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6-22 17:57:4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語文教案匯總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小學語文教案匯總5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領略西湖的美。

      二、教師范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三、自學課文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觀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自由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聽課文朗讀錄音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西湖的“綠”》。

      七、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

      2、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順序記敘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4、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樣冬眠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讀課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有什么特點。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畫上線。再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解生字新詞。

      1、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句子的內容,通過查字典詞典,讀解生字新詞(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聞,用鼻子辨別氣味。

      刺猬(wēi):哺乳動物,頭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晝伏夜出,吃昆蟲、鼠、蛇等,對農業(yè)有益。

      拋(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長筒的鞋。

      扭(niǔ()亮電燈:扭,轉動電門的動作。

      扯(chě)不上關系:就是拉不上關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減損,消費。力量、精神、東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損而漸漸減少。

      測(cè)量:測,測量。用儀器確定溫度、速度、長度、高度、時間等數值。

      地窖(jiào):窖,收藏東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東西放進去。還讀“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時刨下來卷著的薄木頭片。

      攝氏度:攝氏溫標的單位。純水的冰點為0度,沸點為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這種溫標是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盡最大力量。

      趨(qū)走:趨,趕,趕走。

      嘶(sī)嘶:嘶,馬叫。這里指刺猬身體發(fā)出的一種近似氣體排出時的聲音。

      蜷(quán):身體彎曲收縮。

      拎(līn):提著。

      電筒(tǒng):手電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沒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畢竟、到底的意思。

      難馴(xùn):馴,讓動物馴服。難以讓刺猬順從。

      畜(chù))生:多指牛馬豬羊等家畜類。“生”讀輕聲。這里指刺猬。

      2、糾正以下容易誤讀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讀成“p2ng”的音;

      “當(dàng)天”“當(dāng)球玩”的“當”不要讀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讀成“shì”的音;

      “興趣(qù)”的“趣”不要讀成“qū”的音;

      “縮成一團”的“團”,“好玩”的“玩”,“整個”的“個”,都應讀兒化。

      3、注意“測”與“側”,“窖”與“窯”,“燥”與“躁”,“馴”與“訓”的區(qū)別。

      4、大家說一說,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過冬的,有什么特點。把畫下來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交流討論(教師暫不做結論)。

      (二)按“預習”要求,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況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點。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1、用“一邊讀,一邊想”,加上“一邊畫”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沒有中心句,自己歸納)。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個傍晚,我在葡萄園發(fā)現了一只刺猬,決定帶回去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帶回家。

      第3自然段:當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書中說,冬眠和四季扯不上關系。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動物進入冬眠,體溫下降,生理機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別的方法測驗刺猬怎樣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竭力驅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終于進入夢鄉(xiāng)。

      第9自然段:半個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發(fā)現地上有一小灘水。

      第11自然段:我斷定刺猬撒了尿。端來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兩三星期,刺猬會醒來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繼續(xù)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陽光照射的較溫暖的車房里,它又活躍起來。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當初發(fā)現它的地方。

      2、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劃分結構段,歸納段意。

      提示:作者寫了一件觀察刺猬怎樣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發(fā)展和結束的順序安排文章結構的。這樣的文章,一般情況下,事情的發(fā)生和起因是文章的開頭段(不限定一個自然段)。那中間部分就要看事情的發(fā)展變化,可分幾個階段,就是幾個結構段了。通常看地點的轉換或時間的推移來確定劃分的標志。

      按照這樣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組討論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從葡萄園帶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樣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細觀察氣溫降到七攝氏度,刺猬進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發(fā)現冬眠的刺猬,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然后繼續(xù)入睡。

      3、質疑問難:提出疑問后,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討論解答。以下詞語注釋,供課堂參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穩(wěn)穩(wěn)。

      蕩然無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蕩然,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慣例去做。

      生理機能:身體內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動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循環(huán)等能力。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要冬眠,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fā)現。

      (二)進一步體會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好處。做一部分詞語練習。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明確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有哪些發(fā)現。

      三、教學過程

      (一)帶著以下問題默讀課文,把課文中解答問題的句子找出來畫上橫線,然后說一說,共同明確答案。

      1、有些動物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課文中說: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關系。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作者在觀察刺猬冬眠的過程中,發(fā)現當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生理上有什么特點?降到十二攝氏度時,生理上又有什么特點?直到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怎樣了?以后又有哪些發(fā)現?

