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6-24 10:15:4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錦集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錦集7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三、重點難點:了解人們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從理解題目入手,理解課文內容及說明順序,透過相關詞句,理解課文用詞準確嚴密、通俗易懂的特點。

      投影、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2、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再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4、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5、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作業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六課的生字,讀通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齊讀課題《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2、什么是“孿生兄弟”?(同一胎出生,雙胞胎)“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長相相似)

      課文為什么把火星與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來嗎?

      (“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是……,甚至……!)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句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你知道這是什么句式嗎?(排比句)

      句中的四個“同樣”讓我們讀起來有什么感覺?(火星和地球之間十分相似)而且我們讀起來也非常有氣勢。

      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火星與地球之間極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孿生兄弟”。

      (指名朗讀“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孿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難怪”等詞。)

      你能用一個關聯詞來說說為什么課文把火星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嗎?

      (因為……,所以人們把火星稱為……。)還可以怎么說?(人們之所以把火星稱為……,是因為……。)

      3、說得非常好。我們再來看課題。齊讀課題。

      現在你能說說“孿生兄弟”上為什么用引號?( 相似 表示特殊含義。)

      課題中的破折號表示什么?(表示解釋說明)

      4、過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對“孿生兄弟”,科學家們也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這種推測有沒有依據呢?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讀第二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想法。這種推測是有依據的。

      (1)“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

      (出示火星河床圖片)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資料。誰愿意看著照片向大家介紹一下。

      指名朗讀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們通過……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

      看來科學家的推測是有依據的,大膽的想象推測離不開科學嚴密的研究認證。

      2、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齊讀)

      三、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有過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畫出

      2、指名說。課件出示。

      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在兄弟倆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潛藏在一些礦物中了。

      3、這兩句話中的“也許”、“可能”又說明了什么?

      (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的推測。)

      4、哪個自然段講了彗星和隕石風暴?

      指名讀第3自然段。

      “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經常發生)

      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

      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家常便飯”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經常、突如其來、無數、四處”)

      5、火星上的水還有什么來源?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滿了——?粗@些照片,我們仿佛可以聽到——。

      讀著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請寫一寫,也可以選用老師提供的詞語:

      濁浪滾滾、奔騰咆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

      指名讀寫的話。

      四、學習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來,而且孕育出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自由讀7、8自然段

      2、指名說。 用自己的話說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認為呢?科學家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4、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科學的探究態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科學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七、板書: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 同樣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7課。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冊第六單元第二篇閱讀教學教材,是繼第五單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訓練后,進行“用幾個問題,再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的閱讀訓練。這也是本冊教材閱練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文的閱讀訓練就是將上一課《兩塊銀元》中學到的方法在本課的學習時加以嘗試、運用,也為下一課《五月端陽》的教學——即“回答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第3次訓練作了奠基。

      3.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關鍵在于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后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5.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教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并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按課后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偨Y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學法和教法的選擇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根據教材本身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學法:

      1.運用嘗試、自學的方法,掌握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2.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3.溝通“語言——情感——語言”的關系,文道得到結合。

      教法: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運用音樂、投影、語言描繪、簡筆畫等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月光曲》的傳說中,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優化全文的教學情境。

      2.講練巧配,引導知識的遷移。

      學習目標的第一條落實,根據三個問題的功能和作用,有機地配合語言文字的講解,設計層次訓練步驟,讓學生掌握學法,運用學法。

      3.引入各種媒體,進行語感訓練。

      4.利用想象,進入角色,讀寫結合。

      三、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教時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前,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在聽時感受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聽后告訴學生這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世界名曲——《月光曲》,爾后,引學生帶著問題:如“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曲子怎樣譜成?它的內容是什么?表達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進入新課的學習(出示課題)。

      (播放《月光曲》錄音,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著剛才的問題,聽課文配樂朗讀。

      (課文錄音的播放,把學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聽錄音后,引導學生自學字詞:抓字詞的音、形、義幾個方面加以檢測,同時結合近義詞辨析練習加以鞏固。

      (字詞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于教師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落實字詞教學后,讓學生討論剛才的問題以了解大意,于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老師設計的由淺入深的提問。隨后簡介貝多芬。

      (通過訓練,懂得《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經老師對貝多芬的生平介紹,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句眼,分清段落

