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5 10:29:5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考慮,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陶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溢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借助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背誦《尋隱者不遇》。

      2、同學們,假如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發生無盡的想象。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

      3、解題。

      “所見”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嗎?讀了這首詩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嗎?

      三、整體感悟

      1、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的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呢?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時的心情呢?

      (3)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多了,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4)多么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也騎上小黃牛,把前兩行美美地讀一讀。

      3、理解三、四行詩句。

      (1)詩人袁牧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邊讀邊想象牧童尋蟬的樣子,用自身的話說一說。

      (3)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4)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

      4、指導朗讀。

      四、總結

      同學們,你們能從短短二十個字想象出色彩絢麗的風景,人物可愛的表情,有趣的動作,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五、作業

      1、朗讀、背誦《所見》。

      2、填空。

      《所見》一詩是()代詩人()的作品,讀完詩后,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組成的動靜結合、生動有趣的畫面。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隱者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如,詩人為什么沒遇上?有沒有問問其他人?為什么不在那等一會兒?)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和認識的生字,讀一讀。

      3.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認生字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2.提問:

      (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松、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相機識字:言采藥深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椵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教師先放錄音,同學再練習朗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識字、寫字指導

      松:用學過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記字形。組詞:松樹、放松。

      童:上下結構。上面是立,下面是里。這個字橫畫多,但長短不一。首橫最短,次橫最長,最后一橫又比它上面一橫長些。組詞訓練:童話、兒童、童年。

      言:發言、說話的意思。首橫最長,中間兩短橫。

      師:左邊是一短豎和一撇右邊是橫下一個巾。組詞:師父、老師。

      采:上面是爪字頭,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樹,手伸到樹上表示采摘的動作。第一筆為平撇,下面的三筆間隔要勻。

      深: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寫成穴寶蓋兒。組詞鞏固:深山、深海、深淺。

      六、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開火車讀卡片(包括認識的字并用要求會的字口頭組詞。

      2.讀拼音填空(先獨立完成再當堂訂正)略

      二、朗讀、背誦課文

      1.個別、集體等多形式朗讀。

      2.練習背誦。指導:詩從問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訴他師父采藥,接著告訴詩人,師父就在這座山里,不過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處。

      3.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鞏固練習

      1.口頭選詞填空。

      師父童子詩人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2.完成課后練習3。

      3.填空,再讀一讀。,

      采藥去。只在此山中,。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了詩意,能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了解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

      (3)能通過詩句體會作者的心情。

      (4)領會到了這首詩“寓問于答”的特色。

      (5)能根據詩意,發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能根據詩意,發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心情,領會“寓問于答”寫作的特色。

      課前:

      投影出示課文插圖,配以古琴音樂,渲染氣氛。

      課中:

      一、提示課題。

      從剛才的畫面中,同學們一定已經知道了今天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一首古詩,詩題是——尋隱者不遇。詩題中的“尋”是什么意思呢?“隱者”是指古代那些有才華、有志向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而隱居起來,不問世事的人。你們知道歷史上有哪些人是“隱者”呢?“不遇”是什么意思?現在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了解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詩人賈島,誰是他的“粉絲”呢?學生交流自己對他的了解你。

      引用作者自己的詩評價。賈島有一首詩這樣寫自己: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三、理解詩意。

      1 出示詩句。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詩,結合插圖想一想詩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學可以小聲地討論。

      2 指名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

      3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樹下的對話。在理解和解說詩意的時時候,我們會發現詩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出示填空題:

      4 思考:你認為作者為什么不把問句寫出來?

      所謂“寓問于答”,它并不是“不問”,而只是不把問話內容寫入詩中。關鍵在于把問話內容寓于答話之中,使讀者可從答話里體味和推導出所問的內容。如果把問和答都寫進詩中,不僅沒有必要,還很羅嗦。“寓問于答”,可以使詩句變得簡練而耐人尋味。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處。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體會這種“寓問于答”的妙處。

      四、體悟作者的心情。

      1 詩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這里。心情怎樣呢?出示填空題:

      讀詩句,感受詩人的心情,填空:

      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下站著隱者的徒弟,于是滿懷

      地問:“請問你師父在嗎?” 童子答: “師父采藥去了。”詩人有些 ,又問:“去哪里采藥?”童子答:“就在這山里。”詩人一聽,覺得還有 找到隱者,于是又問:“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霧彌漫,不知道在哪里。” “唉!” 詩人嘆了口氣,徹底 了。

      2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五、兩首詩對比,感悟詩人用詞精準!

