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說課稿(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命題的概念,能把命題改寫若p則q的形式,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數學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命題的概念,若p則q形式的命題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是后續學習充要條件的基礎,這一章我們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常用邏輯用語,體會邏輯用語去表達和論證中的作用,他將成為反證法的理論依據,并為進一步學習,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推證能力打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構成,能判斷給定陳述句是否為命題,能判斷命題的真假;
(2)能把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
2、過程與方法:
(1)多讓學生舉命題的例子,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
(2)能把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命題的概念、命題的構成
(五)教學難點:分清命題的條件、結論和判斷命題的真假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是師生多向合作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學生發展為本,有效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并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引導發現法
(2)練習鞏固法
三、說學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我進行如下學法指導:
(1)由特殊到一般的劃歸方法: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去觀察、討論、探索、分析、發現、歸納、概括
(2)練習鞏固法
四、教學過程
學生探究過程:
1、思考、分析
下列語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點?你能判斷他們的真假嗎?
(1)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等于1800
(2)如果a,b是任意兩個正實數,那么a+b≥2(ab)1/2;
(3)如果實數a滿足a2=9,則a=3;
(4)中學生目前的學業負擔過重;
(5)中國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2、討論、判斷
學生通過討論,總結: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陳述句的形式,每句話都判斷什么事情。其中(1)(2)為真,(3)為假,(4)(5)的真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總是可以確定真假。
教師的引導分析: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3、抽象、歸納
定義:一般地,我們把用語言、符號或式子表達的,可以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叫做命題、其中判斷為真的語句叫做真命題,判斷為假的語句叫做假命題、
命題的定義的要點:能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從命題的定義,判斷學生所舉例子是否是命題,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例1判斷下列語句中哪些是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真命題)
(2)若整數a是素數,則a是奇數;(假命題)
(3)指數函數是增函數嗎?(不是)
(4)若空間中兩條直線不相交,則這兩條直線平行;(假命題)
(5)x>15(不是)
讓學生思考、辨析、討論解決,且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兩點:第一是“陳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斷真假”,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均不是命題。
練習:判斷下列語句中哪些是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4)求證∏是無理數
(5)若X是實數,則X2+4X+5≥0
4、命題的構成――條件和結論
上面例1中的(2)(4)具有“若p,則q”的形式、在數學中,這種形式的命題是常見的。
“若p,則q”也可寫成“如果p,那么q”“只要p,就有q”等形式、其中p叫做命題的條件,q叫做命題的結論。
例2指出下列命題中的條件p和結論q;
(1)若整數a能被2整除,則a是偶數;
(2)若四邊形是菱形,則它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解:(1)條件p:整數a能被2整除,結論q:整數a是偶數;
(2)條件p:四邊形是菱形,結論q: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有一些命題表面上不是“若p,則q”的形式,但可以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例如:
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若兩個平面垂直于同一條直線,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例3將下列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并判斷真假。
(1)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2)負數的立方是負數;
(3)對頂角相等;
解:(1)若兩條直線垂直于同一條直線,則這兩條直線平行,它是假命題。
(2)若一個數是負數,則這個數的立方是負數。它是真命題。
(3)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它是真命題。
5、練習:P4:1、2、3
6、課堂小結
(1)、命題的概念
(2)、能指出命題的條件和結論
7、思考題
下列四個命題中,命題(1)與命題(2)(3)(4)的條件和結論之間分別有什么系?
(1)若f(x)是正弦函數,則f(x)是周期函數;
(2)若f(x)是周期函數,則f(x)是正弦函數;
(3)若f(x)不是正弦函數,則f(x)不是周期函數;
(4)若f(x)不是周期函數,則f(x)不是正弦函數;
四種命題中任意兩個命題之間有關系嗎?是什么關系?它們的真假性之間有關系嗎?是什么關系?
