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在識字樂園里
長樂市實驗小學 楊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照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大語文觀”為指導,打破只局限于課堂課本的做法,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通過多種途徑,建立一個識字教學的開放系統。
一、 創設情境 誘導認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生剛入學時,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感興趣,無形中就產生想認識、想了解的欲望。教師可利用他們的好奇心,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制作胸卡,寫上校名、班級、姓名、家庭住址等。平時見到同學能叫出名字,互相問好,并漸漸認識胸卡上的漢字。課間休息時,同學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你看我的胸卡,識幾個名字。我看你的胸卡,識幾個家庭地址,在相互交往中識字。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對環境的布置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來設計安排。注意創設教室文化環境,讓教室中的每一面墻、每一樣物品都能“說話”,給學生一個識字的氛圍。精心布置了“字寶寶樂園” “識字天地”,“我是識字大王”等圖案新穎,設計別致的畫片,給孩子們無限遐想的空間。在班級的學習園地出專題欄,并及時更換,校園的文化環境也是一個識字的課堂。校園里的宣傳標語、櫥窗、專用教室的名稱等都是學生認字的教材。既了解了時事政治,又認識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人,接觸社會,豐富生活閱歷,使識字活動猶如春風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把學生熟悉的或不太熟悉的生活場景在課堂教學中再現出來,并引導學生置身于這些生活情境之中,去親自體驗感受,產生語文學習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意識,就會縮短與學習內容的距離,并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的欲望與熱情,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識字。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識字教學,學生就能盡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二、開拓途徑 引導認字
陶行知先生說過:“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 孩子們的生活、娛樂、學習、人際交往都離不開社會,特別在當今的文明社會里,走上街頭,各種廣告、標語、店名、商品標牌、宣傳欄等比比皆是,隨處可見,形成了一個文字的世界。家長和老師從小把孩子領進社會課堂,學習語文,接受教育,實踐參與。學生通過“廣告認字”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搜集廣告,在老師的指導下剪貼,分類貼成了自己的認字本,動手又動腦,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采集信息的能力,其價值不僅僅在認字上.
三、寓認于玩 愉快認字
學與玩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學習。教師根據兒童身心特點與認識規律,審時度勢,合理選擇,精心設計出玩的氛圍。學生在形象生動的認字游戲中充分享受“玩”的歡樂,絲毫不感到有學習的負擔。
1、識字猜字謎。如果單單要求學生認識漢字,枯燥而又乏味。那么,教師不妨利用漢字的字形結構,讓學生在玩漢字的同時,編個字謎來記住漢字。透過一個一個謎面,我們看到一顆顆天真、幼稚、聰慧的童心在跳動。可見,在輕松的識字環境中,學生蘊含的潛能一旦被激發,那他們的智慧是無窮的。通過猜字謎,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而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枯燥繁瑣、難學難記的方塊字原來是一個個饒有趣味的書寫.
2、編順口溜識字
編順口溜和字謎雖然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在識字過程中經常愿意采用的,但是由于要兼顧到字數和押韻,教師往往需要在學生創作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3、利用圖畫識字。
漢字字體形象而多變,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或高山流水,或花鳥蟲魚,或人物百態,俏麗多姿,豐富多彩。在與學生玩識字游戲時,可抓住漢字形象、直觀的特點來誘發學生對漢字想象的美,并可通過圖畫來加以鞏固。在教學中按照漢字規律組織教學,探索象形文字的教學法。課堂上,先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學生先有感觀認識,然后把這些圖畫變形,再請學生主動去尋找相似的漢字,充分發揮出識字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整個識字過程,既讓學生覺得漢字好玩、有趣、易識、易記,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美的能力。“字里乾坤天地寬。”通過作畫,改變了機械識字的方法,使得學生樂學、好學。
4、游戲鞏固識字
低年級學生識字的主要問題在于他們學得快、忘得也快。通過實踐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多種多樣的游戲在給學生帶來樂趣、鞏固識字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啟迪。讓孩子們在喜歡的游戲或比賽中鞏固識字、在識字鞏固中又探究他們所喜歡的新的游戲和比賽,可以達到識字記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外閱讀 擴大認字
學習心理學認為,學生最熟悉的東西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認字是為了應用,結合新教材識字活動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再從課外回歸到課內讀一讀賀卡上的字等都是學生喜歡的課外活動,而在課堂上又常常激發出交流的熱情,你教給我,我傳給你,學生的信息量滾雪球似的增大。他們已不滿足于一個一個去認字,不滿足于聽故事、看動畫片,自己閱讀書已是他們的強烈愿望。因而到學生識字達到一定的量以后,老師根據學生的強烈的求知心理采用積極的辦法同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組織學生閱讀課外書:童話故事、古詩詞、兒歌、謎語、繞口令等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學生在閱讀中識字,識字又促進了閱讀,使學生的閱讀心理需要得到了滿足,從而激發學生去學習更多的生字。閱讀不僅鞏固了所認的字,增加了知識,培養了閱讀能力,而且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又認了很多字。這種認字,除了借助于拼音、查字典以外,
是靠聯系上下文,靠字形的聯系,其中“猜、蒙”起了很大作用。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天地,相信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是一個體驗的過程!
五、認寫結合 促進認字
認字多了,閱讀量增大了,學生的寫字能力逐漸增強了,教師就嘗試讓學生來寫。認寫結合,以認帶寫,以寫固認。
首先,從摘抄起步。鼓勵學生把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好段等摘抄下來,熟讀背誦。對摘抄好、背誦好的學生,就送給他“摘抄大王”的稱號。其次,在摘抄在基礎上,教師還鼓勵學生寫日記,從寫一句話到寫兩句、三句,從寫幾句到寫一段。寫一句話就要寫完整,寫一段話就要寫通順;不會寫的字可用拼音代替。還可以貼圖看圖寫話、畫圖看圖寫話等。識字、寫作相互促進,識字能力、寫作能力、運用能力共同提高了。
六、利用學習工具,自能識字
小學識字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目標。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從字音、字形、字義三個方面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恰當地提出自學的要求,教會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幾套工具:字音工具--漢語拼音;字形工具--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漢字知識;字義工具--字典。為此,我們在一年級(上)學習獨體字時,就將漢字的25個基本筆畫、30個偏旁部首歸類整理,分發給學生。新教材將原來是二年級查字典的教學任務提前至一年級(下)進行。學生學會了查字典,使識字活動如虎添翼,學生在閱讀、寫話中,遇到困難就可以找字典幫忙。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從而最終實現學生自能識字的目標。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由地放飛在識字的樂園里。讓每一天都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在實踐中,通過自信心的提升,記憶力的增強,思維速度的提高和閱讀量的增加,真正達到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放飛在識字樂園里(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識字教案日月水火
2.識字教學課件
3.識字寫字課件
4.天地人識字教案
6.識字教學計劃
8.識字寫字教學課件
9.驚悚樂園語錄
10.識字教學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