      出示:尋隱者不遇

      花間問童子,言師挖菜去。只在南山中,馬上就回來。

      學生交流討論,從中感悟詩人用詞的精準。

      六、作業

      寫《評價手冊》上的相關題目。

      教學反思:這首詩平白如話,學生通過自學完全可以輕松的理解詩題、詩意,同時也能猜想出詩人與童子對話完整的過程。學生通過扮演賈島和童子的問答,體會到你賈島把三次問答濃縮在20個字中的魅力。在表演中也輕松感受到當時詩人一波三折的心情。在教學設計是我原來想這幾個環節過后,應該讓學生想象詩的意境。可在看了干國祥老師對于文本的解讀后,我改變了策略,用他的方法進行了教學。即:出示另一首改寫的詩,讓學生談談你讀了新改編的詩有什么感受?學生感觸很深。有的說:我覺得用“挖菜”很粗俗,感覺像是一個農夫在田里干活。有的說:我覺得“只在此山中”感覺很有詩韻,可“馬上就回來”顯得太俗,太直白,沒有詩的感覺。有的說:“花間”用的不太恰當。當然學生不清楚為什么不恰當?我進行相應的點撥:“歷來在詩人眼中,松樹代表什么呢?想想我們曾經學過的陳毅《青松》,可以看出松樹在詩人眼中代表了高潔的人,而在古代隱者絕大多數是品質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因此在詩中寫松是來襯托隱者的。可見詩人用詞是很講究的。”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對于這首詩的理解可能就更深入了!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能理解古詩,理解“不遇”、“言”、“云深”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情與境,從而了解詩中事,領略詩中景,感悟詩中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古詩的教學,理解詩中隱者的形象,感悟隱者的情懷,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而受到美得熏陶。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朗讀品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隱者的形象,感悟隱者高大、正直、心懷百姓的情懷。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質疑解題

      1、自經典誦讀以來,我們背過許多的古詩,你能背幾首大家聽聽么?(學生自由背)

      2、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板書課題:尋隱者不遇

      讓我們一起來美美的讀讀課題吧。(齊讀課題)

      3、你知道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師相機補充)

      4、解題

      (1)你能用““尋”、“隱”、“遇”組詞么?你知道它們在題目中的意思么?

      (2)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再次讀題,說說你想弄清楚哪些問題啊?

      二、初讀,讀得有點詩味。

      1、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看看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能不能從中找到答案。

      2、這首詩每位同學要到三遍,每一遍都要達到一定的要求。

      第一遍:要一字不錯,字正腔圓。

      第二遍:要讀的有板有眼。

      第三遍:要讀出詩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

      (學生練讀古詩)

      3、指名學生讀,速記點評,注意鼓勵學生。

      4、字音大家都讀的很準了,再讀古詩,看看古詩寫了些什么呢?你覺得這首詩該怎么停頓呢?

      (提醒第二句停頓“言||師|采藥去”)

      5、指導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1、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不懂得字詞么?提出交流。

      多媒體出示:一座山,山上云霧繚繞。相機理解“云深”。

      2、角色扮演,在對話中理解詩意。

      (1)賈島到山中去尋訪圣賢之士,沒有找到,卻遇到了童子,你瞧!

      (多媒體出示:賈島與童子在山中相遇的插圖)

      (同桌中一位扮演賈島,一位扮演童子,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表演問答)

      (2)指名學生上臺表演。

      (3)他們精彩的表演讓我仿佛身臨其境,這樣情景詩人是怎么寫的呢?