      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學習課文的第一節,學習本節時,重點理解“譜寫”一詞,及本節的主要意思。

      上一環問題的初步理解以幫助課文第一節的學習,而本節的學習為理清文脈作索引。

      學習時,生練說,師引導,從“譜寫”曲子,以至“譜寫”壯麗的詩篇,再擴句,使知識得以延伸,從而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習課文第一節后,點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以此理出本文以“總的介紹”、“關于《月光曲》的傳說”兩部分為篇章結構,從而分段也就不難解決了。

      (根據教材特點,充分兼顧學生實際,設計教路,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了文章的脈胳。)

      四、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語文作業本的第1、2題。

      2.用“券、恬、音、鍵”等形近字組詞。

      第二教時

      一、研讀課丈,入情悟境

      課前,通過教師語言描述,讓學生進入情境,于是設計了如下描述:“傳說的開頭就描寫了一個美麗的畫面:我們仿佛看到在一個月色瀉滿萊茵河的秋夜,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山路上散步,路的盡頭,有一間小茅屋的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偶爾還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不由得使貝多芬走近茅屋……

      (這樣,讓師在描述的同時,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

      1.目標的提出

      將學生帶入情境后,引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習,然后提出學習任務,用投影出示“目標導向”及“課后第1題的三個問題”。

      學習目標的明確使學生有章可循。目標的準確、具體,便于操作、檢測。

      2.目標的落實

      (1)結合目標導向,指導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揭示學法。

     、偈紫茸寣W生讀問題,用“____”劃出疑問詞,用“”劃出關鍵詞,并確定回答的重點。

      ②默讀課文,找出和這個問題有關的自然段和句子。

     、劾斫馑鶆澗渥拥囊馑肌

      要解決第一題,重點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貝多芬聽到……眼睛瞎了”這兩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時,我設計訓練題,以誘發學生思考,如:“貝多芬聽到什么?”“琴聲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么”及“貝多芬當時心里想些什么”等。

      通過分角色朗讀,然后啟發學生想象,再組織語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問題。

      (學生不僅了解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聲讓買不起音樂會入場券的窮人得到藝術的享受,同時也培養了思維的嚴密性。)

     、茉诶斫獾诙浜,有感情地朗讀第2~5自然段。

     、菪〗Y學法,即以上的四個步驟。

      (2)分組學習課后習題1中的第二個問題:運用學法。

      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對學習和遷移的影響作用,在學法上則采用順向遷移的方法。

      交流分組學習中的疑難所在,及時加以反饋,師作了小結以后,引學生進入最后一個問題的自學。

      (3)自學課后習題中的第三個問題:掌握學法。

      (學生將已學會的原理予以廣泛的應用,提高學法遷移的價值。)

      在落實這一環節時,著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寫實”和“聯想”部分。(結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繪的景象,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感受與理解)

      從而使學生領悟到:以景物的變化引起曲調的變化,再以曲調的變化體會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4)熟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在完成文后的問題后,邊讀課文,邊歸納課后習題的三個問題,即可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步的教學是前一步教學的水到渠成,也達成了本教時的教學目標,落實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語文作業本①p40第4題。

      2.作業本第6題——歸納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

      一、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1.師以形象的描敘,先將學生從《月光曲》譜成的傳說中轉入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1)先讓學生明確朗讀的基本要求,然后簡要交代朗讀課文開頭和結尾的技巧。

      (2)重點指導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這部分。

      借助投影(出示貝多芬和兄妹倆的對話),學生練讀→討論→師點撥→生有感情地讀,重點領悟兩個“您”及嘆號、問號的作用。

      (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的語感,體會兩次的對話所體現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導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中,根據文中描寫,借助簡筆畫,創設情境,便于學生悟境。

      a.結合“聯寫”部分的三個畫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的微云”,及“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了巨浪”,體會“緩慢舒暢→輕松明快→雄壯激昂”的情感變化。

      b.帶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后,再朗讀文章的“寫實”部分(通過男、女生對“寫實”、“聯想”部分的朗讀,為下一步的背誦理清了思路)。

      2.導背誦第9自然段。

      背誦前,讓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兩種背誦法,并指出本文宜按“提綱背誦”,然后嘗試背誦。

      在細讀中悟境,于悟境上背誦,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了難點。

      二、感情朗讀,小結收獲

      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后,進行小結收獲,如讓學生說說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等,最后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惑之處。

      (通過談收獲,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讓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補救反饋,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

      三、學習創新,設計作業

      創造性描述:

      1.貝多芬回到客房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么寫?怎樣想?

