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9-30 10:32:36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匯編9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簡單了解魚兒生病的特征。

      重點難點:

      學習仔細觀察魚兒,了解魚兒生病的特征。

      活動準備:

      教室內的魚缸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向幼兒介紹魚兒生病的樣子,請幼兒在每天觀察魚缸里的魚兒時,如果發現生病的魚兒要及時告訴老師,教師及時給魚兒喂藥。

      1.生病的魚兒是什么樣子的?

      2.生病的魚兒身上會有白斑,身體會發生傾斜,好像游不動的樣子。

      三、說一說

      為什么魚兒會生病?怎樣讓魚兒健康,不生病?

      四、小結。

      活動反思:

      大部分幼兒不知道魚兒生病是什么樣子的,看到生病小魚的圖片,小朋友們都特別著急,紛紛問道:老師,怎么辦呢?老師,可以給小魚吃藥嗎?一個個表達著對小魚的關愛,知道喂藥后小魚會好起來,一個個又綻放了笑臉,希望我們班的小魚不要生病。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情境中鳥兒的不同數量列出相應的算式,學習8的減法,理解其意義。

      2、能用語言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以及方法。

      3、通過游戲讓幼兒學習8的減法運算。

      活動準備:

      1、8的加減法算式卡片;雪花飄若干。

      2、幼兒用書第二冊第18~19頁。

      活動導入:

      復習8的組成和加法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玩一個"碰球"的游戲,好不好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碰球"游戲,復習8的組成)

      2、教師:玩完了"碰球"游戲,我們來玩"看誰數的快"游戲,看哪個小朋友說的又快、又正確!

      (教師出示8的加減法算式卡片,請幼兒快速說出得數,比一比看誰說得快。)

      活動過程:

      一、學習8的減法。

      1、教師分發幼兒用書課本,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教師:小朋友們,誰能告訴老師,小鳥有什么不同?

      (啟發幼兒討論小鳥有什么不同。)

      2、教師出示第一幅掛圖。

      教師:孩子們,圖上有一群可愛的小鳥,他們一樣嗎?(不一樣)哪個地方不一樣?

      請幼兒舉手回答(有的黃色,有的紫色,有的藍色,有的大,有的小)。

      3、啟發幼兒根據幼兒用書中小鳥的不同,寫出減法算式。

      教師:我們來看一下畫中的小鳥,我們看有幾只小鳥?飛走的有幾只?那這道題要求我們算什么?誰能根據這個條件列一個算式?8-1=7 8-7=1你在這幅圖上還發現了什么?要怎么樣列算式呢?8-2=6 8-6=24、教師出示第二幅掛圖。

      教師:第二幅畫小鳥有什么變化呢?我們來看一下小鳥的顏色,小鳥的大小,又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根據顏色、大小)8-3=5 8-5=3 8-4=45、教師出示8的減法算式卡片,讓孩子們知道減法之間的秘密,總數減去一個部分數等于另一個部分數,最后全體幼兒算出得數。

      活動延伸:

      1、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接雪花片》的游戲。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8的加減法,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接雪花片的游戲吧!

      教師將8個雪花片向上拋,然后用手接住其中的一部分,請幼兒數一數落下幾個雪花片,然后猜一猜老師手中接住幾個雪花片。

      2、教師:剛才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游戲,現在小朋友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兩人一組做游戲吧!

      請幼兒自由結合兩兩一組,一人拋雪花片一人猜得數,游戲反復進行,可以交換角色。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探索“三腳架”的穩定性。

      2.能在仔細觀察中,發現問題并嘗試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3.有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并樂于表達交流。

      活動準備:

      1.操作用具:橡皮泥團、游戲棒、筷子、水彩筆、PVC管、皮筋。

      2.表格類:記錄表人手一份,闖關積分表。

      3.經驗準備:見過生活中常見的“三腳架”。

      活動過程:

      一、介紹規則,萌發興趣。

      師: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個有意思的闖關游戲。

      游戲共分為4輪,大家已經分成了紅、黃、藍、綠四個小隊,每一輪都需要你們

      小組內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戲,在規定時間內闖關成功人數多的小隊可以獲得

      更多的勛章。最后累計獲得勛章多的小隊就是我們的勝利者,大家清楚規則了嗎?那我們的游戲正式開始。

      二、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并操作驗證。

      (一)第一關:用游戲棒將橡皮泥團撐起來。

      1.明確任務,進行猜想。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交流操作結果。

      (二)第二關: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團撐起來。

      1.明確任務,猜想并記錄。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進行現場演示。

      (三)第三關:說說生活中的三腳架。

      1.說一說生活中的三腳架。

      (1)明確任務,

      表達已有經驗。

      2.拓展認識生活中有用的三腳架。

      (四)第四關:自制三腳架。

      1.明確任務。

      2.幼兒嘗試制作三腳架,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

      (五)匯總闖關成績。

      三、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玩了一個科學闖關游戲“神奇的三腳架”,大家都學會了做三腳架。

      活動結束以后,我會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學活動區,請你們想一想,你們覺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腳架撐起更多的彈珠,大家可以去試一試。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了解動物不同的睡覺方式,初步懂得動物睡覺方式的原因。

      2.能大膽講述觀察的結果,體驗游戲的快樂。

      3.熱愛大自然,有了解動物的興趣和愿望。

      活動準備:

      1.繪本:《一本講述睡覺的書》、ppt課件。

      2.動物睡覺知識課前調查。

      3.動物圖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參觀交流,引起興趣。

      教師:上次請大家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收集小動物睡覺的秘密,你收集了嗎?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

      二、交流調查情況,了解不同的睡覺姿勢。

      教師: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動物?它睡覺的姿勢是什么樣的?

      教師小結:小動物睡覺的姿勢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著睡,有的蜷著睡,還有的倒掛著睡。

      三、繪本閱讀,了解多種動物的睡覺方式。

      教師:老師也帶來了《一本講述睡覺的書》,里面有許多動物睡覺的秘密,請大家看一看,說一說。

      教師:你看到了誰?它是怎么睡覺的?

      教師小結:動物睡覺的姿勢、睡覺的時間和睡覺的地點都不同,那是因為它們長得不一樣,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習慣不一樣。

      四、鞏固游戲,體驗快樂。

      1.問答游戲。

      2.模仿體驗。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動物睡覺的方式。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睡覺的秘密?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繼續了解動物的睡覺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進一步了解睡眠與人類的關系。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裝有幾何圖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幾何圖形貼畫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情景,復習以前學過的幾何圖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這座房子是什么樣的?""是由什么幾何圖形組成的?"(提示孩子舉手發言)
      總結:這是一座特別的房子,都由幾何圖形組成的,有梯形的房頂,圓形的窗戶,正方形的身體,長方形的門和正方形的門,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二、觀察圖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細看看梯形是什么樣子的?""和長方形相比呢?" 總結:原來梯形有四個角、四條邊,上下兩條邊是平平的、不一樣長,左右兩條邊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圍有梯形嗎?有幾個?"引導幼兒找一找,數一數。
      (三)、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梯形變換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讓幼兒明白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躺著放、斜著放、隨便朝那邊放,它還是梯形。(課件展示不同擺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戲操作
      (一)、找一找、貼一貼小兔子設計了一條漂亮的幾何圖形的路,請小朋友幫小兔子把路鋪好,從信封里的幾何圖形中找出梯形,鋪在梯形的磚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寶寶是經過變魔術的,其他的圖形歸類放好,師幼找錯糾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鋪好了,我們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隊,踩著梯形的磚鋪路,一起去郊游(游戲中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清楚地描述魚的外形,如顏色、大小、花紋等。

      2.知道有各種各樣的魚,并產生探索魚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魚兒多多》課件:各種魚兒的圖片、音樂等

      材料準備:1.請幼兒每人帶來一張魚的彩色圖片。(家長提前幫忙把魚的輪廓剪出來)

      2.教師在大海報紙上繪制藍色海洋的背景圖。3.膠棒。

      活動過程:

      播放魚兒圖片,引導幼兒從魚的顏色、大小、花紋等方面向大家介紹魚的樣子。

      一一你帶來的是什么樣的魚?它長什么樣子?

      ——它和別的魚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從魚的大小、顏色、外形特征等角度進行講述。)

      請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

      請幼兒把自己帶來的魚的圖片粘貼到海洋背景圖上。

      全班幼兒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圖上的魚,引導幼兒討論關于魚的一些問題,如魚生活在哪里,魚的家是什么樣子的……

      ——圖上有這么多魚,看看都有什么樣的魚?

