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語文語句排序方法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語文語句排序方法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考點概要
排列語序題主要考查語言的連貫,是很好的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訓練方式。基本要求是連綴句子。將思想表達清楚,不亂不澀,考慮好前后的貫通和銜接的緊密。
排序題近年來受到了很多命題者的青睞,從最近兩年的中考試卷看,考查的題型主要有
①選擇題。
②要求把在一定語言環境中打亂順序的一組句子重新排序。
③給出一組打亂順序的句子,讓考生自主排序。
二、方法技巧
考生快速解答這類排列語序題,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尋線索:
記敘文段一般有明確的線索。線索可從時間變化、地點轉換、事件發展、人物變換、情感變化等方面去尋找。
2、理順序:
說明文段一般有明確的說明順序,其順序有時間、空間、邏輯等,可依此順序重新排列打亂的句子。
3、明結構:
議論文段的論證結構。有總分總式、并列式、層進式(說明文段也有這些結構特點),可依其結構規律排列語序。
4、抓詞語:
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與下旬句首有相同詞語相互承接,據此可給句子排序。還可以通過找上下旬的關聯詞語、指示代詞、序數詞以及“又、再、也”等語言標志,來正確排序。
5、找重點句:
找總領句或總結句。如提出問題的句子,概述句后總結性的句子。
6、按照邏輯思維的習慣和認知的過程來排序。即按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律排序。
總之,在梳理、排列語序的過程中,我們要通讀材料,首先要找準中心詞、中心句,分析其它詞與中心詞,其它句子與中心句的關系。還可以抓住一些代詞、關聯詞語和帶總結性的詞語或找出首句和尾句來幫助分析,如果是選擇題,不妨先通過排除法來縮小范圍。
三、典例解析
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 )
①真正的友情儲蓄,是不可以單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
③任何帶功利性的友情儲蓄,不僅得不到利息,而且連本錢都會喪失殆盡。
④而是要通過彼此的積累加重其分量。
⑤這筆儲蓄,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一把真誠的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思路分析:這類排序題,關鍵先要找準第一句。首先應該通讀全文,對所給材料要有一個整體把握。其次,注意捕捉材料中的中心句,即概括性較強的句子,因為這一類的句子一般出現在段首。
最后試著以這個句子為段首,把全文串起來,看看是否通順。以該題為例,這5句話中④⑤句分別有轉折和指代的意味,都和上文有關,所以容易排除作為首句的可能,①②③句中,①③句中直接使用了“友情儲蓄”這一概念,而這個概念顯然是從第②句“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中來的。這樣一分析,我們不難確定首句應該是第②句。
確定了首句就比較容易排列了,在把友情比作儲蓄后,緊接著⑤旬對這個比喻的含義作了進一步的闡釋,然后①④③句從反面對“真正的友情儲蓄”加以論述,整段文字先正面后反面,結構清晰,條理清楚。
這樣,我們就可以確定答案應該選擇B項。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橫線上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 ) 天地有大美,于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雜處藏。人,——;——。
這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更多的人——。
①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
②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
③一復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復雜來卻簡單。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思路分析:本題難度較大,注重考查學生對所給句子的分析、整理能力。前兩空,根據上文中的“簡單”、“復雜”,應該選擇②③兩句;文段意在強調“快樂的人少”,再依據②③句內部關系,因此②句在前。而①④兩句也迎刃而解了,正確答案應該是C項。
“語句銜接題”的要求有三:
1、簡明
2、連貫
3、得體
中考語句銜接題分兩種類型:
1、排列語序:先給幾個句子編號,每個選項都是一種序號排列。
2、定位選句:句子的位置已經確定,要求選擇合適的句子填入。
全國中考語文排列語序試題主要涉及這樣幾個方面:
①理解長句的基本結構;
②理解語段中關鍵句子的意思;
③為上下文銜接選用恰當的句子;
④用序號重新排列句子順序使其通順并前后銜接一致;
⑤在語段空白處插入與上下文相銜接的句子等。
抓標志,理規律,探邏輯。
㈠抓標志
有時間轉換標志,如“以前”、“現在”、“將來”等;
有空間轉換標志,如“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等;
有邏輯轉換標志,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1、
①太清宮,又名下清宮或下宮,是宋太祖(公元960—967)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道場。
②明萬歷年間,太清宮近乎荒廢。
③南京報恩寺的和尚憨山買下宮前的一塊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
④后海印寺被毀,又建了太清宮。
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國師邱長春曾在此宮修道。
【指點迷津】時間轉換標志:“宋太祖”、“明萬歷年間”、“建了”、“又建了”、“元太祖”
【答案】①⑤②③④
2、
①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②一片片坐著、臥著、走著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灘上,也突然明亮起來。
④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似的,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⑤那是一輪燦爛的滿月。
【指點迷津】空間轉換標志:天上—月亮—地上—大海—海灘