      根據以上內容練習寫一段話。

      2.學生描述。

      (通過描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

      教學反思:

      《月光曲》是人教版語文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即興譜寫《月光曲》的經過。文章短小精悍,無論是樂曲本身還是語言文字、人物情感都優美生動、感人至深,是一篇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創設情境,聆聽曲之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曾三次讓學生聆聽此曲,覺得對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次聽《月光曲》是在揭題之前,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這節課先讓我們來聽一首樂曲,請你們來猜一猜這是一首什么曲子?”聽曲子學課文,這樣愉悅的學習氛圍是不多見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二聽《月光曲》,是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重點段第九自然段時(“皮鞋匠靜靜地聽著……波濤洶涌的大海”),此時,讓學生配以時而徐緩抒情時而高昂激越的樂曲誦讀,使學生如見其景、如臨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輪圓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了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繼而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波濤洶涌的大海格外壯觀……這樣,學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讀時也就真正達到了聲情并茂的效果;三聽《月光曲》是在即將結束這篇課文時,我邊播放樂曲邊對學生說:“同學們,最后讓我們再次聆聽《月光曲》,并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優美流暢的旋律中結束本課吧!

      二、精讀課文,領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復誦讀體會,以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優美。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涌”等詞句,讓學生想象并練說:“通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到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此時,即使學生從沒親耳聆聽《月光曲》,但是通過這充溢著優美意境的字里行間,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細細品味,感悟情之美。

      細細品讀《月光曲》這篇課文,我們也不難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當貝多芬聽到盲姑娘兄妹倆的對話而推門進屋時,當盲姑娘激動地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再次為她彈曲時,我都讓學生想象:“當時貝多芬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驅使他進屋并再次為盲姑娘彈曲?”當課文最后講到兄妹倆久久地被曲聲陶醉時,我又借此讓學生練說:“假如你就是兄妹倆中的一個,當你從陶醉中回過神來時,你會對著貝多芬遠去的身影激動地說些什么呢?”通過以上的幾次想象練說,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貝多芬悄然而來,又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的是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和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更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位大音樂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懷。

      聽曲、品文、悟情,《月光曲》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樂曲之美,領悟到語言之美,更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學生從中獲得了愉快的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陽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資料,并進行適當的處理。

      4、根據本文的寫作結構和說明方法,仿寫一篇介紹星體的說明文。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2、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處理有關星球的信息。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見,早晨,從方升起,把光明帶給大地;傍晚,從西天落下,黑暗便來臨。太陽對于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于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斷地去研究它,揭開它的奧秘。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太陽》。

      現在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研究員”,了解了解太陽。請掛牌上崗,大家一起進入實驗室研究太陽,好嗎?比一比,看誰的工作最出色。

      (一)課前交流整體感知

      1、資料交流、感受新知(網絡)

      課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誰來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資料。

      2、創設情境、引發質問

      (媒體演示“七彩奇觀”)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此時,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的太陽一下子推到學生眼前。此時教師做出一副傾聽的樣子,神秘地問:“你們聽到了什么嗎?好像有誰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說:‘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在哪里呢?噢,原來在這里。”學生們一看到笑哈哈的太陽,都樂了。

      問:他是誰呀?

      師:(板書課題)你們認識它嗎?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有問題可以直接問太陽公公。

      學生質問:……

      師:同學們向太陽公公提了許多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同學們可以用課外時間從科普讀物中了解;或是到網上去查尋。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答案,等同學們長大后再去探索。那么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看誰是一名合格的“科學研究員”!

