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時間:2023-01-15 13:15:5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1

      [教學目標]:

      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實詞的詞義。

      2. 了解本文敘事層次分明的特點,體會人物的鮮明個性。

      3. 理解這個故事的寓意。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一系列數(shù)字的含義的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導(dǎo)作用。

      [教學過程]:

      一. 導(dǎo)入新課:

      成語“起死回生”——扁鵲(秦越人)——《扁鵲見蔡桓公》

      二. 復(fù)習鞏固: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義

      間 疾 益 故 索 還 火齊 湯熨

      三. 朗讀課文:

      讀前可提示學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頓,二要注意人物說話的語氣。

      四. 提出“突破口”,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35,5,4,3,2,1”這幾個數(shù)字在文中分別表示什么?

      五. 解決“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經(jīng)歷35天(故事持續(xù)的天數(shù))

      5——故事發(fā)生的5個場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個過程

      3——扁鵲提出的3種治療方法

      2——故事中有2個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種結(jié)局

      六. 延伸“突破口”: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根據(jù)扁鵲的性格特征,發(fā)揮想象,為逃秦后的扁鵲續(xù)一個圓滿的大結(jié)局。

      七. 小結(jié):

      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比,作者韓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這只是一個虛構(gòu)的寓言故事。)

      我們能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這對于指導(dǎo)我們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 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課文給你的啟發(fā)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

    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加深對寓言的認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多種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

      教學重難點

      1、古今異義的詞語。

      2、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3、寓言蘊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

      教學準備

      收集韓非子以及扁鵲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師:同學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下面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句話,請大家隨著老師的板書大聲讀出來。(教師板書:“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書完后,要求全班同學齊讀兩遍。)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古文《扁鵲見蔡桓公》,希望各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團結(jié)協(xié)作,積極探究,圓滿完成本課學習任務(wù)﹗相信大家一定行﹗

      二、 活動一:“我會說”

      1、各小組同學將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扁鵲,《韓非子》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注明資料來源。

      2、小組長指定一名成員宣讀整理結(jié)果,其他成員可進行相關(guān)補充。

      3、教師歸納整理。

      (1)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孤憤》、《五蠹》、《儲說》、《說林》、《說難》等篇。

      (2)《韓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識: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鵲,姓秦名越人,戰(zhàn)國時候人,著名的民間醫(yī)生,是中醫(yī)傳統(tǒng)診斷的奠基人。四診法:望、聞、問、切。

      三、 活動二:“我能讀”

      1、小組合作,初讀課文,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標注“腠、桓、還、湯熨、齊、遂”等字音。

      2、學生聽教師范讀,進一步糾正字音,體會朗讀節(jié)奏及語氣。

      3、各小組自由采用多種形式反復(fù)朗讀課文,如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男女生配合讀、小組之間賽讀等等。讀完后展開自評與互評。

      四、 活動三:“我會譯”

      1、明確目標。各組從文中挑出2—3個較難理解的句子,寫在白紙上。

      2、鄰近兩組交換“目標”,利用工具書,理解句子含義。

      3、各組代表宣讀討論結(jié)果,其他同學進行訂正及補充。

      4、教師引導(dǎo)學生注意關(guān)鍵實詞如“間、將、居、益、索”等的含義。

      5、開展集體評議,總結(jié)。

      五、知識鞏固。

      1、理清結(jié)構(gòu)。

      開端、發(fā)展:扁鵲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見面

      高潮:兩人第四次見面及扁鵲說明“還走”的原因

      結(jié)局:桓侯病死

      2、復(fù)述故事。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dǎo)入

      復(fù)述課文。

      二、引導(dǎo)分析課文。

      1、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問題

      (1)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說了哪些話勸他及時治病?對扁鵲的忠告,桓公是怎樣評論的?

      扁鵲: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桓公的評論: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2)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君之疾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1)扁鵲第四次進見時,“望”了桓侯一眼便“還走”時的內(nèi)心活動。

      (2)扁鵲第四次進見后,回家后的心理活動及做法。

      (3)第四次見蔡桓公時,扁鵲為什么'還走'?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4)發(fā)揮想象力并討論

      提問:從扁鵲“逃秦”的決定,可以體現(xiàn)出他的什么特點?

