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9-14 09:19:4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7篇(優選)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7篇(優選)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領會西沙群島地理位置的重要,領略祖國山河的美麗富饒,激發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讀出句子的語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學生自評的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3.利用網絡展現西沙群島風景及物產資源,通過網上資料及直觀形象的展示,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

      4.指導學生上網收集資料,利用網絡延伸課文,拓展知識面,培養信息收集處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

      教學媒體:

      電腦網絡,黑卡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電腦出示:西沙群島的地圖

      師:在距離海南島180多海里的東南海面上,有一片島嶼像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于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

      出示板書——西沙群島(邊出示邊讀)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參觀——

      出示板書:富饒的齊讀課題

      師:“富”和“饒”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島什么“多”呢?

      請大家打開課文默讀,找一找,圈一圈,按課文敘述的順序來說一說。

      二、整體進入課文

      1.同學們剛才找得很認真,下面就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富饒的西沙群島什么多?

      邊交流邊出示板書:

      海水 顏色

      珊瑚 海參 大龍蝦 魚

      貝殼 海龜

      鳥 鳥蛋 鳥糞

      2.引讀:對啊,作者按照地點的變化向我們介紹了西沙群島的海面——(海水顏色多),海底——(珊瑚、海參、大龍蝦、魚多),海灘——(貝殼、海龜多),海島上——(鳥、鳥蛋、鳥糞多),并且在介紹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了它們的特點,使得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邊出示板書:海面 海底 海灘 海島

      3.過渡:下面就讓我們去細細欣賞這些美麗的景物吧!

      三、分段學習

      師:西沙群島的海水幽蘭深邃,置身其中,陶醉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電腦出示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顯出種種色彩,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的交錯著,五光十色,異常美麗。

      請大家自由朗讀這句描寫海水的句子。

      2.交流:哪位同學能用朗讀來表現海水的色彩?學生點評

      3.讓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

      4.師引讀:(請同學看著電腦)大海應該是湛藍的,然而西沙群島一帶海水顯出——(種種色彩)。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美麗的景象呢?(師一邊用鼠標點圖,一邊引讀)

      因為——(海底有高聳的山崖,有低陷的峽谷,海水有深有淺),

      所以——(從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二)學習第三小節

      1.讓我們盡情地潛入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2.默讀第三小節,用浪線劃出它們特點的詞語。

      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出示板書:珊瑚 各種形狀

      海參 懶洋洋

      大龍蝦 威武

      魚 多

      3.找得真好,下面讓我們邊看著電腦上的圖片,邊把這四個詞語讀好。

      引讀:

      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電腦出示圖片),有的像美麗的鹿角(電腦出示圖片),真是——生(各種形狀),海參渾身沒有力氣——生(懶洋洋)

      大龍蝦雄赳赳氣昂昂的(電腦出示圖片)——生(威武)

      4.詞語讀好了,那么句子呢?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找到你們喜歡的一種生物,進行朗讀練習。

      自由讀

      喜歡珊瑚的小組站起來朗讀珊瑚的句子,海參——,大龍蝦——

      剛才同學們帶領老師進入了珊瑚、海參、大龍蝦的世界,其實在海中最多的還是魚。

      5.電腦出示:

      一群群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有的身上長著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飛虎魚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好看極了。氣鼓魚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它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師引:快看,一群群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有的——(身上長著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那不是飛虎魚嗎?——(飛虎魚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好看極了),這不是氣鼓魚嗎?——(氣鼓魚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它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不止是數不清,老師連看也沒看清,愿不愿意和老師再看一遍?