     。ǘ┳詫W課文,理清結構。

      1、自學課文(課件演示“太陽探密”):關于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與人的關系,課文上說得很清楚。現我們就把這篇課文當作一份資料來研究學習。研究科學,要提出問題,還需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查閱資料,有的還要搞實驗,F在就請你們閱讀這份有關太陽的資料?凑l通過自己的閱讀找到答案。

      2、理清結構

      指導①:對于這類科普的說明文,一般一個自然段說明一個意思。我們閱讀時,要一邊讀一邊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講的什么,要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板書,一個自然段一個意思)要求學生讀后把每個自然段概括的內容寫在旁邊,像加注一樣。

      板書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1、太陽遠

      2、太陽大

      3、太陽熱

      4、太陽與人的關系

      5、太陽與雨雪

      6、太陽與風

      9、太陽與殺菌

      10、總結

      指導(2):歸納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引導學生交流,各抒己見。

     。ㄈ、創設《太陽》的小型展覽的情境,進行鞏固練習。激發興趣,明確要求。

      1987年9月23日,在我國看到罕見的日環食,為了幫助同學們認識太陽我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舉辦一個關于“太陽”的小小展覽會。展覽會用多種形式,用圖畫,用幻燈,還有動畫演示、介紹、說明太陽與人的關系,這是展覽會主要的部分,F在請一人扮演動畫中的太陽公公,一個扮小朋友,兩人對話。小朋友提問,太陽公公回答,幫助小朋友認識太陽。

      同座對話。(全班進行分角色普遍訓練)

      指名扮演講解員。

     。ㄋ模┛偨Y寫法,點明意圖

      這篇課文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和與人類的關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別講了太陽的遠、大、熱三個特點。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體講了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下一節課我們將一起來利用網絡,進一步的學習太陽一文的寫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寫法寫一篇自己熟悉星球的說明文。課后請大家收集有關的資料,作好下節課上課的準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ㄒ唬┬纬删毩暎賱摻Y構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的認識了太陽,并了解了課文的基本結構。下面請大家根據自己收集資料的情況,完成練習。(出示練習)

      (二)根據課文,建構文章

      學了太陽一文的結構后,可以單獨創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網上寫作活動。你們小組準備寫什么,怎樣寫?小組成員共同協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寫作。

      教師作用:

      1、資料源提供,如果有的同學對于天文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打開課前的網站,搜索,查找有關的資料和信息。

      2、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以了解學生的進展。

     。ㄈ┱故咀髌,驅動學習

      生利用投影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作文。

      師:剛才太陽公公也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想知道太陽公公在說什么嗎?讓我們仔細的聽一聽。(課件演示)

      太陽說:四(五)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這么快速度就能完成一篇說明文了。為了獎勵大家,太陽公公愿意親自給大家作個自我介紹,大家想聽嗎?四(五)班小朋友們,我叫太陽,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我這樣自我介紹行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引導學生探討幾種說明方法: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假設。

      師:那誰來為太陽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紹:

      生自由暢說。

     。ㄋ模、自學第二部分:再讀課文,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檢查。(媒體顯示表格)

      太陽的知識

      數字說明

      遠

      大

      熱

      第一段: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你們這些小小科學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嗎?(學生回答,教師將數字填入表中。)

      2.指點:從表上我們可以知道課文上說太陽遠、大、熱是通過什么來說明的?(板書:列數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數字來說明的?還用了什么辦法?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后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進行指點。

     。1)、用傳說。(媒體顯示“美麗傳說”)

      如果這里不用傳說,光用數字,這三節課文就變為:

      太陽離我們很遠,有一億五千萬公里。

      太陽很大,有130萬個地球大。

      太陽很熱,表面溫度有6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2)、指點:“傳說”是流傳在民間口頭的故事。研究科學非常講究科學性,必須說明它的實質。

      5.師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啟下句子的作用。

      師:太陽與我們的關系到底怎樣呀?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下面請大家拿起筆,用自己的讀書方法認真的學一學4——8自然段。

      出示自學要求:

      1、認真朗讀課文

      2、四人小組交流

      3、匯報學習情況。

      指名讀,品讀,齊讀。

      聽了大家朗朗的讀書聲,我想太陽公公此時一定笑得更燦爛了,不信,請你們看(媒體演示“溫馨家園”)

     。ㄎ澹眯轮、修改文章

      通過今天大家的努力學習,我們又深一層的學到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下面就請大家把剛才學到的'好的說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應用到你們自己的文章中去。把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加通俗,具體。

     。、學生談收獲

      1.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知道了太陽與人的關系密切。沒有太陽就沒有動物、植物、人類,沒有風云雨雪霜,沒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學習這篇文章也使我們懂得了怎樣閱讀說明文。說明文一般在寫作上常用“引用傳說”“列舉數據”“進行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所以在閱讀時,針對這些特點,可采用“逐段讀思學概括”“引用傳說增興趣”“列舉數據畫表格”“簡筆繪畫明因果”等方法。