      (4)多媒體出示古詩,教師范讀。

      同學們,讀讀吧。爭取能讀出詩中的情景。

      學生練讀,然后指名學生試讀。

      3、賈島在和童子的對話中,他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

      帶著這樣的情感變化,我們再讀讀古詩吧!(指名讀——齊讀)

      四、抓住意象,感受隱者的形象。

      1、過渡:詩人尋訪隱者,結果沒遇到,詩人很失望。那位隱者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竟然令詩人如此仰慕?再讀古詩,看看能不能從古詩中找到答案。

      2、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雖然在詩中沒有寫隱者,但詩中所寫的景物卻與隱者有密切的聯系。找出詩中所寫的物,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們和隱者聯系在一起,你會有新的發現。(學生再讀古詩)

      3、隱者隱居起來是不是并不關心這個社會,不關心百信的疾苦了呢?他是不是把一切都放下,安心過悠閑清靜的生活呢?你們在找找看隱者干什么去了,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4、學生交流,教師稍作點撥。

      (采藥,治病救人,心系百姓,不辭勞苦,菩薩心腸)

      5、多媒體出示,總結回顧。

      這就是詩中的隱者啊,他像松樹一樣(),像白云一樣( )。他去深山采藥,救死扶傷,他心里裝的是( )他就像云端的神仙、像那救世的菩薩!

      五、拓展延伸。

      那些隱居起來的世外高人啊,才華橫溢,胸懷寬廣,悠閑灑脫。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高人呢?

      六、作業。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的詩意。

      2、通過想像,拓展空間,感受詩的簡煉。

      3、結合詩人的經歷,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本詩的詩意。通過想像,拓展空間,感受詩的簡煉。

      教學難點結合詩人的經歷,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準備:師:課件 生:默寫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古詩,(師板書詩題),生讀題目。

      2、在自已本子上寫下來,想想題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寫字姿勢。

      3、解題:知道什么是隱者嗎?(板書隱者)隱者是哪一些人?(隱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較有名的隱者。

      這些隱者,在隱居時一般不說姓名,只有雅號,如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陶淵明,人稱五柳先生。有些出家為僧為道的,只有法號。

      4、尋:尋找, 不遇:沒遇到。

      5、完整地請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釋嗎?

      6、是誰在尋找隱者呢?(板書詩人)

      知道賈島這個人嗎?你了解的賈島是個怎么樣的人?誰來介紹一下。(師相機補充,出示課件。)

      苦吟可能學生會說到,現只要結合課件隨機梳理一下。

      其實,賈島早年也算是一個隱者,知道原因嗎?

      做過和尚,法號無本。后來還俗了,因為遇上了誰?韓愈,當朝的大官,韓愈看中他的才華,勸他去搏取功名,結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無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檢查預習,初解詩義。

      導語:苦吟詩人的這首小詩大家都拜讀了嗎?那先考考大家的預習情況,來,拿出本子,和老師一起來默寫。實在不行,看老師黑板。

      1、師板書,反饋默寫情況。

      對照黑板,檢查一下,有沒有寫錯的字?全對的舉手。有沒有覺得寫得不太美觀的字?給你時間,再調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學生讀古詩。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學生相互幫助,理解詩意。

      童子何人?與隱者什么關系?(待童,徒弟,是兒子嗎?)

      言師,言,說,誰在說?(童子)說誰?(師父),童子在說師父什么?

      此:這,此山,這座山。

      深:云霧彌漫,濃得遮人視線。

      不知處:不知道去向。

      4、同桌練說,再指名說說詩意。

      5、練習朗讀

      三、體會詩的凝煉,精妙。

      來,理解了詩意,我們來談談讀后感,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自由討論,好的覺得好在哪里?

      1、看出來了沒有?這里面還省去了幾個具體的提問。

      2、你能根據回答猜猜看,這里邊詩人是怎么問的?(發言,初步了解)

      3、(出示練習題目)那你能把這一段詩人與童子的對話補充完整嗎?自已說說。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詩人問:

      童子回答:

      4、同桌對練,指名表演。

      5、讀詩。

      四、體會詩人的情感起伏。

      1、你看,根據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們可以想像出詩人的問題,那往后推呢?想想看,當詩人聽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后,心情如何呢?

      (出示試題,圖畫)

      詩人來到松下,只見( )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后,詩人()

      于是詩人又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后,詩人()

      于是詩人再問:

      童子回答:

      此時,看著( ),詩人( )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本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平白如話”,因此,我先引導學生細心地品味詩句,激發學生抓住古詩一問三答的留白處進行想象推敲,了解詩人尋訪隱者的過程,理解詩意,推敲詩人在問答中的情緒變化,體會隱者高潔的性格及詩人對他的敬仰,從而感悟詩歌意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培養對古詩的興趣。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插圖理解詩句的含義。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體會詩中意境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鮮活形象,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看圖猜詩句(課件出示)學生猜詩句。

      2、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推敲賈島的另一首古詩。[出示《尋隱者不遇》的詩句。]

      3、能與老師一塊兒輕聲朗讀這首詩嗎?

