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12-19 09:59:5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經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經典10篇

    語文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絕招》

      1、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絕招?課文講了誰的絕招?誰的絕招最絕?)

      2、啟發談話:

      這篇課文講的是幾個小伙伴之間發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領,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決心要挽回面子,要練一種“絕招”,“鎮”住那些小伙伴。結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勝,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贊不絕口,“伙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絕招,太絕了!’”

      3、大家想知道他們的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嗎?

      設計意圖:從啟發談話入手,誘導學生理解課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

      2、討論:

      ①課文中講了幾個小伙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

      (三胖的絕招是憋氣,二福的絕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絕招是算數學題目)

      ②誰的絕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絕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絕招”引來了大家的贊嘆,這個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呢?引導學生細讀課文。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了鋪墊。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

      讀書時要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伙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課文中畫出來。

      2、同桌互相討論一下。說說讀課文時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解難答疑。

      3、討論:

      ①小柱子為什么要練絕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領,卻樣樣都落后于別人,覺得自己“太丟人了”;回家后看見奶奶包餃子,在和奶奶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②他練習了什么絕招?

      ③為什么“伙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

      (找出有關語段讀一讀。同桌互相討論一下。說說那位小朋友的絕招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對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評價)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什么是絕招?

      2、小柱子為什么要練絕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領,卻樣樣都落后于別人,覺得自己“太丟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見奶奶包餃子,在和奶奶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奶奶說,二福的絕招是天天跑體育場練出來了。他認為奶奶說的話在理,明白了經找是靠苦練出來的)

      4、他練習了什么絕招?

      (兩個不過百的數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對)

      5、為什么“伙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絕招”出奇制勝,“鎮”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贊不絕口)

      6、這個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呢?

      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段落,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討論,從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

      7、引導學生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

      ①你覺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樣?你應該學習他什么特點?(自尊,好強,不服輸)

      ②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③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

      8、閱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或者說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指導學生明白課文蘊含著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五、拓展練習、增加智慧

      1、引導學生續編故事:下次的比賽,會是什么情景呢?展開想象,練習寫一段話。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本領可以稱得上是絕招?

      3、你佩服周圍誰的本領或技藝,可以問問他是怎么練成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學一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續編故事,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練習生活談談對“絕招”的認識,升華了小學生的情感。引導小學生采訪周圍人物的絕招,這就把語文教學生活化了。

      【教學反思】

      我們的課堂應由“知者”間的對話變為“智者”間的交流,因為促進人成長的至關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識。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于學習者發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并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學”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動。“學”是一個對信息不斷整合、加工改進的過程,學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閱資料,與他人交流、研討、爭論,等等。“學”也是一種交往,應是信息的交匯。在課堂上,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來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在自助與互助的課堂教學中,對以往經驗的提升,對事件現象的剖析,對人物形象、人物特點的評價,都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語文方法和思想,從而使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成為兒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具有怎樣的生活方式將會導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認為今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因而應該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學習觀。

      因此,本設立力求使學生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詞語“轟隆隆,塌下,燃燒,熊熊大火,掙扎,冶煉,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類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過程。能夠復述故事并積累優美生動的詞句,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女媧為了拯救人類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好!請允許俺先做一下自俺介紹,──很高興和你們認識。愿意和老師結為朋友嗎?(謝謝!)

      師:作為朋友,俺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一組照片:

      (播放課件。教師配樂、解讀)

      20xx年5月12日俺國四川發生里氏7.6級地震,居民房屋被毀,城市樓房坍塌,2008年1俺國南方出現了50年不見的冰雪災害,莊稼被凍壞,通信線路被毀,道路堵塞,車輛披上一層厚厚的冰甲。

      師:在這最艱難的時候全國人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給災區群眾送來了溫暖,全力協助他們重建家園。同學們,你可知道,早在遠古時代也曾發生過這樣令人震撼的災難!