      一群群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先看飛虎魚——(飛虎魚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好看極了),再看氣鼓魚——(氣鼓魚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它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還有一些魚,有的——(身上長著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各種各樣的魚,真是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雖說都是魚,但也各有各的特色,有的身上——(長著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飛虎魚呢——(飛虎魚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好看極了),氣鼓魚呢——(氣鼓魚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它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

      6.我們的網絡小組從網上找到了有關魚的資料,讓我們請他們來為大家交流一下。

      網絡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書,你能從中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呆會兒,老師也要讓大家去上網。

      7.師引讀:西沙群島的魚遠遠不止這些,太多啦!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看選擇題(電腦出示)

      選擇題:

      “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的意思是:

      ① 水和魚正好各一半。( )

      ② 水很多。 ( )

      ③ 魚很多。 ( )

      選擇③,“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說明了西沙群島的魚很多,夸張地描述了魚占了海洋中的一半。

      8.西沙群島的海底恰似一個美麗奇幻的魚的世界,讓我們再讀再體會。

      (一群群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一半是魚。)

      (三)學習第四節

      1.浮出水面,我們漫步在細軟的沙灘上。

      2.請女生朗讀描寫貝殼的句子,男生朗讀描寫海龜的句子。

      邊讀邊思考他們各有什么特點?能否各用一個詞來概括。

      3.交流出示板書:貝殼 千奇百怪

      海龜 有趣

      4.讓我們男女生互換,再讀第四節,邊讀邊體會他們的特點。

      (四)學習第五小節

      1.如果說海里是魚的世界,西沙群島的岸上就是鳥的天下。

      2.老師和你們配合著讀好這一小節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樹下堆積著——(厚厚的一層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五)學習最后一節

      引讀:西沙群島就是這樣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島上的英雄兒女——(日夜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四、網上遨游

      同學們,書本上的知識僅僅是介紹了西沙群島的一部分。下面,讓我們到網上去游覽西沙群島,領略那里的風景和物產,收集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兩人一組交流感受,然后請你用一句話在集體中交流,并說出路徑。

      一句話交流。

      五、.總結課文

      令人向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隨著祖國的繁榮興旺,必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板書設計:

      富饒的西沙群島

      海面 海水 顏色多

      海底 珊瑚 各種形狀

      海參 懶洋洋

      大龍蝦 威武

      魚 多

      海灘 貝殼 千奇百怪

      海龜 有趣

      海島 鳥 鳥蛋 鳥糞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說

      足球迷爸爸明明愛看球賽,卻關掉球賽換成奶奶愛看的京劇,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棄自己喜歡看的京劇,換成了足球頻道,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這是老人的慈愛;看見媽媽的疲勞,我們都提議關掉球賽,讓媽媽聽音樂看舞蹈,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關切,當然,也有“我”從父母那兒學來的孝道。

      這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精彩處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慨萬千。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首尾呼應;整首詩也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奇妙——放棄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拋給讀者一個問題,引起讀者思考——每個人的心里都裝著一樣什么東西?

      教學目標

      1、認識“會”、“洗”等14個生字,會寫“爸”、“全”等6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的親情。

      3、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德育目標

      形成尊老愛幼的好風尚。

      美育目標

      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隨堂筆記

      一、猜謎揭題、引入新課、

      1、猜謎語

      2、談話:電視這么有趣,我們都愛看,你們誰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愛看什么電視節目?

      3、唉,爸爸媽媽愛看這個,奶奶愛看那個,我卻愛看動畫片,這可怎么辦?別急,我們先去東東家看看,他們家是怎么看電視的?

      4、出示課題。

      二、讀文思考、感悟體會。

      1、自由拼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課文中把生字劃下來,多讀幾遍;

      3、數數課文共有幾個小節,編上序號;

      4、指名讀兒歌,

      5、認讀生字卡片;

      6、你最愛讀哪一段,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7、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齊讀課文

      (1)“我”家看電視奇妙在哪里?他們不愛看喜歡的電視節目,是真的不愛看嗎?

