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閱讀訓練附答案

    時間:2024-08-10 13:46:18 記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訓練附答案

      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完成(1)—(6)題。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訓練附答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欣然起行 ②念無與為樂者

      ③遂至承天寺 ④如積水空明

      (2)概括寫出本文“記”的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3)翻譯語句。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文章集中寫景的句子是哪一句?內容可用那四個字簡括之?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6)文中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實際不是這樣,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參考答案:

      (1)①高興的樣子 ②考慮,想到 ③于是,就 ④清明澄澈

      (2)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我”、張懷民;夜游承天寺

      (3)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錯縱橫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枝葉在月光下的影子。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色竹影

      (5)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6)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處”句點明了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訓練附答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附答案06-17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附答案7篇06-02

    記承天寺夜游的閱讀答案09-19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07-11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09-14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1-23

    記承天寺夜游試題附答案11-03

    《記承天寺夜游》《觀月記》閱讀理解附答案11-01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題目和答案09-02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5篇)10-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 | 午夜偷拍精品用户偷拍卧室 | 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