      今天,俺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

      (板書)

      二、深入文本,體會故事的神奇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 頁,俺們一起來欣賞這個美麗的神話。注意欣賞過程中把你感興趣的字、詞標出來。

      (播放樂曲,教師范讀)

      (師褒揚聽得好的同學)

      師:誰想把剛才聽的過程中感興趣的字詞告訴大家?

      (生1、2、3、……)

      (教師適時點評字音)

      (投影出示“掙”、“露”)

      師:同學們可真棒!下面呀俺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神話”中的這些字詞。

      (投影出示生字)

      (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下面俺們帶著這些“五彩石”走進女媧。

      “自從女媧發明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投影出示)

      師:同學們發生什么事情了?

      生1:“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

      生2:“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

      生3:“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

      生4:“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師:(板書)

      天塌 地裂 大火 洪水

      師:出現這樣的情景“可怕”嗎?

      生:可怕!

      師:誰能帶著這種令人“可怕”的感覺讀一下這幾句。

      (投影出示)

      (生1、2、3、4、……)

      師:聽了你的朗讀,俺感到這種情景太可怕了。

      面對這樣“可怕”、“危險”的情況,女媧是怎樣的表示?

      生:“女媧難過極了。”

      師:他為什么會難過呢?

      生1:女媧發明了人類,他的小朋友們面臨著危險,他當然“難過”,當然“著急”。

      (生2、3、……)

      師:是呀!

      教師走近同學問:女媧你難過嗎?

      (生1、2、3、……)

      師: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女媧難過極了!”

      (生1、2、3、……)

      師:只難過頂用嗎?

      生:不頂用。

      師:那么女媧接下來是怎么做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船,好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投影出示)

      師:“立刻”是什么意思?

      生1:馬上。

      生2:立即。

      師:“求”什么意思?

      生:……

      師:作為母親自身的小朋友面臨著生死困境,哪能去等?哪能去靠呢?他苦苦的乞求雨神 。

      (投影出示)

      (生1、2、3、……)

      師:多么善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

      (板書:善良)

      師: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

      師走近同學:“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女媧你怎么辦?

      生1:“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女媧你真勇敢)

      生2:“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你這種不怕危險的精神俺真佩服)

      生3:“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俺真敬佩你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師:女媧主意已定,于是開始動手“補天”。

      師: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本第3自然段,想想女媧是怎么做的?

      (生讀課文……)

      生: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

      師:你為什么“跑”到山上?

      生:……(著急)

      師:你“原以為”什么樣?

      生:……

      (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

      師:你能帶著“著急”的心情讀一下嗎?

      生2: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

      師:你忙了“幾天幾夜”感覺怎樣?

      生:……(太辛苦,太累了)

      師:你能帶著“辛苦”的感覺讀一下嗎?

      生3: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師:你為什么“找啊找啊”?

      生:……(太難找了,找得很艱難)

      師:你能帶著這種“艱難”的感覺讀一下嗎?

      師:女媧為了尋找“五彩石”歷盡千辛萬苦,經受了許多磨難,他的受會怎樣?他的腳會怎樣?

      (投影出示)

      女媧找啊找啊,她找遍了,她的手,她的腳,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1、2、3、……)

      師:女媧不辭辛苦、冒著生命危險的為人類作了這么多,你現在想對它他說點什么?

      生1:真偉大。

      生2:真了不起。

      生3:她太善良了。

      生4:俺真佩服你!

      師:現在“五彩石準備好了,下節課讓俺們一起跟隨偉大、善良、勇敢的女媧去補天吧!”

      (下課)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2個字,會寫三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學古詩,在讀、想、演中理解詩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熱愛家鄉。

      重點難點:

      大概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會背哪些詩了呢?我們來回顧一下

      2、課件依次展示《村居》、《靜夜思》、《雜詩》詩歌的圖片。 師:同學們上面的每幅圖體現了哪首詩呢? 第一幅圖體現的讓全班來回答,后兩幅請兩生答。

      3、師:,幾句簡單的詩句就可以描繪出我們看到的.景象,這就是詩歌的神奇之處。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新的詩歌(板書)請生齊讀課題。

      4、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啊?(生答)那你們知道關于賀知章的資料嗎?請生答。師補充

