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5-19 10:01: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六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連乘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

      2.使學生學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的同時能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用簡煉的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連乘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乘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先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

      (1)某車間每班有4個組,每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輛卡車可以裝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輛卡車能裝多少化肥?

      2.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

      根據動畫演示的內容分別補充問題,再解答.

     。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個熱水瓶,每個熱水瓶賣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課.

      教師提問:復習中的應用題都是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它們的數量關系共同的特點是什么?(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計算.)

      把動畫復習的兩道應用題連,讓學生把復習中的兩道題合并成一道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書題目,引出例1.

      教師導入: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會遇到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還會有這樣稍復雜的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應用題.(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熱水瓶賣35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1)指名讀題,并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繼續演示動畫“連乘應用題”,實物圖逐步轉化為線段圖.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么解答這道題?并說出解答的思路.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的討論.

     。3)匯報討論的結果,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賣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個35元,每箱 12個,求出每箱賣多少元就是求12個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賣多少元,就是5個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書: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賣多少元,需要知道每個賣多少元和一共多少個.已知每個賣11元,未知一共多少個,先要求出一共多少個.每箱有12個,有5箱,求一共多少個就是求5個12是多少,用12×5=60(個),再求一共賣多少元,就是求60個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書:②5箱一共多少個?

      12×5=60(個)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師談話:像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將這兩種解法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學生動筆列式,匯報訂正:

      35×12×535×(12×5)

      教師提問: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要加小括號?不加行不行?

     。ㄒ龑W生說出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為運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須加小括號,否則運算順序就變了,不符合題意.)

     。5)比較、辨析:這兩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明確兩種解法的區別是:第一種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種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個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條件也不同.聯系是:最后都能求出來“5箱一共多少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起始課.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它的意義與分數又有所不同。學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六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完成百分數意義的建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并能正確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概括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和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借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ㄒ唬﹦撛O生活情境,初步理解百分數

      師:昨天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知識的測查,老師特別統計了一下這次考試的情況,請看:

      數學第二單元知識測查情況:

      90分以上的30人,占50%

      80分以上的18人,占30%

      70分以上的6人,占10%

      60分以上的6人,占10%

      師:你從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這次測查,90分以上的人數比較多。

      生:我知道了70分和60分的人數一樣多。

      師:在這條信息中出現了一種我們沒有學過的數,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數嗎?

      生:百分數

      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百分數嗎?請說一說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生1:我看到匯源果汁中,原果蔬汁含量100%

      生2:我搜集到一件衣服的標簽,上面寫著:含棉60%

      生3:社會書中寫著:

      (師評:你們真是些細心的孩子。

      師:究竟什么才是百分數呢?下面讓我們共同來研究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反思:本課教學前,我們剛剛進行一次數學測查,我抓住學生急于知道測查結果這一心理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1、建構百分數的意義

      師:老師這有一條信息:

      出示:某小學六年級的1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17人

      師:根據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六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六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17÷100=17/100

      繼續出示:五年級的200名學生中有三好學生30人。

      師: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能求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五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師:列式

      生:30÷200=3/20

      師:同學們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了問題,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哪個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的比率大呢?

      生: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占的比率大。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3/20通分后,變成15/100,這樣我就知道了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占的比率大。

      師:像17/100、15/100這樣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板書:分母是100)

      師:17/100是表示誰是誰的17/100呢?

      生:17/100是表示六年級三好學生人數占六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七。

      師:15/100呢?

      生:15/100表示五年級的三好學生人數占五年級總人數的一百分之十五。

      師:它們都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

      生:百分之幾。

      師: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還有兩個名字,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你能用百分數的意義來說明我們班昨天測查的情況嗎?請小組同學互相交流。

      匯報:

      甲:50%是表示9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50%。

      乙:30%是表示8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30%。

      丙:10%是表示7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10%。

      。10%是表示60分以上的學生占全班總人數的10%。

      師:你還能用百分數的意義說明你課前搜集的百分數表示什么嗎?

      生1:原果蔬汁含量100%,是表示原果蔬汁占匯源果汁飲料的10%。

      生2:我搜集到這件衣服的標簽上面寫著:含棉60%,是表示棉的含量占這件衣服所需材料的60%。

      生3:社會書中寫著:

      師:運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呢?

      生:百分數便于比較數量的大小。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百分數的含義,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在寫百分數時,要用到一種特殊的符號,我想這部分知識大家通過自學就能學會

      [反思: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經過了反復的推敲,由完整地出示兩條信息,變為逐一出示信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有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為建構百分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師:請同學們看書第105頁,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

      匯報:

      生:我知道這種特殊的符號叫百分號。

      生:寫百分數時,只要在分數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就可以了。

      師:在自學的過程中,你發現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嗎?生1: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

      生2:我發現百分數的分子在大于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

      生3:我發現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4:我發現讀百分數與讀分母是100的分數也有點不同。讀百分數時讀作:百分之幾,而讀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卻要讀作一百分之幾。

     。◣熢u:同學們看書看得真仔細)

      師:那么,百分數與分數是不是只有這些區別呢?