【答案】⑤④①③②
3、
某校師生野營訓練來到村里,--------------和村民一道投入搶收戰斗。
①就像勇敢的戰士一樣,②不顧一天行軍的疲勞,③馬上扔下背包,④聽到大雨即將來臨的廣播,【指點迷津】邏輯轉換標志:來到村里——聽到廣播——不顧疲勞——扔下背包——投入戰斗
【答案】④②③①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組委發布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式樣。下面介紹獎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項是()。
①獎牌背面鑲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
③獎牌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
④獎牌的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
A、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②①⑤④
㈡、理規律
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由表及里
由淺入深
由主到次
由現象到本質
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由物質到意識再由意識到物質等
借助關聯詞、指示代詞是解決這種題型最常用的方法。
1、
①一方面,以娛樂為職能的大眾文化得到蓬勃發展的機會
②與此同時,文化領域卻有全然不同的景觀。
③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國,商品大潮洶涌而起,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無限生氣。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則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指點迷津】關聯詞“一方面”“與此同時”“則”,因⑤句中有“則”字,憑語意排在①后。這幾個句子是談論一種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據此思維順序,②應排在④之后,⑥作為解答應排在提問的③之后
【答案】④②①⑤③⑥。
2、
下列句子正確的表達順序是:
①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會有練習的機會。
②既然不得不如此,我們就沒有理由不接受它。
③課堂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辦法。
④作文,想來不是人的本性所需要。
⑤針對此情況,所以命題,限期完篇,總是出于不得已。
⑥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可以來代替這種辦法。
⑦因而要練習就不能不規定個辦法限制如何做,這結果就產生了課堂作文。
【指點迷津】抓住這段話中的思路是“如何看課堂作文”,以及②⑥⑦句中的關系聯詞
“既然”、“但”、“因而”,又進一步理解到⑥句中的“這種辦法”是指③句中的“課堂作文”。
【答案】③⑥④⑦①⑤②
(三)、探邏輯
邏輯就是指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思維的規律性。
如揭示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在其萌發、產生、發展、興盛、衰微、消亡的過程;
如揭示思維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在混沌、啟蒙、發展、鼎盛、終極的過程。
邏輯往往不象規律那樣易清理,它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感悟出其內在的邏輯規律,從而排出合理的句序。
1、第一天到達一個小村的小旅店過夜。“雞聲茅店月”—這詩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①月色窺窗
②天將破曉時
③周圍死般沉靜
④醒來聽到雞鳴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問候
【指點迷津】生活邏輯:一個從睡眠中醒來的人對外界最初的感知應是聲音,然后才是視覺的反映。當然,這一切發生的時間都是“天將破曉時”。
答案:②④③①⑤
2、將①——④句填在橫線上,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最動人的是秋林映著落日。____,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①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
②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酡紅所懾住
③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指點迷津】情感變化:秋林映落日,作者抒情懷。夕陽如血,酡紅如醉;情因景生,薄暮生凄楚,傷感淚滿懷;人醉動人景,情愿把情凝。
答案:B
3、山是靜的,海是動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潑的。____從天邊微波瘋潮地直卷到岸邊,觸著崖石,更欣然地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它沒有一刻靜止!
③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④凝望著青山,一片黑郁郁的連綿不動。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指點迷津】這是一幅海山遠觀圖。隱藏的規律和邏輯:作者落墨在海,卻以山來襯托海。山海相映,動靜互襯。從橫線后緊接的句子來看,描述主體是波濤洶涌的大海,故②句應在橫線的最后,這樣語意才緊密相連。再看另外三句,后寫大海,前必寫山,這樣才能前后照應,一一對應。①句中喻體病牛,本體只能是青山,而不可能是大海,因而④必定在①前。同時也體現了由遠山到近海的規律。
答案:C
【中考語文語句排序方法總結】相關文章:
學習語文語句11-10
最新的2023高考語文散文鑒賞的方法06-17
少兒英語句子教學方法06-15
中考語文《告別白鴿》閱讀答案03-27
中考語文《貓人》閱讀答案03-27
中考語文必備古詩的重點考點03-26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11-12
中考語文古詩中的“風”考點05-09
中考語文《家里養著月亮》閱讀答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