      明確:機警。

      2、分析人物性格

      (1)課文通過描寫蔡桓公的言行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人物性格

      A“寡人無疾”:表現(xiàn)蔡桓公盲目自信。

      B“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表現(xiàn)蔡桓公固執(zhí)主觀

      C“不應(yīng)”,“又不悅”: 表現(xiàn)蔡桓公的諱疾忌醫(yī)。

      D蔡桓公“諱疾忌醫(yī)”的結(jié)果是什么?

      桓侯遂死

      3、人物形象對比

      扁鵲:醫(yī)術(shù)高明、高度負責、聰明機警

      桓侯:盲目自信、固執(zhí)主觀、諱疾忌醫(yī)

      由此可見:本文贊美人物是扁鵲,而蔡桓公是一個陪襯人物,他的諱疾忌醫(yī)更反襯了扁鵲的醫(yī)道之神,他的昏庸更反襯了扁鵲的智勇。

      三、闡釋主題:

      討論:蔡桓公最終因諱疾忌醫(yī)而死,從他身上你能吸取哪些教訓(xùn)?

      明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yī)。

      切勿拒絕忠告,不可主觀猜忌。

      對待禍患要敢于正視,要防微杜漸(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思維

      要求:(講出)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諱疾忌醫(yī)的經(jīng)歷,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示,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引以為戒,做到活學活用。

      六、作業(yè)

      就本文給你的啟示寫一篇讀后感。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譯文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fù)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yī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著看了一會兒,扁鵲說:“您有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不醫(y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退出以后,桓侯說:“醫(y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了,不及時醫(yī)治將要更加嚴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鵲退出后,桓侯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桓侯,說:“您的病在腸胃里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桓侯又沒有理睬。扁鵲退出后,桓侯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見桓侯就轉(zhuǎn)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問扁鵲為什么轉(zhuǎn)身就跑,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是湯熨的力量能達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膚里面,是針灸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腸胃里,是火劑湯的力量能達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管轄的部位,醫(yī)藥已經(jīng)沒有辦法了。現(xiàn)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問了。”又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jīng)逃到秦國了。桓侯就病死了。

      《扁鵲見蔡桓公》復(fù)習筆記

      一、文學常識

      1、作者:戰(zhàn)國末年韓國公子韓非,先秦法家學說代表人物,喜歡研究刑名法術(shù)的學問。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其散文長于推論事理,詞鋒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說明問題,如“守株待兔”“鄭人買履”“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為大家所熟悉。他與孟子、莊子和荀子,并稱戰(zhàn)國散文四大家。

      2、出處:《韓非子?喻老》 “喻老”: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

      3、扁鵲:秦越人,戰(zhàn)國時醫(yī)學家,因醫(yī)術(shù)高明被人以“扁鵲”稱之。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

      二、主要內(nèi)容

      1、層意:

      第一層:(開頭至“望桓侯而還走”),寫扁鵲四次行拜見蔡桓公。

      第二層:(“桓侯故使人問之”至“臣是以無請也”),寫扁鵲對桓侯病情的分析。

      第三層:(“居五日”至文末),寫桓侯諱疾忌醫(yī)而不治身亡。

      2、中心:本文闡明了“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的道理。

      3、啟示:

      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要像對待疾病一樣,不可諱疾忌醫(yī),而應(yīng)該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

      三、人物性格分析

      1、扁 鵲——醫(yī)術(shù)高明,盡職盡責,機警果斷,認真負責;

      2、蔡桓公——剛愎自用,諱疾忌醫(yī),蠻橫殘暴,固執(zhí)己見。

      四、通假字

      1、“還”同“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2、“湯”同“燙”,用熱水焐。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3、“齊”同“劑”,藥劑、湯劑。——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五、虛詞

      1、之

      ①桓侯故使人問之(代詞。指扁鵲)

      ②君之病在肌膚/君之病在腸胃(助詞。的)

      ③馬之千里者(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09-16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09-16

    扁鵲見蔡桓公原文06-12

    扁鵲見蔡桓公鑒賞06-13

    《扁鵲見蔡桓公》鑒賞06-13

    扁鵲見蔡桓公 教案教學設(shè)計12-05

    扁鵲見蔡桓公 教案教學設(shè)計12-05

    扁鵲見蔡桓公 教案教學設(shè)計12-05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范文06-30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范文08-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乱偷中文字幕 | 色老大综合久久综合热 | 在线看欧美十八禁网站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在线 | 了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