      (2)理解最后一小節:每個人心里都裝著一個啥秘密呢?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說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

      2、說父母喜歡看的電視節目。

      1、借助拼音自由讀短文;

      2、由輕聲讀,畫出生字詞;

      3、同桌互相讀;

      4、指名讀課文;

      5、評價,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培養說話能力

      激發興趣

      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6、展示讀;

      7、小組合作談體會。

      8、推舉代表發言

      9、在文中找出證明觀點的語句。

      10、感悟,用“因為……所以……”造句,聯系自己家的情況,用“因為……所以……”造句。

      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發展語言能力

      練習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觀察家里人喜歡看什么電視,你今后準備怎么做?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1、好記的:

      爸:上半部寫的扁窄,下半部不能太大;

      全:“人”要把下面的“王”包住;

      關:“天”的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

      完:““的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筆在豎中線上起筆。

      2、難字記憶

      寫:注意下邊的筆順,第二筆從豎中線起筆,橫中線折出;

      家:上窄下寬,下邊的三撇漸序漸長

      1、獨立寫字;

      2、評議,再練寫,爭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1、指名讀短文;

      2、開火車讀文中生字。

      3、齊讀要求會寫的字;

      4、組合作分析字型;

      鞏固知識

      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5、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6、看老師范寫,抓住關鍵筆畫,在田字格里定位;

      7、獨立寫字;

      8、評議,再練寫,爭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培養和提高寫字能力

      練習設計

      1、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把課文朗讀給爸爸媽媽聽,讓全家人談體會。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發現字、詞.句的學習規律,激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并在學習中積累字、詞 .句。

      2.通過閱讀訓練,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積累知識,表達自己感想。

      3.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自主識字,積累新詞。

      2.指導學生默讀短文,古文,并結合口語交際。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你們都是聰明伶俐的好孩子,請開動腦筋和我一起去發現文字王國中的奧秘吧!──我的發現

      1.自讀詞語(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2.正音(指名讀,糾正錯音)。

      3.同桌互讀(說一說每組字有什么特點)。

      4.歸納小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鼓勵學生說出來(教師板書)。

      二、填填讀讀

      1.鼓勵學生用這種方法識記其它漢字,區分詞語。

      2.鞏固生字,鼓勵學生進行擴詞練習

      三.讀讀記記

      1.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在比較詞語

      2. 列舉相同的詞語.學生自由回答

      四.讀讀說說

      1.預習課文的生詞,讓學生說出來,表達出來,注重學生的口語練習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規則:根據意思說出相應的《三字經》中的句子。

      ①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②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④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⑤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⑥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二、我的發現

      1.讓學生自己朗讀,自己發現了什么?學生回答

      第三課時

      一 展示臺

      1、你見過這些話語嗎?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2.想一想這些標語是干什么的.

      3,你見過我們校園里有沒有這樣的標語呢,

      4,學生嘗試說一說

      二、我愛閱讀。

      (1)老師范讀,學生認真聽

      (2)老師提問提,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3讓學生找出他們干什么去了,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 學生回答,老師做指導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人文素養熏陶的好教材。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節寫張衡怎樣數星星,通過對張衡數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度。第二節寫爺爺問張衡那么多星星,你能數得清么。第三節通過張衡說“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節通過爺爺的話來告訴張衡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這跟第五節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又有直接的關系,第六節是對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張衡刻苦鉆研、認真思考的品質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許多人習慣地認為這句話寫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張衡極大的興趣,這當然不錯。但我認為僅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體會作者的意圖,還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過“無數、滿天、撒”等詞從另一個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閃一閃,星星分布的不規則。這給張衡數星星帶來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這為表現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筆。憑著對教材的理解,再從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張衡小時候如何喜歡、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難點是比喻句的理解。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思路時,我從概括到具體,從最后一段著手,先展示結果,再推導原因,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教學有起有伏。再說,這幾年,我聽了不少課,發現當前課堂教學存在著比較嚴重、比較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第一課時松、第二課時重、第三課時空的弊病,針對這種情況,根據大綱的要求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1)學會7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2)讀懂兩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的,在教學時,我就緊緊圍繞著“以識字為基礎,訓練為主線,培養能力為目標”而步步展開。

