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7-28 11:59:5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案[錦集7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認讀6個字,認識1個多音字。

      2.能夠給指定的句子填空。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并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學難點:

      寫字,在朗讀時邊讀邊想象。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7個生字。朗讀課文使學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

      2.培養朗讀、寫字的正確姿勢。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識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課后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抓住難寫字的關鍵筆畫。

      教學過程:

      一、詩歌引入:

      朗誦《秋葉飄飄》,感受落葉的美。你還想更多的感受落葉嗎?那就打開書,讀一讀14課吧。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課文讀準確)

      2.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本節課的生字朋友,并畫下來)

      3.檢查生字讀音:小組之間互相讀一讀,指名讀,自愿讀,領讀。

      4. 擴詞練習。

      5.這回大家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快試一試吧。(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序號標出節次)

      6.體會著讀一讀,小組一起學習喜歡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學習匯報,搶答。(自愿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見嗎?說一說你的'識字方法。

      三、指導寫字:

      1.大家把這些生字朋友都記住了,那么你們能不能把它們工整的寫下來呢?試一試。

      2.先觀察,說說寫這些字時注意什么。師個別指導。

      3.先描一個,再寫一個。

      四、作業:

      抄寫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

      2.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學難點:

      在朗讀時能夠邊讀邊想象。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中是怎么寫秋天的呢?自己讀書。指名讀。

      2.樹葉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來,誰來讀讀?

      二、發揮想象讀課文。

      思考:樹葉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動物把樹葉當作了什么?

      1.小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做屋子。

      小蟲怎么躲的呀?誰愿意做個動作?

      落葉就像小蟲子的家。

      你就是小蟲子,你來讀一讀。

      2.螞蟻把落葉當做船。你要是小螞蟻,坐在樹葉船里,你怎樣想?

      3.小魚游過來藏在落葉下面把落葉當做傘。

      小魚怎么藏呀?

      你能做個動作嗎?

      4.燕子把落葉當做信,你猜他會說些什么?

      你們都是小燕子,小燕子們說一說。

      這只小燕子說說,小燕子們一起說說。

      為什么說催我到南方去呢?一個“崔”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讀?

      三、總結課文:

      通過讀書,我們把書都讀懂了嗎? 真有意思,你們喜歡嗎?那就大聲讀讀吧!

      四、發散思維:

      1.討論:樹葉還會落在哪,還有那些小動物把落葉當做什么

      2.三道題,任選一個,也可以三個都做:

      落葉落在( ),( )把它當作( )。

      如果我是一片落葉,( )。

      3.請你寫一句和落葉有關的句子。

      教學反思:

      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詞句意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養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

      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并能把閱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說出來。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所構成的草原風情畫。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 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 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 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學生匯報。

      4、 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 指導朗讀。

      (2) 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 理解“奇麗”,為什么他要吟這么一首詩?

      5、 者先是想高歌,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為什么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讓他先“低吟”,后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 學生匯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說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里這樣說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么雅致、清麗。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點撥5:這樣柔美的線條,緩緩地高起來,又緩緩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著這波浪般的線條,一直遠望,就覺得好象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說……

      指導朗讀。

      7、 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四、 總結: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無限的樂趣。

      1、 看圖,聽音樂。

      2、 口語訓練:做小導游,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五、 布置作業

      1、 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 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題:7 草原

      課時:第二課時

      教者:錢素珍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網絡圖片的感知中學習、理解課文1、2兩個自然段的內容;

      2.使學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點,了解蒙族同胞的熱情;

      3.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語言美,體會草原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掌握1、2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歸納出草原景色的特點。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句里行間體會蒙古人的熱情。

      教具準備:大課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生字詞,并說說生字詞的意思。

      2.請學生展示網上下載的有關內蒙古草原的圖片和資料,并說說自己對草原的初步認識和印象。

      二、學習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熱情。

      1.激發興趣:你們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寫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

      (2)再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景色。

      (3)朗讀課文,欣賞草原的美麗景色。

      (4)組織討論,說說草原景色的特點。

      課文哪些句子生動地描寫了草原的景色?

      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點?

      這些特點是通過哪些修辭手法表現出來的?

      (5)讀文、板書、歸納:

      特點:廣闊遼遠一碧千里柔美和諧

      手法:比喻擬人反復

      (6)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讀課文,在讀中歸納自然段的意思,體會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組織學生自學課文,提疑釋難。

      (2)啟發學生讀文思考:

      在草原上行車有什么特點?

