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19 12:22:0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稱、象”等13個生字,會寫“再、象”等6個字。能用“一邊……一邊……”說句子。

      2.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愿意把《稱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3.能從曹沖稱象的方法中受到啟發(fā),養(yǎng)成遇事開動腦筋的習慣。

      課前準備

      1.實驗演示準備: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括本課形近字的卡片)。

      2.課件準備:多媒體演示材料。

      3.收集中外名人動腦筋的故事。

      第 一 課 時

      課題引入

      板書題目。生齊讀:稱象。

      過渡:象這么大,能稱嗎?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通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讀課文,留意本課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抽讀,齊讀。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3.小組交流,介紹自己記住生字的竅門。

      教師注意引導:“稱”“秤”和“沉”字音的區(qū)別;“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翹舌音。

      4.識字的鞏固。

      a.抽字塊認字。在硬紙塊上面分別寫上本課的13個生字。學生自由抽字塊認字,全部讀得準的給予表揚。

      b.在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教師把容易與本課生字混淆的生字塊混入13個字塊中,再讓學生抽讀。

      自讀感悟

      1.生自由讀課文,看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2.教師示范朗讀。

      3.自讀感悟: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種辦法?哪種辦法好呢?在小組里說說你對這些辦法的看法。

      4.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教師可用多媒體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使船身壓低的位置,再演示裝“石塊”,使船身壓得與大象等高,從而稱出石塊重量而知道大象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演示,再讀課文,感悟文字。

      5.老師小結,啟發(fā)創(chuàng)新。

      曹沖稱象的辦法比其他兩種辦法都好,這種辦法,既不需要造稱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創(chuàng)造性。曹沖的辦法實際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一想:你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稱象辦法?

      6.讀后表達(重點讀第四自然段,說一說曹沖稱象的四個步驟)。

      寫“再”“象”等6個字,要求一“看”(看清楚字形結構);二“描”(在書上描紅);三“寫”(獨立書寫,不要看一筆寫一筆)。

      注意指導關鍵筆畫。“點”“照”二字重點指導四點底;“象”“像”二字重點指導“象”字(寫好“象”字的關鍵是把下面的彎鉤寫正──起筆和收筆處都在豎中線上);“再”字要把下橫寫長,注意第四筆是“丨”。

      課外實踐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愛動腦筋的故事。

      第 二 課 時

      生字檢測鞏固。同桌互相檢測,統(tǒng)計全對的同學,再根據學生生字掌握情況確定是否需補救教學。

      我會說

      小組中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說得好的,推薦到班上說。

      例: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

      我們一邊唱歌一邊跳舞。

      我會讀

      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議。

      我會講

      講一講自己課外收集的動腦筋故事,評“最佳故事員”。

      我會講

      選擇你愿意寫的幾個字寫一寫,說說為什么選這幾個字,評一評誰寫得好,誰寫字進步大。

      我會填

      在再

      我()家里看電視。

      放學了,我們和老師說“()見”。

      田方()跑步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書,()寫字。

      自我評價

      自己評一評,能得多少☆,就畫多少☆,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多畫☆☆☆☆☆)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衤”1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好長句子。

      3.學會積累類似“蕩來蕩去”這樣的詞語,并自己能說這樣的詞語。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橋上能做些什么?

      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衤”1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讀好長句子。

      教學難點:

      1.學會積累類似“蕩來蕩去”這樣的詞語,并自己能說這樣的詞語。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橋上能做些什么?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巧猜謎語,引入課題。

      1.教師ppt呈現一則謎語:高高空中一座橋,不用水泥和木料。赤橙黃綠青藍紫,自然形成真奇妙。(打一看到的自然現象)學生猜到--彩虹。

      2.教師板書課題:彩虹。教師引導學生識記“虹”,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虹”是“蟲”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認識,還可以采用換一換方法,“紅”的“纟”旁換成“蟲”字旁就變成了“虹”。