      一、以識字為基礎,采用三步識字法,設計第一課時的識字教學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依據《課標》制定的識字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中,我從識字著手,隨識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把識字教學與理解內容、領會感情三者融為一體。第一步,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借助拼音據詞讀音,然后在檢查預習時,根據這篇課文生字在讀音上的特點,分成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幾組,這樣,為突破字音的難點,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起到積極作用,然后,通過指名認讀、男女分讀、開火車讀、分組讀、自由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及鞏固。第二步,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語言環境進行字義教學。利用近義詞來理解新詞,利用插圖幫助理解,通過造句學會運用,從模仿表演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做一做體會字義:再是利用字形來理解字義,如“研”字的教學。第三步是在總結課文以后,設立一個突破字形的環節解決字形上的問題,以強化對字形的記憶。二下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定的識記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學生學過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謎、做游戲、分辨書寫的正誤等來分析生字的'字形。這樣,使音、義、形有機結合,形成整體,達到會讀、會講、會寫、會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設計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

      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后,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我始終認為,教書不是教知識的本身,而是教獲得知識的方法,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指導,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所以,我在句子的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如教學“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知道了什么,然后從喻體著手,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么然后通過教師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抓住比喻句的喻體去理解本體,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打破整體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這個比喻句時,我沒有安排“撒”字的教學,為什么這里暫且不提。再如在教“一顆,兩顆,一直數到幾百顆”這個句子時,我從朗讀著手,引發學生思考張衡數星星的艱難。怎樣使學生有這種感受我聯系課文第一句,讓學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閃一閃給張衡數星星帶來困難。更主要的是,在這里我精心設計“撒”字的教學。通過“撒”字形象、直觀的演示,使學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勻,又給張衡數星星帶來了更大的困難,然后通過學生親身感受,從感性上體會到數星星的難,從而對張衡刻苦、認真的態度產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在讀的訓練中,我則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仿讀課文,體會感情;讀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幾個環節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由此構成了講讀課文第一課時的宏觀整體。這節課,我還通過范讀、齊讀、朗讀、分段讀、小聲自由讀、聽錄音讀、指名讀、分組讀、重點句段反復讀、男女同學對比讀等十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參與讀書的機會在十五次以上,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三、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我精選媒體,系統設計,寓教于樂,樂中求學

      這節課,幻燈成了我的好幫手,利用幻燈,檢查自學;利用幻燈,品讀句子;利用幻燈,再現生活;利用幻燈,復述課文;利用幻燈;學會概括;在第二課時的安排中,我還想用幻燈來解決“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的這個難點。這樣,通過媒體化抽象為形象,既突破了,重難點,又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我還利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電化教學的經濟、必要、準確。

      四、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體現低年級語思合

      科的特點,發揮其德育功能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較濃的文章。新大綱指出,要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注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系,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教學時,我隨時隨處都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去體會張衡的刻苦、認真、仔細,同時,在游戲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滲透了思想教育,這樣,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更何況,在第二課時、第三課時,我還要作進—步的滲透。

      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這節課的目標明確、難易適度、內容具體、方法得當、思路清晰、組織嚴格、過程完整、密度合理、手段多樣、負擔合理、效果顯著。在規定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本課規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并且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受到訓練,有所收獲。當然,這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有限的時間與課文內容豐富之間的矛盾,上好課必須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但由于時間短,學生情況不熟悉,或許我還沒有充分地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教學是件費腦子的事,上課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正是這些遺憾,促使我在教壇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奮進。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新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戲劇文學的形式和特點。

      4、分析甘羅年少有為、膽識過人、憂國憂民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戲劇文學的形式和特點。

      2、分析甘羅年少有為、膽識過人、憂國憂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師一起學:

      1、介紹知識導入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以創造完整的舞臺藝術形象為目的,是文學(主要指劇本)、造型藝術(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和歌劇中又包含曲調、演唱)、舞蹈(話劇中演員的表演藝術,舞劇、戲劇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種藝術的綜合體。

      2、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屬于戲劇文學,是獨幕劇。全劇以趙王對甘羅的態度變化為線索展開矛盾沖突,通過對白描寫,通過場景渲染來刻畫人物,塑造了甘羅年少有為,膽識過人的'形象,贊揚了甘羅機智勇敢、憂國憂民的優秀品質,表現了少年甘羅所具有的不顧個人安危,勇于承擔國家安危的責任感。

