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7-12 15:59:5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語文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語文教案范文8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稱贊》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處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贊,得先學會稱贊別人。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思路:】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4幅插圖,初步了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復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后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讀通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學習生字,并且書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隨機表揚:

      (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贊你!)

      (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我也稱贊你!)

      (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老師,我稱贊你們!你們真棒!)

      聽了老師的稱贊,你心里感覺怎么樣?

      2、 我知道你們都非常的聰明、能干,平時得到的稱贊一定少不了。 請同學們用上“稱贊”一詞來說一句話。

      師:(你表現得那么好,的確該得到稱贊;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是該好好稱贊一番啊!)真為你們高興,得到了那么多的稱贊!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以“稱贊”為題目的文章,隨機出示:稱贊(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讓學生問)

      4、同學們問的題目非常好,這些問題讓我們共同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圖,思考課文講了誰稱贊誰?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贊)

      學習生字“猬”跟讀正音(注意:詞語連讀時這個字念輕聲)

      看圖片:我們對刺猬已經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

      了!可對于獾我們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長相吧!看圖片

      點擊這兩個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類,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讀通每句話,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小組內自習生字,游戲“你指我讀”。

      三、認讀感知(檢查自讀效果)

      1、我能認

      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語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氣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學生讀,教師及時正音)

      認讀沒帶拼音的生字詞語(開火車讀)

      2、我能記

      出示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3、我能讀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指名讀。

      四、書寫指導。

      1、我發現

      出示本課的8個生字,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我會寫

      每個生字寫三個。

      五、小結

      這節課的收獲真不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知道了課文講小刺猬和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贊的事,那他們為什么事而稱贊對方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本次口語交際是以一次討論會的形式進行的。教材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精神在當代的作用后,提出了一些人對愚公移山精神的看法: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在,愚公持之以恒,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已經過時了,不需要再提倡了。第二部分為本次討論會提出了要求: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有哪些理由?在確定自己的看法后要準備一些材料來證明自己的看法。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圍繞中心,充分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2.通過課前查找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過討論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闡述清楚。

      2.說話要有針對性,能有條理、合乎邏輯地說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錄音機。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操作要點〕

      1.故事導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用錄音機播放《愚公移山》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愚公持之以恒,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2.學習指導語,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要求和訓練方式。

      先學習題解,然后每個同學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們所傳頌,當代也應該肯定,但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還需要愚公精神。本次口語交際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闡述出自己的觀點。

      3.分組。

      學生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觀點后,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兩組,一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經過時了”觀點;另一組持“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仍需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觀點。

      4.組內交流。

      兩組同學在各自組內都要分別說說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別列舉事例,組員之間提出意見互相補充。

      5.全班討論。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兩組同學分別闡述各自的觀點。闡述觀點時要有充分的理由,對方如有反駁也可以插話。教師也可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如果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還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是否會費時費力,達不到好的效果。

      (2)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如果放棄了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人們變得越來越懶惰,科技是否還會繼續進步呢?

      (3)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在哪些方面合適,我們如何發揚這種精神?

      6.總結。

      可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教師為發言最佳小組頒發“最佳合作獎”,為發言最精彩的同學頒發“最佳口才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準確認讀文中生詞、把握結構安排及各種修辭手法。

      2 學習寫景與敘事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布置預習,輔導。

      問答法、討論法、誦讀法。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感受大自然的壯美。

      2從民俗風情感受傳統文化美的一面。

      教學重點

      1 生詞及文言常用詞匯。

      2 結構安排、語言組織、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1 對錢塘潮形成直觀整體的印象。

      2 感受自然之美和傳統文化美。

      課時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傳看相關資料,要求學生講訴自己心目中的錢塘潮。

      討論,描述。

      2 要求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和當時的風俗,導入課文。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翻譯。

