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課件

    時間:2022-06-01 16:24:13 教學課件 我要投稿

    望天門山課件(精選10篇)

      《望天門山》這首詩是李白第一次經過天門山時所作,通過描繪長江流經天門山時的壯觀景象及內心體驗,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望天門山課件(精選10篇)

      望天門山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詩的課件。

      2、 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課前談話:

      師:聽說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么字?你能說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游山玩水嗎?都游過哪些山?還想去游哪些山?

      一、 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游天門山,怎么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 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生鼓掌。)能說說你為什么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里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說說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么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 想象,領悟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么”來說說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么?(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四、 誦吟古詩,拓展積累。

      1、這么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背后人譽為“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五、 結語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拓展閱讀:《望天門山》賞析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于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著這樣的潛臺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于看見了你。

      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該叫“舟行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并默寫《望天門山》。

      3、能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借助學習本詩,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5、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用自己的話比較準確地說出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課前圍繞旅游進行談話,感受祖國的山河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并解題

      1、用回答以前學過李白的詩篇名稱的談話方法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2、解題“天門山”、“望”,“望天門山”

      讓學生參看課文注釋并回答,教師指點。(天門山,指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戶,所以也叫天門山。望,是觀看。望天門山就是詩人觀看天門山所見到的景象。)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先簡單介紹作者。

      2、老師對作者簡介(映示圖片)。

      3、寫作背景(映示圖片)。

      三、初讀古詩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詩(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找兩個同學)

      (3)正音,重點關注發音易錯字。

      (4)齊讀一遍。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讓學生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指名兩名同學朗讀)

      (2)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停頓問題進行梳理,映示帶停頓標志的詩句。然后范讀讓學生模仿,熟讀古詩。

      四、教學生字的寫法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圖片斷楚至孤帆

      2、利用課件指導說明這5個生字的寫法。(從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說明。)

      五、把握詩歌大意

      1、讓學生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同桌交流,結合注釋了解“天門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訂正。

      (1)(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門山、楚江圖。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

      六、構想畫面,理解詩句

      1、教學第一、二詩句。

      (1)出示詩句,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2)讓學生借助“斷”“開”,等字理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意思。

      ①重點理解“斷”“開”,體會長江水勢的浩蕩。(斷:切斷、截斷。開:劈開、斷開。)

      ②出示楚江圖片,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詩的意思,然后教師歸納出示。

      (浩浩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④指導朗讀“天門中斷楚江開”。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想象江水洶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圖片展示景象及詞義,再讓學生歸納詩句意義,后教師訂正。

      (回:回旋、回轉。詩意:東流而去的長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回旋的水流。)

      ②指導學生朗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4)指導小結古詩學法(圖片展示):

      ①結合注釋或查找解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2、教學第三、四詩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詩,指導理解“出,來”的意思(出:突出、出現。來:駛來。),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出示畫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兩岸的青山怎樣“出”?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討論,“當你坐車或騎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體會詩句中“出”“來”所描繪的情形。

      (4)指導朗讀第三、第四句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后教師出示歸納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舟,富有情趣。)

      (5)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和詩歌描繪祖國山河壯美的'特點。

      七、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為圖片配上合適的詩句。

      3、教師投影默寫紙,讓學生觀察每行的方格數,討論古詩書寫的基本格式,在指導學生正確默寫。

      八、作業: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斷開

      回

      出

      來

      壯美

      望天門山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重點:

      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吟唱詩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曾經了解過這個人嗎?板書:李白[唐]。你對他了解多少?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于李白的資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氣勢磅礴、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大膽夸張.因此被稱為詩仙。今天,我帶來一首他寫的詩,不過,我要把它唱出來,你們想聽嗎?(想聽)聽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境界當中。

      二、自主學習、探究詩意:

      (一)整體感悟

      1、學古詩,要先學會怎樣去讀.老師先讀,請拿出筆畫出這首詩的節奏.