      3、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學詞。

      (1)給下列畫橫線的字注音。

      邯鄲正襟危坐覲見拜謁和睦恭請

      一戳秤砣家喻戶曉放肆狂妄自大銅鼎

      倏地祈禱酬謝

      4、強烈的戲劇沖突是戲劇文學的重要特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是通過表現矛盾沖突來展開情節、塑造人物、揭示生活本質的。戲劇沖突一定要尖銳、激烈,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抓住觀眾的心,讓他們聚精會神地看完演出。本劇的沖突是什么?(甘羅年紀小)

      5、理清戲劇梗概。

      劇情發展:

      趙王甘羅

      正襟危坐,嚴肅傲慢不卑不亢

      狂妄,污辱陳述看法

      威脅不怕死,據理力爭

      震驚分析形勢

      頹然坐下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鉆石、焦渴、清涼、需要”等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朗讀感悟,體會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憑借對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朗讀感悟,體會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

      難點: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啟動感情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學的課文與北斗七星有關系。讓我們一起走進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去了解它神奇的來歷。

      二、課前交流。

      1.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簡單交流。

      2.交流作者。

      預設: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出身于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東方語文系和法律系學習,接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影響,1847年退學。1851年參軍,參加過克里木戰爭。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19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復活》(1899年)等。晚年放棄貴族特權和財產,過著平民生活。

      三、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通字音,看準字形。

      2.小組開火車讀課文。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規范的初讀課文與整體把握是很必要的,也能加強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

      四、識字認字。

      1.讀準字音。

      “縫”“捧”為后鼻音,“銀”為前鼻音,“嘴”“鉆”為平舌音,“喘”為翹舌音。

      “鉆”與“縫”為多音字。

      2.開火車認讀。

      3.記憶字形,同桌交流,重點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4.組詞競賽。

      5.開火車認字組詞。

      6、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設計意圖】把生字從課文中拿出來,有針對性的進行認識,既引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又對文中詞語進行鞏固。

      五、把字寶寶送回課文中去,再次通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1、自由讀課文。

      2、交流: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預設: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六、識字寫字。

      1.重點指導:

      (1)“焦”上下結構上邊的“隹”不要寫成“住”。

      (2)需—雷—耍聯系記憶。

      (3)“滴”右邊不是“商”,“捧”右下部不是“豐”字。

      (4)“涼”的左邊不是三點水,“鉆”的右邊不是“古”。

      (5)“嘴”的右上部不要寫成“比”

      2.學生書寫。

      3.聽寫。

      七、課后作業。

      1、辨一辨,組成詞。

      涼()需()股()捧()

      晾()須()沒()棒()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我從門縫()里往屋里瞧,發現姥姥正坐在沙發上縫()著什么東西。

      杰克從洞里鉆()出來,欣喜若狂地朝大家喊道:“鉆石!里面有鉆()石!”

      3、課后生字組成詞語寫下來。

      板書設計:

      17.七顆鉆石

      大旱災——小姑娘找水——水罐變化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激奇揭題。

      1、同學們,老師今天想把大家帶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場大旱災中去。(邊播放課件邊介紹)這場旱災來得罕見,瞬時間,河流里的水就像是人間蒸發一樣的,消失了;地面幾乎全部裂開;動物們和植物都奄奄一息,空氣中沒有一絲風,人們嘴唇發白、干裂,沒有半點力氣,整個世界似乎停止了工作!

      2、揭題: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讓我們再一起走進——《七顆鉆石》(板書)

      3、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的圖片,聽了老師的敘述,我們不難發現是第一自然段。

      4、指名讀。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旱災嚴重的詞語。(凋謝、枯黃、焦渴)

      5、此時此刻,人們最渴望什么?(水)水現在不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萬物都渴望“水”,此時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

      6、誰能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一下當時萬物對水的渴望呢?(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再次走進神話,用心感受當時環境的惡劣,用讀重點詞句的方法,體會“水”是多么的可貴!

