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復習知道:寫出文采 寫出亮點

    發布時間:2016-4-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每日新報  

     

      作者:王辛銘

      離高考只有半年了,作文怎么準備?還來得及嗎?“干脆甭管它了,到時候就‘編’吧,有什么算什么了。”

      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至少有些必要的思想準備和技術準備還是可以做的。

     

      1、練練審題

      不要以為話題作文這種命題方式已經最大限度地取消了枷鎖和陷阱,一目了然了。就拿今年的考題來說,絕沒那么簡單。有些考生粗看一眼就把它當成了一般的感性與理性的關系,難免要跑題。“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的關系”,內涵越多,外延越小。尤其是對于哲學性命題,涉及辯證關系的,更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內涵。審題越細,越準,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寬,越深,越通暢,把握就越大。吃透話題的實質,弄清它究竟向我們要什么。

      2、牢記標準

      什么是好文章?國家頒布的《考試說明》那就是標準。盡管它年年有些變化調整,但關于作文“發展等級”的四項要求大體上是基本穩定的。把這條濃縮成八個字:“深刻,豐富,文采,創新”,不難記吧?心里牢記這四桿尺子,就有了作文的高標準。

      3、加強理性思考

      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觀點深刻一些,視野寬闊一些,見解新穎一些,富有啟發作用?

      (1)運用縱向思維,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結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學,哲學是聰明學、明白學,不可不用。為什么說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為什么說評價玫瑰的好壞根據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為什么說不能讓感情的親疏遠近影響認知的正誤深淺?情與理,是與非,真理與謬誤,感性與理性,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2)運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寬思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會,看看自己,還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嗎?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人寫韓信誤信蕭何,有人寫諸葛亮誤用馬謖,而鄒忌諷齊王更是現成的例子。結合現實,有人寫聲樂大賽評委的挾私錯判,有人寫教師手記的網里人生,有人寫“莫讓浮云遮望眼”,有人寫“只緣身在此山中”,有人甚至從服裝模特呂燕在法國獲獎談起,寫了《民族情感與世界》,指出“中國悠悠歷史培養了我們每個人的民族感情,但世界的發展,更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勇敢地擁抱世界大家園!”視野寬闊,縱論天下,豈不也是亮點?

      (3)觀點有沒有啟發性,這是文章拉開檔次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人云亦云,老生常談,一覽無余,索然無味,那就是白開水,就是“陳言”。有了啟發作用,才談得上有意蘊,有意境,有內涵。

      要想寫出有啟發性的觀點,有一個重要技巧是常常要用上的,那就是類比推理。當然這也是由此及彼的辦法。運用成功的關鍵,則在于抓準兩件事物的相似點,否則反而節外生枝了。

      4、加強材料儲備

      有些文章,既沒跑題,觀點也對,為什么就是上不了檔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材料單薄,沒有分量。要么記敘一件事,有骨架沒血肉;要么議論一個道理:觀點+例子+結論,缺分析少論證,同樣干巴巴;要么連例子都沒有,翻來覆去,空談漫議,寫哪兒算哪兒,湊夠字數拉倒。這種文章別看800字,一攥沒什么了,都是水。

      材料沒有密度,也就難有力度。內容充實,材料豐富,語言就非得簡潔精煉不可,味道自然就濃了,讓人感覺處處都是提過純的,這就是亮點!

      材料從哪兒來?當然靠積累。現在需要的是兩項工作:一是在這半年繼續收集鮮活的材料,并選記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多年的“庫存”分門別類清理篩選一下,擇出可供用于寫作的精品材料列個提綱,既可備忘---坐在考場上想得起來用得上,又不費時間。

      從哪些方面選材備料呢?主要是四個方面:

      (1)自己的生活。高中三年的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初中和小學的材料如有特色,是精品,也可以用,但一定要防止材料低幼化。生活材料一要真實(切勿瞎編);二要有內涵,有特點,有味道,有新意,確保不會與別人雷同、撞車;三要自己對這個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較深刻。

      (2)學識與見識。各學科知識中均有大量寫作素材,就怕你不會發現。首當其沖是哲學,此外,歷史、地理乃至數理化、音樂美術體育,哪門沒有大量既生動又具體的寫作材料!跨學科知識寫入作文已屢見不鮮,電腦網絡更大量入文。從科學、文學、哲學、美學四個方面多備點料吧,不求多,但求精。這比把精力花在背《作文選》上強得多,那是人家的,用了還落個“竊”。

      倘若,再選備些古今中外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名人軼事,材料能不豐富?知識加見識,就是亮點!

      (3)社會熱點,媒體焦點,國內外信息。視點高,眼界寬,材料新,意義又重大,這就是有價值的素材。一要保證真實,道聽途說不行;二要把握好選用的尺寸。信息材料的引用最好有準確的時間、地點、人名、數據,使之更有說服力。

      (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這是思想的精華,語言的典范,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財富。倘能用得準確,恰到好處,無疑會給文章增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從現在起,作為總復習中的調劑和休息,每周選背三則,半年就是70余則,高考作文時從中選用兩則,有何難哉?

      有人問:寫議論文,是否舉的事例多就叫材料豐富?不是。如果論證過程是層層推進,步步加深,每層都有事例做論據,不嫌多,因為每個事例各司一職。如果為了說明一個淺顯的道理,卻舉了一大堆同類的例子,大同小異,作用雷同,這不但不叫豐富,反而讓人覺得重復,羅列,堆砌,既單薄又膚淺,甚至給人以湊數的感覺,不如只留兩個精品為好。

      5、練語言,練技巧,出文采,上水平

      有人認為自己語言平淡,沒天才。這是迷信。其實每個人平時無拘無束地同父母親友同學聊天的時候,語言都比作文生動。面對試卷就更放不開了,越拘謹越沒文采。

      文采也不是花里胡哨,不是胡聊亂侃。文采是從心里流出來的真誠、自然、優美、機智和幽默。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而已。在你記敘、抒情、議論的時候,你的學識、見識、個性、修養、趣味、神韻也同時往外流,這就是言為心聲,這就是文采。這種非常自然的語言不僅有了情感,有了意蘊,有了靈性,而且有了品位,有了亮點。“學生腔”是憋出來的,“白開水”是湊出來的,閃著文采亮點的語言才是流出來的,它不需要勉強和做作。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語言美一些。嚴復說的“信、達、雅”(準確、通順、文采)就是美;莊子則說“樸素而天下莫能為之爭美”。可見,美并不玄乎,人人都能做到。

      6、力求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絕不是為新而新,更不要單純為標新立異追求時尚而走向謬誤和極端。創新,是要我們反映時代精神和嶄新風貌,視角獨特,思維靈活多向,從立意選材到構思設計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棄我取,人趨我避。

      總之,沒有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就很難突破思維定勢和新老八股,那就難以寫出個性,有所創新。 

      作者簡介

      王辛銘:從事語文教學43年,全國優秀教師,現專門從事高中作文輔導工作,河北區教師進修學校原副校長,天津市文史館館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高考作文復習知道:寫出文采 寫出亮點]相關文章:

    1.寫出環保標語

    2.寫出秋天的成語

    3.怎樣寫出有亮點的求職信

    4.寫出10個成語故事

    5.有關寫出其不意造句

    6.寫出有關冬天的成語

    7.還寫出含有比喻的成語

    8.寫出關于春天的詩歌

    9.寫出關于動物的成語

    10.寫出納工作年終總結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亚洲中文Av高清中文Av |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夜夜夜夜夜国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