8、作業:P8:習題1、1A組第1、題
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其內容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和“起立游戲”、“送信游戲”等。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含義。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二、學生分析
學生認識了0~10并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后,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日常教學中,班上的人數較多,活動空間有限,組織起來也較困難。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學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有序、愉快地參與到各個活動中來,是本節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設計理念
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為此,我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1、課件展示——“數學樂園”全景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游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2、師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3、用獎“數字之星”的方法激勵學生多發言、多動腦。
(二)活動1:走迷宮游戲。
(1)復習對0~10各數的認識。
①說數字:學生說出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的數字0~10,教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②用數字:引導學生用黑板上的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說一句話。
③找數字:啟發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字娃娃”,體會數字的重要性,并邀請“數字娃娃”一塊兒做游戲。
④排數字:啟發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點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學生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排數字卡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出示小黑板)教師以一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導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著走著,突然迷路了,這怎么辦呀?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迷路了,怎么辦才好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于是聰明的`小白兔按媽媽的話去做,終于回家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樣走的嗎?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白兔找家。
讓四個學生分別在四塊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筆畫不同路線,其他學生在課本上畫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線。
(4)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5)找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找其中的規律,如,“從1走到2有幾種方法?”“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并作為課后的作業,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三)活動2:對口令游戲。
1、(放快節奏鼓點音樂)師生對口令,如師說“我出3”,生答“我出5”,復習數的組成。
2、同桌互對口令,復習數的組成。
(四)活動3:送信游戲。
學生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每人從抽屜里拿出一個反面寫有一個數字的信封,然后請學生把桌面上的得數與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請其中一組學生上臺演示完成,之后評價,找對的學生表揚自己。
(五)活動4:起立游戲。
1、報數:請兩豎行學生從前往后,從后往前報數。
2、數數排第幾:讓每位同學通過數數和思考,對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戲:教師點到從前(后)數第幾位學生,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間的方向,并注意讓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六)活動5:投擲游戲。
布置好游戲場地,教師點幾位學生按規則向簍里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學生當評判員,用圓片貼在黑板上表示投進球的數量,之后請其他學生當“小記者”,報道幾位學生的投球成績并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學生說說有幾個球沒投進,并說出自己的算法。
(七)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不開心?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呢?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就一定會成為生活中的“小小數學家”.
數學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生二年級初步學習組合數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也是《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操作等數學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并培養學生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初步學會有序的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方法、過程和結果。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能夠把物體進行簡單的組合,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感性層面,無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節課,我盡量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方法去主動發現和獲取知識。
三、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了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法,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建立起了自信。學生在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評價的學習過程中獲取了新知。
四、教學流程
依據新課程所追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整合”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握手問候
所以上課伊始,我和同學們親切的握手問好。讓學生在回答“怎樣握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再為學生創設游園的教學情境,從而揭示課題。這樣不僅很快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還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之間是緊密聯系的。
第二環節:穿衣搭配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創設了游園的情境,并設計搭配服裝的環節,學生通過拼擺學具、動筆連線等方法,能夠自主設計出6種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后來的實踐課中,在學生匯報時,我引導學生總結出幾種記錄搭配過程的方法,并得出連線加序號的方法最簡便,這樣的設計既激起了學生對組合的興趣,又給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同時也為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礎。
在穿衣搭配這個環節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選擇早餐、解決門票、設計路線這三個環節,循序漸進的讓學生體會到了“按一定順序操作”的重要性,并學會了“全面的思考問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最后是第六環節:合影留念
在經歷了熱情高漲的游園活動后,會演雜技的小猴寶寶和貝貝出現了,全班同學要分別和它們合影,計算出照片數量后,順勢留了一道課后思考題“要是我和寶寶貝貝排成一排照一張像,我們三個的位置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呢?”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突出重點,把體現本節課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順序思考”板書在黑板的主要位置,并讓學生用學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確了學生思考的過程。
六、反思總結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游兒童樂園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科的應用,體驗到合作探究的成功。然而,本節課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不少問題。例如當學生說出各種搭配方法時我不應該急于要歸納、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學生有爭議的地方讓學生再次體驗。如果師生、生生能夠進行豐富交流、討論,學生的識就會提高、思維就會越發活躍。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說課稿(經典)06-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0
《數學梯形》說課稿09-22
數學說課稿10-02
數學溫度說課稿10-23
《數學樂園》說課稿08-08
數學樂園說課稿10-02
《數學廣角》說課稿03-01
《數學樂園》說課稿04-03
《數學廣角》說課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