      (第1題:一般地說,冬眠是動物在漫長的嚴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節(jié)中,減少體力消耗的一種自然現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溫。

      第2題: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溫,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溫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動物放進冰箱里,它也會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動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會冬眠的。所以說,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關系。

      第3題:氣溫在十五攝氏度時,刺猬的胃口還很好;氣溫降到十二攝氏度時,刺猬用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氣溫降到七攝氏度時,刺猬進入冬眠。以后,每隔兩、三周醒來一次進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較溫暖的車房里,陽光照射到它身上時才醒過來,結束冬眠。)

      4、依據討論和解答,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第3題)。最后議一議: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刺猬冬眠有什么好處。

      (好處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一科學道理。)

      (二)做詞語練習(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選做)。

      1、課文中有兩句話,分別用了“即使”和“如故”兩個詞。按照你的理解,換上意思相同的詞語,句子的意思不變,你看換什么詞語合適?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細刨花,它也沒有反應,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來,它也不會醒,至少不會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開始,我檢查竹籃,一切狀況如故。

      (照舊、依舊、跟原來一樣)

      2、區(qū)分近義詞:

      課文使用了“測量、測驗”和“減少、減弱”兩組近義詞,找出它們的原句,看看測量什么,測驗什么,減少什么,減弱什么,這幾個詞在近義范圍內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測量刺猬體溫(用尺子、容器、溫度計等量具確定長度、體積、溫度等數值。)

      測驗刺猬冬眠(用儀器或其他辦法檢查驗證成績、狀況,如測驗數學,技術測驗等。)

      減少體力消耗(從數量上減去一部分。)

      減弱生理機能(從氣勢、力量上變弱了。)

      3、課文寫刺猬冬眠,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說一說。

      大睡(睡得時間較長)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進入夢鄉(xiāng)(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為了表現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詞語,是為了避免用詞上的重復。)

      4、試說一句話,用上其中一個形容睡的詞語,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詞語替換,看看可不可以。

      5、為了說明刺猬在冬眠時生理機能減弱,作者用了數字的比較和變化的方法,增強了說服力。

      ①清醒時每分鐘呼吸約五十次

      冬眠時每分鐘呼吸至少八次

      有時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連幾分鐘不呼吸

      清醒時和冬眠時每分鐘的呼吸次數比較之下,有力地說明冬眠時,生理機能大大減弱了。

      ②從低到高層層進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氣溫比往年都高:攝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連起來說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冬眠”一課的學習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聯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習性的動物,說一說有哪些(學生可以發(fā)言列舉)。可惜我們沒有認真接觸它們、觀察研究它們,這不要緊。今天我們讀了“冬眠”,應該受到啟發(fā)。它的作者——德國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動地介紹了動物冬眠的科學知識,特別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過程。不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點,還感受到作者認真觀察、善于觀察事物的科學態(tài)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介紹事物的寫作特點。希望同學們不斷地向作者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復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篇目,學會生字。

      2.會給短語填上合適的詞,積累詞匯。

      3.默寫《春雨》和《春曉》,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

      復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積累和運用

      1、《古詩兩首》

      (1)背誦古詩

      (2)古詩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默寫古詩兩首

      2、《蠶姑娘》

      (1)課文講了什么的事?

      (2)蠶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3)學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月亮灣》

      (1)課文的主要介紹了什么?

      (2)學會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4、《快樂的節(jié)日》

      (1)感受生活的美好。

      (2)理解“有了-------就-------”一句,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3)本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4、習作訓練

      (1)講童話故事

      (2)收集描寫春天的故事

      (3)寫觀察日記

      第二課時

      一、提示各課重點

      《春雨》和《春曉》:(隨、曉)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

      《蠶姑娘》:(換、蓋)(背誦課文)

      《月亮灣》:(繞、朝、緩)(背誦課文)

      《快樂的節(jié)日》:(健、康、勇、敢)(背誦課文)