      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這一句為什么加上感嘆號?

      蒙古族是怎樣迎接客人的?

      (3)放手討論交流,理解課文內容。

      (4)指導朗讀課文,體會句里行間所體現出的蒙族同胞的熱情。

      (5)小結自然段內容。

      三、鞏固知識,反饋練習。

      1.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們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這種境界,()使人驚嘆,()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3)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唱的是什么,聽者()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四、總結本課所學知識及訓練情況。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讀課文,思考:蒙族同胞是怎樣接待客人的?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89頁例1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教學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列舉和倒過來推想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

      通過解決例1這個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換的策略。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后的數量關系,從而實現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意圖。

      “練一練”依然是把一種物體分裝在兩種不同容器中的實際問題。與例1的區別在于,大盒和小盒的關系不是用分數表示,而是用差數表示。因此在依據題意將大盒替換成小盒或者將小盒替換成大盒后,原題中的數量關系就有了不同的變化。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解題步驟,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體會畫圖、列表等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2、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

      2、問:看出是什么故事了嗎?

      3、問:曹沖用了什么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師引導說出“替換”并板書。)

      4、談話:曹沖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這節課我們也來學習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數學難題,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曹沖稱象的故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了解替換的策略不僅能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探索新知

      (一)、理清大小杯的關系

      1、師出示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5個)說:猜一猜,一個大杯可以倒滿幾個小杯?

      過渡:事實勝于雄辯!我們來倒一倒。

      2、師演示。(正好3杯)

      3、問:誰來說一說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關系?

      4、師:假如老師再裝滿一大杯水,分給每個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大杯可“替換”三個小杯)

      5、師: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導說出三個小杯可替換成一個大杯)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說出大、小杯容量之間的關系,意在讓學生確立起倍和比的關系意識,能順利進行轉化,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例題。

      過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時候給我們出了個難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電腦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讀題獲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問題?

      3、指名說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這句話的?

      過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來容易嗎?你們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

      要求:

      1、把什么替換成什么?

      2、替換后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5、交流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教師演示課件。

      6、小結策略。

      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替換方法,但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兩種不同的物體替換成一種物體)

      7、列式解答。

      根據剛才的兩種思路讓學生自選一種喜歡方法進行計算,教師指名解法不同的兩名學生板書,并讓其再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換策略的應用。在交流中,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檢驗。

      過渡:跟他們一樣的舉手,確定百分之百做對了嗎?那要確定做對怎么辦?(檢驗)

      1、學生自己嘗試檢驗。

      2、實物投影交流學生的檢驗方法。

      3、課件交流“只檢驗滿足一個條件”的檢驗方法的不足之處。

      4、課件出示檢驗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檢驗方法。

      5、小結檢驗方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掌握這類題目的檢驗方法,檢驗時解答的結果必須滿足題中所給的各個條件,培養學生的數學“還原思想”。】

      (四)、小結:

      你覺得“替換”的這個策略如何?

      三、鞏固策略

      過渡:學到這兒有點累了,進段廣告,輕松一下。[電腦播放廣告]

      這則廣告不僅教育我們好東西一定要和親人、朋友分享,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題目。

      (一)、鞏固練習。

      1、出示鞏固練習題。

      [電腦出示]8塊達能餅干的鈣含量相當于1杯牛奶的鈣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塊餅干,喝了1杯牛奶,鈣含量共計500毫克。你知道每塊餅干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嗎?1杯牛奶呢?

      2、學生獨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聲交流。

      3、教師選擇學生作業實物投影交流。并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4、口頭檢驗。

      5、為什么不把餅干替換成牛奶來考慮?

      6、小結:我們還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替換”策略來解題。

      【設計意圖:廣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調節課堂氣氛,學生感覺非常新鮮,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二)教學“練一練”

      過渡:小明在裝網球時又給我們出了個難題,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它!

      1、[電腦出示]小明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里裝滿網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各裝多少個?

      2、齊讀題,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3、問:與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準備怎樣替換?替換后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6、同桌討論。

      6、交流:學生說,教師課件演示。

      方法一:把2個大盒換成2個小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①現在7個小盒還能裝下100個球嗎?為什么?

      ②現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方法二:把5個小盒換成5個大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①現在7個大盒要都裝滿,100個球還夠嗎?為什么?

