉火所在地。呵,這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經過一個半小時等待,期待已久的煉火開始了。
聚攏的火堆,像是一座小山似的,向人們發出挑釁的低吼。強壯的“勇士”開始挑戰了,他們輪流著赤著腳沖過火堆,在一次次踩踏之后,“小火山”被踩出了一條路。終于,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勇士”們利用手中的“長矛”將“火山”的熱和雄壯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條條火舌直沖云霄;一條條火龍騰云駕霧;一陣陣火光在空中綻放,似絢麗的煙花。在空中的火花消失后,留下一絲絲痕跡讓人遐想無限。
煉火的時間很短,十幾分鐘而已,然而煉火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是一輩子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7
在我未出世之前,家鄉的九曲廟會就源遠流長,在我來到這個世界之后,九曲廟會已成為我兒時最有樂趣和歡樂的場所。時至今日憶起,仍然上那樣的溫馨,甜蜜,幸福。
九曲廟會以燈展為主,橫縱十九,共三百八十一盞;色彩以紅,黃,藍,綠顏色的為主。燈盞內點燃小小截蠟燭,在無星的夜晚,燈盞一閃一閃,顯得分外耀眼,惹人喜愛。從遠處看,像天上的繁星點點,像是湖面倒映的萬家燈火在閃爍呀!s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間,此刻難分辨。我也沒有那么多的思維去顧及,只覺得能給幸福和歡樂就好,還須什么理由呢?
眾人家端燈到廟會場地,然后是大人點燈,小孩端燈,嘻嘻嚷嚷倒別有一番人間樂趣。最有意思的是轉九曲;由長輩指引,嗩吶人員隨后吹奏,百人長隊在悅耳嘹亮的嗩吶聲中緩緩繞轉前進。其中有七八十歲的白發老人,也有五六歲的青發孩童,更多的是喁喁笑語的青年男女都隨著焰火的燃起和放鞭炮的聲聲中隊伍緩緩前進。人們爭嚷著總想搶一個彩頭,因為聽老人說;“跟著九曲轉,百病除,萬事順,幸福能連成片”,老人在祈禱長長壽,中年人在祝自我事業有為,青年在祈禱甜美的感情,少年在湊個歡樂熱鬧,奧秘就在其中。原先萬事都有緣由,以至于百代萬代永相傳呀!
我緊跟著,不時地和朋友調侃,談起幼時事,更是幸福洋溢在臉上;腳步輕,心境爽,神仙也難以和我們爭寵完美人間的`歡樂呀!此刻雖然時至冬日,寒風不時光臨臉面,但有那數百盞搖曳的燈,數百號人的涌動,更有能勾起我兒時的回憶和眼前的愜意,熱意已沖滿人的心田。我明白:僅有懷著對生活事業有百般信心和細微的心思,一切隱匿的幸福都會人我的心頭縱情的綻放。歡樂緣自然,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每一個會心的微笑和一個善意的眼神……
處于高潮時,是人們來到長壽燈和幸福燈之間,每個人默默地許愿:期望自我今年事業有成,天天歡樂。此刻數百人聚攏沉默,好像處于宗教的人們在祈禱自我脫離苦難追尋歡樂無極的境界,時光仿佛停滯,心跳卻清晰的很呀!一切浮花名利此刻在心田業已蕩然無存,人活著只要踏實愉快就足矣。
時的尾聲,嗩吶停湊。人們又嚷嚷著亂成一片,都懷著滿腹的幸福離開九曲廟會的場地,瞬間僅有那數百盞燈在默守著那幸福的尾號,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思和憧憬。人們又去觀戲看那人間自古以來的戲曲并在其中尋找生活中的趣味。唯獨我久立河邊,目睹著那星星燈光的閃動,我明白:每年開端的企盼都在那閃動的光明中……
夜靜,我和好友拿著幾盞燈向家門走進。燈光雖然照途不遠,可是腳下的光明卻照著我的影子在家鄉的小路上前進……
家鄉的習俗作文8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鄉,每個家鄉也有各不相同的節日習俗,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國慶、春節等……說到春節,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經常說:“臘八要喝臘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凍耳冷手。”臘八這一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根據每個人自己的口味來熬的。臘八粥是用八種不同食物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條、綠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黃豆、花生、蘿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亂七八糟的一大鍋,不過很好吃的。除此之外,還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做配菜,因為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餃子。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碌。他們正準備著過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過年時彰顯出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迎春的一個禮節,各家都忙著打掃屋子。
轉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熱鬧,家家飄散著雞鴨魚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裝,門前貼著倒著的“!弊,代表著福到了的意思,門前也貼著紅紅的對聯。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團年飯、看春節聯歡晚會什么的。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會兒哪一家門外放個“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紙蝴蝶帶著銀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然后落下;一會兒這家放一個“沖天炮”,火芯沖上天空,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個“銀色噴泉”,一點點銀色火芯從圓錐桶里慢慢噴出,隨后越噴越多,越噴越高,短暫而美麗,如真的銀色噴泉一般,涓涓細流,絢麗多彩。到了深夜12點,還要放一大掛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
初一早上還要穿起新衣,放一掛大鞭。初一斷然沒有除夕的'熱鬧非凡,卻也不那么平靜,大家都忙著去給長輩、親戚們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嶄新而又快樂。
元宵上市,又一個節日高潮到來了,元宵節條條大路,燈火通明,到處都是賣燈籠、放煙花的人們。各式各樣的花燈都很漂亮,有動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轉的,還有的邊旋轉邊發出優美歌聲,真是各具特色。
當然,元宵節這一天還要吃湯圓,這才能保證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內團團圓圓。
元宵節過罷,也同時暗示著忙碌的新一年即將真正開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時光已過去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忙碌起來,小孩子也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了。
這就是我家鄉最重要的習俗——春節,很熱鬧、和諧、美滿吧?請您有時間了也來我的家鄉做做客,和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幸?鞓钒!
