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4-08-21 05:28:29

    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設計一

      學習目標:

      1、感受北大對作者的深遠影響以及作者對北大深厚復雜的感情。

      2、能從作者的經歷中得到一定的啟示。

      3、能積累一定的詞匯。

      課前學習:搜集有關北大的資料,熟讀課文做好批注。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北大,中國的著名學府,也是每一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同學們了解北大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北大風景的相關圖片。) 交流“我眼中的北大”

      2 進入新課:為什么北大有著常人難以抗拒的魅力?究竟北大能給人什么樣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名北大學生田曉菲在北大九十年校慶之際而寫的一篇紀念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3 作者7歲第一次從湖光塔影的照片中認識了北大,從此作者與北大有了一段奇妙的塵緣,瀏覽課文,用書上相關語句來形容作者與北大的這段“奇妙的塵緣”。 瀏覽課文、劃出相關語句、思考、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仔細閱讀文章,畫出能體現北大“精神的魅力”的語句。這種“精神的魅力”對這種有著怎樣的影響? 思考、討論、交流

      2 作者田曉菲13歲進入北大,16歲寫作本文,26歲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在哈佛大學任教。你從作者的經歷中得到哪些啟示? 思考、交流

      第三塊:品味語言

      1 本文語言優美淡雅充滿詩意,找出自己認為寫的好的語句,制作成讀書卡片。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課后學習:摘抄田曉菲的詩歌。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設計二

      〔學習目標〕

      1、運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并準確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

      2、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體會并學習作者“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學習〕

      這是一位十六歲的北大學生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而寫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回顧了自己在不同年齡段對北大的感受和理解,重點描述了北大圖書館和北大人,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自己哪幾個年齡段、選取了哪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生回答后師總結:文章用空行隔開為三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先寫了自己的七歲的夢想,十歲的信心、十三歲的際遇、十六歲的回顧,接著回憶介紹了北大圖書館和北大人,最后一再表示要作“不系之舟”,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告慰北大。強烈地抒發了對北大的依戀和感動,同時也表達了渴望取得更大成績來回報北大的愿望和深情。)

      〔要點精析〕

      一、 知識與技能

      1、題解

      “際遇”即“遭遇”之意,不過多指好的!笆龤q的際遇”則指作者十三歲時就被“北大”破格錄取一事。這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從七歲到十六歲的一段生活,抒發了對“北大”的無限感激和熱愛之情。

      2、一些非常見的字詞

      塵緣(yuán):塵世的緣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現社會界人與人才人與事物之間發生聯系的機會。

      涉足(shè):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徜徉(chángyáng):安閑自在地步行。

      犀利(xǐ):(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安恬(tián):安詳恬靜。

      擷取(xié):摘下,取下。

      沉淀(diàn):溶液中難溶解的物質沉到溶液底層,課文指許多話堆積在心底。

      紳士風度:指有教養的美好的舉止姿態。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虛、無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駒過隙(Xì):白駒,原指駿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

      一、過程與方法

      1.課文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3):寫“我”進了北大,實現了童年的夢想。

      第二部分(4—13):寫“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學習和收獲。

      第三部分(14-18):抒發“我”對北大的熱愛之情。

      這樣三個部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從過去寫到現在,從現在寫到未來;從初識寫到進校,從校內的三年生活再寫到對北大的贊美歌頌。

      2.第二部分中哪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后來作者分別贊美了哪些人以及他們的特點?

      明確:“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

      寫同學對知識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氣,橫溢的才華,敏銳的思想;寫老師的治學,為人,育才;寫“我”兩年來的充實時光。

      3.本文結構自由,內容紛雜,主旨含蓄,眾多內容是靠什么統領于一體的?