      ②現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7、學生選擇一種解法解題。

      8、實物投影交流。

      9、口頭檢驗。

      10、小結:

      【設計意圖:這道“練一練”實際也是本堂課的難點,通過圖示的方法使學生能比較清楚的看出球的個數總量變化和盒子數量的不變,幫助學生較好的梳理解題的渠道,找準解題的依據,策劃出比較明確的解題方案,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感受數學的趣味。】

      四、全課總結。

      1、例題和練一練,兩種替換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們要注意什么?

      指導學生明確:例題是倍比關系:替換時總量不變,數量會變;練一練是差比關系:替換時總量變了,數量不變。

      2、替換時你還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明確:

      倍比關系:替換時,可以是“一個物體換幾個物體”或“幾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差比關系:替換時,只能是“一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3、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數學難題時,不要害怕,要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合理選擇策略,難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設計意圖:這時的小結,是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怎樣抓住它們的依據特點,采用不同的“替換”策略去解答問題。】

      五、課后作業:

      練習十七第1題(可做為機動練習題)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自主認識12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胖胖熊的語言和心理活動中,體會胖胖熊對媽媽的一片真情。

      3.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說說自身的感受和想法。

      【教學重點】

      1. 自主認識12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胖胖熊對媽媽的一片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教學準備】

      小黑板(板書課文生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質疑問難

      1.師:上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非常感人、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小朋友們喜歡童話故事嗎?為什么呢?(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注意“藍”是邊音,“紐”是鼻音,再讀一遍。

      2.師: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還是走進課文去找一找吧。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把文中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出示生字詞,請小老師教讀。

      3.開火車讀生字詞,檢查教讀情況。

      4.師:哪些生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強調“硬”“零”“睜”“棒”“省”“釘”是后鼻音;“零”是邊音;“省”“睜”是翹舌音;“釘”是多音字,在這里讀四聲。)

      5.齊讀生字詞。

      6.師:讀了課文,你覺得哪幾個段落是需要好好去讀讀的'?我們一起來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重點讀好6、7段)

      7.師:再次通讀全文,結合插圖,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胖胖熊用自身省下的零花錢——一塊硬幣,給媽媽買了一枚天藍色的紐扣作為生日禮物的故事。)

      三、記字寫字

      1.師:本篇課文的作者也給我們準備了禮物,那就是本課的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自身去讀一讀,讀準字音,會記的記一記。

      2.開火車讀生字,檢查讀音。

      3.師:在這些生字當中,你覺得哪個生字不太好記的?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記一記。(重點記一記“錢”。)

      4.師:你能給生字組詞嗎?開火車組詞,合適的詞語練習造句。

      5.師:接下來我們就要寫字了,在寫之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強調:“冒”上面的兩橫都不與左右相接,要留點間隙;“零”下面是“令”,不是“今”;“省”上面是一個“少”;“錢”右邊是兩橫,不是三橫。)

      6.在課堂書寫本上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鳳、凰、恩”等12個生字;會寫“龍、柏、潑”等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結合插圖學習課文。

      4.感受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愛。

      5.有興趣了解各民族的節日。

      重點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教具準備

      1.潑水節的錄象。

      2.教師用沒有拼音的詞卡字卡。

      3.掛圖。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錄象導入4′

      ⒈同學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讓我們一起跟著電視機鏡頭去跟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吧!

      ⒉(板書課題)請大家一起讀課題。

      ⒊學生主動說。

      ⒋是啊,在錄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過節的時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裝,跳著舞,互相潑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潑水節都十分熱鬧,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對傣族人民來說是難忘的呢。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吧!要求:小聲地自由讀,不認識的字注上符號。

      ⒈看錄象。

      ⒉齊讀課題。

      ⒊為什么“難忘”呢?

      ⒋學生自由讀。

      集中

      識字

      4′

      ⒈(出示“我會認”圖標)

      先用教師的帶拼音的字卡學習。

      ⒉(換沒有拼音的詞卡)。拼音都不見了,你們還認識嗎?

      ⒊(換沒有拼音的字卡)詞語變成了單個生字,你還能認讀嗎?