      (七)、媒體顯示:“放眼太陽系”

      同學們,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太陽對你們的期望。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多讀課外書,認識自然,改造自然。

      板書設計:太陽

      1、太陽遠

      2、太陽大

      3、太陽熱

      4、太陽與人的關系

      5、太陽與雨雪

      6、太陽與風

     。、太陽與殺菌

     。、總結

      課后小結: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睍鎰e形狀和讀音上容易混淆的聲母;

     。材馨呀Y構相同的字分類。

      3用“辦、石、友、用”擴詞。

     。茨苷_搭配詞語。

     。的鼙鎰e本單元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赌茏x出問號、句號不同的語氣,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

      教學重點:

      聲母辨析、字詞訓練。

      教學難點:

      熟字組詞、擴展詞義。

      教學準備:

      小黑板、投影。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睍鎰e形狀和讀音上容易混淆的聲母;

     。材馨呀Y構相同的字分類。

     。秤谩稗k、石、友、用”擴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練習3,希望小朋友學會正確辨析聲母,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和能用熟字擴詞。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

      二導練第一題

     。闭J讀聲母卡片,全班認讀,開火車認讀

     。渤鍪拘『诎澹瑓^別下列聲母有什么特點?

      b ——d p——q b——p m——n(順口溜記)

      l——r n——h f——t n ——l(識記)

      自由讀,同桌互讀,指明讀,及時正音,齊讀

     。吵鍪緎h——r zh——z ch——c sh——s 又有什么特點?

      指名認讀,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4集體認讀

     。敌〗Y

      三導練第2題

     。甭撓蹬f知提問:小朋友已學過哪幾種結構的字形?

     。哺鶕䦟W生回答,逐一出示卡片.

     。硨W生嘗試練習

      4指名板演

     。敌Γ喺

      左右結構:渴,許

      上下結構:吳,聲,它

      半包圍結構:送,近

      四導練第3題

      1讀題,明確要求

     。部陬^組詞比賽

      3交流,討論,評比

      4書面完成作業

     。道蠋煶鍪咎岚,讀詞語

      辦——辦法,辦公,辦事

      友——朋友,好友,有用

      用——用心,有用,好用

      石——石頭,石塊,石子

     。赌氵有另外的組詞嗎?

      7質疑,這些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五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

      六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題2,3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蹦苷_搭配詞語。

      2能辨別本單元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衬茏x出問號、句號不同的語氣,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說話,明確任務。

      二導練第4題

     。弊x一讀范例:山——高

      2照樣子把第一行的詞和第二行詞連起來,讀一讀。

     。臣w交流,教師出示

      山高 水長 鳥語 花香

      4教師:山高和水長合起來是個成語,把鳥語花香合起來也是一個成語。

      說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德爩戇@兩個詞。

      三導練第5題

      1讀題明題意

      2嘗試練習

      先比一比兩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點,再想一想字義,最后填空。

     。撤答,糾錯

     。唇探o順口溜

      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水。

     。底x句子。體會字意。

      四導練第6題

     。睆土暰涮柡蛦柼柕拿Q。

      板書: ? 。 問;這是什么號?

      2問號表示什么意思?

      聯系課文《烏鴉喝水》中的問號,引導學生說出表示疑問的意思。

     。吵鍪揪渥樱 你看過大海嗎?

      指導讀,讀出問的語氣,句末語調上揚。

      范讀——指名讀——齊讀

      4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出示句子: 我看見過大海。

      指導讀,語氣較平淡。

      為什么用句號呢?

      5同桌一問一答說這兩句話。

      分組讀

     。冻鍪竞髢删湓,自己輕聲練讀。

      同桌讀——指名讀——分組讀

     。房磮D說話練習:請小朋友說說大海邊的景色。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形象的字型分析,啟發學生運用拆分、整合的識字法認字。

      2.注意區分字形、字義。

      3.能正確、流利的誦讀短文。

      4.通過口語交際,使學生敢于大膽想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投影出示韻文。

     。2)朗讀韻文。

     。3)說一說短文一共講了幾個字?

      (4)引導學生發現拆分,整合的識字方法。

     。5)用同樣的方法你還認識了哪些字?

