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萬里寫的小池的詩意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楊萬里寫的《小池》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diào),押韻、轉(zhuǎn)韻有一定法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楊萬里寫的《小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萬里寫的《小池》 1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鑒賞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fā)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xiàn)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lǐng)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zhuǎn)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diào)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楊萬里寫的《小池》 2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意
泉眼很愛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風光的柔和。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就已經(jīng)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小池塘初夏時的風光,本來是一個很普通、很常見的地方,可能平時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可詩人卻從中發(fā)現(xiàn)了它的美。
這個小池塘的泉眼很小,水流也很小。如果讓我們寫,可能最多寫作:“泉眼無聲水流小”,但這樣就沒有什么詩意和新意了。我們看詩人是怎么描述的吧。
“泉眼無聲惜細流”,泉眼靜靜地淌著細細的水流,好像很愛惜似的,不舍得讓水流多流出一點。詩人用一個“惜”字,把泉眼說得好像人一樣,有感情有喜好。
詩中的畫面美、情感美、意境美,使幼兒在吟誦之余腦海中浮現(xiàn)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幼兒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也豐富了幼兒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幼兒的文學藝術(shù)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進而提高其審美、塑美能力,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在他看來,泉眼為什么那么小呢?是它太愛惜自己的水,故意不張開那么大,好讓水流得少一些。這樣的寫法是不是很有趣呢?
接著,詩人繼續(xù)大發(fā)童心地寫道:“樹陰照水愛晴柔。”意思是你看那池邊的樹木,把水面當成了鏡子,好像在看著自己的影子,它們是多么喜愛這晴天里柔美的風光啊!
【楊萬里寫的《小池》】相關(guān)文章:
楊萬里寫的小池的詩意10-28
楊萬里的《小池》08-17
小池楊萬里07-08
小池 楊萬里11-24
楊萬里《小池》09-21
楊萬里小池全文08-08
古詩小池楊萬里06-30
小池楊萬里古詩03-06
小池 楊萬里視頻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