      [反思: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了課本的示范作用,同時,學生自主探索、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探究百分數與分數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師:請看:下列三句話中的分數,哪些可以改成百分數?哪些不能?

     。1)修了一條路的3/5。

     。2)楊樹的棵數是松樹的1/4。

     。3)一根繩長5/8米。

      生:我認為3/5、1/4可以改成百分數,而5/8米不能改成百分數。因為百分數只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它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師: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師:的確,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這是百分數與分數的最大區別。

      師:同學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很多認識,其實,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下面,我們再看一看,百分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

     。ㄈ┩卣寡由欤罨岣

      1、出示信息:

     。1)我國的耕地面積約占世界的7%。

     。2)我國的人口占世界的22%。

      看了這兩條信息,你想到什么?

      生:看了這兩條信息,我知道了中國人多,而耕地面積少,所以我們要節約資源。

      2、出示兩種衣服的標簽:A含棉100%B含棉75%

      師:如果你是顧客,你會買哪一種,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會買含棉100%的,因為它穿起來舒服。

      生:我會買含棉75%的,因為它不縮水。

      3、先讀出下列百分數,再用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100%2%120%90%10%

     。1)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2)六年一班有58人,今天全部出席,出席的人數占班級人數的()

     。3)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占總人數的()

     。4)我班在植樹活動中栽了一些樹苗,成活的棵數占總棵數的(),死亡的棵數占總棵數的()。

      師:你是怎樣選擇這些百分數填空的呢?

      生:小汽車的速度要比卡車的快,所以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120%。

      生:六年一班的同學,今天全部出席,所以出席的人數占班級人數的100%

      生:這次測驗,不及格人數只占總人數的2%,我是先看第(4)小題,因為樹苗除了成活的,就是死亡的,所以成活的棵數加上死亡的棵數應是100%,這樣,成活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90%,死亡的棵數應占總棵數的10%。

      師:你們不僅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很善于分析問題。

      [反思:通過三道習題的設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了德育教育.并對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靈活性給予評價。]

     。ㄋ模┤n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在大于100時,不必把它化成帶分數。百分數不用約分。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只能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而不能表示具體的量。

      生:我知道了百分數便于比較,所以在生活中應用廣泛。

      師:我們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們還將利用百分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

      整體反思:

      百分數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又為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知識做好鋪墊。因此,本節課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并將我的教學設想應用于教學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為學生積極、主動、自主的探索提供條件。在初步感知百分數及建構百分數意義的過程中,精心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并讓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這些事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抽象出百分數的概念后,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3、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學生能看懂學會的,教師就放手,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百分數讀寫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不僅學會了百分數的讀寫,還通過觀察,發現了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即: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的分子大于分母時,不必化成帶分數,百分數的分子、分母不必約分。這些知識的獲得,是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得出的結論,從中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內容:新課程第二冊教科書P9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描述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借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彩筆、水果圖片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原始數據

      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你們想不想看?

      電腦出示配樂動畫:

     。ó嬐庖簦┰谝粋美麗的大森林,住著一直叫聰聰的猴子。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許多的好朋友來為它祝賀生日,你們想認識它們嗎?

      二、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1、提問: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

      2、(沒看清)電腦再放動畫片

      3、提問

      A、五種動物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好。

      4、報告數據的方法。

      誰來說說你們組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A、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記錄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

      B、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電腦再放動畫片。

      6、展示數據的方法。

      A、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你能把自己記錄的結果說聽聽嗎?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

      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計”。ǔ鍪菊n題)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更簡便?為什么?

      三、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計出的每種動物各幾只?學生說教師在表中填出數:6、3、7、2、3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只?這個同學統計得對嗎?你能來說一說嗎?

      3、這樣一張用來統計各種數據的表格我們就叫統計表。

      四、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根據這五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

      2、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

      3、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

      A、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B、他涂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涂得又對又漂亮!你們涂對了嗎?

      4、剛才這樣的表格叫統計表,那么這張圖叫什么呢?觀察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五、練習應用

      1、明天就是聰聰的生日了,老師也調查了我們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個月份,并制成了一張統計圖。從統計圖上,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3、大家幫了聰聰這么多忙,聰聰非常高興,它想請小朋友們也去為它祝賀生日,你們愿意嗎?

      電腦播放聰聰的話:小朋友,很高興你們也能來我家做客。我想去買一些大家喜歡的水果來招待你們,可是我又不知道你們喜歡吃哪些水果,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嗎?

      4、學生填調查表,在自己喜歡的水果下面做上記號。

      5、老師讀數據,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統計表中的數量。再根據各類水果的數量,在統計圖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

      6、展示、

      (1)誰愿意跟聰聰說說我們班小朋友喜歡吃哪些水果?

      (2)看著圖,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六、

      1、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獲。小朋友,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2、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統計的知識,你發現了嗎?