      3.齊讀課題,教師引問:雨過天晴后,天上出現了美麗的彩虹,看到彩虹你會想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彩虹》,走上這一座美麗的彩虹橋。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用鉛筆圈出來,并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ppt出示本課我會認的生字。

      3.學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1)座:半包圍結構。外面是“廣”,里面是“坐”。比一比的識字方法,“坐”表示坐這一動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讓座。組詞:座位,讓座。

      (2)澆:左右結構。采用換一換識字法,“曉”的“日”字旁換成“三點水”就變成了“澆”。組詞:澆花,澆水。

      (3)提:左右結構。采用加一加方法識記,提手旁加上一個“是”就變成了“提”。組詞:提水,提高。

      (4)灑;左右結構。比一比方法識記:和“酒”有點像,里邊加上一橫就是還有“酒”,去掉一橫就是“灑”沒了。加一加方法“三點水”加上“西”就是“灑”。組詞:灑水,灑落。

      (5)挑:左右結構。換一換方法識記:和“桃”有點像,把“木字旁”換成“提手旁”就是挑。組詞:挑水,挑東西。

      (6)鏡:左右結構,采用換一換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換成金字旁就變成了“鏡”,組詞鏡子,放大鏡。

      (7)拿:上下結構,采用加一加方式認識,合加上手為拿。組詞:拿著,加拿大。

      (8)照:上下結構,采用字謎識字:一個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個人,滴了四點血。

      (9)裙:左右結構,采用字謎方法:龍袍(打一字)組詞:裙子,衣裙。

      師重點引導:“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關。如:襯衫,褲,襪,袖。

      5.全班齊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

      6.去掉拼音讀生字。小組賽讀。

      7.全班齊讀本課“我會認”的詞語,小組賽讀。

      三、朗讀長句,再讀課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長句子,指導朗讀:

      ①如果我提著它,走到橋上,把水灑下來,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嗎?

      ②如果我拿著它,走到橋上,天上不就多了一個月亮了嗎?

      ③如果我把它掛在彩虹橋上,坐著秋千蕩來蕩去,花裙子飄啊飄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嗎?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把句子讀通順,讀準確。

      (2)指名學生讀句子,注意讀準確,讀通順。

      (3)老師范讀,并提醒學生:看到逗號,要有簡短的停頓;看到問號,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語調應往上揚。

      (4)指名讀,小組賽讀,全班齊讀句子。

      2.再次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把句子讀通順。

      四、指導書寫。

      1.呈現“那、著、到、高、興”5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5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整體范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那”的第三筆橫要寫在橫中線上。“著”上面是一個“羊”,只不過豎變成了撇,下面是一個“目”而不是“日”。注意“到”結構是左寬右窄。“高”注意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這個口不能寫太大,否則不好看。“興”第三筆是一短撇,最后一筆是一長點,不是捺。

      3.學生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4.班級展示。

      五、板書設計

      11.彩虹

      那 著 到 高 興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PPT出示去掉拼音的“我會認”生字。開火車認讀。

      2.PPT出示詞語,學生分組輪流讀。

      2.出示文中長句,分組賽讀。

      二、學習課文。

      1.出示課文第一段內容,學生齊讀: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麗的橋。

      (1)回顧識字時候提到“座”和“坐”區(qū)別。

      (2)復習數量詞短語:一( 座)橋 一(條)小河 一(朵)紅花

      一(座)果園 一(只)小狗 一(頭)黃牛

      (2)仿句練習:天上有 ; 有。

      2.PPT出示第二段內容。

      (1)指名朗讀,注意紅色我會認的字要讀準確。

      (2)學生自讀第二段,想一想:“我”走到彩虹橋上想做什么?(我想拿著水壺走到彩虹橋上為爸爸澆田。)

      3.PPT出示第三段內容,學生齊讀。想一想“我”拿著鏡子走到橋上做什么?(板書:給媽媽照亮梳頭)是啊,多么有愛的場景,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內心深處對媽媽的愛。