      二、釋詩題,知詩人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這首詩的題目理解它的意思。〔尋,尋訪。“隱者”是什么樣的人?(古代隱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學問的賢士。)遇,遇到,碰到。〕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詩人賈島尋訪隱者沒有遇到)

      2、再讀詩題,這次,你帶著什么感情讀?(崇敬、失望)

      過渡:詩人為什么沒有遇到隱者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品品、推敲

      三、初讀感知

      1、這首詩同學們積累過,都會讀會背誦,可是要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有一定難度,誰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指名朗讀。(生邊讀師邊劃出詩歌的停頓、重音)

      2、分組讀,齊讀。

      3、初讀了古詩,你知道詩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四、明詩意

      1、詩文美,不僅美在它語言的節奏明朗,更在于工整凝練,請大家讀讀想想,這25個字告訴我們是怎樣的內容,注意自己要先理解這些字詞,再試著理解詩意。(出示字意)

      生交流字義、句意

      2、我們來看一下,這四句詩哪些話是詩人問的,哪些話是童子說的?請你仔細想想,填上人物?

      (詩人)松下問童子,(童子)言師采藥去。(童子)只在此山中,(童子)云深不知處。男女生組合讀

      3、“松下問童子”,可全詩并沒有明顯出現詩人的問題?你能將詩人的問題補充完整嗎?(出示詩句,補充問題)

      4、分四小組讀

      5、注意說出加點字的意思,注意把詩人的這些問話放到詩中,連起來說說詩文的意思。

      學生交流

      6、同桌一生讀詩,一生說詩意,說完交換

      7、我們同桌對敘,指名角色扮演,注意禮貌。

      五、悟詩情

      1、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還貴在善于抒情。讓我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詩,從中你還能讀出詩人在問答中的情感變化。

      是呀,滿懷希望去拜訪隱者,結果失望、又懷一線希望,最后徹底失望,一問一答,幾起幾伏,曲折、盡情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波瀾。你們能再次通過童子的回答體會到詩人心情的變化嗎?

      2、我們再來演一演這首詩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心情的變化。評價。

      3、這首古詩平淡中蘊含深沉,這就是詩人推敲的結果。讓我們再一次齊讀賈島的這首尋隱者不遇(配樂吟誦)。

      六、拓展延伸

      出示并推薦學生朗讀賈島的《題李凝幽居》。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7

      課時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尋隱者不遇》,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變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富有節奏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平白如話、寓問于答的寫法,感受古詩的深遠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想為大家介紹一首古詩,詩的名字就叫《尋隱者不遇》我們一起來寫出這首古詩。這是唐代詩人賈島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教師提醒有些字的寫法:尋、遇、松、)

      二、讀。(讀通古詩)

      1、以往拿到一首古詩,你們會怎么去學習?

      學生交流方法,教師肯定:的確,拿到一首古詩,首先要讀,把詩讀通順了。(板書:讀)

      2、先自己讀一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時別把題目丟了,開始。生自讀。

      3、指名檢查讀詩。

      4、齊讀古詩。

      三、解。(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1、過渡:讀這關過了,那接下來如何理解這首詩呢?你們有好方法嗎?(板書:解)

      2、教師引導學法:使用工具書,同座互相探討,借助插圖。

      3、交流:

      4、重點解決:

      (1)“隱者”,層層遞進理解。(這里的“者”就是指??的人。那隱者僅僅指隱居山中的人嗎?這種人還??像諸葛亮那樣很有??對,所以隱者是隱居山中的學者;而且這種人不想為官,想過清凈悠閑的生活。)

      (2)“童子”指兒童,在這首詩中,童子的身份其實就是隱者的:徒弟。

      (3)“云深”:云會有深淺嗎?看看書中的插圖,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半山腰處地云霧怎樣?這里的云深指什么?對呀,還可以用哪些四字詞語來形容這云霧嗎?生交流,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讀讀。(云霧繚繞。云霧飄渺,云霧深重,云海茫茫,云遮霧罩,云霧彌漫)出示,學生讀。

