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5-06-23 08:30:24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語文說課稿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語文說課稿3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

      現在開始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離騷》,作者屈原。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剖析本課。

      《離騷》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的五彩夢。而本文正是一首撼人心魄的政治抒情詩,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學習本文有助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精神陶冶。本課計劃用時2課時,我現在說的是第1課時。

      高二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古文鑒賞能力,但要理解時代久遠、語言獨特的楚辭作品,仍存在困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立本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積累有關屈原和《離騷》的文學常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文章基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為:疏通字詞,理解情感。教學難點為:比喻、對偶的表達效果。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朗讀、圈點、批注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擬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余光中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你仿佛在前面引路,帶我們去追古遠的芬芳。”大家知道這寫的.是哪一位詩人嗎?明確:屈原。順勢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三步展開。

      1.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結合導學案,疏通文意,將生字詞落到實處。

      2.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視頻,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把握節奏,體會作者感情。

      3.整體感知。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幾部分內容?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前三段為第一層,自敘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但不愿同流合污;后三段為第二層,表現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兩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學生默讀、圈畫出表現作者高尚品質和愛國情懷的句子。小組交流討論,選派代表發言。學生可能會找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表達了不同流合污之志,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則體現了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離騷》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后人將其與《詩經》并稱“風騷”。采用齊讀、領讀等方式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文章特色,引導學生從想象、比喻、對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四環節:拓展升華,用時約5分鐘。

      給學生1-2分鐘的時間消化吸收本節課的內容。

      詩人以熾熱的情感、堅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政治,追尋崇高的人格,身處逆境,不改初心,為了理想至死不渝,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蘊含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學習本文你有怎樣的體會?結合本單元的主題“人生的五彩夢”,談談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暢所欲言。

      整堂課,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前預設,并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利用工具書,結合語境,梳理《離騷》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做成知識卡片。

      2.以“寄語人生”為標題寫一首詩歌,謄寫工整后在班內交流。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教材第八冊第一課《巴東三峽》。

      1、知識目標:

      掌握游蹤,了解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2、能力目標:

      學習多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標:

      欣賞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線索和結構,抓住景物特點。

      教學難點:

      引用的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從游蹤、線索、文章結構、景物特點、寫景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本篇游記。

      因為本文體裁屬于游記,這種體裁學生首次接觸,因此要向學生介紹這一文體及特點。

      游記:

      一種敘事散文,主要記敘游覽途中的所見所聞。

      特點:

      1、散文的一種;

      2、以描寫、記敘為主,并兼有抒情、議論;

      3、交待游蹤,抓住景物特點,做到情景交融。

      在導入這一環節,我是借助學生在初一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酈道元的《三峽》導入本課的。

      至于本課作者、出處、字詞這些基礎內容仍然是需要向學生重點介紹的。

      接下來在教師范讀,學生散讀,齊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找到標志作者游蹤的詞語,可提示學生到段首句中尋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蹤是逆流而上的。

      游蹤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巴東、秭歸;巫峽;瞿塘峽;夔門(逆流而上)

      在學生掌握了游蹤的基礎上,不難概括出本文的線索以作者船行游蹤為線索。

      下一個環節中,借助剛才的游蹤與線索,讓學生為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時,游后為劃分的依據。

      結構: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9段)描寫作者游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6段)游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游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游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后作者的`輕松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華百年游記精華》,我想除了因為它清晰的游蹤線索和分明的結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寫景中運用多種技巧。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描寫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點;

      2、引用等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寫襯托景物特點的寫作手法。

      這個畫面是本課的板書,主要依據文章結構設計的。

      板書:巴東三峽

      第一部分(1、2段)總述三峽山水的險惡形勢。

      第二部分(3、9段)描寫作者游覽三峽的所見所聞。

      第一層(3、6段)游覽西陵峽經過。

      第二層(7、8段)游覽巫峽經過。

      第三層(9段)游覽瞿塘峽經過。

      第三部分(10段)描寫船泊后作者的輕松心情,反襯三峽的險惡。

      最后,根據課后習題稍加改變設制了以下幾個練習,分別以填空、填表、簡答的形式對課上內容加以鞏固。

      作業練習

      1、作者電宜易到重慶逆流游覽三峽,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峽、巫峽、瞿塘峽山水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的?

