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08 14:55:09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匯編5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脈絡;

      2、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習抓住幾方面內容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3、學習課文的描寫兵馬俑的方法,仿寫。

      4、理解文中的詞語,重點理解“虎視眈眈、一臉稚氣、栩栩如生、膘肥體壯”等詞。

      二、教學過程:

      (一)開題:

      師:同學們,二十年前,在西安的沉沉地底下,沖出了一支古代帝國的雄兵,這支部隊,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出示課題,同時,邊講邊出示課文最后一小節的課件)。這支浩浩蕩蕩的地下軍陣,沉睡了兩千多年。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它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千百萬參觀者。當時的法國總理希拉克在看了“這支部隊”之后,情不自禁地贊嘆:“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地到過中國。”同學們,你們聽到這番話,再讀一讀這段文字,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心中會涌起怎樣的一種感覺?(自豪、激動)那么,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種自豪、激動的情感表達出來呢?

      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你見過秦始皇兵馬俑嗎?這個“俑”字,是單人旁的,所以它肯定與人有關。“俑”就是古代陪葬的偶人,這種偶人與真人差不多大小,一般用陶土或是木頭制成。秦始皇兵馬俑就是指陪葬在秦始皇墳墓里的偶人和馬的塑像。

      (二)理清文章脈絡:

      師:那么,秦始皇兵馬俑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從文中找找答案,然后用簡潔的語言來說一說。(課件回到課題)

      學生讀書。

      學生交流:

      1、由兵馬俑組成的軍陣威武雄壯;(第3節)

      2、兵馬俑的神態栩栩如生;(第4節)

      3、歷史悠久;(第5節)

      這兩部分內容分別是哪一小節?(板書)

      師:是啊,這兩部分內容就是作者重點向我們介紹的,那么除了這兩部分內容外,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

      1、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2、兵馬俑博物館的雄偉建筑;

      3、兵馬俑在考古史上的地位。

      師:課文就是從這幾方面入手,來介紹秦始皇兵俑的,我們把這些內容有機地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學們能不能試著來說一說。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的這一個填空題。(課件出示“填一填”)

      學生準備,自由練說。

      學生交流。相機評議。

      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完整,也很簡潔。對這一類介紹性的文章,我們可以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介紹的幾方面內容,就能快捷而正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學們以后讀到類似文章,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學習第4小節: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談到秦始皇兵馬俑做得栩栩如生是吸引世界各地參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讀一讀描寫兵馬俑樣子的這一部分。來研究一下,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兵馬俑,他又是如何將這些兵馬俑向我們介紹清楚的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一讀第四小節,思考這兩個問題。

      學生自學。

      交流:

      1、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個老兵俑,一個新兵俑,一匹馬的塑像。

      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描寫老兵樣子的相關句子。

      學生讀句子。

      師:你理解“虎視眈眈”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聯系上下文,說說看。

      小結:是啊,從第三小節我們看出當時的軍隊正處于臨戰狀態,所謂的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的老戰士,他的目光猶如老虎的眼光一樣,兇狠地注視著敵人,作好了隨時投入戰斗的準備。與之相對應的是剛入伍不久的新兵,誰來讀一讀描寫新兵俑的句子。

      學生讀相關句子。

      師:“一臉稚氣”是什么意思?(一臉的孩子氣)對啊,這些還帶著孩子氣的新兵對即將到來的戰斗還缺乏經驗,也許他們還對戰斗充滿了好奇心呢!我們一起把這一句描寫兵俑的句子讀一讀,感受一下他們的不同。

      學生齊讀。作者還寫到了一匹戰馬,我們也一起來讀一讀。“膘肥體壯”這個詞語以前我們沒學到過,你認為怎樣的戰馬才能稱得上是

      “膘肥體壯”的?(出示圖片課件)

      小結:同學們,作者在參觀兵馬俑的時候,面對的是泥塑木雕的兵馬俑,卻讓作者覺得他們很逼真,像活的一樣,這種高超的雕塑藝術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栩栩如生”。我們一起來把這一節讀一讀。

      師: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這些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兵馬俑介紹給我們的呢?我們再來仔細讀一讀這段文字,你能不能發現它在表達上的特點呢?