      ⒈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并組詞語認讀。

      ⒉學生讀下面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⒊學生讀生字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小黑板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致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后描繪的自然景觀。

      2、揭示課題:山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醒學生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這個詞。啼(tí)囀(zhūàn)

      2、引導談話

      3、啟發學生思考: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組織交流答案(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著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組織學生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引導學生找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②小結。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引導理解山雨的`色彩美。

      4、引導思考: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后)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引導背誦,積累語言

      1、聽教師導入語

      2、齊讀課題

      3、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4、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5、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么?傾聽到了什么?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6、勾畫并思考:作者聽到了什么?觀察到了什么?請用課文里的話回答。

      7、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聽教師小結

      8、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9、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10、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后)

      11、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1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13、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孔明智退司馬懿》一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是魯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四組課文的補充閱讀教材。講的是三國時,魏軍攻占街亭后,魏國統帥司馬懿親率大軍十五萬,想乘機拿下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縣,兩軍軍力對比懸殊,諸葛亮情急之下擺出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得以全身而退。全文五百余字,共分兩段,故事結構簡單清晰,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字均以古白話的方式出現,典雅舒暢,讀來有滋有味。

      以往備課我們可以依靠教參和大量現成的資料,或者遵循一些名家的教學設計思路,但因為本文只是作為補充材料出現,所以從文本分析到目標制定幾乎沒有任何可依循之處,備課難度大大增加了。所以,只好,也只能這樣先讀了三個版本的《三國演義》,再看由此改變的電視劇,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同時號召學生讀三國故事,做相關讀書筆記,為學習本文做好積累。和本組老師交流后,最終定位:簡化學習目標,強化課前自學,突出教學重點,走從厚到薄的道路特設定一下教學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孔明的魅力,感受《三國演義》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見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諸葛亮在歷史上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歷來被看做是智慧的化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和他有關的故事。

      板書課題:孔明智退司馬懿

      齊讀

      二、檢查課前預習

      1、檢查閱讀

      同學們在課下都自學了這個故事,我們首先進行朗讀展示,為了一會兒展示得更精彩,再來認真地練讀一遍課文吧!

      學生自由讀。

      誰想給大家展示一下?(指一排學生讀)

      師適時解決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學生的朗讀作出恰當的評價。

      2、檢查大意

      過渡:同學們知道嗎?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就是理解文章的大意。我們已經學了三篇文言文了,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大家在自學時都采用了哪些方法理解了課文大意的呢?

      生可能會從以下幾方面回答:

      看課下注釋、多讀幾遍、查資料、聯系上下文等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自學的收獲,采用一人主說,其他三個同學用心傾聽,隨時補充。

      小組交流(質疑、解疑)

      三、理解重點句子

      過渡:大家到底理解得怎么樣,是否字字句句理解的都很到位呀,老師挑幾個難理解的句子考考大家,怎么樣?

      1、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

      2、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君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你想象一下,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眾官都驚慌失措,諸葛亮會怎么表現,這幾句話該怎么讀?自由讀,指名讀2、齊讀)

      3、再來看第三句:3、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誰來講?

      這里邊的“汝輩豈知?”是一個什么句?反問句該怎么讀,誰來讀讀試試?讀全句。一起來讀讀。

      師小結:這么難的句子大家能理解的'那么到位,還能讀得這么好,看來呀,同學們都在用心品讀這個故事了。大家有沒有發現,整篇文章都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學生不難說出全文是圍繞“智”字來寫的。)

      四、品析人物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智”都體現在哪里?(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

      生可能會從以下幾點評賞:

      1、眾官“盡皆失色”和孔明的登城望之。(臨危不亂)

      2、“教旌旗盡皆隱匿……吾自有計”(布局周密)

      3、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且笑容可掬。(鎮定自若)

      4、“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機妙算)

      師小結:是啊,諸葛亮的“智”就是體現在了臨危不亂、知己知彼、布局周密上,靠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里一個特別精彩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多次被藝術家們搬上了熒幕,大家,想不想看一看這個電視片段啊?

      播放電視劇《空城計》片斷

      這個片段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再次走進諸葛亮,體會他的大智大勇。)

      好書不厭百回讀,文言文更應該如此,現在,在這錚錚的古琴聲中,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點古琴曲)在古樂聲中美美地讀一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故事。你知道嗎?

      誰能給大家講一個?(三氣周瑜、木牛流馬、火燒赤壁、錦囊妙計等等)指生講故事

      除了諸葛亮以外,《三國演義》中還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呀?

      指生結合課下積累談一談

      師小結:我建議同學們課下再讀《三國》,去領略更多人物的英雄本色。我希望大家盡量讀原著,真正地去親近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12-18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灰雀教案 小學語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 小學語文教學教案模板02-24

    小學語文《aoe》的教案09-08

    小學語文《鯨》教案01-13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01-02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02-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轻轻草骚女在线观看 | 中文有码亚洲自拍偷拍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在线永久视频 | 久久亚洲精品频在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