      2、根據你畫的節奏讀一讀3、誰來讀給大家聽。

      自學詩意:真好,我們都能讀通、讀順了。讀完了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呢?現在就請你拿出筆,劃一劃你讀懂的字、詞、句。

      探究詩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你們來匯報詩意,老師來作畫好嗎?誰先來。

      匯報A:我讀懂了“天門”就是天門山。“楚江”就是長江。天門山斷開了是被長江沖開的.

      師:這里的”斷”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圖說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出這種險的感覺來?(生:斷字要重讀。)學生自讀。“開”字又是何意?是說明這江水怎樣?怎么能讀好這句.(生:斷和開都要重讀。)

      匯報B:我讀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綠的江水”“碧水東流至此回”就是碧綠的江水向東流至這就回旋了。師:這里的“回”字當什么講?邊打手勢邊讀詩。問:長江東去不復返,為什么到這就回旋呢?怎樣能讀好它。師相機板畫。

      匯報C: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綠綠的山相對著聳出來.師:指導書寫”岸”.這里的“出”字當什么講?你認為這山有什么特點?怎樣去讀這句?這山真綠啊!讀。這山真高啊,再讀。這山真險啊!大聲地讀。師相機板畫。

      匯報D: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單的一只船從天邊漂過來。師;這是誰的船呢?李白乘船來到天門山,看到這般景色,心情會是什么樣的呢?怎樣能讀出這種心情來。師相機板畫。

      總結:孩子們,我們隨著詩句瀏覽了天門山的景色.一首詩一幅畫.你們看這景色美嗎?老師再來吟誦這首詩。讓你閉上眼睛,用心地想想這番美景吧!

      三、反復朗讀、體會意境:李白不愧為“詩仙”啊,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樣?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出示評價:(一起來讀.)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洶涌奔騰,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氣勢.問:你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從“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詩中,我感受到了洶涌奔騰的氣勢。師: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這水真。。誰能讀出這種氣勢來。這種力量真。。加強語氣,誰再來讀.

      B:我從“碧水東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蕩的氣勢,師引:同學們,我們再來聽聽水回旋時的聲音。聽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師:洶涌的江水聲,震耳欲聾,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浩浩蕩蕩的楚江又在天門山下,流轉盤旋。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再讀。

      C:我從“兩岸青山相對出”感受到了雄山對峙的氣勢。師:天門山夾江對峙,高大雄偉。去匆匆這山的形勢又是多么險要啊。能讀出來嗎?

      D: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感到了江水天來的氣勢.師:浩浩蕩蕩的江水載著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趕來,此時此刻李白的心情多么地激動,多么地愉悅。怎樣能讀出來?

      總結:是啊,這是一番壯觀的景象,這更是一種宏大的氣勢。不光是李白,誰能不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嘆呢?現在,就請你用聲音來抒發這種情感吧,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四:拓展練習、總結學法:孩子們,正因為天門山的美景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誰來讀,從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天門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總結:孩子們,學完了本課,我們不僅懂得了詩意,更應該學會怎樣去學古詩。請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詩的?最后讓我們齊讀古詩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五、板書: 望天門山

      [唐]李 白

      斷

      開

      回

      出

      望天門山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

      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復習學過的贊美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設情境。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望天門山》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流背

      課時備課

      古詩兩首

      新授課

      望天門山課件 篇5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兩首中的《望天門山》。下面,我將從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和說教學流程,說教學反思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學目標:

      1、會認“斷、孤、帆”等個生字。正確認讀“中斷、楚江、至此回、相對、孤帆”等詞語。并能聯系上文理解“至此回”,重點指導書寫“楚”。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

      3、背誦古詩,并能用自己的簡單說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我確立此目標有以下四點依據:

      一是基于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學段目標中也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朗誦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二是基于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主題來展開學習,通過閱讀,能夠從多個側面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進一步熱愛祖國以及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于對教學內容的認識:

      本篇古詩描繪的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

      四是基于對三年級學生學情的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在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和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學生對祖國的山河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古詩中去感悟祖國的大好山河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