      ——真正的魚兒生活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魚?(魚缸、河里、小溪、池塘、海里……)

      ——魚的家里有什么?(水草、鵝卵石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有參與操作活動的興趣,體驗在探索中創作的快樂;

      2.大膽嘗試幾種常見的連接方法,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3.能積極參與各種連接的游戲,分享連接的經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自己身邊物體的連接。

      物質準備:毛線、紙條、拼插玩具、穿線玩具、彩色筆等生活中常見物品;夾子、雙面膠、膠棒等輔助材料;PPT,錄音,音樂《一同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怎樣過河,引出什么是連接

      (一同去郊游的音樂)教師帶小朋友去科技館,在去的路上,有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小朋友們,請你們想個辦法,讓我們順利過河吧。

      幼兒思考操作,用教室里的物品搭橋過河。

      教師小結:一個一個相互連在一起就叫連接。我們剛才搭的橋就是用了連接的方法,橋是用一個個小椅子連接起來的,橋又把河兩岸連接了起來。

      二、嘗試相同物體的連接——同類連連看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

      師:“好,科技館到了!我們來看看科技館的機器博士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玩的。瞧!有……(請小朋友自己說出來)”“這些東西跟我們平時在科技館看到的可不一樣,應該怎么玩呢,讓我們來聽聽機器博士的要求吧!”

      (外來音)機器博士:“哈哈,小朋友們,今天我要考考你們啦!請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框里相同的物品連接起來。”

      師:“機器博士的要求是什么?”請個別幼兒重復要求。

      教師強調“相同的物品”,并指出連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連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

      2.交流分享,個別幼兒展示作品并介紹。重點探討幾種連接方法,如:接、插、串、夾、系等。

      提問:你把什么東西連接起來了?用什么方法連的?

      3.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哪些需要別的東西幫忙才能連接,哪些不需要別的東西幫忙就能連接?

      三、嘗試不用輔助物的連接——創意連連看

      1.運用紙條操作連接

      師:這些紙條是用什么連接的?(膠棒、膠帶等等)

      剛才,小朋友都是通過別的東西幫忙把紙條連接起來的,形狀不一,非常棒!為你們自己鼓鼓掌吧!(話音剛落,傳來了機器博士的聲音)

      “小朋友們,先別得意呢,我這兒還有一個更難的題:請你們不用別的東西幫忙,讓紙條自己連接起來,看誰的方法最有創意,時間為兩分鐘。”

      師作難狀:唉?這個問題有點難!不能用膠棒和膠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兩個紙條自己連接起來呢?請連接好的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前面來,并回到座位。(每人發兩個紙條)準備好了嗎?倒計時,開始!

      2.請個別幼兒分享操作過程

      提問: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紙條連接起來的?誰的方法最好?

      教師分享自己的創意連接方法。

      四、生活中連接的作用——神奇連連看

      1.互相交流:你在教室中看見的連接有哪些?

      2.讓幼兒觀看PPT,介紹連接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介紹:在我們的生活中,連接的作用是很大的。鐵軌把兩個城市貫通連接在一起,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連接是無處不在的,豐富多彩的連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五、大家一起玩連接游戲——快樂連連看

      請大家在建構區玩連連看的游戲:嘗試為汽車連接起不同的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情感:對于教師拋出的問題,愿意積極思考動腦。

      2、能力: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其他形式表現出珠穆朗瑪峰形成的原因。

      3、知識:通過觀察圖片,知道關于珠穆朗瑪峰的知識。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圖片,知道關于珠穆朗瑪峰的知識。

      活動準備:

      圖片準備:珠穆朗瑪峰、魚化石、板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談話導入,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魚在哪里生活嗎?(水里)

      那你們知道有一個山的山頂上也有小魚嗎?

      教師小結:這個神奇的地上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叫珠穆朗瑪峰,它位于我們國家的西藏自治區,它的高度有8844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山峰之一。

      二、深入探究珠穆朗瑪峰的奧秘

      1.教師出示珠穆朗瑪峰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珠穆朗瑪峰高高的屹立在山峰之巔,既美麗又神秘,

      那你們知道為什么珠穆朗瑪峰的山頂會有魚呢?

