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

    時間:2025-03-14 10:42:4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1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⑴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⑵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⑶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⑷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現,總結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

      ⑴觀察細致。

      ⑵要抓住特點觀察。

      ⑶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讀寫結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

      ⑴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⑵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閱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嫩綠綠得新鮮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萎了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2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5個,積累有關的詞組,用換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有關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復習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

      4、知道爬山虎的腳的樣子的作用。初步了解葉圣陶其人。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名家,這就是他寫的文章。齊讀課題《爬山虎的腳》。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知道這是誰寫的?你知道葉圣陶嗎?

      2、這就是葉圣陶。(多媒體演示)

      二、新授。

      1、你們見過爬山虎嗎?在哪里見過?你注意過它的腳嗎?

      2、看多媒體認識爬山虎的腳。

      3、你能介紹一下爬山虎的腳嗎?交流。

      4、自讀課文找到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段落。

      5、分組讀,找到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

      6、爬山虎的腳長什么樣子?(多媒體演示)聯系第三節交流。

      板書: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枝狀細絲嫩紅

      師:作者把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樣子寫清楚了。我們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句子。在觀察的基礎上,對爬山虎的腳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葉圣陶先生用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寫得活靈活現,尤其是這個“巴”字。

      8、誰能做一做“巴”這個動作嗎?(學生演示)你體會到了什么?

      9、難怪課文最后描寫到(引讀)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要是……

      怎樣讀好這句話呢?生自由讀。

      出示: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使它緊貼在墻上。

      10、爬山虎的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自己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出力度來!

      11、爬山虎的腳真奇妙。那么它的`葉子又是怎樣的呢?(多媒體感受)你覺得這些葉子怎樣?請看第二節。

      12、爬山虎的葉子長得綠綠的、密密的,真美。誰能讀好第二節?找一找你喜歡的句子背一背。

      三、課堂拓展。

      葉圣陶先生還寫了很多好文章。在我們的《十年后的禮物》這本書中有葉圣陶先生的《三棵銀杏樹》,請大家在課余去閱讀它。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3、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爬山虎(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爬山虎的腳》,誰能夠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葉子和腳。)

      2、通過對一、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們感受到葉圣陶爺爺描寫的爬山虎的葉子很美。

      3、結合這張圖片,文中描寫葉子的美又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呢?(顏色美、排列美、動態美)誰能夠挑戰一下自己,背背有關顏色美、排列美、動態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這些優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鋪得那么美,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系。這節課就讓我們來學習本文的重點──爬山虎的腳。

      二、學習課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讀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顏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實物),根據課文內容大家一起邊指邊說,通過觀察實物來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爬山虎的腳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動的語言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呢?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細絲比喻成蝸牛的觸角,寫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腳的動畫。

      (指名上臺說。)

      5、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6、女生讀第三自然段,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作者準確、生動地用詞。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呢?請男生讀第四自然段,讀的過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的詞語。

      8、指名讀。

      9、師根據課文內容邊說邊演示。

      10、抓住這幾個準確、生動的動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同桌之間互相說說,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這樣,爬山虎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就這樣,我們才會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爬的?(通過親自觀察)由此我們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樣啊?(觀察認真、細致、有耐心)

      14、齊讀。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腳都緊緊地巴住墻壁?(不是)那沒觸著墻的腳怎么樣了?(一個小組讀第五自然段)

      16、觸著墻的爬山虎怎么樣啊

      17、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腳很牢固的?(相當、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詞語來代替它們?(非常、別想)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滿高墻;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不怕風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墻上。此時此刻,你覺得爬山虎的腳怎樣?你想用什么詞語贊一贊它?(神奇)

      18、齊讀。

      三、引導發現,發散思維,總結寫法

      1、學了這課,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觀察細致,要抓住特點觀察,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你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什么?

      (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們喜歡的植物。那你發現哪些植物充滿神奇呢?四人小組說說這些植物的特點。

      (學生說)

      3、既然我們想學習葉圣陶爺爺,那我們就拿出實際行動來,向他一樣親自去仔細地觀察一種植物。同學們的手里都有一張登記表,請把我們每一次的觀察都堅持登記好。相信經過同學們的努力,也可以象葉圣陶爺爺一樣,有驚奇的發現。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11-10

    《爬山虎的腳》語文教案08-30

    《爬山虎的腳》教案10-22

    爬山虎的腳教案06-18

    爬山虎的腳教案10-20

    《爬山虎的腳》教案08-15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精選15篇)10-24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說課稿02-23

    爬山虎的腳語文導學案09-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a国产片精品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 | 午夜天堂电影在线 | 在线精品真实国产乱子伦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 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