      二、我會認

      1.出示“轉盤”課件。轉盤周圍生字排成一圈,轉盤指針指向哪個字,就引導學生讀哪個字。

      2.交流識字方法,把你記字的好方法說給同學聽。

      3.引導學生再次認讀生字。(全班開火車讀兩遍)

      三、日積月累

      (一)我會填

      1.出示我會填的影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讀讀題目“我會填”這是讓我們做什么呢?學生說出這項訓練要求。

      3.請你們自己獨立完成任務(教師巡視)。

      4.反饋:讓學生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填寫的。

     。ǘ┪視x

      1.聽教師示范讀短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書。

      2.組織學生自由讀短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短文,配以優美的音樂。

      4.組織全班自由讀,邊讀邊想:讀了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樣實現你的理想?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一、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橋的畫面: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剛才看到的橋介紹給大家嗎?這節課,老師就讓你們把你設計的橋展示給大家,并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設計的?

      二、進入有主題的口語交際

      1.小組內交流,互相補充,介紹自己設計的未來的橋。

      2.同桌練說、評價。

      3.各學習小組組織練說、評價。

      4.小記者采訪。

      A.同學們,學校小記者站聽說我們班的同學都會設計橋,而且設計得非常漂亮,便派來幾位小記者前來采訪(四名同學扮成小記者上臺)。讓我們用熱烈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B.小記者采訪(從橋的造型、材料承重力等方面質疑,介紹者進行答疑)。

      5.評選,展示最優橋梁。

      黑板上貼滿同學們設計的橋,評一評誰設計的橋好,你最喜歡哪座橋?并說出原因。

      三、總結談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珍珠鳥》這篇課文選自滬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內容是讓我們一起體會人和動物之間信賴的美好境界!墩渲轼B》是這一單元中最能體現人與動物的平等意識的一課,它將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讀生活之書,并且從中能有所發現,得到啟示。

      2.保護動物,珍視生命是《珍珠鳥》一文的主題,文章描寫細膩,文字優美,意境深遠,內涵深刻,是學生學習的一篇佳作。

      學情分析

      1.五年級的學生閱讀有一定的速度,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字詞有獨立解決的能力。

      2.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還是淺層面的,不夠深入。

      3. 文中作者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及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還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學習課文的字詞句段,從而掌握文章的語言特點,同時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對課文進行延伸閱讀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首先是培養學生以朗讀方式品味文章的語言,揣摩文章細膩的描寫風格,從而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次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從中讓學生懂得保護動物,珍視生命,感受到“相互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喚醒學生內心的愛,激發他們愛護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對珍珠鳥細膩、人性化的語言描寫。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采用自制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你們養過小動物嗎?說說你和小動物之間有趣的故事? 學生積極發言,紛紛講述故事。

      2、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

      3、板書課題。10、珍珠鳥

      二、 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1、初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檢查生字新詞自學情況。

      讀完課文會交流課文主要內容

      會認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讀完課文后可能會產生疑問

      三、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1、再讀課文,思考:出示自讀卡。

      2、引導學生探究“我”對珍珠鳥的精心呵護。

      小組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呵護珍珠鳥的?

      相互交流,展示,匯報

      角色體驗

      3、教師小結。

      四、聯系實際,感悟信賴

      1、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2、課文講的僅僅是珍珠鳥對作者的信賴嗎?

      學生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思考

      4、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10. 珍珠鳥

      珍珠鳥————“我”

      先是膽小

      隨后試探不傷害 漸漸地大了

      先是安全放心 撫一撫

      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89頁例1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教學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列舉和倒過來推想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

      通過解決例1這個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換的策略。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后的數量關系,從而實現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意圖。

      “練一練”依然是把一種物體分裝在兩種不同容器中的實際問題。與例1的區別在于,大盒和小盒的關系不是用分數表示,而是用差數表示。因此在依據題意將大盒替換成小盒或者將小盒替換成大盒后,原題中的數量關系就有了不同的變化。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解題步驟,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體會畫圖、列表等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2、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

      2、問:看出是什么故事了嗎?

      3、問:曹沖用了什么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師引導說出“替換”并板書。)

      4、談話:曹沖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這節課我們也來學習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數學難題,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曹沖稱象的故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了解替換的策略不僅能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探索新知

      (一)、理清大小杯的關系

      1、師出示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5個)說:猜一猜,一個大杯可以倒滿幾個小杯?