      1 指導學生朗讀。

      (1)放錄音帶,示讀。

      (2)自由朗讀。

      (3)抽取一名學生范讀,并加以指正。

      (4)學生齊讀。

      2 指導翻譯。

      (1)學生參照注釋以及工具書自行翻譯。

      (2)由學生舉出難以理解的語句,討論,教師小結。

      (3)抽取部分學生翻譯重點語句。

      (4)抽取部分學生翻譯段落,一學生翻譯全文。

      (5)齊讀課文。

      三、梳理文章結構。

      1 學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結構安排。

      2 討論并抽取幾名學生回答。

      3 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深入學習。

      1 導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本文所用的一些修辭手法、藝術技巧及有關的民風民俗。

      2 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對上節課的掌握情況。

      二、品味修辭。

      1 速讀一遍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注意修辭方面的內容。

      2 逐段分析講解修辭的運用,及其對文章內容的表達作用。

      三、民風民俗的延伸

      1 講述一些民風民俗的`知識。

      2 講述的過程中一起翻譯文中的段落。

      四、指導完成課后練習題。

      1 學生自主完成。

      2 討論交流。

      3 教師小結。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區別同音字、正確書寫,積累詞語、區別多音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讀音,能夠用多

      音字組詞。

      (2會用指定的關聯詞語造句。

      (3)閱讀短文

      (4)收集資料了解諺語。

      (5)懂得按照方法到圖書館里查找資料,并進行分類。

      重難點:

      1會用指定的關聯詞語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圖書館里查找資料,并進行分類。

      課時劃分: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完成語文天地的“月積月累”部分。

      教具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同音字組詞

      1出示幾組同音字,讓學生認讀。

      2學生用這些字組詞練習。

      3集體評講。

      二、抄一抄

      1出示幾組詞語,學生自由讀一讀。

      2大家讀一讀。

      3學生抄寫詞語。

      4摘抄課文中的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

      三、用關聯詞語造句

      1學生讀句子

      2找出加點的詞語

      3引導學生再讀句子,體會他們之間的關系。(遞進、條件)

      4學生練習造句。

      四、

      五、課外作業。1寫詞語。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閱讀短文,體會魏格納善于觀察、發現堅持不懈進行科學探索的。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地圖,導入閱讀。

      1出示地圖,讓學生觀察。

      2你們發現了什么?

      二、學生讀文,整體感知

      1通過讀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決。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指名說說魏格納從地圖上發現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

      1老師提要求:

      (1)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說”的?

      (2)文中列舉了哪些材料證明了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是正確的。

      2集體交流老師點撥。

      四、

      1從人類出并證實“大陸漂移說”的過程中,你受到哪些啟發。

      2學生自由反饋老師引導。(善于觀察,大膽設想,努力探索、實踐)

      五、:是啊,大自然有許多的奧秘等待著大家去探索證明,希望你們能夠養成善于觀察,認真思考、勤于探索實踐的科學的態度。

      六、課外作業: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收集資料,了解并收集氣象的諺語,并試著自己寫。

      2、懂得澳門、按照方法到圖書室里查找資料,并能夠對自己閱讀的課外書籍進行分類寫目錄。

      教學過程:

      學習諺語:

      1、學生自由讀文中的諺語。

      2、引導學生說說這些諺語都與什么有關系?它們能夠告訴我們什么?

      3、、簡單介紹諺語。

      4、學生再讀文中的諺語。

      5、指名反饋諺語。(板書)

      6、學生讀一讀這些諺語

      筆下生花:

      1、引導學生觀察今天的天氣,說說可以用剛才學過的哪一條諺語來形容今天的天氣。

      2、引導學生積累諺語,懂得用諺語形容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天氣變化。

      3、自己試寫諺語。

      4、集體評議

      金鑰匙:

      1、啟發談話

      2、指名讀課文中小姑娘說的話。

      3、指名反饋、查目錄。

      4、教給學生方法。

      自檢,學會編目錄:

      1、學生自由地說說自己課外都讀了什么書籍。

      2、

      3、反饋自檢情況。

      課時

      作業:閱讀的四大名著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5

      習慣上,《再見了,親人》一課的教學,教師經常讓學生讀讀課文,然后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一部分認真讀一讀,最后交流感受。這次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反思以往的教學,我大膽創新教學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其中的教學片斷)

      師:大娘為志愿軍做了許多事,文中列舉兩件(指板書),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個句子——這真是雪中送炭呀!“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呢?