      二、走進故事,感知起因。

      1、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一個小姑娘給她媽媽找水,因為她媽媽生病了,需要水喝,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她找到水了嗎?是怎么找到的?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讀讀!

      【課件出示】她找哇,找哇,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水從巖縫里慢慢地滴下來。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著水罐,一滴一滴地接著水,很久才接滿一罐。

      (2)小姑娘怎樣讓空水罐裝滿了水?

      A、先從書中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

      B、誰能用上“因為……所以……”清楚地向大家說一說。(指名說)

      (3)指名讀這部分內容,你覺得此時的小姑娘處境怎樣?你想用怎樣的語氣讀?(讀出尋水的.艱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要讓學生明白水的來之不易和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通過重點詞句的品悟體會,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

      三、透過“神奇”,體會“變化”。

      (一)自由讀文,初知大意。

      在這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這個木水罐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了神奇的變化。發生了幾次神奇的變化呢?(自由讀3——8段)

      匯報交流:第一次:木水罐變成銀水罐

      第二次:銀水罐變成金水罐

      第三次:金水罐跳出七顆鉆石,并變成泉眼。七顆鉆石變成大熊星座。

      (二)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第一次神奇的變化是從第三自然段開始讀到哪里為止?(4段)誰來讀?看看我們讀懂了什么?

      預設:(1)了狗非常的口渴:

      小狗躺在地上,伸著舌頭,呼呼地喘著粗氣。

      (2)小姑娘給小狗喂水:找一找動詞。

      (3)這時候,出現了神奇的變化,木水罐會變成銀水罐。

      (4)為什么會有神奇的變化?(小姑娘對動物有愛心。)

      2、交流學習第二次神奇的變化。

      就在,銀水罐變成了金水罐。

      預設:(1)理解什么是“一瞬間”。(一瞬間就是一眨眼睛,水罐變得很快,由銀的變成了金的。)一起來讀。

      (2)“這一瞬間”指的是什么時候?

      (3)這時候,出現了神奇的變化,為什么銀水罐會變成金水罐?(小姑娘對母親的愛。)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注釋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師范讀、原文與譯文對照,能讀通課文,理解意思,背誦課文,初步培養喜愛古文的感情。

      3.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能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能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原因體悟,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5.認識“鄙、曰、恃”3個字,正確書寫“乎、鄙、僧”等6個字。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并背誦課文。

      2.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題釋義

      1.教師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兩個和尚,一個和尚窮,一個和尚挺有錢。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里嗎?(板書課題:為學)齊讀課題,注意“為”讀第二聲。知道“為”是什么意思呢?“學”又指什么呢?(做學問,求學)。

      2.簡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題目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看的。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的相關資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筆力剛勁,氣勢渾厚,激昂奮進,常給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較多,其中《白鶴堂文集》最為有名。本文是《白鶴堂文集》中極具影響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輩們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有所建樹。

      【通過教師講故事的方式創設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初讀古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嗎?請你自由地讀讀課文,借助后面的注釋和字典,爭取把課文讀通順。然后看看課文哪一個自然段是在寫這個故事,請你在自然段前面做個標記。

      2.同桌互讀,呈現難點。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讀,一個聽,糾正字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此字,留待解決。教師巡視,相機把難讀字詞寫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預設:缽、語、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讀,掌握學情。

      請學生再次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是剛才交流過的幾個字。然后指名請學生試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糾正同學錯誤的讀音。

      【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試讀,呈現難讀字詞,集中解決,為接下來把課文讀通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1.細聽范讀,邊聽邊畫,展示矛盾。

      聽著同學的朗讀,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同學們認真聽,邊聽邊把與你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教師隨機在投影儀下畫出)

      2.借助注釋,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同學們,有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譯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么讀。

      預設:

      天下事/有難易乎?(讀出問句的語氣。)

      蜀之鄙/有二僧(結合注釋知道“蜀”是四川簡稱,“鄙”是邊境的意思。)