      師:請小朋友們自由地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師:好了是嗎?那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了,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讀準了。(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誰愿意來試試?(2個)下面我請一位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誰行?(1個) 我們一起來準確地讀一讀。(生字偶、鬢、衰、客、何)

      師:嗯,同學們真棒,把生字詞的音都讀準了。接下來呢老師要請幾個勇敢的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誰來?請生來讀。(聽生的生字詞讀對了嗎)兼師點評讀錯的。

      師:剛才那幾位同學都讀好了,我們其他同學也不會輸給他們吧!現在讓我們全班齊讀一遍吧!(贊生讀得響亮)

      二、教生字詞。

      師:同學們,我們把課文讀完了,請看上大屏幕。(出示要寫的字)我們這節課要學會寫這三個字。這三個字你們覺得哪個字難寫呢?(生答偶)

      師:同學們,偶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呢(生答)師在黑板上寫

      一遍叫生觀察,在說筆順,再讓生數書空寫。最后請一個同學上黑板寫(贊揚)最后讓學生用本子寫。

      三、師教生朗讀技巧并背誦。

      師:同學們真聰明,另外兩個字都會寫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

      師:同學們都讀 得很認真,并且讀得很大聲,但是有一點不足的是同學們讀得不夠有感情。(師范讀,生讀)贊揚生,再請男生讀,女生讀,第幾組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都快趕超老師了。接下來老師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讀一讀詩歌把它背下來。(生讀背)

      師:(拍手表暫停)有哪位同學背出來了呢?請幾位同學來背,師點評并贊揚,最后,說:“現在我要請大膽的同學都站起來背一背。(學生都紛紛站起來背)夸贊生的勇敢。

      四、讓學生說一說對詩歌的理解。

      師:“同學們,我們都把這首詩背出來了,那大家在想一想這首詩說了什么呢?(讓生思考)

      師:“同學們都想好了嗎?那誰來說一說呢?請生來說一說對這首詩的理解。(贊揚生真棒)

      師:同學們都知道了,詩歌里說有一個人很小就離開了家鄉,到了很老才回來,那老師給你們提一個問題:這個人是誰呢?你們怎么知道的呢?(生思考)

      師:誰來?這個人是誰?

      生:“(某個)是賀知章本人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說出了詩人從小離開家鄉。

      師:“真棒!”大家表揚他。

      師:“那老師還有個疑問,那客又是誰啊?

      生:是賀知章本人。生答

      師;同學們可真棒啊,都回答出了老師的問題。這首詩就是寫賀知章爺爺自己,他三十多歲外出做官,八十多歲才回來,回到家鄉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詩。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全班誦讀一遍這首詩,去感受賀知章爺爺的思想感情吧!”

      生讀。

      五、課后作業。

      要求會寫的字一個寫一行。

      六、板書。

      回鄉偶書

      偶 客?賀知章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教具準備:三用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貯滿(zhù):儲存、積存

      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2、感知課文

      (1)文章第一段強調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緊張、熱烈、急促總括全文對下文有提領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緊承上文的寫景來抒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熱愛、情有獨鐘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三、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1、探究寫法: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體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樣的特點?

      (1)第二段描寫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和嗅覺,運用比喻和擬人細膩描寫,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對比,襯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這段描寫顯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寫夏天緊張的旋律,主要通過農民勞作的景象來展示:一寫勞作辛苦,二寫緊張忙碌,烘托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課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點?

      用春秋和夏對比,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2、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4)“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5)“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6)“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四、課堂練習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瑯瑯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六、作業:

      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板書設計:夏感

      梁衡

      總括緊張、熱烈、急促(提領)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辭、感官)

      寫景夏之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對比)

      夏之旋律勞作辛苦、緊張忙碌(烘托)

      抒情大聲贊美(對比、欲揚先抑)

      七、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難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語:同學們喜歡花草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蓮花。