      生1: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下雪天很冷,送去炭,可以幫助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予支持或幫助。

      師:把這個詞放在課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2:這詞在課文中是指在志愿軍正急需糧食時,大娘為他們送去打糕。

      師:當時,志愿軍為什么急需糧食?

      生3:因為志愿軍叔叔空著肚子在陣地上已經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非常需要糧食。

      師:對!就在這時(出示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者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學生齊讀句子)。

      師:請同學們想想當時的環境怎樣?

      生1:當時的環境很危險。

      生2:當時的情況很惡劣。

      師:對!當時炮火連天、硝煙彌漫,大娘怎樣送來打糕?(學生齊讀句子)。

      師:哪些地方應讀得快些?

      生:是“冒著炮火,穿過硝煙”。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志愿軍急需糧食。

      生2:因為大娘想快點把打糕送到陣地上給志愿軍吃。

      師:環境這樣惡劣,這就是慈母給兒子的愛,也是慈母給兒子送去的溫暖。我們再讀這個句子。

      反思:“將這個詞放在課文中,你是怎么理解的?”引發了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情感,引發了學生更貼近語境的表達,并在師生以文本為中介的對話中,得以修正完善。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對話語言的生成過程,更是一個對“雪中送炭”感性化的過程。感性是為了喚起形象、激發情感、沉積語感;感性是為了更鮮亮地把握和運用語言。教師這樣的“放”,激活了“雪中送炭”的磁場。而后的環境想象、激情朗讀,正因為有了這個“場”,想象漸入佳境,真切動人;而學生的朗讀,又恰倒好處。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的是一份濃濃的雪中情,同時在造句訓練中也充分證明了他們對“雪中送炭”已能正確地運用。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集中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辨析讀音。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正確答案。

      3、學生從前兩個單元中繼續找出容易讀錯的詞語,引導學生獨立辨析和強化正確讀音。

      二、區別形近字。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正確答案。

      3、交流自己完成這樣題目的方法和步驟。

      4、補充練習:學生挑己在平時作業中出現的較多的錯別字來引導大家辨析。

      三、積累成語。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正確答案。

      3、交流自己完成這樣題目的方法和步驟。

      4、補充練習。豐富成語的積累,強化方法以及對成語意思的感悟。

      四、加標點的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正確答案。

      3、交流自己完成這樣題目的方法和步驟。(讀懂這段話的意思是基礎。)

      課后:不僅練習了課文中出現的內容,還與學生一同查找了課文中的其它異讀錯的字、形近字等等,使學生的練習更加全面。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訓練。

      (一)獨立閱讀,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初步了解短文的順序。

      (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短文后面的第一小題。

      (三)再讀短文,理清文章的順序。

      (四)在書讀的基礎上,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二、口語交際。

      1、課前選取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名勝古跡或者是有特色的農家小院。

      2、介紹的要求:把特點講清楚,按一定順序介紹,表達自己的情感。

      3、聽者的要求:認真傾聽。自己對那些地方感興趣或還想多知道些什么,隨時提出與大家交流。

      4、教師做。

      課后:在講解閱讀時請同學們先畫一畫作者的觀察點,學生能夠找得比較準確,從而能夠感受到作者順序的變化。在口語交際的環節中,由于學生有生活實際,因此說的內容比較豐富,但是條理欠清晰。