      貧者/語于/富者曰(“語”讀第四聲,告訴的意思,“曰”是說的意思。整個句子的大概意思:窮和尚告訴富和尚說。)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課文中指窮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們還學過類似意思的句子嗎?(送孟浩然之廣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這個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憑著、依靠的意思。整句話大概意思:你憑著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缽/足矣。(“缽”,古代盛飯、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了。)

      3.再讀課文,理解意思,講述大意。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讀得更加通順。

      剛開始老師講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著原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先自己試試,然后指名交流。

      【通過借助注釋、結合譯文能正確斷句,讀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大意,初步體會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試著讀通了課文,并借助注釋和譯文學習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為什么貧和尚能夠到達南海,而富和尚卻不可以到,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2.作業:

      (1)認讀本課要求識寫的生字;

      (2)完成課后習題2;

      (3)把課文多讀幾遍,要求讀通順,能準確斷句。

      第2課時

      一、復習課文,師生互譯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不看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

      2.老師一句一句說譯文,指名學生說對應原文。

      3.師生一起說故事。

      【運用教師范讀,師生互譯等不同的方式,讀好文言文的停頓和節奏,同時引導學生積累文本,為接下來的探究打好基礎。】

      二、品讀對話,明確其義

      1.定格對話,品味原因。

      導語:讓我們把目光停留在兩個和尚身上,想想他們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讀貧者和富者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

      條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決心不同:富者過分依賴物質條件,“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吾一瓶一缽足矣。”(窮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氣。)

      討論:窮和尚這一路會有哪些困難?(路途遙遠。地圖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離;合理想象窮和尚一路上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風餐露宿,舟車勞頓等)

      態度也不一樣:抓住兩個“子何恃而往?”

      想當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計劃著買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窮和尚憑著這一瓶一缽竟然敢去。這兩個句子該怎么讀?學生談理解后有感情朗讀。第一個是普通的疑問句,第二個是反問句,也可讀出感嘆的語氣來。

      結果也不一樣。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小練筆:貧者會告訴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完成后,指名讀一讀寫的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自己體會到的讀出來。

      3.試著背誦這段話。

      【在品讀貧和尚和富和尚之間的對話中,初步讀懂兩個和尚之間的明顯不同之處,通過想象說話,嘗試練筆等方式體會貧和尚的堅強意志,并通過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意思表達出來。】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學習第1自然段。

      作者由這個故事還想到了我們做學問,他在一開頭就提出:那就是(師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生接)則難者亦易矣;(師說)不為,(生接著讀)則易者亦難矣。(下句話同上。)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

      (2)小結:看來做學問難易轉換的關鍵就在于是否“為”,作者都是先用一個設問句提出問題,然后從正反兩方面作答。這樣,對比鮮明,突出了“為”對“學”的作用,說明了“難”與“易”的關系。

      (3)體會文言文句子的精美。這段話中一共有4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呢?(近似于對偶,讀起來瑯瑯上口)

      (4)練習背誦。

      2.“貧僧自南海還”“富者有慚色”的故事結尾說明了什么?它與作者的看法有什么關系?(說明“事在人為”,這個故事是一個例證,作者用它來生動形象地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

      3.學習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這句話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去:距,距離;之:在這里沒有實在意義。)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顧:副詞。反而,卻。)

      (3)小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貧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夠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這種反問的語氣讀出來。

      (4)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人貴有志,事在人為。)

      (5)練習背誦。

      【讀懂作者通過對比方式亮出自己觀點的行文特色,體會文言文精練的語言特色,明白“人貴有志,事在人為”的深刻內涵。】

      四、落實識字,積累內化

      1.認讀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

      2.學生獨立書寫要求會寫的字,教師提示:

      (1)注意“曰”與“日”的區別。

      (2)“鄙”字左邊的寫法,下面是“回”字。

      3.試著把全文連起來背誦;背給同桌聽。

      4.拓展作業: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有關勤奮學習的名人名言或故事,豐富課外知識。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2-18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 小學語文教學教案模板02-24

    小學語文灰雀教案 小學語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學語文掌聲教案12-28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03-21

    小學語文《絕句》教案10-27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10-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美利坚 | 久久久久久综合岛国免费观看 |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