      過渡語:蓮花,也是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的鐘愛之物。“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等等,這些詩句可謂寫盡了六月蓮花盛開之態。而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宋代文人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鐘!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之際,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悠遠,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這篇千古佳作——《愛蓮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這篇文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辟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2、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根據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總結: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師總結: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通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歸納主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總結: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四)遷移拓展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嘗試背誦課文。

      (五)作業小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作業: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采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板書設計

      菊 蓮 牡丹

      隱逸者 君子 富貴者

      清高避世 不慕名利 追求富貴

      修辭手法:托物言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4.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德育滲透點】

      1.透過老狐貍救小狐貍的做法,感受到老狐貍和小狐貍之間的不可割舍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2.透過“我”的做法,體會到“我”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設計思路】

      通過啟發點撥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感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交流、深入探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狐貍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后來又學習了成語故事《狐假虎威》。請問,在你的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請三、四名學生說。可以談對狐貍的印象,也可以講狐貍的故事。)

      看來狐貍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于狐貍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后,也許你會給狐貍“平反”了。

      2.板書課題:11*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A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B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當正太郎失足受傷時,狐貍們是怎么做的.?

      2.讀后講討論交流上述問題,引導學生完成板書:

      小狐貍

      喂奶要回

      咬木樁 放歸樹林

      喂食

      老狐貍 正太郎

      搭救

      3.根據板書,讓學生簡要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經過、結果怎樣?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過渡談話:剛才同學們圍繞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認真地進行了研究和討論。但請大家記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除了這些問題,你還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組討論。)

      2.分組討論:A老狐貍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貍?B正太郎為什么能和狐貍建立親密關系,并能得到狐貍的救助?C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D課文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討論后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過程中適當播放多媒體課件。)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給狐貍“平反”了。老狐貍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貍,使我們明白,動物之間也像人類一樣有著不可割舍的親情,尤其是作為父母的老狐貍對自己的孩子小狐貍非常關心和愛護。(動物如此,何況人呢?)另外,我們還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

      四、讀寫結合,升華主題

      1.啟發談話:是的,能夠回到屬于自己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事。請看看這幸福的一家。(出示圖片)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會想到什么?請以《相親相愛的狐貍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讀懂課文,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特點。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從內容中體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結尾列寧說的話。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自學匯報

      (掌握自學方法,養成預習習慣。)

      1、匯報交流收集的資料。

      2、匯報朗讀情況。

      3、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4、匯報自學的詞、句。

      如:“躲避、隱居、巍峨、深淵、狹窄、頭昏目眩、峭壁”等詞語。多音字“剎”。

      5、從這篇課文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從整體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內涵,體會人物的特點。)

      6、質疑。

      二、精讀課文

      1、自讀課文,畫出寫列寧神態、語言、動作的`語句,想一想,說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列寧的特點。

      3、指導朗讀“他們登上山頂,一股柔和的陽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霧。”這一自然段,體會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結尾列寧說話的含義。

      5、鼓勵質疑。

      (教師講清在生活中既鍛煉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讀,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體會列寧自覺鍛煉意志的高尚品質。

      2、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我們怎樣既鍛煉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書:

      14 登 山

      去: 出發晚了走近路

      回: 仍走近路 (靠近深淵的小路)

      自覺鍛煉意志 臨危不懼

    語文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論辯藝術及其“好辯”“善辯”的主客觀原因。

      2.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掌握“數、發、直、兵、勝”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兩個虛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等幾個句式的特點,辨析它們和現代漢語的不同特點。

      德育目標

      結合本文學習,聯系歷史資料,了解孟子思想對當時及后世的影響。

      教學重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這一比喻的內涵。

      2.領會孟子辯詞的思想性、邏輯性。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包括朗讀和背誦。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語感訓練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活動方式力求生動活潑,或個別朗讀、集體朗讀,或輪流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后有評,以評促讀、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

      2.點撥教學法。本文選自儒家經典名著,語句看似淺顯,內涵卻較艱深。為此,在背景資料介紹、文化知識簡介及比喻說理的分析方面教師須相機點撥指導,避免學生囫圇吞棗。

      3.討論法。應與誦讀同步進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相關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提綱