      板書:先概括后具體;

      有代表性的兵馬俑;

      樣子+想象,中間用連接詞(也許、可能、似乎)

      小結:是啊,作者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結構,選取有代表性的兵馬俑,然后描寫他們的樣子,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把兵馬俑介紹清楚,給我們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感受一下作者的寫作特點。

      四、拓展:

      師:同學們,兵馬俑坑內,有近千個兵馬俑,有文中寫到的老戰士和新兵,還有將軍、指揮官、另外還有步兵、騎兵、射手等等。這些形象無不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具有高超的雕塑藝術水平,但本文限于篇幅,沒有將他們一一寫出來。我想,我們今天學習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是否可以學著作者的樣子,來描寫一下你看到的兵馬俑呢?老師在網上找到了一些兵馬俑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仿照課文的寫法,選擇二到三個兵馬俑,也來寫一段話。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寫作。

      交流。

      五、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下節課,我們要重點討論由兵馬俑組成的軍陣。請同學們作好準備。

      六、布置作業:

      抄寫并背誦第四自然段。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特點,學習作者用平實樸素的語言敘事抒情的方式。

      2.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3. 情感目標:讀懂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那種特殊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通過敘述北京胡同的生活而揭示出的胡同代表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以賓襯主、以實補虛的寫法和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式:朗讀法 討論法 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相關知識。

      二、激趣導入

      如果在繁忙的學習之余,突然有這么一個機會,可以讓大家去外面旅游一次的話,不知你們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學生會出現很多思路,教師必須善于把握機會,抓住切入點,把話題引向正題——北京,進一步導入課題。)俗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但是還有一句話,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個地方你不去的話,就等于沒去過北京,同學們知道這是哪里?對,就是北京的胡同。今天我們一起通過馮雪梅的文字去領略一下北京的胡同。

      三、探究感悟:

      (一) 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北京胡同的獨特景色深深吸引了作者,文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北京的胡同?

      生:自由朗讀課文,找直接寫北京胡同的文段。

      師:作者在描寫胡同時是帶有很深的感情的,充滿著一種美感。比如對北京胡同中晾衣繩的描寫,對推車賣貨的老人的描寫,請學生找出相關句子進行點評。 生:積極思考,各抒己見。

      師:細讀文中描寫北京胡同的文字段落,想一想北京的哪些地方讓作者留戀?

      生:默讀文字,談自己的

      (二) 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師:文中除了描寫北京的胡同之外,還描寫了哪兒的巷子?

      生:寫了作者自己家鄉的巷子。

      師:課文的題目是北京的胡同,但在文中卻還寫到作者自己家鄉的巷子,請問這樣寫是不是偏題了?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這是一種以賓襯主、以實補虛的寫法。首先,家鄉同北京一樣,也有著“蒼涼的歷史”,它們有許多相同的地方,給了作者許多共同的感受。其次,作者在北京成長,但沒有在四合院里住過,她那種“回歸從前的愿望”,植根于她曾經生活過的家鄉的小巷。寫出家鄉的小巷帶有的塵埃氣息的舊事,才能表達出像作者這樣的都市人“回歸從前的愿望”。 3 師:文章除了運用描寫這種表達方式之外,還運用了哪種呢?

      生:議論。

      師:請學生討論評價認為精彩的議論文段。

      師:重點講解作者所認為的“不變”、“永遠不變”的東西是什么?

      生:“溫煦、質樸和對待生活的韌性”。

      師:你覺的上海的弄堂是不是也能給你這樣一種感覺呢? 生:自由回答,應該有自己的觀點。

      師:這些議論性文字在文中大篇幅的出現有必要嗎?

      生:思考、論論、回答

      師:這些議論性段落穿插于記敘的文字之中,形成一種夾續夾議的結構,不僅把文章中對家鄉小巷的描寫與對北京胡同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深化了對胡同的敘述,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四、 拓展遷移:

      根據自己的見解,寫一段文字,說說你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

      句話的理解。

      板書設計:

      北京的胡同

      馮雪梅 四合院 路邊的樹 晾衣繩

      北京的胡同 推車賣貨的老人 車鈴聲

      炒菜作飯的響動及其香味

      樹下聊天的人 溫煦、質樸和對待生活 韌性

      路邊的樹

      賣冰棒的老奶奶 家鄉的'小巷 買糖果、積糖紙

      槐樹鐵絲上變換的衣裳 跳皮筋的小姑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認識“耀、莊、稼、射”這4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了解初冬季節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4.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規范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學會難字:初、茫、塔、厚

      2.觀察畫面,看清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請學生聽歌曲《四季歌》,邊聽邊記憶:歌中介紹了哪幾個季節?

