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7-31 15:42:25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合集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2、愿意積極參與活動,初步學習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3、在老師的鼓勵下,積極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重點:

      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活動難點:

      能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找朋友,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齊唱歌曲《找朋友》,請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歡他嗎?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訴他你喜歡他?

      2、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達自己對朋友的喜愛。

      3、爸爸媽媽都是怎么喜歡我們的呢?

      4、:無論好朋友還是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們,對我們喜歡的方法也不一樣。其實小動物們也有表達自己喜歡的方法。

      二、逐一出示圖片并引導幼兒看圖,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不同方式。

      1、這是誰?小企鵝在哪里?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這是誰?你找到了小袋鼠了嗎?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媽媽的袋袋里會怎么樣?

      3、螞蟻寶寶住在哪里?它們的洞穴是誰挖的呢?

      4、這只狗媽媽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寶寶嗎?狗寶寶在吃奶時,表情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在做這個表情時心里怎樣啊?

      三、游戲:愛的密碼。

      1、幼兒根據歌詞里說的動物名稱,找到朋友,表達出喜愛的動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方法

      嘗試教學法。

      活動準備

      1. 大型玩具彈跳墊。

      2. 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各種橡皮筋、各種皮球、海綿塊、手表帶、襪子、帶彈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彈性)。

      活動過程

      一、 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后,進入室內坐好

      師:(提問)1。小朋友在玩彈跳墊時身體有什么感覺?

      3. 你們知道身體為什么會向上跳嗎?(自由發言)

      二、 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 請幼兒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重視幼兒的發現。

      師:你們面前擺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試著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么變化。(提問后幼兒自由發言)

      2. 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鞏固對彈性特征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剛才沒有玩到的東西,看有沒有新的發現。(教師指導幼兒自由發言)

      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3. 請幼兒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彈性的特點。(如彈跳、彈簧步等)

      三、 比較嘗試,鞏固彈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彈性和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

      嘗試、比較。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與剛才不一樣的物體,請你們再去試一試,把新的發現告訴我。(自由發言)

      小結:有的物體能變形但不能還原,有的物體不能變形,所以它們沒有彈性。

      2、請幼兒把有彈性與沒有彈性的物體分家,分別放在兩個不同顏色的`筐子里。

      四、 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體?(自由發言)

      五、 小結內容,游戲結束

      1. 小結:短短的時間里我們又學會了許多知識,知道了用力拉壓物體會改變開頭手一松物體又恢復原狀的現象叫彈性,還明白了彈性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戲“走迷宮”,幼兒出教室。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 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培養幼兒的理解能力及大膽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

      3、幫助幼兒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對人類動物、植物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請家長配合,生活中注意節約用水,并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節約用水。

      2、地球上可飲用水示意圖。

      3、歌曲《水龍頭不哭了》、兒歌《水是寶》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以游戲的口吻請幼兒欣賞兒歌《好渴好渴想喝水》,引出對水的作用的討論。

      2、出示地球上可飲用水的示意圖,讓幼兒知道地球上的可飲用水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當前面臨水缺乏的嚴峻形勢。

      3、欣賞兒歌《水是寶》,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水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并且讓幼兒想像假如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樣,讓幼兒更深刻地體會水的重要性。

      4、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我們該如何節約用水。(隨手關緊水龍頭,減少漏水量;刷牙時,盡量用漱口杯裝水,不要開著水龍頭讓水嘩 嘩 地流;洗碗時,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盤清洗;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噴水量小的噴頭;一水多用等)。

      5、欣賞歌曲《水龍頭不哭了》,并鼓勵幼兒在兒歌的伴奏下大膽表演,讓幼兒對節約用水進行情感體驗。

      活動延伸:

      與爸爸、媽媽共同討論節約用水的好辦法,在生活中身體力行,并把好的經驗與幼兒一起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聽診器能把聲音放大的科學現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意識;激發幼兒對聲音的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卡紙、書、25~35厘米長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機等。

      活動過程

      說一說周圍有哪些聲音?人的身體內部有什么聲音? 聽一聽,把耳朵貼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聲音?與平常聽到的聲音有什么區別?身體里還有哪些聲音也是很微小的? 試一試。幼兒將卡紙卷成紙筒,將紙筒一端貼在同伴的胸口,將自己的耳朵貼在紙筒的另一端,聽一下心跳的聲音,與耳朵貼在心口聽到的心跳進行比較。 做一個小小“聽診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戲:“聽診器”好用嗎?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聽同伴的心跳聲,再用耳朵直接聽,比一比用哪種方法更方便、聽得更清楚。

      (2)請同伴原地做運動,再用自制“聽診器”聽他的心跳聲,比較一下你聽到的聲音有什么變化?