      (4)“只”:教師提出:“只”字你們理解嗎?我們來看看工具書中的注釋:

      第一聲:量詞;單獨的、極少的;

      第三聲:表示限于某個范圍;唯一,僅有;。

      這首詩中讀第幾聲,是什么意思呢?在詩中可以說成是“就在這座山中”。

      出示:這些詩句中的“只”又是什么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5)尋:僅僅指尋找嗎?尋訪更好。

      5、師:現在請同座位互相說說古詩的意思。

      6、學生練說古詩的意思。

      7、指名說古詩的意思。

      四、悟。

      1、教師引導:古詩會讀、理解了,是否就學完了呢?(板書:悟)

      其實,我們還要學會感悟詩歌背后做隱含的東西,這是最難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2、來,請學生閉眼,聽老師讀古詩,邊聽邊想象、邊感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1)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師引導。

      師引導:看到的還真多,有景有人。

      再走進些,能將看到的情景描述地更生動清晰些嗎?你們看,這是老師來到林間看到的松:走進山間,郁郁蔥蔥,充滿生機。我抬頭遠眺,是一棵棵古樸蒼勁的松樹,枝干遒勁,松針密集,滿眼蒼綠。(課件出示)老師看到的松怎么樣?(顏色、形態描寫具體了,仿佛眼前就是一棵棵蒼松。)試著寫寫你眼前看到的某個情景,可以是高山,可以是云深,也可以是人,可以采用老師的這種短句,用上學過的四字詞。

      生寫,交流。師評價:圍繞松蒼、山高、云深來評價。

      總結:

      同學們,此詩雖平白如話,但詩中包含的情境卻如畫般美妙,真是“詩中有畫”啊!(悟詩境)

      (2)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多有情趣啊,真是生機勃勃,別忘了還有詩人和童子兩人的??)

      教師引導:

      同學們說聽到說話聲,誰和誰再說話?他們說了些什么呢?對照古詩,同座位試著說一說,再現一下當時的場景。

      指名交流。

      看著這圖,老師給你們起個頭啊:詩人在山間小道上走著走著,突然看到了一座茅草屋,正巧一個童子從小木屋蹦蹦跳跳地跑了出來,詩人忙走上前去問道:?

      說得不錯,那我想問問了,詩中只有童子的回答,詩人的話在哪啊?詩中找啊!

      聰明,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悟出了詩人的問話,無問只答,這叫“寓問于答”,這就是老師喜歡這首古詩的第二個理由。

      3、老師課前也做了功課,將問答全呈現在詩中,自己放聲讀一讀,再與賈島的這首詩比較,你有何感覺。

      山中訪故友,松下問童子,

      汝師在何處,言師采藥去。(汝:你)何處采藥去,只在此山中,山中何處尋,云深不知外。

      此詩寓問于答,凝練簡潔啊。來,為這“寓問于答”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

      4、師導:

      其實,這首詩不僅“寓問于答”,伴隨著這三問三答,還有詩人的心情變化呢?把自己當作詩人,再次走進那個情景,相信你肯定能感悟到詩人的內心世界。請同學們用心完成作業紙中的第二題。(把詩人內心想的和他的心情寫出來)

      5、完成填空: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后,詩人

      詩人又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后,詩人

      詩人再問:

      童子回答:

      此時詩人

      指名交流,師隨機板書。(失望、一線希望、無可奈何)

      還有一處詩句詩人的心情又是如何,你悟出來了嗎?師讀:松下問童子。(板書:希望)

      不知不覺當中,大家又體悟到了詩人的感情變化。(板書:悟詩情)

      了不起!來,讓我們一起讀出這情感的變化,感情誦讀。師:讀得更有韻味了。

      6、小結:

      你們看,平白如話的詩詞卻有著豐富的內涵,有美妙如畫的情境,有有聲有色的對話,有深遠悠長的情感,這就是老師喜歡的第三個理由。

      7、小結:

      詩人尋訪隱者,結果沒有遇到,這本是一件失望的事。可是,因這一件憾事,作者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平白如話、寓問于答、詞約旨豐的千古名詩,雖不遇,但也無憾。

