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市天星湖中學 嚴維民
[佳作平臺]
無間道
江蘇南通市天星湖中學高二(6) 吳玲芬
有兩個走在無間道上的人--王菲和周杰倫。
杰倫不是王菲,王菲亦不是杰倫,但我卻固執地認為,他們的深處有著某種莫名的相似。
王菲說過,你可以不喜歡我,但請你喜歡我的歌。而我不喜歡周杰倫,但我更喜歡他的歌,他的詞,他的曲調。
周杰倫唱的,不是愛情的歌卻可以更讓人為之動容。在這個愛情泛濫得近乎空白的城市,杰倫的歌,用碎碎念的語調,營造一種空靈的意念,像一支穿透時空的利箭,直刺人們積塵的心底,讓他們在紙醉金迷中陡然一驚。
從《雙截棍》到《半島鐵盒》,從《龍拳》到《最后的戰役》,無不在用平仄卻近乎狂亂的語調,“念”出被抑制的思想。迷離、淡化,漸漸化開美麗的糖衣,接近社會酸澀的本質。有的時候,樂聲會突然中斷,讓人以為一曲終了,但又會在不經意間突然迸出激越的鋼琴或者貝斯或者其他的呼嘯,令人產生奇異的錯覺。
我幼稚地執著認定,杰倫的歌,是無間道中的抑郁的某種暴動。
王菲則是寂寞的光明使者。在城市的燈紅酒綠里,用特殊的方式,演繹著屬于自己的寂寞。
她很奇異的服飾,化著很古怪的妝,眼神里透著別人無法理解的淡漠,像一個匆匆的過客,在都市人醉生夢死的時候,輕輕地揮揮手,讓自己澀澀的聲音和空氣中不安的躁動顆粒一起飄在這個浮華的城市上空。像一個泥德蘭的紡織工人,將寂寞和空虛一絲一縷的扯痛,像一個生物實驗者,將人們偽裝的脆弱一點一點的解剖,直至人們帶著現實的痛覺清醒,隨著樂聲沉淪……
當手心長出糾纏的曲線,束縛像是一個愈是掙扎愈是繞緊的意大利水手的結,王菲像一只海底的陽燧足,掙斷痛的觸角,輕輕地逃了。不理會世俗低卑的流言蜚語,用洞穿一切的銳利卻又柔和的目光,以澀澀的語調唱出《流年》,哼出《笑望書》,穿射寂寞,穿行在無間道中,讓人在入夜之后,聆聽遠出的喧囂。
王菲的歌,沒有明麗的色彩,甚至有些暗淡的頹廢,但從她的歌中,卻讀不出一絲哀怨,有的只是寂寞的蒼涼。
在蛻變的季節里,同在都市中,杰倫在無間道中用抑郁的暴動宣泄,如煙火爆出,而王菲則在無間道里,用蒼涼的寂寞演繹,如煙花散落。
我不是他們狂熱的崇拜者,甚至我不會唱完整的杰倫的歌,哼一支王菲殘缺的的曲子,但我卻莫名的理解著。
每天在書的人海中,關注著分數、名次這些不重要又很重要的東西,掩蓋夢想,如同在無間道上行走。只在中午或晚上去食堂就餐的時候,從學校里或廣播中聽一些被壓抑著的音樂,然后將它們壓在心的最底層,感受一些最奇怪的見解,然后笑笑,走過……
[作者自評]
一直都這樣認為,我們中學生都是一種另類的邊緣人。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一個士兵曾有一句話。他說:“我們已經退無可退了,后面就是莫斯科!”而我們想說,我們也的確退無可退了,因為明年就要高考!當高考的腳步聲一步步的逼近,覺得依稀可辨的時候,我們已經站在高考的邊緣。為了自己的理想,小心翼翼的走著。似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攀爬懸崖峭壁,爬上去了,是紅霞漫天,掉下去了,就是萬丈深淵。于是,每個人都把自己繃得像一根弦,只期待纖指彈撥后奏亮一個美妙的樂章,卻忽視了繃得太緊的弦,會忽然應聲而斷。
在往來的同類們中,我看到的不僅是蒼白的笑靨,而且還有苦笑背后的頹傷。即使一味地隱藏,疲憊的目光依舊迷茫、黯淡。
蒼涼的城市上空的風吹過臉龐,我更愿意看見真實的晶瑩的淚,而不是疲倦的笑容和厭倦的目光。在這個邊緣上,我始終堅信,有一種叫做理想的力量,會讓在題海中迷失了的我們永遠緊盯著一個明確的方向前進。人煙茫茫,紅塵滾滾,我本不想讓自己浸透在其中而不能自拔,但王菲和杰倫的歌卻又用一種巨大的誘惑力將我的靈魂引向那里……而當我從夢中醒來的時候,我竟然發現,我的一顆靈魂仿佛洗滌過一般的鮮嫩和富有活力!