      2.教師出示畫面:春夏秋冬,讓學生進行初步觀察,說說季節的特點?

      3.揭示學習內容:今天老師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賞初冬的景色,板書課題《初冬》。全班齊讀課題。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 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學習完畢,同桌相互評議學習情況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最好讓學生發現問題,培養聽的能力)

      3)看投影,讀詞語:

      初冬

      田野

      莊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4)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厚:先寫“廠”字頭,再寫里面的兩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寫緊湊。

      塔:左右結構,部首是“土”字旁,右邊是“草字頭”與一個“合”,注意與“答”的區分。

      茫、芒:這兩字的相同點是:兩字都是上下結構的字,讀音相同;不同點:“茫”比“芒”多一個三點水旁。注意“亡”字的筆順:點,橫,豎折。

      初:左右結構,左邊是衣字旁,右邊是個“刀”。

      淡: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兩個“火”字在一起,“淡”的反義詞是“濃”。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5)理解詞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 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 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 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 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讀完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大家自由地談一談

      四、練習:

      1.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讀一讀生字能把生字和音節用線連起來。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22 初冬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初冬季節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指導學生學習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3.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教學難點:

      知道初冬季節的一些景物特點,理解課文中太陽、田野和樹林在霧中、霧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準備:電腦,錄像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一年有幾個季節?

      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走來,萬物發生了變化,歡笑留在了每個人的臉上。現在正是深秋時節,過些日子冬天即將來臨,那冬天剛剛開始的這段時間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課題。

      2.教師板書課題 《初冬》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路。

      1.學生自己讀一遍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讀生字詞:

      初冬

      田野

      莊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樂,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做到: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評價老師朗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茫茫。

      1)這樣大的霧,課文中用什么詞語形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茫茫)

      2)讀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電腦演示,進行品讀。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數一數有幾句話,想一想有什么沒讀懂的地方?

      2.根據學生的問題,指導學生理解詞句。

      1)隔著我們和田野、樹林間的這層紗,指的是什么?

      2)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這兩句話中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導朗讀,看電腦演示,試著把模模糊糊的感覺讀出來。

      (三)第三自然段:

      1.師生分別讀一遍,然后比較讀的情況。

      2.指名談體會,理解文章內容,幫助學生體會詞語。

      3.看電腦演示,體會:發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礎上練習讀。

      (四)小結:

      1.課中練習:讓學生口頭練習

      1)下霧時,遠處的塔、小山都( )了。

      2)下霧時,近處的田野、樹林都( )了。

      3)下霧時,太陽像個紅球,( )淡淡

      的光。

      進行評價:

      1)下霧時,遠處的塔、小山都( 望不見 )了。

      2)下霧時,近處的田野、樹林都( 看不清 )了。

      3)下霧時,太陽像個紅球,( 發出 )淡淡的光。

      2.總結學法:剛才我們在理解詞句時,運用了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在讀書讀報時遇到讀不懂得詞句,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或者做這些事情的情況,這樣就可以讀懂了。

      (五)第四、第五自然段:

      1.觀察下霧時和霧散后的兩幅圖。說說自己的感受。

      2.自己讀四、五自然段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霧散后,太陽( )光芒來。

      2)霧散后,遠處的塔、小山都( )了。

      3)霧散后,近處的田野、樹林也( )了。

      3:電腦演示下霧時和霧散后景色的對比,體會后練習朗讀。

      (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1.小組自學。要求:

      1)一個同學朗讀。

      2)其他人結合一段內容談體會。

      3)同學間相互補充。

      2.匯報學習成果

      3.看錄像體會初冬景色的特點。

      四、再讀課文,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

      2.師生共同介紹有關初冬景色的資料

      3.總結 :在學習這一課的過程中,我們運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了詞句;在學習

      的同時,同學們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領略了初冬的景色,收獲真不少!

      五、布置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自己配樂朗讀全文。

      2.從課外書中找一找,讀一讀描寫各個季節的景色的文章。

      板書設計:

      22 初冬

      下霧時 霧散后

      望不見 望得見

      看不清 看得清

      發出 射出

      探究活動

      觀察下霧前和霧后的景象和其變化。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了解我歲我國南極考察隊赴南極看到企鵝的情況,激發我們學科學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詞句,讀懂課文。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的方法。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范讀課文。

      三、理解第一段內容。

      1、讀課文,這段說的是什么?