      8、最后,讓我們將這千古名詩一起背誦于心。(板書:誦)也希望大家記住這學習古詩的四個步驟。

      五、布置作業。

      1、將古詩改寫成一篇小練筆。

      2、搜集賈島的一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希望)言師采藥去。(失望)只在此山中,(一線希望)云深不知處。(無奈)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朗讀,能背誦并能正確默寫,培養對古詩的興趣。

      2、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設計理念:

      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背誦古詩,了解作者和詩的大意,讓學生體會詩歌描繪的情景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詩歌方面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媒體運用: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

      默讀第九課課文《推敲》,了解賈島“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書:唐〃賈島

      小結:唐代詩人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他的詩自然質樸,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五言絕句《尋隱者不遇》。

      二、讀題、釋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討論:尋?隱者?遇?

      3、想想題目的意思。

      4、引導質疑。

      三、精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學生反復朗讀,讀準音,讀通句。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

      3、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松下、童子、只、深、不知處。

      4、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大意。提問,看誰對詩句的理解更正確。

      5、背一背。

      四、觀看投影,練習對話,體會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想問句,同桌練習。

      3、觀看投影圖片,練習對話。

      4、體會作者感情變化。

      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

      五、總結全詩,背誦感悟

      1、總結:這首詩采用問答體,一問一答,寓問于答。是通過尋訪者(賈島)向童子打聽師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應的回答寫的,這三次問答,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語言樸實自然,讀來卻令人尋味。

      2、有感情的背誦《尋隱者不遇》,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六、補充閱讀

      賈島《題詩后》

      七、作業

      1、填詩,練字

      尋( )者不遇

      ( )下問童子,

      言師采( )去。

      只在此山中,

      云( )不知處。

      2、想想詩歌描繪的情景,并畫下來。

      八、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

      言師采藥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線希望

      云深不知處。徹底失望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的:

      1、 以《尋隱者不遇》為例,學習并運用讀懂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2、 訓練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抽象思維變成生動畫面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三、教學難點:

      如何把“話”變成“畫”。(即:如何使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四、教學準備:

      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兩張、錄有古曲的音樂磁帶一盤。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 導入學法

      1、 指名請學生背誦課內、課外學過的`古詩。

      2、 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相機小結,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入勝的景色,進而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不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把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從而正確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讀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打出投影,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對照投影片審題、解題,搞清楚“話”和“畫”的含義。)

      (二)指導學法

      1. 抓字眼、明詩意

      逐字逐詞逐句弄懂詩的字面意思。(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點播。)

      2. 提問題、想詩境

      以“松下問童子”這一句為例。

      (1) 逐詞就詩句提出問題。

      例如:什么樣的松樹下面?誰問童子?怎么問?問什么?童子什么樣?11

      (2) 就問題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語言描述出來。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幫助學生形成畫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合理想象,結合生活實際和看過的電影、電視劇、圖書等進行想象。)

      (3) 學生借助投影片,根據想象描述畫面。

      3、 悟詩情、詠詩句

      (1) 根據你所描述的畫面,體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感情。

      (2) 把體會到的感情通過讀表達出來。

      (三) 總結學法

      (再次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總結歸納學法。)

      (四) 遷移鞏固學法

      在老師適當的點播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后三句 。

      1、 抓字眼、明詩意

      2、 提問題、想詩境

      (出示第二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學生填充內容、描述畫面。)

      3、 悟詩情、詠詩句

      提問:詩人雖然沒沒能尋到隱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隱者的生活那樣有情趣,那樣逍遙自在,懷才不遇的隱者此時會是什么心情呢?他會怎樣做?童子可能會怎樣做呢?

      (播放古曲,配樂詠詩,引學生進入到廣闊而幽深的山中境界,從而體會詩人對隱者這種與世隔絕,甘與大自然為伍,自得其樂的采藥生活羨慕和神往之情。)

      (五) 獨立運用學法

      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六) 布置作業

      用把“話”變成“畫”的方法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培養對古詩的興趣。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插圖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隱者的高潔品格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隱者的高潔品格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揭示課題

      1、講賈島《推敲》的故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島寫的一首古詩,齊讀課題。

      3、尋,尋訪。“隱者”是什么樣的人?(古代隱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學問的賢士。)遇,遇到,碰到。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

      4、你對賈島還有哪些了解?