      二、填詞訓練

      一()村子一()小河一()小橋一()魚兒

      一()朝霞一()稻田一()桃花一()茶樹

      ()的房子()的繭子()的姑娘

      ()的山()的衣裳()的桑葉

      ()地流()地游()地采

      三、課堂練習

      1.看拼音寫詞。

      chūnxiǎoshuìmiángēnsuíjiànkāngzhùhèxīwàng

      ()()()()()()

      dàoyìnghuànshangxiānyàncóngcǐzǔguó

      ()()()()()

      2.照樣子寫詞語。

      暖洋洋笑氣亮

      又黑又小

      3.把詞語搭配起來。

      幸福地飛翔

      勇敢地撫摸

      歡快地流淌

      輕柔地成長

      4.默寫古詩《春曉》《春雨》并和相對的意思連起來。

      四、課后作業(yè)

      背誦相關課文,默寫生字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

      2、聯系單元“學習提示”學習讀懂消息的一般方法,完成有關作業(yè)。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對文中一些詞語的理解及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讀一讀單元“學習提示”,提示中介紹了讀懂消息的方法。

      2、根據學生的匯報擇要板書。

      3、揭示本課課題。

      審題:課文是一篇新聞報道,根據課題,說說報道什么消息。

      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多角度質疑。

      整理問題,指導解決方案,板書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幾個問題摘要。

      二、初步感知全文。

      1、帶著黑板上列出的幾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1)讀通課文,學習字、詞。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劃出回答問題的有關句子。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本單元包括兩篇講讀課文(《南京長江大橋》《參觀人民大會堂》)、一篇閱讀課文(《我家還缺啥》)和《基礎訓練》。根據《基礎訓練》“閱讀”中的提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一個自然段中每句話意思的基礎上,懂得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小學語文教學,時刻面臨著處理重點訓練項目與非重點訓練項目的關系。一般地說,應該做到非重點項目訓練扎實,重點項目訓練突出。

      講讀課文《南京長江大橋》和《參觀人民大會堂》都是從參觀的角度狀物的記敘文。觀察訓練是兩篇課文理解內容的共同基礎,認識事物特點是兩篇課文相同的教學要求。所不同的是,《南京長江大橋》雖然也有觀察點的變化,但應側重于觀察方法的訓練。如,第1自然段是由整體到部分地觀察,部分的觀察順序又是由下往上;第2自然段先是由近及遠地觀察,后是登島望遠。《參觀人民大會堂》則應側重于變換空間位置的觀察訓練,依次是人民大會堂的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第2自然段與這幾部分又是總分關系。

      如上所述,觀察訓練是理解這兩篇課文內容的共同基礎,同時也是完成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的基礎。如《南京長江大橋》一課中,要求說說第1自然段中講長江大橋十分壯麗的幾句話之間的聯系。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也就會比較容易地懂得總的是整體與部分的聯系,幾個部分的句子順序又是由下而上觀察的順序。再如,在《參觀人民大會堂》一課中,這一訓練重點安排在第7自然段。由于前面有了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等處觀察訓練的鋪墊,學生在這里也就容易理解首句寫到了宴會廳,第2、3句是寫看到的,末句是寫聽到的。

      在一個單元之中,重點項目的訓練應該形成一個回合,所以,閱讀課文《我家還缺啥》中“思考·練習”1(1),《基礎訓練》中的“閱讀”訓練,都應盡量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以促使學生提高理解句子之間聯系的能力,并掌握連句成段的方法。這樣,有助于學生把這種能力和方法遷移到《基礎訓練》的“作文”訓練中,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好一個建筑物。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插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的詞句,使學生獲得真切和準確的認識,進而達到對課文內容扎實深入理解的目的。

      語文課應該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但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又必須有意識地滲透思想教育。在兩篇講讀課文的教學中,要通過認識南京長江大橋、人民大會堂雄偉壯麗的特點,讓學生懂得這都是我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輝煌成就,借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學《我家還缺啥》,要通過理解“我”一家人談論的問題認識到,隨著生產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文化科學知識,激勵學生從現在起就要刻苦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8-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學語文《家》教案08-27

    小學語文《掌聲》教案08-24

    小學語文《比尾巴》教案08-24

    小學語文《趙州橋》教案09-01

    小學語文《春筍》教案09-30

    小學語文《春潮》教案10-04

    小學語文《午睡》教案08-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日韩欧美精品久久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在线精品国精品91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