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課堂實錄

    時間:2025-07-14 15:01: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的人》課堂實錄

      師:上課。(師生問好)

    《有的人》課堂實錄

      師:打開書,今天講《有的人》。(板書:有的人)請看預習提示第一段,然后說說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生①:老師講過,對作家介紹的了解,應從名、時、地、評、作五方面去掌握。預習提示講了名:即作者臧克家;時:作者出生于1905年;地:作者籍貫山東諸城;評:當代作家、詩人;作:代表作《臧克家詩選》。

      師:很好。看來你已經掌握了這一規律。希望同學們以后在了解作家時也要從名、時、地、評、作這五個方面考慮。

      師:下面讀課文。讀時請大家注意前四節出現了八處“有的人”,讀后請你們把詩中前四節的八處“有的人”分別改換成具體的某一種人、某一類人。下面按座次朗讀課文。

      生②:讀課文。(一人讀完)

      師:讀得不錯!節奏和語氣都很好。下面準備兩分鐘,將文中前四節的八處“有的人”改換成具體的某一種人、某一類人。(眾生思考,師巡視)。

      師:時間到。你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生③:剝削者活著,他已經死了;

      革命者死了,他還活著。

      (該生依次將八處“有的人”四處換成了“剝削者”,四處換成了“革命者”。)

      師:你首先發言,勇氣可嘉。大家再發言時請注意把詩中的八處“有的人”分別(加重語氣)改成某一種人、某一類人。

      生④:被人民憎惡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被人民愛戴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殘酷剝削人民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一心默默奉獻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

      師:很好!你沒有用好人、壞人之類籠統的說法,而是用了“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獻的人”等說法。這樣不僅表明了是哪一種人,而且揭示了這種人的內心世界。這樣說既具體,又明確,還有深度。

      生⑤:

      魚肉人民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造福人民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反動統治者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共產黨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沽名釣譽之徒,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大公無私之士,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壓迫人民的暴君,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廉潔奉公的公仆,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師:請大家談一談,改得怎么樣?

      生⑥:他改得有深度。像“魚肉人民的人”,“廉潔奉公的公仆”等說法,不但表明了這樣的人是什么人,而且表明了他們在干什么和想什么。

      生⑦:我認為他改的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和前面的發言不重復,同樣的意思,他換了說法。

      生⑧: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詞匯豐富,語言生動。像“沽名釣譽之徒”和“大公無私之士”,不但非常簡煉,而且句式整齊,兩句相對,很有點兒詩的味道。

      師:大家談得很好。我同意你們的看法。他改讀的課文除了具有深度之外,正如同學們所指出的那樣,和別人的說法不重復,這是個很大的優點。怎樣才能和別人的說法不重復呢?這就是思考問題要有廣度,也就是要打開思路。例如:他把“被人民憎惡的人”換成了“魚肉人民的人”這是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結果。只有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才會打開思路,增加思維的廣度。通過剛才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強調了思考問題要注意深度和廣度,希望同學們努力這樣去做。

      通過幾位同學的改讀課文,看來大家對詩中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樣的人,已經清楚了。現在請大家研究一下,詩中的八個“有的人”可以分為幾種類型?準備一分鐘。

      生⑨:我認為應分成兩類:一類是對人民有利的人;一類是對人民有害的人。

      師:還有嗎?

      生:(不語、搖頭、思考)

      師:這樣分是正確的。這首詩實際上就寫了兩種人。一種是有利于人民的人,一種是有害于人民的人。(板書:兩種人)請大家研究一下這兩種人都有哪幾個方面的不同?

      生10:我認為這兩種人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同,因為詩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師:對,有的人雖死猶生;有的人雖生猶死。由于這兩種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具體反映在他們的生死上,為了簡便,我們說生死不同。(板書:生死)這首詩是紀念魯迅先生的,他雖然死了,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還有什么不同?

      生11:我認為,這兩種人的言行不同。詩中寫道:“有的人騎在人們的頭上‘呵,我多偉大’”,而“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師:很好。記得魯迅先生有一首詩,其中有一句詩正是先生自身的光輝寫照。誰知道?

      生12:俯首甘為孺子牛。

      師:對。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是“行”。騎在人民的頭上“啊,我多偉大”,這是什么呢?

      生齊:言和行。

      師:那我們就說言行不同。(板書:言行)

      生13:還有思想不同。詩中說:“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師:也對。不過說思想不同是否范圍大了一些,誰能換一種更具體準確的說法。

      生14:目的不同。

      生15:所求不同。

      生16:覺悟不同。

      生17:追求不同。

      師:大家談了五種看法:“思想不同,覺悟不同,目的不同,所求不同,追求不同。”我們怎樣從這五種看法中,篩選出一種最準確,最恰當的說法呢?現在我們采用第一種做法:“排除法”。就是把含義范圍過大的、籠統的說法去掉。大家看看哪個說法應該去掉?