      2、為什么我高興得又蹦又跳?

      四、理解第二段內容。

      1、說說這幾句話各講了什么?

      2、這一段將什么?

      五、理解第三段內容。

      1、說說這一段講了幾種企鵝?

      2、它們各是什么樣子?

      六、理解第四段內容。

      1、從哪些語句看出企鵝十分有趣?

      2、看圖,想象我和小企鵝合影留念時的動作、表情?

      3、母企鵝怎樣喂養小企鵝?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七、理解第五段內容。

      怎樣判斷小企鵝變成大企鵝?

      八、總結全文。

      九、教學心得: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般常態教學目標:

      通過默讀——散讀——朗讀等形式的讀,思考科學技術改變環境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利弊問題

      說明文知識積累目標:

      了解說明文以及相關的基本概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口語交際的訓練設計目標:

      你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城市中什么問題困擾著市民?你對此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議嗎?

      寫作訓練的借鑒目標:

      提交一份報告:就如何解決市民生活中問題談談自己想法/合理化的建議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導入:了解掌握基本概念

      五種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三種文體:

      1、記敘文

      2、說明文

      3、議論文

      一、說明對象及其特征:

      1、說明的對象是指被說明的事物或事理

      《巨傘下的城市》:巨傘 or. 城市?

      2、說明對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

      巨傘——巨大(舉世罕見)

      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它的“巨大”?

      (1)擎天 (2)3600萬平方米

      (3)67米、60根 (4)350萬美元

      二、說明順序

      1、邏輯順序:按照事理的關系來安排先后順序

      2、時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發展過程說明事物

      (介紹變化過程)

      3、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方位順序說明事物

      (形狀、構造)

      一個重要且無聊的提示:

      一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若既不是時間順序,又不是空間順序,那它一定是屬于邏輯順序要不然,這就是篇失敗的說明文然而,考試中(理論上)不會出現這種失敗的說明文

      《巨傘下的城市》條例清晰,是按順序進行說明的

      《巨傘下的城市》各段分別說明了什么?

      “巨傘”的存在

      “巨傘”的地點

      “巨傘”的樣子

      “巨傘”的作用

      “巨傘”的利弊功過

      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舉例子:詳細、明了

      2、列數字:具體、準確

      如:《巨傘下的城市》第2、3、4節

      3、作比較:突出特征

      如:《巨傘下的城市》第5節

      巨傘的“利”和“弊”:

      利(1)小城寒冬臘月,溫暖如春,居民不受氣候劇變之苦

      (2)鄰里街坊相處比以前要親切和睦

      (3)家家戶戶省下了不少的取暖費用

      (4)小城成為聞名全球的觀光勝地

      弊(1)天長日久,對人的肌體素質與心理健康會產生不良的也影響

      (2)整個建傘的過程費用高達350萬元

      4、分類別:層次分明,避免重復

      5、打比方:生動、形象

      《巨傘下的城市》第3節的最后一句

      6、下定義:明確概念

      7、制圖表:直觀清晰

      如:《統籌方法》

      四、說明的語言

      說明文要求準確

      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等都要求準確無誤地反映說明對象的客觀真實情況

      課堂練習:

      1.“刪除”類

      “只要不是整天連陰,太陽能收集器便可發揮聚熱功能……”中“只要不是整天連陰”能否刪除?為什么?

      答:不能這指出了具體的天氣條件,刪除則變成無論天氣怎樣,太陽能收集器都可以發揮聚熱的功能

      [答題思路]

      <判斷:能> <存在時的作用><刪除后的句意變化>

      2.“替換”類

      “因此多數人對這項工程抱贊成與欣賞的態度”中的“多數”可否換成“全部”?為什么?

      答:不能“多數”表示很多人抱這樣的態度,改為“全部”則意為所有人都贊成,這與事實不符

      [答題思路]

      <判斷:不能> <比較兩者區別><與事實不符>

      五、口語交際的訓練:

      你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城市中什么問題困擾著市民?

      你對此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議嗎?

      六、作業:提交一份報告:就如何解決市民生活中問題談談自己想法/合理化的建議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匯編5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匯編8篇03-16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5篇04-1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6篇03-28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10篇03-22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3-17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八篇03-16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八篇03-12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3-11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9篇03-09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10篇04-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理论 | 性色AV福利片 | 色婷婷婷亚洲综合丁香五月 | 亚洲日韩国内欧洲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 色依依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