      3、作者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一些詩、諺、典故,并把他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試分析他們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巴東三峽》這課的粗淺理解,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要求,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實際,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北京民間建筑的特點及其中體現的文化內涵,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概括要點、提取精要能力。

      ②體味本文京味語言特色,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學會辯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體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度。

      其中,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掌握概括要點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對胡同文化思想內涵的正確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是自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看、聽、讀、議,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同時,以課內知識為觸發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結合單元綜合性學習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學習,力求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的積累。

      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跳讀法: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朗讀法:語言要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它的妙處。

      3、比較法: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討論法:所有教學重點難點均通過討論解決。討論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探究性學習。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內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么?

      (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二)導入:

      1、播放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提問:“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點撥。然后讓學生找出歌詞中哪些詞句體現。學生會說出“冰糖葫蘆”、“窩頭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總結,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體現出北京人的生活特點,體現了一種北京文化。今天我們來學習北京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課題。

      2、展示多媒體圖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三)明確教學目標〔略〕

      (四)理清思路、研讀課文

      1、提問預習問題,指導學生用跳讀方法,抓關鍵詞句,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學生回答與教師介紹結合。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方正、安靜、封閉

      關鍵要讓學生找到依據,教師用幾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復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靜啊”等。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么?

      首先,通過概括胡同的五個方面特征,總結它的總特點。這點學生不難概括,一般都會準確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總特點需要教師對“四合院”進行點撥,正確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體現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種方位意識極強的特征,同時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這個比喻,板書一個正方體(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寫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學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師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它有哪些具體表現?其實質是什么?

      (小組討論2分鐘,然后課堂交流。)

      前兩問也不難,學生回答出“封閉”特征時及時板書在“文化”之下,而其實質是“忍”則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遷,逆來順受的表現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書“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現出北京人怎樣的內心世界?(邊概括邊板書):

      居住環境——安土重遷

      理想住家——獨門獨院

      飲食條件——易于滿足,對物質要求不高

      處事哲學——愛看熱鬧,不愛管閑事

      (5)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齊讀最后三節,思考:作者對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著怎樣的情感?為什么?先請學生來回答,后教師評價學生發言,并說出自己的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傷感、留戀、理解。僅供學生參考。

      ——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復雜的:①沒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戀,但又無可奈何。

      ——胡同文化①既有值得稱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拋棄的缺點。

      2、品味語言

      《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評點或介紹類的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隨筆。因此,學習并揣摩本文的語言張力,理解并領悟本文的文化內涵,是學習本文的要點。

      教學時,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體是:先讓學生聽8—12段的錄音,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語言特點,再在同學之間展開朗讀比賽,重點讀8、11、12段,看誰讀得像,讀得好,鼓勵創新讀法。老師積極給予引導。

      朗讀訓練后,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子: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于滿足?為什么?經過討論,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質疑,相互解疑,教師輔助答疑。

      4、總結全文。

      (四)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

      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本課最后一個環節引進單元教學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課內教學拓展到課外。圍繞“胡同文化”這一課題,讓學生開展一次語文課外研究學習。

      具體做法是:

      首先,引導學生參照相關內容,發現并確立課題,學生自主選題后成立課題小組,進行小組協作探究。(課題可以是如下種種: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與名人、胡同建筑經典、胡同風情、胡同與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上網等各種方式開展研究的方法,由學生生在課外完成,時間為一個月。期間教師給予適當的關注和指導。

      最后,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可以通過論文、報告、專題講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圖片展覽的形式,還可以是放映多媒體、錄象的形式讓學生發布探究過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動心得等。

      總結過程重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旨在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親身時間獲取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和時間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積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08-30

    《語文》說課稿05-10

    有關語文的說課稿02-20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7-15

    語文《春》說課稿11-08

    語文說課稿10-27

    語文《匆匆》說課稿09-02

    語文蠟燭說課稿05-25

    語文《白鷺》說課稿08-29

    語文《山雨》說課稿10-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色欧美国产综合 |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