      (3)利用“聽診器”聽同伴呼吸、腸蠕動等內臟發出的聲音。 應用“聽診器”去聽周圍的環境及身體內部發出的細小的聲音,如手表、手機、喝水、咽唾液、呼吸等聲音。

      注意事項

      1.應選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長短應選擇在25~35厘米之間。

      2.橡皮管和漏斗銜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膠帶密封。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日常生活中浪費行為帶來的后果。

      2.初步建立不浪費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小心,不要浪費》圖片、日常生活中人們浪費的照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閱讀《小心,不要浪費》的圖片,讓幼兒明白浪費帶來的后果。

      1.觀察“水篇”圖片,讓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

      ──圖片里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她在刷牙的時候水是開著還是關著?

      ──水龍頭下面這么多的杯子代表什么意思?

      2.觀察“電篇”圖片,讓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

      ──小女孩要出去玩啦,她把一件什么事忘記了呢?

      ──如果就這樣出門了,會有怎樣的后果呢?

      3.觀察“紙篇”圖片,讓幼兒理解圖片的意思。

      ──畫面右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為什么畫面上會有這么多樹?

      觀看各種生活中常見浪費行為的照片,引導幼兒說出其他類似的浪費現象。

      ──照片有哪些浪費的行為?你覺得這樣為什么不對?

      ──你還見過類似的浪費行為嗎?都是些什么呢?

      請幼兒自主觀察《小心,不要浪費》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要怎樣做到不浪費。

      ──你刷牙的時候,是一直開著水嗎?以后要怎么刷呢?

      ──你出門時會記得關燈嗎?以后出門要提醒爸爸媽媽什么?

      ──你畫畫的時候,是不是只畫一面呢?以后畫畫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課前洗凈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小朋友,今天蘇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是一種水果請一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么?

      2.集體觀察,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么呀?

      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F在又多了一些形狀,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征。

      師:"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為了吃西瓜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

      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么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么?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

      f.了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樣呢?

      4.我們給西瓜涂上顏色吧。(幼兒動手操作)

      5.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充分展示幼兒對色彩的感受。

      2、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用色彩鮮艷的氣球將活動室裝扮起來,在活動室中間用彩紙懸掛許多幼兒能接觸到的各色氣球。

      2、在活動室的空地上鋪上大白紙,周圍擺放色彩豐富的水彩顏料和各種繪畫工具(噴壺、毛筆、紙團、刷子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玩氣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們看看小一班的活動室和我們的是不是一樣?這么多的氣球你們喜不喜歡?你們去玩玩吧。”(幼兒自由、興奮的玩氣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找喜歡的氣球,引起幼兒對色彩的注意。

      教師:“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氣球,你們喜不喜歡?現在你們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氣球給小伙伴說一說,給老師說一說。”(幼兒自由找氣球,自由講述,其間教師個別提問:“你找的是什么氣球?為什么喜歡這個氣球?)

      2、集體游戲“氣球跳跳跳”,引發幼兒感受色彩的美。

      教師:“咱們一起玩游戲《氣球跳跳跳》我們邊念兒歌邊圍繞氣球跑,當念完兒歌后拍你喜歡的氣球,看誰的氣球跳的高。”

      幼兒念兒歌:“大氣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氣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兒去拍氣球。教師提問:“剛才,你拍的是哪個氣球?”幼兒反復玩2―3遍。教師提問:“這么多花花綠綠的氣球飛起來你看著像什么?”

      3、玩顏色,讓幼兒充分展示對色彩的感受。

      教師:“花花綠綠的氣球這么美,誰能想辦法把它們畫在這張白紙上?幼兒自由選擇繪畫工具和自己喜愛的顏色在白紙上玩色。教師對個別幼兒提供幫助。

      三、結束部分: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科學教育對于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發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線不同;同一物體大小、形狀不同,下落的路線也不同。

      2、能用直線和曲線來記錄重的和輕的物體下落時的路線。

      3、仔細觀察事物,主動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紙飛機、竹蜻蜓、積木、彩紙、手工紙、蠟筆、作業紙、沙包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1、幼兒自由玩竹蜻蜓和紙飛機,提出問題:竹蜻蜓和飛機開始在哪里飛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討論:它們飛到天上,為什么會落下來?

      3、知識點:地球有引力,所以物體會落下來。

      4、所有的物體都會下落嗎?

      二、幼兒實踐

      1、問題:它們下落的速度一樣嗎?為什么?(重的快、輕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線來畫出他們下落的路線嗎?

      3、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這些物體下落的路線?

      三、探索發現

      1、如何讓兩張一樣大的紙走不同的路線(直線、曲線)

      2、知識點:同一物體形狀不同下落路線不同。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按摩不卡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