      生18:“思想不同”范圍大。這是剛才您說的。

      (眾生笑)

      生19:我認為“覺悟不同”和“思想不同”差不多,范圍也大,也應該去掉。

      師:對,覺悟,意思是人思想認識上的醒悟,范圍也大。咱們就把“思想不同”和“覺悟不同”去掉。現在還剩下“目的不同,所求不同,追求不同”這三個說法。我們采取“合并法”,就是把意思相同的說法合并,只留下一個。大家看看,這三個說法中,有沒有意思相同的?

      生20:我認為“所求不同”和“追求不同”意思一樣,應該去掉一個。

      師:對。你認為去掉哪個好?

      生20:去掉“所求不同”,因為“追求不同”意思更明確,也通俗。

      師:說得好!咱們就把“所求不同”去掉。現在還剩下“目的不同”和“追求不同”兩種說法。我們再采用“分辨法”。就是分辨一下“目的”和“追求”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看看哪個說法更符合詩句的意思。目的,意思是想要得到的結果。追求,意思是爭取達到某種目的。大家分辨一下,看看哪個說法準確?

      (眾生思考,片刻。)

      生21:我認為“追求不同”準確。我是從“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這句詩看出來的。“想‘不朽’”就是爭取不朽的意思。

      師:完成正確。這兩種人的追求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是爭取不朽,想自己千古留名,完全是為個人打算。另一種人足默默奉獻,不圖個人名利,非常高尚。現在剩下了一種最準確的說法,就是“追求不同”。(板書:追求)這兩種人還有什么不同?

      生22:還有作用不同。詩中說:“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

      師:對,作用不同。(板書:作用)

      生23:我認為還有下場不同。這首詩的后三節,就是講的這個問題。(該生讀后三節。)

      師:意思對,但從感情色彩上看,用在兩種人身上都合適嗎?你能否改一下,換一個適用于這兩種人的詞語。

      生23:結局不同。

      師:改得好!(板書:結局)這首詩告訴我們,這兩種人生死不同,言行不同,追求不同,作用不同,他們的結局也不同。為了說明這兩種人的不同,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呢?

      生24:對比。每一節都是兩種人對比。

      師:對。全詩從頭到尾,處處對比。這是本詩的第一個特點。(板書:對比)下面大家考慮:通過前四節的鮮明對比,我們已經了解了這兩種人,那么能否將后三節去掉呢?

      生25:不能去掉。寫后三節是為了前后呼應。

      師:對。那前后是怎樣呼應的呢?

      生26: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結果。

      生27:前四節與后三節是因果關系。正因為前四節寫了這兩種人的不同表現,所以才有后面三節這兩種人的不同結果,也就是對他們的議論。

      師:說得好!因果關系不能忽視。誰說說,是怎樣議論的呢?

      生28:對好人歌頌,對壞人責備。后三節說:對人民有益的人,人民把他“記住”“抬舉得很高”;對人民有害的人,“人民把他摔垮”。

      師:對。對好人的稱贊,對壞人的斥責,這就是議論。詩中說“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這是什么意思呢?

      生29:古詩中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想這里是說對人民有益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師:是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者,生命力是無限的。他們逝世之后,也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魯迅先生就是這樣。最后一節“抬舉”一詞是什么意思?

      生30:是說“受人尊敬”。

      生31:是說“受人稱贊”。

      師:說得有道理。抬舉,意思是稱贊或提拔。這首詩有了后三節,就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是非觀念,使這首詩有了很強的教育意義。那么,這首詩告訴讀者的深刻道理是什么呢?

      生32:欺壓人民的人,騎在人民頭上的人,人民一定把他打倒;為人民服務的人,默默為他人奉獻的人,人民永遠記住他。

      生3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師:對。這首詩雖然通俗易懂,但說理深刻。除了通過對比表示肯定與否定以外,還有把兩種人不一樣的結局,很自然地說了出來,從而達到了評價這兩種人的目的。這是本詩的第二個特點:敘述中有議論。(板書:敘中有議)

      這首詩通過鮮明的對比和敘中有議的寫法,歌頌了魯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樣的人。下面齊讀課文,認真體會一下這首詩的內容和寫法。(師起頭:有的人,一、二——)

      (生齊讀)

      師:讀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對這首詩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復習一下剛才學過的詞語(師出示寫有詞語的卡片:抬舉)。

      生34:稱贊或提拔。

      師:對。(鈴響)下課。

    【《有的人》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有的人反思07-12

    有的人作文12-02

    《背影》課堂實錄09-06

    《論語》課堂實錄03-14

    《比尾巴 》課堂實錄03-15

    《貓》課堂實錄03-11

    《白鵝》課堂實錄03-13

    《掌聲》課堂實錄03-13

    《陽光》課堂實錄03-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日本欧美大码a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 | 亚洲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