      (分析 本題旨在要求學生梳理全文的線索,可結合文章結構的分析來思考。)

      明確:作者對北大的“驚奇、喜悅與感動”之情,是統領全文所有內容的一條感情線索。

      5.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在學生充分發言,討論并歸納:這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向往北大,熱愛北大,感謝北大和要為北大做貢獻的情意。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著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這個句子的內涵。

      分析: 這是文中一個精彩的比喻。把北大比作“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不僅寫出了北大的豐富,也寫出了北大精神與學術的流動;把北大的學生比作“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老師比作“舵手與船工”,不但承接“河流”之喻,而且富有意蘊。

      (答案:從大建校到現在,再到未來,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北大莘莘學子都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永不停息地在知識的海洋里奮力前行。)

      2:在第三部分課文中作者把自己比喻為“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什么情感?(仔細體味)

      明確:把自己比作“不系之舟”的意思是:作者是不會像永遠靠在避風港灣的小船一樣,而是要積極的駛向大海,去干一番大事業。這個比喻堅定無悔地表達了作者不懈進取的雄心和建功立業,報答母校的情懷。

      3. 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歸納:本文敘寫了作者與北大的際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懷抱中成長的經歷,抒發了作者對北大的向往、熱愛、感激和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情意。

      〔課程資源〕

      作者簡介:田曉菲,天津人。五六歲時,地家長的引導讀了很多詩和其他文學作品,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書呆子”,后來,又學寫作,并地初中時出了第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得“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獎。1985年,十三歲時,地天津十三中讀初三的她被 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接下來,她又出國留學。這篇文章是她十六歲時(1987年),也就是讀三年級時,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寫的。

      背景材料:粉碎“四人幫”后,我國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為此,80年代部分名牌大學,如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教學設施齊備、師資力量雄厚的學校破格招收品學兼優、有超常自學能力的少年大學生以加快人才培養,所以13歲的田曉菲有幸于1984年進入北京大學少年班學習。

      相關田曉菲的童年生活還可讀田曉菲的《童年瑣憶》來了解。

      〔學法指導〕

      1.在田曉菲的身上,展現了當代學子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精神風貌;學生可聯系自己,找出自己的差距,端正學習態度,打好堅實的學習基礎,為建設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學習時應以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主。學生可以先默讀一遍課文,了解文章大概內容,同時將生疏詞語和需要積累的好詞畫出來,然后自己查字典解釋這些詞語,最好抄在本子上作為積累。第二遍應出聲朗讀全文,注意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最后可通過跳讀,搞清文章結構線索,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完成課后訓練習題。本文詞匯豐富,一些詞語學生較為生疏,可讓學生做一個詞語卡片或詞匯收集本,使學生養成積累詞匯的好習慣,以期逐漸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

      2.要回答〔要點精析|過程與方法|第三題〕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細讀一遍,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歸納整理。

      〔寫作口語〕

      課文為什么以大量篇幅回憶自己對北大圖書館和北大人的感受?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一篇對自己所在學校的認識和感受。

      〔分析 : 本題旨在啟發同學們思考散文選材的一般特點和技巧。北大,是知識和學術的北大,圖書館是知識的象征,對作者的觸動和影響也最深,故重筆寫圖書館,作者對北大特有的感情,也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現。人是北大的主體和靈魂,作者寫老師和同學,實是寫北大的精神。在對北大人的描繪中,作者對北大的“驚奇、喜悅、感動”之情,再次得到具體的抒發。學生自由發言,不作明確要求!

      〔妙題妙解〕

      1、十歲時的小事表現什么含義?文中哪一句話提示了答案?

      答:表現“我”對考上北大的信心。第3段“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

      2、第四段中“她”指誰?這里人稱變換有什么好處?(巧妙的寫法)

      答:“她”就是作者,即“我”。變換人稱可以突破“我”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時間由北大一下子挪到兩年前,把空間由“三十五樓下”移到了“結冰的湖面上”,寫“我”在兩年后回顧兩年前的自己。這樣寫使文章變化多姿,行文活潑。

      3、 文以“我將不顧頭上蒼蒼的白發,再次像個十六歲的小女孩那樣,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作結,有什么作用?

      明確:流露了“我”對“湖光塔影”的無限依戀之情,與七歲時所見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輝。首尾遙相呼應,意味深長。(提示:從內容和結構上回答)

      〔評價方法〕

      隨堂測試

      一、給加點字注音

      穹隆 嗚咽 涉足 倘佯 絮語 犀利 凝重 安恬 擷取 惆悵 沉淀 白駒過隙 紳士風度

      二、抄寫出課文中運用下列詞語的例句,并用這些詞語自己各造一個句子(不能跟課文的例句一樣)。 1)倘徉 例句______ 造句__ __ 2)白駒過隙 例句 造句______ __