      二、 初讀古詩

      1、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此詩就是一個例證。首先,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

      讀懂詩歌的大意。

      2、點名讀。

      3、初讀了古詩,你知道詩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讀古詩

      1、(出示插圖)那么,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哪里碰到這個童子的?從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生的地點,也是隱者的隱居之地。我們知道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古人寫松樹大多與表現孤傲高潔的品質有關,詩中是為了突出隱士遠離塵俗的高潔。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么關系?從哪可以看出來?

      4、理解“云深”,“不知處”,說說詩意。

      5、請同學們默讀古詩,讀著讀著,你仿佛聽到他們說什么?請你試著填一填右邊的方框。

      6、你怎么知道賈島這樣問?

      小結:通過童子的回答,能推測出賈島在問什么。明明三番問答,賈島采用了以答含問的手法,把詩精簡為二十字。可見他在謀篇布局上的“推敲”。

      7、體會《尋隱者不遇》一詩所描繪的情景,再寫下來。

      8、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還貴在善于抒情。 讓我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詩,從中你還能讀出詩人在問答中的情感變化。(點名讀)

      “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板書(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再次失望)

      9、一般訪友,問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體現了詩人對隱者什么樣的情感?

      10、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1、賈島的詩有像我們今天學習的這樣很安靜,置身世外尋訪隱者的詩,也有豪情萬丈的詩。

      2、教師相機出示詩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3、總結:賈島作詩愛推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讓我一起來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尋、隱、者、遇、藥”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本單元的最后一首,作者是賈島。全詩共4行,以問答的形式敘述了他去尋訪隱士沒有見到的情景。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松樹下面詢問童子,童子說他的師父采藥去了。師父就在這座山里,可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文章雖然是以問答形式來寫,但語言選擇十分精妙。詩中省略了尋訪者“我”的三次詢問:“你師父干什么去了?”“在哪里采藥?”“你能找到他么?”但讀起來并不難理解。而且詩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變化:“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情緒低落;“只在此山中”――希望又生;“云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有無可奈何之感。

      教學的重點是:

      掌握生字,朗讀、背誦課文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法建議:

      1.理解這首詩可以通過“看――說――讀――演”四個步驟來進行。“看”就是引導學生看圖,想象尋訪的過程;“說”就是把想好的說給全班同學聽;“讀”就是邊想象邊朗讀,邊朗讀,邊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演”就是在熟讀的基礎上,把詩文背誦下來,然后邊背誦,邊把自己對詩文的理解用動作表演出來。

      2.學習生字,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把生字的音、形、義貫穿于朗讀詩句之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記憶。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尋、隱、者、遇、藥”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釋題質疑。

      1.直接揭題。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渙。今天,我們隨著第五首古詩的學習,再認識一位唐代大詩人,他的名字叫賈島。

      2.釋題。

      尋:尋找、尋訪。

      隱者:隱居山林的人。

      不遇:沒有遇到。

      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尋訪一位隱居山林中的人卻沒有遇到。

      3.質疑。

      怎么找的?為什么沒有找到?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古詩。

      2.指名讀,教師隨機出示生字卡片,指導生字讀音。

      三、借助畫面,理解詩意。

      1.仔細看圖。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隱者的弟子詢問隱者的去向;童子在擺手說不知道在哪里;隱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結合圖談一談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師:老師。此山:這群山。

      3.師重點指導。

      言:說。

      云深:山高林密,山頂之云霧繚繞。

      只:就

      4.根據詩句想象詩中省略的詢問。

      (l)你師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兒采藥?

      (3)你能找到他嗎?

      5.體會人物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一句: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

      第二句:言師采藥去——情緒一下子低落變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線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生出無可奈何之感。

      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語氣,體會語感,讀出語氣。

      6.扮演詩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對話。

      四、想象詩意,熟讀成誦。

      1.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節奏。指讀、同桌互讀。

      2.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05-24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08-30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02-17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范文04-25

    《尋隱者不遇》優秀教學設計02-03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模板08-30

    古詩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05-27

    《尋隱者不遇》課堂設計12-12

    尋隱者不遇03-19

    《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7篇04-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你懂的在线 | 日本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在线看天美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