      2.引導幼兒通過觀看魚化石圖片、出示地球板塊圖猜測珠穆朗瑪峰的秘密。

      3.教師總結揭示答案。

      教師:老師現在來告訴你們答案吧!我們的地球是不斷在運動的,在地球上有很多的板塊,很多的山峰還有城市都在板塊上,我們中國就在這個亞歐板塊上,原來的珠穆朗瑪峰并不是山峰,而是在海里,所以就會有很多的小魚和小蝦,但是因為地球的運動,板塊和板塊之前會有沖撞,珠穆朗瑪峰在我們的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所以經過沖撞,珠穆朗瑪峰就“長高”啦!所以,在珠穆朗瑪峰的山頂會有小魚和小蝦的痕跡。

      三、教師帶領幼兒認知板塊運動會產生的其他影響

      1.教師拋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小朋友們,那你們知道地球在運動,板塊碰撞還會發生什么事呢?(地震)

      2.幼兒進行猜測和討論。

      3.教師小結:地球的運動,板塊的`碰撞還會產生地震和火山噴發!

      四、延伸活動

      1.讓幼兒回家后搜集一些板塊碰撞出現的現象,比如火山噴發和地震,看一看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是不是可以造成這樣的現象。

      2.在活動區域放一個地球儀,讓幼兒觀察地球上的六大板塊。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我班的自然角里飼養著幾條泥鰍,前段時間.孩子們在給泥鰍換水時不小心把泥鰍掉在了地上.幾個孩子們手忙腳亂地抓了起來,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們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我知道孩子們對泥鰍不容易抓的現象產生了興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鰍》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并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征。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激發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了魚類知識。

      2.泥鰍、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紹泥鰍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關錄像。

      活動過程

      1、觀察感受泥鰍,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征。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泥鰍是什么樣的。有沒有特別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為便于幼兒觀察,事先在幾個大臉盆中放若干泥鰍和水)

      幼兒觀察后自由講述自己的發現。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邊有胡須。

      幼:背上有鰭,尾巴上也有,游起來很靈活。

      師:是呀.這一點和誰一樣啊?

      幼:和魚一樣。

      師:是的。因為它也是魚家族中的一員啊。你們有沒有發現泥鰍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從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師: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師:這些黏液對泥鰍有什么好處?

      幼:能幫它逃走。

      幼:因為很滑。別人不容易抓住。

      師:除了幫它很快逃脫,黏液還會有什么好處呢,你們猜一猜?(幼兒可能回答不上來),好吧,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錄像.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師:剛才我們說的,錄像中都說到了。現在你們知道了吧,泥鰍的黏液還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幫它的皮膚呼吸。

      幼:能幫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師:黏液對泥鰍的好處真不少啊。

      2、嘗試體驗、比較發現粗糙材料易捉泥鰍的現象。

      幼兒徒手嘗試捉泥鰍后集體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說泥鰍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現在你們去試一試,是不是真的很難捉。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長時間才捉到兩條。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沒捉到,后來用兩只手才捉到的。

      師:泥鰍在你手里是怎樣的?

      幼:我剛把泥鰍捉到,它就馬上從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時拼命扭動,要從我手里逃走。

      師:泥鰍這么難捉,是什么在幫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幫忙。

      師:哦,有了黏液,泥鰍真不容易捉啊。剛才我還看見幾個小朋友用老師給你們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鰍呢,這個辦法也挺好。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試捉泥鰍。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樣都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兒嘗試、比較、發現不同。

      評析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于泥鰍主要特征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泥鰍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與其生活環境的密切關系。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著泥鰍長得什么樣?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于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觀察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相關知識,而教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在幼兒描述自己的發現時,我們針對黏液這一難點展開分析、設疑,讓幼兒自己發現、猜想,而后在操作實踐和觀看錄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們對活生生的泥鰍不易抓是抱有濃厚探究興趣的,我始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在活動中以抓為主線,在抓的過程中發現泥鰍因為黏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脫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材料的出現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象,只有試捕捉泥鰍的過程,提供適時的幫助,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探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有助于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6-21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 中文字幕国产AV | 综合专区视频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 |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