      1.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掌握重要詞語的音、形、義。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師生共同分析1~4段,背誦1~4段。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過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為后世廣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還分別成為成語沿用至今。這充分說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僅對當時,而且對后世影響極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國也》。(板書文題)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簡介

      學生結合注釋①及課后關于孟子的介紹了解孟子。

      教師適當補充: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主張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揚性善,反對功利,反對戰爭,這些在當時列國紛爭的形勢下,被認為是脫離實際的空論。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識、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進步意義。

      背景資料(多媒體顯示)

      《寡人之于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是該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韓非子·五蠹》)孟子所處的戰國中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劉向《戰國策序》)。各國諸侯爭城奪池,角逐武力,蠶食鯨吞,征戰不斷;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社會的混亂,禮制崩壞,世風傾頹,劇烈動蕩。權勢與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視為天道,攻伐凌侵被視作合理,由大國以“力”統一天下的態勢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后,魏又稱梁,魏惠王又稱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國在幾次重大戰役中慘遭失敗,失去了昔日的強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詞厚幣以招賢者”,為振興魏國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賢”應邀來到魏國。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以利吾國?”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對答,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會面是在禽獸嬉游的池沼邊上。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對答,并通過歷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有截然不同的結束: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國也》這么一次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

      學生瀏覽、把握背景。

      四、熟讀課文

      1.放錄音兩遍。

      第一遍學生聽,要求認真聽,同時注意一些字詞的讀音和寫法。

      第二遍,學生跟著錄音輕讀。

      2.學生各自朗讀課文,注意斷句,體會孟子的語言特色。

      3.教師出示投影,檢查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

      (1)選出加點字音、形正確的一項( )

      A.養生喪(sānɡ)死 不可勝(shènɡ)食 庠(xiánɡ)序之教

      B.餓莩(piāo) 龜玉毀于犢(dú)中 孝悌(dì)之義

      C.數(shù)罟不入污(wū)池 然而不王(wánɡ)者

      D.雞豚(tónɡ)狗彘之畜(xù) 數罟(ɡǔ)

      (2)下列加點詞解釋全錯的一項是( )

      A.河內兇(荒年) 曳(拖著)兵 谷(稻谷) 不可勝(盡)食

      B.庠序(學校) 孝悌(孝順父母) 斧斤(砍伐樹木) 洿(濁水不流)池

      C.餓莩(死人) 王無罪歲(年歲) 狗彘(母狗) 雞豚(養豬)

      D.勿奪(搶奪)其時 移粟(泛指谷物) 涂(通“途”,道路)有餓莩

      (選兩名學生回答,明確)

      (1)A(B.莩piǎo;犢—櫝;悌tì。C.數cù;污—洿;王wànɡ。D.豚tún。)

      (2)C(A.谷:糧食。B.孝:孝順父母;悌:敬愛兄長;斧斤:斧子。D.全對。C.餓莩:餓死的人;罪歲:歸罪于歲;彘:豬;豚:小豬。)

      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請學生留意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

      5.結合注解朗讀,了解文意。

      按前后桌組成學習小組,學生遇到問題,向小組其他成員提出,組內自行解決,如有疑難,小組長可向全班同學征求意見,確定答案。

      6.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五、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提問:這篇課文記錄了孟子與梁惠王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討論的?

      明確:民不加多。

      提問:課文中談及“民之加多”的語句有哪些?

      學生明確。

      教師出示投影,全文結構自然呈現。

      投影: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不要求精確,允許有不同表達)

      明確:梁惠王自謂“盡心于國”問孟子“民不加多”的緣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與鄰國之君一樣,接著談自己的主張來回答梁惠王的`疑問。

      2.研習第1段

      (1)選一學生朗讀第1段

      (2)理清背誦思路。

      提問:梁惠王說:“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梁惠王覺得自己對國家政務盡心盡力了。他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學生明確: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

      提問:通過與鄰國相比,梁惠王感覺如何?

      學生明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問:梁惠王面臨怎樣的困惑?