      過渡:事實勝于雄辯!我們來倒一倒。

      2、師演示。(正好3杯)

      3、問:誰來說一說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關系?

      4、師:假如老師再裝滿一大杯水,分給每個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大杯可“替換”三個小杯)

      5、師: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引導說出三個小杯可替換成一個大杯)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說出大、小杯容量之間的關系,意在讓學生確立起倍和比的關系意識,能順利進行轉化,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ǘ⿲W習例題。

      過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時候給我們出了個難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電腦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讀題獲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問題?

      3、指名說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這句話的?

      過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來容易嗎?你們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

      要求:

      1、把什么替換成什么?

      2、替換后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5、交流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教師演示課件。

      6、小結策略。

      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替換方法,但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兩種不同的物體替換成一種物體)

      7、列式解答。

      根據剛才的兩種思路讓學生自選一種喜歡方法進行計算,教師指名解法不同的兩名學生板書,并讓其再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換策略的應用。在交流中,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檢驗。

      過渡:跟他們一樣的舉手,確定百分之百做對了嗎?那要確定做對怎么辦?(檢驗)

      1、學生自己嘗試檢驗。

      2、實物投影交流學生的檢驗方法。

      3、課件交流“只檢驗滿足一個條件”的檢驗方法的不足之處。

      4、課件出示檢驗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檢驗方法。

      5、小結檢驗方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掌握這類題目的檢驗方法,檢驗時解答的結果必須滿足題中所給的各個條件,培養學生的數學“還原思想”!

      (四)、小結:

      你覺得“替換”的這個策略如何?

      三、鞏固策略

      過渡:學到這兒有點累了,進段廣告,輕松一下。[電腦播放廣告]

      這則廣告不僅教育我們好東西一定要和親人、朋友分享,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題目。

     。ㄒ唬、鞏固練習。

      1、出示鞏固練習題。

      [電腦出示]8塊達能餅干的鈣含量相當于1杯牛奶的鈣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塊餅干,喝了1杯牛奶,鈣含量共計500毫克。你知道每塊餅干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嗎?1杯牛奶呢?

      2、學生獨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聲交流。

      3、教師選擇學生作業實物投影交流。并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4、口頭檢驗。

      5、為什么不把餅干替換成牛奶來考慮?

      6、小結:我們還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替換”策略來解題。

      【設計意圖:廣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調節課堂氣氛,學生感覺非常新鮮,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ǘ┙虒W“練一練”

      過渡:小明在裝網球時又給我們出了個難題,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它!

      1、[電腦出示]小明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里裝滿網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各裝多少個?

      2、齊讀題,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3、問:與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你準備怎樣替換?替換后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6、同桌討論。

      6、交流:學生說,教師課件演示。

      方法一:把2個大盒換成2個小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佻F在7個小盒還能裝下100個球嗎?為什么?

     、诂F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方法二:把5個小盒換成5個大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佻F在7個大盒要都裝滿,100個球還夠嗎?為什么?

     、诂F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7、學生選擇一種解法解題。

      8、實物投影交流。

      9、口頭檢驗。

      10、小結:

      【設計意圖:這道“練一練”實際也是本堂課的難點,通過圖示的方法使學生能比較清楚的看出球的個數總量變化和盒子數量的不變,幫助學生較好的梳理解題的渠道,找準解題的依據,策劃出比較明確的解題方案,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感受數學的趣味!

      四、全課總結。

      1、例題和練一練,兩種替換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們要注意什么?

      指導學生明確:例題是倍比關系:替換時總量不變,數量會變;練一練是差比關系:替換時總量變了,數量不變。

      2、替換時你還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明確:

      倍比關系:替換時,可以是“一個物體換幾個物體”或“幾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差比關系:替換時,只能是“一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3、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數學難題時,不要害怕,要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合理選擇策略,難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設計意圖:這時的小結,是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怎樣抓住它們的依據特點,采用不同的“替換”策略去解答問題!

      五、課后作業:

      練習十七第1題(可做為機動練習題)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8-06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松鼠》教案07-06

    小學語文教案07-23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9-06

    小學語文《畫風》教案07-16

    小學語文《草原》教案12-20

    小學語文秋游教案07-30

    小學語文園地教案07-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精品三级视频 |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免费 |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