      3、別急,小猴聰聰還有話要說呢!(小朋友,你們可真厲害啊,今天就學會了這么多,還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謝謝大家幫了我的.忙,同時也歡迎你們明天到我家來過生日。再見,再見。)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3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能說出點數。

      2、學習按數量匹配相應實物,感知3以內數量。

      活動準備:

      1—3的數字卡片,顏色卡片(紅、黃、藍),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準備一份(3以內),多媒體游戲(數量對應)。

      活動過程:

      1、復習1—3數字及顏色。

      2、游戲:送禮物。

      逐個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泥工、玩具),請幼兒數一數有幾個。請幼兒手口一致進行點數,并找到相應的數字。

      師:為了表揚我們的小朋友,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出示泥工,小朋友數數有幾個啊?

      3、游戲:撿糖果。

      請幼兒按照老師出示的數字撿相應數量的糖果。

      創設情境:老師帶著糖果準備發給小朋友卻不小心打翻了。師:哎呀!老師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請小朋友幫我撿起來好嗎?不過我們要按照老師手里的數字來撿相同數量的糖果哦!

      4、多媒體游戲

      數量對應。

      當槍聲響起,幼兒一起參加保護小鳥的活動,按照游戲的問題數一數××顏色的小鳥有幾只,并找出對應的數字。當幼兒找對了數量,游戲里會傳出表揚的聲音,當答錯時,游戲里的聲音會讓幼兒再想一想。

      延伸:數數小椅子下的禮物有幾個。

      反思:數的概念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禮物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學習數數的方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由于糖果是幼兒特別喜愛的物品,所以一開始孩子們沒聽清要求就積極的幫老師撿糖果了。后來請幼兒注意傾聽要求后有所改善。當孩子按照數字撿相應數量的糖果時,有部分孩子開始出現錯誤,于是我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數數;通過錯誤的發現、討論、解決,使幼兒掌握一定的數數方式和技巧。然后再進一步的提升難度,多媒體的形式,讓孩子感覺在開動畫一樣,在愉快的活動中又一次增加難度學習到按照顏色的要求數相應的數量,這使幼兒能力的差異性的到了解決。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除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是8,比除數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是2,比除數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余數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比除數大,還可以再分;余數比除數小,不能再分。

      小結:在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與除數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

     、谥该卮穑w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僦该逖荩溆鄬W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②檢查計算結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賹W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②找做題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為打好這個基礎,本設計注重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述推理過程。

      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興趣,經歷推理過程,理解推理含義。

      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永遠充滿了興趣。首先出示雙胞胎的照片,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猜想,進而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須要有提示,體驗所給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結果也不一樣,調動學生猜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后通過猜書活動、填數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判斷并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推理過程,并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即推理就是我們根據已知條件獲得一個結論的方法。

      2.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達推理過程。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發展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由于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語言表述,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他們借助表格來推理,也可以借助連線來推理,簡化了推理過程,感受思考問題方式的多樣性和簡潔性。同時培養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最后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一部分空間讓其交流、表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表格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導語:新學期開始,班里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壯,弟弟叫小壯(課件出示),你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生:我分不清,因為他們長得一模一樣。

      2.過渡:老師幫你們一下。(課件演示)其中的一個說:“我不是哥哥。”現在你們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 說明理由,為什么作出這樣的判斷。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匯報)

      3.揭示課題:剛才同學們根據雙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話,判斷出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這種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們能根據老師給出的提示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思維過程叫推理。其實這樣的推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得非常廣泛,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需要我們根據已知條件來進行推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簡單的推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引入,判斷哪個人是哥哥,哪個人是弟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教學教材109頁例1。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例1,整理信息。

      (1)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把整理出的數學信息進行交流。

      (2)學生反饋: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小紅、小麗和小剛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 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 問題是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拿的是什么書。

      (3)教師提示:剛才的這段話里包含著一些信息,我們需要把這幾句話整理一下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師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小組交流。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可以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根據條件連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就直接連線,剩下的小麗和小剛就只能連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拿的不是數學書,那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把小剛和數學書連上。最后把小麗和品德與生活書連上。

      生2:通過分析,我知道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沒拿數學書,那就是說小麗拿的是品德與生活書,則小剛拿的是數學書。

      3.明確思考關鍵。

      (1)質疑:為什么幾位同學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時都從“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開始呢?

      (2)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明確推理應抓住關鍵信息,層層分析,最終推導出結論。

      (3)師生共同總結:推理時,一般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根據這個條件往往能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推理。實際推理時,方法有很多,邊讀邊思考是推理的一種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更簡潔、直觀,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推理方法。

      二、教學教材110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110頁例2。

      (1)讀題思考,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們首先能確定哪行哪列的數?

      (先看哪一個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現了三個不同的數,這樣就能確定這個空格應填的數)

      A是幾?你是怎么想的?B是幾?你是怎么想的?接著該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指名匯報。

      (3)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八篇05-06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五篇05-10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合集6篇05-08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3篇05-15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1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4篇05-06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模板五篇05-16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4篇)05-13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匯編7篇05-18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合集6篇05-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福利福利AV | 忘忧草日韩综合一区三级久久久 | 婷婷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一区精品一本大道 | 中文字幕第74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