      明確:于國盡心,但民不加多。

      板書:

      梁惠王------于國用心 移民移粟-------民不加多

      鄰國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

      (3)朗讀指導

      梁惠王覺得自己對國家已經盡心盡力,所以“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讀時,重音應落在“盡心”二字上,“焉耳矣”三個語氣詞連用,表委婉、傷感的語氣。“河內”四句直承上句,“移民”“移粟”兩句并列而又相互補充,應一氣讀完,“河東兇亦然”是省略的文字,故“亦然”應重讀,起強調作用。“察鄰國之政”兩句,前句輕讀,后句重讀,有自詡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為下文提問作鋪墊。最后“何也”要讀出疑問語氣,突出其困惑不解之意。

      教師范讀本段,學生試讀。

      提問:梁惠王為何對“民不加多”倍感憂慮?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國策?

      學生討論并交流。

      明確:春秋戰國時期,列國戰爭和統治者的橫征暴斂以及生產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減少、地廣人稀、兵員和勞動力匱乏。為達到富國強兵、拓擴疆土、問鼎天下的目的,各國諸侯的當務之急是千方百計地爭奪、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勞動力和兵員,發展生產力。增殖人口,是時代前進的需要和新的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決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當然會為“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憂心忡忡。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決定綜合國力的要素之一。實行計劃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從國情出發作出的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擇。

      3.研習第2、3、4段

      (1)學生齊讀2、3、4段。

      (2)理清背誦思路。

      提問:孟子對梁惠王的疑問是如何思考的?

      明確: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爭奪人力的心理來宣傳“仁政”思想。

      提問:孟子是怎樣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之政”并無本質區別的?

      明確: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戰”設喻,這樣便于啟發對方。

      提問:對“五十步笑百步”喻義如何理解?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孟子通過設喻——設圈套,誘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這正好走進“圈套”,所以孟子說:“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與鄰國統治者治國不盡心實質上沒什么區別,只是形式上或數量上不同而已,從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

      板書:

      梁惠王 孟子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移民移粟) (設圈套)

      不可---------------------------------無望民之多于鄰國

      (走進圈套)

      (3)朗讀指導

      面對梁惠王的提問,孟子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但他隱而不說,先設喻。設喻一段應讀得慢一些,語氣應平緩。“則何如”用征詢對方意見的口氣,輕讀。惠王不知是計,回答“不可”語氣平常。當梁惠王進了圈套之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這句話有潛臺詞,讀時語氣要從容。

      教師示范朗讀,學生低和。

      學生嘗試背誦2、3、4段。

      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填然鼓之 ②棄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六、布置作業

      1.背誦1~4段。

      2.理解掌握重點詞語。

      3.熟讀5、6、7段。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美麗多姿,激發學生熱愛作國的思想感情。

      3、正確認讀本課1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大興安嶺、帕米爾高原、烏蘇里江畔所處的地理位置。了解時差,氣候差異。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

      課前準備:

      在黑板上畫一個大致的中國地圖。或者準備中國地圖的掛圖。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多大?你們知道嗎?出示中國地圖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陸地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你們看,我們的家鄉在地圖上才有一點兒大,這張地圖,有多少像我們家鄉這么大的地方呢?數也數不清。我們的祖國真大。板書課題:祖國多么廣大,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想想課文有幾句話。

      3.指名讀課文。

      4.齊讀課文。

      三、指導看圖

      1、誰能說一說這兩幅圖畫的都是哪兒?它們的景色怎樣?(板書:海南島鮮花盛開大興安嶺雪花飛舞)

      問:為什么同在春季,這兩個地方的景色卻截然不同呢?(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明什么呢?下面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進一步體會。

      2、再看這兩幅圖。(教師出示帕爾米高原和烏蘇里江畔的圖片。)問:在同一時間里,這兩幅圖出現了什么情景?

      (板書:帕爾米高原滿天星斗烏蘇里江畔朝霞滿天)

      四、學習課文

      (一)朗讀句子。

      1.借助漢語拼音流利的閱讀課文。

      2.讀一讀每句話,看看說的都是什么?

