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7-20 14:06:42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匯編6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五官,初步了解五官的主要作用。

      2、知道要愛護五官,學習一些簡單的保護方法

      活動重點:

      認識五官的主要作用。

      活動難點:

      知道怎樣愛護自己的五官。

      活動準備:

      人手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1、照鏡子找五官:

      幼兒人手一面鏡子,玩照鏡子的游戲:

      “你的臉上有什么?它們在哪兒呢?”

      2、聽口令指五官:

      (1)教師即興說出五官的名稱,幼兒用手指點,如:教師說“眼睛”,幼兒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教師不斷的變換口令,速度不斷加快。

      3、了解五官的作用:

      (1)教師告訴幼兒,眼睛、嘴唇、鼻子、耳朵、舌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官。

      (2)想想說說五官的作用。

      “我們的眼睛有什么用?”(看)

      “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吃、說)

      “我們的鼻子有什么用?”(聞、呼吸)

      “我們的耳朵有什么用?”(聽)

      4、保護五官:

      (1)幼兒想想說說:

      “眼睛、耳朵……都很重要,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

      (2)教師小結:不用臟手揉眼睛,不挖鼻孔,不掏耳朵,不把臟東西放到嘴巴里,不把小東西放在口、鼻耳中……

      展開閱讀全文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激發幼兒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探索哪些物體更容易使硬幣浮在水面上。

      3、體驗交流、分享經驗與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一元硬幣、泡沫盤子、積木、薄紙板、塑料瓶蓋、大樹葉、記號筆(以上物品人手一份);

      2、裝有清水的大盆4個,干抹布8塊;

      3、記錄表(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操作興趣。

      1。教師:(出示一元硬幣)這是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盆里,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幼兒討論。)

      2。教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會浮起來,有的說會沉下去。到底會怎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二、討論

      1、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硬幣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樣了?(沉下去了。)那么現在請你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

      2、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三、動手操作,大膽嘗試。

      1、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幾種材料,讓我們來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讓幼兒了解其名稱。)

      2、猜一猜,在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在你覺得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3、動手操作。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來試試吧,看誰能使硬幣浮起來。提醒幼兒注意幾點要求:

      (1)每組一個大臉盆,玩的時候,不能擠,更不能搶,要互相謙讓,遵守紀律,因為我們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

      (2)注意別把水灑到桌上或地上。

      (3)每一種材料都要試一試,將用過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開擺放,同時看看成功了沒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試過后,在記錄表“結果”一欄后面記錄,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兒進行嘗試,動手操作。

      四、交流,分享

      1、請1—2名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都一致的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表(同時展示記錄表),讓他們說說,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辦法讓硬幣浮在水面上的?

      2、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種材料(泡沫盤子)。把你們這一組的硬幣一個一個依次疊起來放在盤子中間,看這次硬幣會怎樣?

      學習記錄:

      幾枚硬幣放上去會使盤子跟硬幣都沉下去,就在記錄表上泡沫盤子下面的空格里寫上數字幾。大家商量好,誰來操作,誰來記錄。

      (2)幼兒探索。

      (3)交流、分享各組的新發現。活動延伸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就讓它又浮起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如鐵塊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會浮在水面上……)

      (用繪畫形式表現。)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將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變為可以運水的工具,與同伴合作運水。

      2.探索管子運水的方法,感知用管子運水既快又方便。

      3.感知水的特性,萌發節約用水的情感。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拯救小魚、干旱地區):防滑墊、防水圍裙、防水鞋套、水桶、魚缸、塑料盆、長軟管(虹吸管和普通管)、海綿、瓶蓋、沒底沒蓋的礦泉水瓶、塑料膜、塑料籃、皮筋、針管、勺子等;背景音樂。

      經驗準備:引導幼兒了解水有“流動”的特性,探索水的多種玩法。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玩水的經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共鳴。

      師:你們喜歡玩水嗎?你平時是怎樣玩水的?

      二、教師交代任務,鼓勵幼兒小組合作探索各種運水方法。

      1.請幼兒4人一組觀察桌面材料,商量用什么辦法運水。

      2.幼兒自主探索運水的方法,并記錄在黑板上,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幼兒交流各組運水方法,教師將方法進行歸納。

      三、創設情境“拯救小魚”組織幼兒進行運水比賽。

      1.師:現在接到一個緊急任務——魚缸里的小魚缺水了,我們要在規定時間內給魚缸灌滿水,你認為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2.將魚缸并排放好,比較水位高低。

      四、鼓勵幼兒探索用軟管將桶里的水運到盆里,學習使用虹吸管。

      1.討論:如果家里用的水也用這些方法來運輸方便嗎?那我們家里的水是怎么運來的?