      4.PPT出示第四段內容,學生自由讀文。

      (1)想一想“我”把秋千掛在彩虹橋上想什么呢?(哥哥看到彩云)哥哥和我在一起時,這是多么快樂的場景啊!帶著快樂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話。

      (2)句子里邊有一個詞語需要我們學習積累:蕩來蕩去。我們仿照著來想一想類似的詞語。例如:走來走去,跑來跑去,飛來飛去,飄來飄去。

      三、指導書寫

      1.呈現“千、成”2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2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整體范寫,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千”注意第一筆是平撇,不要寫成“丿”,第二筆橫要寫在橫中線上,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成”注意筆順第一筆橫右上傾斜點,第二筆豎撇,第三筆橫折鉤從橫中線靠下一點的位置起筆,第四筆是斜勾,第五筆這一撇不要忘了,最后一筆是點。學生跟筆書空。

      3.學生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4.班級展示。

      四、我也想一想,說一說。

      1.教師提供范例:

      如:姐姐,你裙邊上的蝴蝶結呢?如果我拿著它,走到橋上,把它撒向四方,天上不就多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嗎?你看見了,高興嗎?

      2.學生想一想,相互交流練習說。

      五、板書設計

      11.彩虹

      水壺下雨 給爸爸 澆田

      鏡子作月亮 讓媽媽 梳頭

      秋千作彩云 哥哥 看見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通過聽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通過品讀,鑒賞詩歌雋永淡雅的語言;

      3、通過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4、通過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學會感恩母愛。

      重難點:

      重點:朗讀訓練和悟讀把握作者對母愛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難點:拓展仿寫,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

      課前準備:

      學習前一天發(fā)放導學案,布置學生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簡介、重點字詞、朗讀練習,質疑問難四項內容。

      課堂教學過程:

      一、歌曲激趣、引課題:

      配樂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圖片,教師語言導入:20世紀,中國文壇翩然走過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雋永,如文學夜空顆顆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輝;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風過后,蕩起陣陣愛的漣漪。她就是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冰心的散文詩代表作《荷葉母親》。

      二、讀“荷”,說印象:

      1、1、2小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預習學案上的作家作品簡介和重點字詞。

      2、第3小組選代表進行范讀,其他小組聽讀,一方面準備從字音、節(jié)奏、重音、感情方面進行點評。一方面關注詩歌最觸動你心靈的內容。

      3、學生點評朗讀,教師補充:本文適宜用緩慢的語速,輕柔而飽含深情的語調來讀。

      4、談談觸動你心靈的地方。教師給予準確而有針對性的肯定和鼓勵。

      三、品“荷”,賞語言:

      1、同學們,你們和作者一樣,都被5—7段中展現的畫面感動了,請你和著優(yōu)美的旋律自由的、動情的大聲朗讀,讓美好的畫面浮現在你的腦海中。

      2、小組合作探究:以6人小組為單位對5—7段進行品位和賞析,提示:(1)、為畫面擬寫小標題、(2)、重點詞語的表達效果、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合作探究。每組一個主要發(fā)言人,一個記錄員,其他同學補充。

      3、小組代表交流展示,教師點評。(板書:荷葉護紅蓮,母親愛孩子。)荷葉是脆弱的,但是當它要保護紅蓮時卻顯示出巨大的勇氣和力量。這不由得讓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無私無畏的愛。母愛的偉大,戰(zhàn)勝了暴雨。在母愛的保護傘下,一切暴風雨都仿佛是流轉無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視頻,寶貝,如果你還活著,請記住:我愛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母愛的故事卻永遠不會淡化。正如高爾基說“母親,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讓我們再次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齊讀5—8段,回味這溫馨感人的畫面)。

      四、悟“荷”,感詩情

      1、看資料,悟詩情。此時,面對幸福的紅蓮,勇敢慈憐的荷葉,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作者的母親。引入冰心母親在生命垂危之時,還不忘關心自己女兒的冷暖這一感人資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發(fā)出了深情的呼喊,請大家大聲朗讀出來并體會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教師明確: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寫法。(心中的雨點)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難,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愛,能將這些輕輕抹去!母親是保護我們走過坎坷磨難的人。