不必等滄海變桑田,也無須待世事化云煙。當秋風吹落那掛在夏季邊緣的綠葉,樹梢上會有一枚成熟的果實--那是我們,走過六月的邊緣人。
[同窗視點]
跟大家一樣,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我對音樂也有一種特別的渴求。我喜歡經典音樂,也喜歡流行音樂。我曾多次為王菲周杰倫的歌聲所傾倒,太多的震撼常常使我在關閉電視機好長時間后還沉醉其中。然而,當讀了吳玲芬同學的《無間道》后,我忽然覺得,我的所謂“沉醉”,用音樂老師的話說,還只是一種“彌漫性的直覺”,即僅是那種充滿在心里的現場的感覺而已。我發現,《無間道》超越了這種感覺,將聯想與想象的觸角伸向了滾滾紅塵,直擊都市人的現實生活和夢幻心態,并似乎無情地扯碎了種種用來遮掩這種生活和心態的東西。也許,正因為如此,《無間道》一文,才陣陣地撞擊和震撼著我的心扉吧?我覺得,音樂不僅僅需要我們去感覺,更寶貴的是,需要我們有深入而獨到的感受和理解。經典音樂不待說,流行音樂也該是這樣。(嚴逸凡)
[指導人語]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它的律動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只會帶來或多或少、或弱或強的快感,而這種快感基本上是生理層面上的。然而,本文作者在感受王周二人的歌曲時卻進入了一個強烈而深刻的審美境界。她在審美的天地間展開兩路奇特的聯想和想象,并使之在宏觀兼微觀的映襯、對比中綻放出奇譎的光彩。
一個青春少年對音樂情有獨鐘并不奇怪,但將對音樂的感覺和理解訴諸文字的并不多見。而這篇文章幾乎是用一種狂放的筆姿,展示自己對兩位歌手歌曲形象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帶著原始的野性與現代文明的激情,給讀者靈魂一陣陣的撞擊和震撼。
壓抑與釋放是辯證的統一。也許高考的壓力、學習的緊張、嚴格的教育教學管理是中學生產生壓抑情緒的根由,所以他們需要釋放,甚至欲求一種“抑郁的暴動”。但是,如果沒有對音樂的敏感、對音樂形象的獨特感受和深刻理解,沒有青春少年充滿“狂想”的才情,是斷不會寫出這樣的文章的。
兩個同學的評點應當說都抓住了關鍵:作者自評重在描述自己寫作的動機,而“同窗視點”則從感受音樂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心得,都能就其一點說深說透,可見深得點評技法之妙。(嚴維民)
字數:2300
郵編:226010
作者郵箱: ywm561219@sina.com
[釋放壓抑,洗滌靈魂--《無間道》一文互動點評展示(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年會團隊展示口號
4.公司團隊展示口號
5.團隊士氣展示口號
8.關于壓抑的反義詞
10.士氣展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