      第3課時習作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學習本單元的方法完成習作。

      教學步驟

      回憶本單元課文的方法

      今天咱們就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的方法寫一《美麗的校園》

      組織同學游覽校園,提出要求:記住游覽的順序,記住要寫的景物以及特點。

      帶領學生在校園中觀察,練習說過渡句以及景物的特點

      回到教室后請同學進行小節板書

      游覽順序看到景物景物特點怎樣寫具體

      一進校門操場大列數字、舉事例

      穿過操場來到教學區專業教室獨特總分

      沿著甬道來到教室前教室(略)果樹美時間(春花夏葉秋果)

      順著甬道走到盡頭圖書室書多

      3、啟發學生思考怎樣寫具體

      鼓勵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詞語、句子

      4、對照板書自己在小組里練習說話

      5、完成寫話

      課后:由于學生親身進行了參觀,所以過渡句寫得十分準確。在指導寫具體的時候,不斷啟發學生已經學過的課文,引導他們應用文中的好詞和好句,效果良好。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朗讀課文,了解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

      2、理解“卓爾不群、鍥而不舍、醉心、勞頓、先驅”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課題“閱讀大地”的含義。

      3、了解文章如何利用時代背景和如何運用對比的寫法寫出了人物的奇特之處,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課文引入: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寫了一本奇書《徐霞客游記》。

      師板書:奇人 奇書(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與眾不同的謂之“奇”)

      師: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嗎?(奇人、奇書都奇在何處呢?)

      師:帶著這兩個問題走進徐霞客。

      二、 了解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師:徐霞客被后人所熟知,正是因為他寫的這本書《徐霞客游記》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找出文中的句子讀出來。

      “他的考察記錄,經過現代的地理學家的的實際勘探,證明他的觀察和描述非常準確,是一份很有價值的科學文獻。他的游記詳實生動,寫山寫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國山水文學的不朽杰作。”

      師: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本書有著怎樣的價值呢?

      生:科學文獻、不朽杰作。

      補充資料:同時代的人是這樣評價他的游記,齊讀

      “古今游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錢謙益

      外國科學家是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齊讀

      “他的游記讀來并不像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

      三、走入文本,找一找徐霞客為什么被稱為“奇人”

      (一)、找出介紹當時背景的文字,和學生的現在的生活對比,體會徐霞客長途旅行的不易及艱辛。

      1、出示:“徐霞客的時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所去的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盜匪橫行,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2、抓住“沒有……沒有……沒有……連……都沒有……又加上……”體會其旅行的艱苦及危險。

      3、體會之后有感情朗讀

      (二)感知奇人

      1、 默讀課文找一找,徐霞客究竟奇在哪呢,可以簡單的批注,并找出文中哪些四字詞語可以概括徐霞客的特點:卓爾不群、鍥而不舍、不避艱險、求真求實。(板書四個詞語)

      2、 交流匯報

      (1)志向奇:學習第二自然段。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他發現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①通過讀你了解了什么?(雄心壯志)

      ② 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段話。(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③小結: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體現在他有走遍天下的雄心壯志。

      (2)精神奇:學習第三自然段。

      “此后三十年,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經千辛萬苦,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記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①讀本段感知“有堅強的意志”

      ② 想象都能歷盡了哪些千辛萬苦

      ③感情朗讀。

      ④小結:三十年里,徐霞客忍受著孤單寂寞,常年艱苦的生活卻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決心,這是一個有著堅強毅力的人,他的精神與眾不同,堪稱奇人!

      (3)經歷奇:學習5、6自然段。

      ①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了前面所說的長途旅行是艱苦和危險的呢,?讀一讀文中相關的事例。學生讀5、6自然段。

      ②是呀,這三個小例子只是他三十多年游歷生涯中的點滴事例。你能從中發現什么呢?