      2、讓我們用飽含深情的聲音大聲背誦第9段,20秒后競賽。

      五、拓展仿寫,表達愛

      1、講述母愛故事:

      有人說:天下的母親有著不一樣的面容,但唯有母愛,是完全一樣的。同學們,我們享受母愛十余載,你們的母親是如何保護、關愛你們的呢?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講述自己的母愛故事。

      2、寫作練習:讓我們摘下兩顆星星,點亮母親的雙眼;讓我們掬起一捧月華,撫平母親臉上的皺紋;拿起你手中的筆,訴說對母親的愛。請你模仿本文,不妨用這樣的句式仿寫:母親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誰是我_____________

      (母親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誰是我避風的港灣?)

      (母親啊,你是大樹,我是小鳥,除了你,誰是我棲息的家園?)

      (母親啊,你是陽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誰是我生命的源泉?)

      這些句子連起來就是一首詩,詩歌的名字就是:母愛。

      六、結束語:

      小時候,冰心曾經天真的問母親:媽媽,你為什么愛我?母親撫摸著她的頭,輕輕的說:傻孩子,因為你是我的女兒。是啊,因為愛,所以愛。母愛就是這樣的無私,母愛是清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門前的一句關愛的叮嚀;上學時整齊的書包,臨睡前掩緊的被角。最后,我提議,我們全體起立,大聲說:媽媽,我愛您,謝謝您!

      七、布置作業(yè):

      1、將課堂上寫的小詩,擴展完善后整理在作業(yè)本上。

      2、課外閱讀《繁星》《春水》中描寫母愛的小詩并摘抄賞析。

      八、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護

      荷葉→紅蓮

      借物喻人

      愛

      母親→我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中國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質;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

      2、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閱讀習慣。

      重點難點:

      1、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

      2、通過詩歌鑒賞實踐,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生感情有朗讀以下內容。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節(jié)選)

      2、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師:木與樹、木葉與落木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qū)別?林庚先生的《說木葉》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大家速讀課文,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二、說“木葉”

      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了濤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我國是詩的國度,從勞動中產生了詩歌,經過了不算長的時間,到唐代就已達到頂峰,縱觀古代詩歌,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作者由詩人們鐘愛的“木葉”人手,解析了樹、樹葉、木葉之間細微的差異,重點分析了木與樹相同又不同的地方,進一步強調了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問題。

      但也有的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濤:“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而杜甫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本文中,他對“木”在形象上的藝術特征作丁極為精細的辨析,應該說對我們怎樣體察詩歌藝術中的精微之處頗有啟發(fā)。

      三、給下列詞語注音

      A、裊裊( ) 桔頌( ) 灼灼( ) 皋( ) B、征戌( ) 瘐( ) 纏綿( ) 褒( ) C、翩( ) 荃( ) 干燥( ) 漂零( ) D、 漂泊( ) 迢遠( ) 桅桿( )

      三、朗讀課文。

      四、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課文1—3段列舉了我同古代詩歌中的什么現象?

      2、古典詩歌中“樹”與“木”的藝術特征、意思情味、適用場合有什么不同? (課文4、5、6段)

      3、以“木”引起落葉的聯想為例,說明詩歌語言的特質及其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意義。重點研究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指詞語的形象色彩和聯想的意義)問題。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從字面上講,“木”就是“樹”,二者是同一概念,但兩個詞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聯想不同。“木”具有著“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說木質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樹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質的葉子。“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布置作業(yè):練習:

      第2課時 (總第76 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中國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質;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

      2、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閱讀習慣。

      重點難點:

      1、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

      2、通過詩歌鑒賞實踐,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

      (一)指出下列詩句的作者與出處:

      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作者 出處

      2、洞庭始波,木葉微脫。 作者 出處

      3、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 出處

      4、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作者 出處

      5、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作者 出處

      (二)請補足下列詩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層嶺, 。(吳均《谷柳惲》)