      三、用課文中的詞或句子填空。

      1) 我渴望生活,渴望 ,渴望

      2)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 ……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們爭辯的題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 ,學生特有的 ,言談的 與 ,精神壯態的 。

      ]四、本文作者 ,本文是為了紀念北京大學建校 周年而作的,當時她年僅 歲。

      鞏固拓展

      一、 9段中“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的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現,我開始思索,開始疑問,開始摒棄,開始相信。”運用了什么修辭?語序能否顛倒?說明理由。

      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90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擁抱未來的船客,有著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彼\用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三、本文作者有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請你模仿這個排比句,寫出自己的渴望。

      四.閱讀下面這篇短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偃藗冑澝澜饎偸,常常偏重于_____(ǒu)歌它那眩目的光澤,我贊美金剛石,單單認準了它的“硬”。

     、诓皇菃?你看,正是因為它硬,常常用作高級研磨切割材料;也是因為它硬,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金剛石就更大有用武之地了,許多尖端科學向它伸出了乞求的手。據目前所知,金剛石已被用作原子能工業上的高溫半導體器件和散熱片?梢灶A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金剛石的用途將會越來越廣。

     、畚屹澝澜饎偸挠玻驗樗芙栌鞲锩咭环N品質-不向任何艱難險阻低頭的品質。因為它耐磨、耐高溫,把它制成鉆頭,鉆透鋼、巖石等類堅硬材料,要比碳鋼鉆頭、合金鋼鉆頭強許多倍。在它面前,任何堅硬的東西都得低頭讓路。

      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同志具有金剛鉆精神。敵人的碉堡不是很堅固嗎?董存瑞能夠舍身把它炸掉。敵人的機關槍不是很強大嗎?黃繼光敢于用胸口把它堵住。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不是許多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嗎?陳景潤敢于向它宣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不正是金剛鉆精神的體現嗎?

     、菸屹澝澜饎偸,還因為它那“硬”的來歷能告訴人們一個很深的哲理:嚴酷的革命環境能夠〔甲〕無數的革命英雄。金剛石是由一種為普通的元素-碳組成的。只是因為它投身于高壓高溫的巖漿里,經過煅煉,才得以脫胎換骨,

      改品易性,變得十分堅硬而光彩奪目,并因此而在大有作為。

     、尬屹澝澜饎偸,還因為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我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億人民確實要有一種“硬”的精神,要不畏強x,不險畏阻,勇往直前,“硬”著頭皮,大干“四化”。

     、咴附饎偸獠矢觃_____(xuàn)麗,愿金剛石精神永放光華!

      1.給下面詞語的加點(加線)字注音。

      ①眩( )目 ②乞( )求

      2.按照注音在文中空白處應填寫的字是( )。

     、賍______(ōu)歌 ②______(xuàn)麗

      3.在第⑤段〔甲〕處應填入的最恰當的詞是( )。

      A.造成 B.成就 C.鍛煉 D.造就

      4.第②段的“用武之地”在文中準確意思是( )。

      A.使用武力的地方 B.用兵之處

      C.顯示價值之處 D.發揮作用的地方

      5.第④段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及”在文中的意思是( )。

      A.達到 B.得到 C.趕上 D.等到

      6.“在它面前,任何堅硬的東西都得低頭讓路”一句中,“任何”一詞可以刪去

      嗎?為什么?

      7.下面所列的修辭的方法都出現在第④段的一項是( )。

      A.反復、比喻 B.排比、反問

      C.反問、夸張 D.反復、排比

      8.劃分本段落,正確的一種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9.這篇文章的體裁屬于( )。

      A.寫景敘事的記敘文 B.介紹事物的說明文

      C.托物言志的散文 D.闡述道理的議論文

      明確:一、排比。語序不能顛倒。這個排比展示了“我”的成長與成熟,表達了“我”對自己進步的喜悅,對北大的感激之情。思想的成熟過程是不能顛倒順序的。

      二.比喻。作者把北大比作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學生比作渴望波向美麗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和船工,形象生動地形容了北大老師們對學生們的教育和培養,表達了作者的贊美和感動之情。

      三、略

      四、1、①xuàn ②qǐ 2①謳 ②絢 3.D 4.D 5.A

      6.不能 它強調毫無例外,突出金剛石的硬 7.B

      8.D 9.C

    【十三歲的際遇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 亚洲精品AⅤ视品 | 亚洲91最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