      3.指導讀好每句話間的停頓。

      (二)學詞學句。

      1.結合句子理解“已經”、“還在”的意思。把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2.同是在春季,兩個地方的景色卻截然不同,這說明什么呢?(同學討論)

      3.同一個時間,帕米爾高原和烏蘇里江畔的.情景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同學討論)這說明帕米爾高原和烏蘇里江畔因東西位置不同,在同一時間里也會出現星斗滿天和朝霞滿天的情景。

      4.齊讀最后一句話。

      (1)“祖國”是什么意思?

      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歸納小節。

      ①自己的國家叫祖國,祖國是祖祖輩輩,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②我們的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③我們的祖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2)“多么”是什么意思?

      (3)指導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讀最后一句話。

      (4)說說從什么地方知道祖國廣大。

      5.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讀全文。

      五、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

      2.把不認識的字標出,并抄在你的小本本上。

      二、學習生字。

      (一)讀生字卡片,要求讀得正確聲音宏亮。

      (二)讀生詞卡片。記字音。

      (三)學生字、記字形。

      1.本文會寫生字中有四個獨體字。

      (1)比較記憶法。

      “已”與“己”可以比較記憶。(板書)

      “廣”與“廠”可以比較記憶。(板書)

      “米”與“木”可以比較記憶。(板書)

      “斗”與“十”可以比較記憶。(板書)

      2.本文會寫生字中兩個合體字可以采用部件組合法記憶。“經”:左面是絞絲旁“纟”,注意絞絲旁的筆順。

      “安”:上面寶蓋頭,下面是“女”,“女”字的一橫要稍長。(板書“安”)

      讀詞:大興安嶺,這是一個地名。“安”這個字還有“安全”、“安靜”的意思。練習口頭擴詞。

      3.指導書寫。

      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后,自己動手寫生字。教師檢查孩子生字的書寫錯誤,可以分別指導,也可以集體指導。

      三、鞏固練習。

      (一)讀詞比賽。目的:看準字形。

      (二)猜字游戲。目的:記準字形。

      板書設計:

      祖國多么廣大

      海南島:鮮花盛開

      大興安嶺:雪花飄灑

      帕爾米高原:滿天星斗

      烏蘇里江畔:朝霞滿

    語文教案 篇10

      第一課時

      一、摘錄筆記

      1、繼續用學過的方法積累新詞、好句。

      2、提醒學生自學生字,在積累的同時理解詩意。

      3、讀一讀課文中摘錄筆記的內容,體會因果關系句子。

      A、先表明態度,后說明理由;

      B、先說明理由,后表態度。

      4、引導學生摘錄課文中類似的因果關系的句子。

      5、四人小組交流體會。

      二、讀一讀

      1、學生自讀古詩句。

      2、學生自學詩句,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意。

      3、四人小組交流詩句含義。

      4、全班交流體會。

      A、人要順應天時,具備自強不息的精神。

      B、有了財富,不能放縱自己,整天沉溺于酒色。看到貧窮的人,不能欺辱,面對威武的武力也不去沒有原則的屈就,這才是大丈夫。

      C、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5、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尊嚴”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開卷有益

      1、學生自讀課文,了解文意。

      2、討論:所表達的意思。

      思考:“嗟來之食”的的含義。

      3、學生復述課文。

      4、討論交流:展開辯論——那個人該不該吃黔敖的東西

      二、辯論會

      1、全班分為兩組,展開辯論。

      正方:那個人不該吃黔敖的東西

      反方:那個人該吃黔敖的東西

      2、正反方自由組合討論。

      3、全班交流。展開辯論。

      4、教師小結。

      第三課時

      一、導入習作主題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所圍繞的主題是什么?(尊嚴)

      今天,我們習作的題目是——一件尊重他人的事

      二、完成習作

      1、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2、全班談論。

      3、教師點評。

      4、學生思考習作思路。

      5、學生開始習作。

      6、修改習作。

      7、抄清習作。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過秦論》教案01-28

    語文教案01-17

    語文的教案【熱門】01-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色中文字幕色色亚洲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