家鄉的習俗作文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边@兩句詩描寫過春節時放爆竹的習俗,而在我們家過年也有有趣的習俗。
一到正月初一,我們家就一定會全員圍在桌子旁,然后分工好,誰搟餃子皮,誰剁肉餡,再一起包餃子,為了增加節日氛圍,媽媽在這天總會特意包兩個蜜棗餡的餃子,先把餃子皮攤在手心上,用勺子舀一勺肉餡,再用手指沾一些水抹在餃子皮的邊緣,接著把餃子皮的`兩邊捻在一起,最后入鍋煮上十幾分鐘,等到餃子全浮起來,就可以吃了。
春節不得不提的另一個習俗就是“祭拜老祖宗!奔腊葸@事兒,”也是很講究的,要先殺雞放血,雞毛,斟酒和茶,祭拜時要保有敬愛和懷念之心,要一連鞠至少15個躬,要祝逝去的親人在天國安好,燒舊紙幣。
春節的第三個習俗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紅包,大人包紅包,小孩收紅包,紅包所代表的寓意是“壓住不祥,壓住邪祟”。人們要在這環節說些真心祝福對方的話。例如“一帆風順、五福臨門、萬事如意、身體吉祥、身體健康……”收完紅包的紅包,紅包皮必須留著。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必定要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牢記中華傳統節日。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今年春節,我和姑姑一家來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剛到他們家,我對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們都睡炕,我從來沒有見過,原先炕是用水泥砌成的,與灶臺相連通,只要灶臺里生了火,炕上就十分暖和。
北方人不愛吃米飯,他們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飯和饃,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聽說要包包子和餃子,都高興得不得了。午時,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絲加上鹽、油拌均勻,做成包子的餡,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來,揉成長條,在切成瓶蓋那么大小的塊,壓扁搟成薄薄的皮,搟好以后,就能夠包了。奶奶左手拿著包子皮,右手夾了些餡放進去,然后捏著一點包子皮,像折扇子一樣折出一些小褶皺,讓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緊了一轉,一個小巧玲瓏的包子就展此刻我們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蘆畫瓢開始動手做,我放好餡后,就不明白該怎樣折了,只好叫爺爺再示范一遍,我照樣貌胡亂折了兩三下,再把它捏緊,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別!我真羨慕奶奶那雙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們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開始做第二個,可是腦袋就是轉不動,手也不聽使喚,做出來還是老樣貌。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們前俯后仰,比我做的還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來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像一朵花的。
我們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搟了餃子皮。包餃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張餃子皮,放了點餡,然后把兩邊的皮捏在一起,一個小小的餃子就完工了,雖然說還是比不上爺爺做的餃子,可是還是比包出來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餃子也不錯,就是餡兒放少了點,做出來的餃子扁扁的。既然包餃子這么容易,我們倆一時來了興趣,一下就包了幾十個,實在是太趣味兒了。
晚上,我吃著自我包的餃子和包子,心境異常好,雖然包子的形態各異,但并不會影響我的心境,因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和包子。我真是太興奮了!在西安過年,感覺就是不一樣呀!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說起習俗,相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我的家鄉在春節期間,有一項習俗就是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臘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媽媽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睜開疲勞不堪的眼睛,因為小年夜實在玩得太開心了,導致睡覺時,一點兒睡意都沒有。媽媽說:“我可不管你這么多,今天按規定是要掃塵的,趕緊起來幫忙。”被逼無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立馬加入到除塵的隊伍中。
外婆是這次除塵的總指揮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媽媽去整理儲物間。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終于輪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興奮地問道。外婆思考了一會說:“要不然你去掃地吧?”我驚叫了一聲:“啊?”外婆說:“你可不要小看掃地,地板相當于一個家的臉面,如果地板干凈了,那說明這個家也干凈了。”我興奮地說:“原來掃地這么重要!”隨即,我飛奔到門外去拿掃把。開始認認真真地掃地。不知過了多久,家里終于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們看著干干凈凈的家,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這就是我們家鄉掃塵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們,你們家鄉的習俗是什么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