      ③通過對比領悟徐霞客的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

      ④小結出旅行的過程充滿著艱辛,經歷也頗有傳奇色彩。

      3、階段小結: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位奇人,才有了千古奇書。找出文中幾個數字來體會《徐霞客游記》這本奇書的形成過程。

      “出示:徐霞客從22歲第一次出門旅行,到五十三歲抱病回家半年后去世,三十多年間,在一不受當時政府的委派,二沒有國家任何資助的情況下,開始了游歷考察生涯。他行程九萬里,走遍了三江五岳,橫跨了中國十六個省份。“燃松拾穗,走筆為記”才寫下了這部千古奇書。”

      找出:三十多年、九萬里 、十六個省份這幾個數字再次體會奇人所寫的奇書。板書:三十多年、九萬里 十六個省份

      四、總結全文,回歸課題

      “徐霞客終其一生游歷探險,閱讀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也是求真務實、開創野外考察的科學家”

      1、這里所說的閱讀大地指的是什么?閱讀就是考察、走遍、橫跨、游歷大地。

      2、作為探險旅行家、地理學家的徐霞客,用雙腳、心血、甚至生命閱讀著大地這部遼闊的無字之書,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千古奇書,終其一生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千古名言,所以我們說這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補充板書: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請同學們再次帶著對徐霞客的感激與崇敬之情齊讀課題。

      五、知識鏈接

      1、知道中國旅行日的時間及來歷。

      2、欣賞故居圖片。

      板書設計: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徐霞客游記》

      奇人 奇書

      卓爾不群 三十多年

      鍥而不舍 九萬里

      不避艱險

      求真求實 十六個省份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所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及它們在現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發學生關心科技發展、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2、學會本科生字新詞。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詞意思。

      3、聯系說話寫話,推銷課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寫出自己設計的新型產品。

      重點難點:

      了解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同學們,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東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嗎?他們有什么用處嗎?

      2.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答的都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片關于玻璃的課文,題目叫:13 新型玻璃

      二、檢查課題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3、說一說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

      板書

      夾絲網 防盜玻璃

      夾絲玻璃 吸熱玻璃 吃音玻璃

      三、講讀第一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用“——”劃出描寫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的語句,用“~~~~”劃出描寫它作用的語句。

      2、學生自學后討論:指名說出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它們的特點和作用。

      并板書:特點 作用

      中間夾絲金屬絲網 報警

      3、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說邊體會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四、分組自學二至五自然段

      1、學生用上述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組討論學習以下四中玻璃。每人學一種,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2、指名學生完成板書,填寫四中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的認識各種玻璃。

      六、作業

      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繼續走進新型玻璃展覽館,進一步了解各種新型玻璃。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一讀課文,然后看著表格,連貫的說一說每一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先同桌間相互說一說,然后讓學生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召開展銷會,鼓勵學生竟說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在我們班開一個展銷會,讓每一位同學都當一回推銷員,推銷員是干什么的,知道嗎?(就是把自己廠里的產品介紹給大家,發動大家來買自己介紹的產品,如果來買的人越多,就說明你這個推銷員的水平越高。)

      學生在組內推銷。

      2、都準備好了嗎?

      下面請你么上來像在座的老師和同學推銷。

      3、學生填寫訂單,交給自己認為講的最好的學生,然后評出優秀推銷員。

      4、同學們,除了課文中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之外,你們還知道其他新型玻璃嗎?如果知道,你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爭當“小發明家”,培養創新精神

      1、同學們,除了課文中講到的和同學們剛才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們在現代化建筑中正起著(重要作用),研制這些玻璃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真了不起,它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發明一種新型產品呢?

      那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生活的需要,每人設計一種新型產品,完成這張21世紀新型產品設計方案。

      2、學生完成方案

      3、交流

      4、總結

      同學們都能積極動腦,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了一種新型產品,還沒有完成的,或還需修改的課后完成,最后,老師愿我們每一位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探索,讓理想成為現實,為人類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四、作業

      1.將自己最喜歡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設計的,也可以是課文中介紹的)的特點、作用等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并講述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2.完成指導叢書的練習

      板書設計:

      特點 不斷探索

      新型玻璃

      作用 創造奇跡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鶯》教案02-19

    語文《秋游》教案10-20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6-19

    語文蠟燭教案06-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香蕉久久综合网 | 亚洲另类日本欧美专区 | 亚洲免费片中文字幕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