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圓柱的表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人教版)第21~22頁例3例4,第22頁“練一練”,練習六第1~3題的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探索并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此前對圓面積公式的探索以及對長方體特征和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也為了學習本課內容奠定了知識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完善關于幾何形體的知識結構,豐富學生“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形體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設置了兩個例題。例3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相應的“練一練”對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行鞏固。例4是引導學生在例3的基礎上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材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經歷圓柱側面積、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理解這些方法的來源,便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并從中學到一些數學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圓柱側面積的含義。
(四)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抽象、判斷、概括、推理”等方法獲得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等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二、說教法和學法
小學生知識的形成總是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情認識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應盡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演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知識活動。基于這樣的認識,這節課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實驗法、引導發現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概括、歸納、演算、交流等多種方法進行學習,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應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
(一)操作導入,建立新舊知識聯系點。
學生以前學的面都是“平面”,而圓柱的側面是“曲面”,是本課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這個環節我分3步進行教學。
1、卷一卷,感知“由直變曲”。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引導他們卷成盡可能粗的圓柱紙簡。
其次,提問:原來長方形紙片是一個平面;現在卷成圓柱紙簡后,它還是平面嗎?讓學生感知“由直變曲”。
然后,我根據學生回答談話:在一定的條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變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變直”。
首先,我讓學生展開卷好的圓柱簡。
其次,提問:這個盡可能粗的圓柱紙簡展開后是什么形狀?讓學生感知“由曲變直”。
然后,談話:同樣,在一定條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變直”變為平面。
3、談話引入:今天我們將運用這個知識來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與表面積。(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通過這個環節的卷、展操作,讓學生感知圓柱的側面“由曲變直”的過程,使得“圓柱側面積”的新知識與“求長方形面積”的舊知識聯系起,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二)觀察對比,推導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環節,我將分兩步進行教學
1、觀察對比,理解圓柱側面積含義
首先,我讓學生再次卷出盡可能粗的圓柱紙簡。
其次,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對比。
(1)原來長方形紙片的長現在在么地方?寬呢?現在長方形紙片卷成圓柱簡后變成圓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長方形 長 寬
圓柱側面 表面周長 高
(2)誰能指出這個圓柱簡的兩個表面?(現在是空的)
【數學《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范文10-07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03-17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08-23
關于《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10-10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精選12篇)06-29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精選5篇)10-02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通用8篇)02-28
《圓柱的表面積》數學教學反思09-01
《圓柱的表面積》數學教學反思07-10
數學《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