      據此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背誦古詩,并能用自己的簡單說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為此我采用“朗讀法”、“引導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情感經驗。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以生為本”的理念。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意圖:聯系舊知,以及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以一個主問題:作者是怎么望天門山來貫穿整首詩。)

      (二、)初讀詩文,初悟詩意。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所以讓學生先自由讀,然后抽讀,老師范讀,學生試讀,展示讀等多種讀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

      (三、)想象畫面,找出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劃節奏再讀,以想象畫面來品味詩文,找出詩中寫景的詞語。有詩文初步整體把握。)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設計意圖:在想象中,感悟詩文的情景,并通過朗讀,品味天門山的氣勢,長江水的澎湃。)

      (五、)找關鍵字,品觀望點

      (設計意圖:通過找文中能體現出李白觀望天門山的一個字,讓學生通過接讀感悟“出”字的好處。)

      (六)入情入境,深悟詩

      (設計意圖:出示作者作詩的背景,讓學生聯系背景來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心境。再通過引讀,深入感悟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為詩人喜悅的心情。)

      (七、)作業

      (設計意圖: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對閱讀材料的補充,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五、說教學反思

      1、這是第一次公開上古詩課,自身還是有些拿捏不準這節課到底該怎么來上,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感覺不夠精準,特別是制定的教學重難點上,我制定的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用自己的簡單說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但在實際教學下來,感覺學生自己的理解還是不夠,課堂上對古詩的理解主要是老師的教授,總感覺學生雖然有想象,自己也有說,學生內心的感悟還有些欠缺,特別是中等偏下的同學,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

      2、本課中本來是有拓展,讓學生讀一讀李白所寫的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但因為突然停電,我就把這個布置成了作業,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去讀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以上就是我的說課,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望天門山課件 篇6

      教學目的:

      1、借助注釋理解《望天門山》的詩意,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預習內容設計:

      1、查找有關資料或工具書,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2、嘗試自讀 理解古詩。

      (1)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2)借助注釋或工具書試著講講這首詩的意思。

      (3)有什么學習困難記下來,以備質疑。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和查找有關資料的能力,利用工具書或有關資料,自己能初步讀懂古詩的意思及邊思考邊發現問題的能力。)

      一、總結 評價學生自學檢查的情況

      (設計意圖: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有檢查就要有總結和評價。借以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的進步,激勵學生自能讀書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一)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問題師生即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根據學生質疑的問題,教師了解學生困難所在,從而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是教學的目的性更強。)

      二、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望天門山》,想象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還可以畫一畫。

      (設計意圖:利用多種方式理解詩中描述的內容,想象使內容豐富形象化。)

      2、全班交流匯報自讀情況。

      1、理解詩意。

      (1)突破難點:“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回” 怎樣理解?如果想象畫面,或描繪時怎樣表現這一內容?

      (2)開頭兩句從詩人自己奇異的感覺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壯美的江山勝景圖,末兩句寫了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此時他眼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作者都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從部分到整體理解古詩內容,弄清楚作者觀察方位及順序。)

      2、結合插圖讀詩句。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詩配畫,畫配詩,詩畫結合,直觀教學,強化理解和記憶。)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默誦這首詩,看誰背得快。

      1、有感情誦讀。

      2、還知道李白的哪些詩?嘗試介紹幾首,談談對詩的理解認識等。

      (設計意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生學習范圍,開闊視野。)

      三,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

      望天門山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 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二、范讀詩歌

      三、自讀詩歌,提出疑問。

      四、試講詩歌大意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五、指導朗讀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六、動手做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七、板書設計:

      張貼學生的畫。

      反饋: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 討論

      作畫 背誦

      望天門山課件 篇8

      一、 教材簡介

      本課文是三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李白的《望天門山》,我略去其中的寫字和識字環節,和大家探討的是如何更好地學習古詩。

      我確定本首詩的教學目標是:

      1、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感情,熱愛祖國河山

      2、 能正確朗讀、會背誦

      3、 感受語言,積累語言

      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法如下:

      二、 層層深入,圖文結合(教法)

      我把學習由淺入深,板畫與古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真正領略古詩的風采。

      學生該如何有效學習呢,可以概括為

      三、 讀中感悟,感悟促讀(學法)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感悟,感受到的內容用讀來表達。

      具體該如何操作呢?下面我簡介教學流程

      (一) 導入(背景導入)

      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詩的內容。我這樣給學生介紹,李白25歲時,離開四川去洞庭湖游覽,接著他乘船順江向東,在經過安徽省涂縣的東西梁山時,看到滾滾的長江時,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詩。李白當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呢?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這首《望天門山》此時板書課題

      (二)層層深入 展開教學

      (1)讀熟 掃除障礙

      首先,讓學生把詩讀正確、流利,掃除生字障礙。

      師:我們用兩分鐘的時間把這首詩讀熟,放手讓學生自由讀,在讀熟時,我接著引導學生讀懂

      (2)讀懂 理解詩句意思

      在理解詩句意思時,學生讀一句,教師板畫一處,詩圖結合,詩句的意思全在圖中,一目了然。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詩,這次學生的感受一定和第一次不一樣。

      師:同學們看這首詩的四行兩句,誰能讀出不同語氣,在學生的朗讀中就會體驗到第一句中長江的雄渾、遼闊、洶涌。也體驗到了第二句中那撒滿夕陽的遼闊的長江中,那孤帆一點的綺麗、灑脫。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朗讀。

      (3)品讀 感受語言的奇妙

      這是教學的難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高的要求,我覺得這么好的語文素材,這么優秀的文化瑰寶,如果不利用好,太可惜了,但又不能強加給學生。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我讓學生在不同的字下點上重音,然后朗讀體會,談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在斷 開 回 來 下點重音 讀過之后,學生談想法,師出板書:語言美

      第二次在天門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下面點重音,再朗讀體會,學生就會發現一句一景,師板書:結構美

      同學門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這首詩中,再自由盡情朗讀,此時字字含情,句句有景,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古詩的魅力,真正感受了語言,積累語言。(三)想象畫面,此時背誦

      四、擴展提高

      這時教師出示搜集的描寫祖國山河的古詩,然后學生再把自己搜集的讀聽。

      通過以上層層深入的設計,學生真正觸摸到了古詩的脈搏,領略了古文化的嫵媚和風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望天門山課件 篇9

      一. 緊扣特點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望天門山》,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地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的,當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顯示了豐富的想像力。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全詩從“望”字著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隔斷,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詞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了;第三、四句是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非身臨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只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點綴得活潑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情,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標之一,另外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以后學習古詩打下基礎,據此,我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2、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的意境(情感目標)

      3、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技能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我認為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是教學重點,難點是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更加愛祖國,以此突破難點。

      2、學法 學生通過讀讀畫畫,做嘗試練習,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教材設計說明

      這首詩有景有情,詩中有畫,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 抓字眼明詩意 想意境悟詩情 拓展閱讀”這一模式作為教學步驟。在本詩教學中,我還給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為著眼點,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本次教學中,我適時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時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助”,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去體現“以讀為本”的語文學習理念,讀書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范讀,評價性讀,集體朗讀,男女生分讀,背讀。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一輪輪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過程中,領悟詩的意境,情感得到升華。

      望天門山課件 篇10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及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交流。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 配樂背誦

      2、 默寫古詩

      3、 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課件(精選10篇)】相關文章: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05-15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05-10

    《望天門山》說課稿6篇12-30

    《望天門山》古詩絕句賞析02-22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15篇)04-17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15篇01-25

    望天門山教學反思(15篇)04-17

    《望天門山》古詩詞鑒賞12-11

    望天門山古詩原文和翻譯12-20

    李白《望天門山》譯文及賞析04-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影视色香欲一区二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中日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