      2.出示虹吸管和普通軟管,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管子的不同。

      3.幼兒小組合作嘗試水管運水,發現水流方向與水管位置高低的關系。

      提問:你運水成功了嗎?你是怎么做的?水從水管高的一端流出還是從水管低的一端流出?你們覺得用什么工具運水比較方便?

      小結:看來用水管運水是又快又方便的一種方法。

      五、情感提升,了解缺水地區是怎樣運水的,懂得節約用水。

      1.討論:他們是怎么運水的?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

      2.小結:原來這么多地方都沒有水用,,那我們小朋友在用水時要節約用水。

      大班科學《運水》課后反思

      “玩水”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感興趣的事。利用孩子這一天性,在運水活動中,為幼兒營造了輕松、愉快、自主的運水氛圍。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運水活動中來,盡情地表達著、思考著、表現著。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水、運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帶來的樂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選擇最適合的工具和材料來運水。從而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體驗,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本次活動為幼兒創造了三次小組合作實驗的機會,每次動手實驗前引導幼兒集體討論方法、比較材料,為幼兒小組合作探究奠定基礎。并對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增進幼兒實驗的規則感,如:不要把水灑到地上或者小朋友的身上。一方面避免了地面濕滑或弄濕衣服,另一方面也是引導幼兒節約用水。

      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不錯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他們主動分工實驗,有的記錄方法,有的實驗驗證……從“幼兒表征”中可以看出,幼兒能夠用繪面等簡單的方法記錄出觀察和探究的過程咋果,并愿意在交流中嘗試概括他們的探究成果。

      整個活動在歡快的實驗中進行,幼兒充分體驗了探究玩水的樂趣,但是也有一點不足。雖然提出了實驗要求,還是有小朋友將水灑在了地面上。因此我帶領幼兒觀察“干旱地區的水是怎么來的?”從而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懂得節約水資源。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對孩子的回應雖然采取了追問、鼓勵等方法,但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加以改進,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2、啟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欲望和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并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四個不同的過程,并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里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后,小蝌蚪便從卵子里鉆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并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干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提問:

      (1)為什么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只蝌蚪一條尾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后腿長出來,媽媽媽媽在哪里?(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媽媽媽媽在這里。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一)分享交流“會飛的××”,并進行分類。

      (二)有繼續尋找生活中會飛的物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幼兒事先收集自己喜歡的會飛的動物、植物、人造物等圖片,放在椅背布袋里,并在家長的幫助下嘗試用猜謎的形式介紹。

      (二)白板三塊,空白小卡片若干,白板筆,水彩筆。

      (三)幼兒用書第4冊封二、第1頁。

      (四)掛圖(《飛飛大集合》)。

      活動過程:

      (一)會飛的寶貝大家猜。

      1、游戲“我說你猜”。

      ——前幾天,請大家收集會飛的寶貝,我也帶來了一樣。我先說說它的樣子,你來猜猜,我最喜歡的會飛寶貝是什么?穿著 綠衣裳,頭頂白絨球,風兒吹過來,變成小傘滿天飛。(幼兒 猜并說說猜測的理由,而后教師出示蒲公英的圖片,驗證謎底。)

      ——誰愿意讓大家猜猜你的會飛寶貝?(請個別幼兒說謎面,其他幼兒猜測,而后出示寶貝圖片驗證。)

      2、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會飛寶貝。

      ——每個小朋友都帶了自己最喜歡的會飛寶貝,跟旁邊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么?它會怎么飛?(幼兒結合自己帶來的圖片資料進行介紹。)

      (二)寶貝找家

      1、幼兒討論分類方法。

      ——天黑了,會飛的寶貝要回家了。它們說要跟同一類的寶貝住個家,這些會飛的寶貝可以分成幾個家?你想怎么分?(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你最喜歡哪種分類方法?為什么?(根據幼兒的說法,隨機出示白板,在每塊白板上畫上標記,如按動物、植物、人造物分成三類,分別畫蟲、蒲公英、氣 球的標記;如按自然物、人造物分成兩類,分別畫蟲、氣球的標記。)

      2、幼兒嘗試按白板上的標記分類。

      (三)尋找會飛的朋友。

      1、看掛圖,找找還有哪些東西會飛。

      2、講一講還有哪些東西會飛。

      ——除了白板上張貼的、掛圖上畫的之外,還有哪些動物、植物、 人造物會飛?(幼兒講述,教師隨機在空白卡片上畫簡筆畫 并補充在白板上。)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制作玩具的同時,為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展,我為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制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幼兒自制玩具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塑料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范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興:讓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制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兒制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悅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科學新年活動教案12-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动漫日韩精品一区 | 欧美黑白配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在线88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首页 | 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 一区本道在线一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