人們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后置于蒸籠于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熟出籠,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所以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在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春節,雖然都是中國人最大最喜慶的節日,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家各地都有自己的過法。而我生長的地方——佛山,它的春節也多姿多彩。
春節大概從年二十八開始。年二十八和二十九都要進行大掃除,這正是洗邋遢辭舊的時刻。
經過一番“辭舊”,就開始風風光光地“迎新”了。除夕,相當于春節的第一篇章。除夕那天上上下下都忙。忙做年飯的、忙炸煎堆的、忙端盤子的、忙各種事的都有。濃濃的飯菜味總是吸引著孩子們。是吧,望著有大盤的魚、雞,有著一應俱全的佳肴的餐桌,哪個人不會覺得香呢?這些飯菜中有一種特別的甜品——煎堆。金黃且圓滾滾的煎堆,里面包裹著芝麻和糖,吃起來滿嘴是香、滿嘴是喜。
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都趕去逛花街。深夜的街道燈火通明,五彩繽紛的'花朵競相開放。紅彤彤的雞冠花,寓意事事得冠;粉嫩嫩的桃花,寓意大展宏圖;橙澄澄的橘子樹,寓意吉祥如意……街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到處都洋溢著春節的氣息。
年初一時,熱鬧并未退去。大家紛紛去祖廟。祖廟里,看,人們正向象征著福祿壽喜財的五龍投擲硬幣;聽,喜慶的龍獅演員不斷傳來咚咚的鑼鼓聲;聞,空氣中夾雜著濃濃的香火味,孔子廟和其他神廟都煙霧裊繞……人們在這里許下心愿,為未來畫上一個紅紅的“!弊。
年初二,年初三,一直到年初六,大家都去拜訪各自親戚,開開心心地吃頓飯,再去別處游覽一下風景,日子就在這悠閑中度過了。
從忙碌到悠閑,不知不覺,春節中紅紅火火的又一篇章開始了——元宵節正月十五。人們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傳統式的風車,漫步于通濟橋上。俗話說,行通濟,無閉翳。走完一趟通濟橋,再把鮮嫩的生菜投進生菜池中,因為生菜諧音“生財”,便寓意你發財了。橋上時傳來風車的鈴聲,幾十萬人齊聚通濟橋,歡慶元宵。
轉眼元宵過去,春節已到了尾聲,街道褪去輝煌,人們上班,孩子上學,春節算是被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八月十五,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沒錯,是中秋節,在我們稷山縣,中秋節也是有屬于我們的風俗習慣的。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會在家中吃月餅,晚上的時候,還會在外面看天空上的月亮并祭拜。這天的月亮又大又圓,像一個大玉盤。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一天,后羿外出,他的妻子嫦娥吃了一顆仙丹,隨后,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每年中秋節時,我們一大家子圍坐一起,吃著月餅,欣賞著月亮,談天說地,敘述著自己的故事。
我們稷山縣的習俗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節日都有著獨特的習俗。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的風俗,因為我喜歡關于中秋節的種種傳說,喜歡中秋節時我們圍坐在一起的感覺。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洛陽,那里有聞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習俗,今日,我就要為各人介紹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
我說的`家鄉,當然就是中國,各人可能會奇怪,我說的是洛陽,怎樣跟中國扯上關系啦,別急,各人聽我細細道來:
洛陽是中國的一個地方,習俗嘛,當然跟洛陽有關系。
中國的習俗,(也就是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今日,我就為各人介紹重陽節:
據說,重陽節的來歷是關于一個叫桓景的人,那年,河里出了一個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僅有桓景活了下來,他決定為民除害。他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找到了名叫費長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練習劍法,最終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一天,瘟魔又來搗亂,桓景急忙回家,讓各人拿著茱萸葉又讓各人喝了些菊花酒,然后帶各人的上了高山,瘟魔來啦,他追上了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感覺頭暈眼花,這時,桓景用寶劍在后面把瘟魔給扎死啦。以后,每年這一天,人們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習俗作文11-08
【精選】家鄉的習俗作文07-05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28
(經典)家鄉習俗作文02-13
【精選】家鄉習俗作文11-26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25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8-31
家鄉習俗作文【精選】09-15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2-02
家鄉習俗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