      2、 ,海水揚其波。(曹植《野田黃雀行》

      3、柔條紛冉冉, 。(曹植《美女篇》)

      4、日暮風吹, 。(吳均《青溪小姑歌》)

      5、 ,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二、品味下列詩句,談談你對它們的微妙的意味和表達效果的理解。

      (培養(yǎng)學生體察、咀嚼、品味詩歌語言的習慣,培養(yǎng)融會貫通質疑思辯的能力)

      第一組:

      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韋應物)

      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白居易)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

      第二組:

      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第三組: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詩經〉〉)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

      三、賞“柳”詩 品柳之意象

      詩一: 詠柳 詩二: 垂柳

      賀知章 唐彥謙

      碧玉妝成一樹高, 絆惹春風別有情,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世間誰敢斗輕盈。

      不知細葉誰裁出, 楚王江畔無端種,

      二月春風似剪刀。 餓損纖腰學不成。

      詩三: 贈柳

      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 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 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 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 青樓撲酒旗。

      附唐詩中的“柳”

      柳,姿態(tài)婀娜,搖曳多姿,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常用來作為抒情言志的對象。唐詩中的詠柳佳作更是不可勝數。其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tài)。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尚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于柔情中見犀利,于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

      第3課時 (總第77 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中國古代詩歌中“木葉”意象的意蘊,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質;提高詩歌的賞析能力;

      2、學習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閱讀習慣。

      重點難點:

      1、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實踐

      2、通過詩歌鑒賞實踐,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以“尋疑———追答———悟理”為線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

      二、鑒賞下面一首古詩:

      詠 蟬① 駱賓王

      西陸②蟬聲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鬢④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① 注: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風三年(678年)。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② 西陸:指秋天。③ 南冠:指囚徒。 ④ 玄鬢:指蟬。

      試從思想內容、表達技巧方面鑒賞這首詩。

      答案: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濤人借對蟬的吟詠,抒發(fā)了自己雖有高潔的品性,但不為時人所 了解,相反還被誣陷入獄,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的思想感情。

      三、賞“梅”詩 品梅之意象

      詩一: 早梅 詩二: 山園小梅

      齊己 林逋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惟有暗香來。

      三、布置

      作業(yè):課外朗讀唐宋詩詞,體會詩中的意象。

      課后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鹿”和“狼”

      1、誰能說說你對狼的認識?你對鹿的了解呢?

      (鹿:溫柔善良,讓人喜歡。狼:兇惡狡猾,讓人憎恨,如《會搖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書《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題目后你想說些什么?

      溫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兇惡的狼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3、同學們你們現在最想做什么?(讀書)

      二、學生讀課文。

      1、自己將全文正確流利地讀出來。

      2、你想讀哪一自然段就讀哪一自然段。

      三、課文中哪一部分給你印象最深你就讀哪一部分,邊讀邊想你為什么選擇這一部分。

      四、讀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說一說為什么會選擇這一部分。

      1、羅斯福總統(tǒng)決定由政府雇請獵人去消滅狼,目的是為了保護鹿,讓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經過25年的獵捕,鹿沒有了天敵。

      3、鹿過著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無數只,還有一些饑餓而死。

      五、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選擇大家找出課文中的不同觀念,用自己的觀念及想法進行一次辯論賽。

      正方羅斯福是對的,他殺狼是為了保護鹿。

      反方羅斯福是錯的,他違犯自然界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規(guī)律。

      六、總結

      在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上動物和動物之間、植物和植物之間、動物和植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一種生物的存亡或數量發(fā)生變化,常常會通過這種錯綜復雜的依存關系影響到其他生物和整個自然界。這就是鹿和狼等動物帶給我們的啟示。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相關文章: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05-18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0

    【精華】美術教案模板錦集8篇05-07

    有關語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5

    關于語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4

    【必備】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14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13

    【熱門】語文教案模板錦集7篇05-12

    【精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10

    【精品】語文教案模板錦集5篇05-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小说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