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9-27 14:58:0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通過買書這一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胡計算方法。

      2、 使學生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3、 培養學生胡估算能力與求異思維。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學生自備學具。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書店嗎?今天啊,淘氣在動物王國的快樂書店開開張了,老板淘氣進了不少的新書,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出示掛圖課本主題畫:書架上層依此放好28本《汪汪樂園》,4本《海底世界》。)

      2、 提問:快樂書店都進了什么新書呢?你能向老板淘氣提出問題嗎?

      3、 學生討論,互相提問。指名學生就剛才的主題畫提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棒,老師能提出一個問題嗎?《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學生列出算式,老師在黑板上板書:28+4=

      3、 師:這個算式可真難,是我們以前都沒有看見過的,你們有信心把算式的答案給算出來嗎?現在就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小棒,紙,還有筆開動我們的腦筋來打敗這個難題。

      4、 分小組討論,研究算法。

      5、 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老師有選擇性地板書。比如:

      (1) 擺小棒

      (2) 28+2=3030+2=32

      (3) 8+4=1220+12=

      (4) 用豎式計算:

      28

      +4

      32

      (當學生想出辦法用豎式計算時,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師:這個小組可真棒,想出了用我們剛學過的新知識:列豎式來進行計算,誰來說一說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數位要對齊)。剛才我們發現寫算式的時候個位上加起來等于12,那那個十位上的1我們把它寫到哪里去呢?我們把它先寫到橫線的上面,算十位的時候再把它給加進去。

      6、 嘗試練習。

      師:小朋友們聰明了,為了難住大家,淘氣又買來了好多書(繼續圖片出示7本《淘氣歷險記》,16本《咪咪學校》。)

      提問:你能算出下層共有多少本書嗎?你是怎么計算的呢?

      學生匯報計算結果。

      三、鞏固應用

      1、 找書游戲。

      (1)把剪好的書模型貼在黑板上,書上寫有得數。

      (2)發計算卡片給部分學生,自己上臺找書。

      (3)其余小朋友觀察他們的書找對了嗎?

      (4)講評。

      2、 師:淘氣看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很喜歡同學們,于是他請來了他的小牛售書員。(CAI出示課件,圖片出示四種書的價錢。)你們想買書嗎?看看小牛怎么說。

      動畫小牛提問:你最想買哪兩種書?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指名告訴老師你用了多少錢。

      3、 師:同學們買書買得可真好,啊?那邊有個小男孩碰到難題了,我們去幫幫他好嗎?

      動畫小男孩提問:我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讓學生先估算,再列算式計算,然后進行討論和交流。

      4、 套圈游戲:

      淘氣套中了42分,你能說說他都套中了哪些小動物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自然數,知道自然數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了解自然數的規律以及奇數和偶數規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數一數,看一看,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發現數學規律的形成過程,體驗成功的感受。

      教學準備:

      七彩泡泡一瓶,幻燈片(電影院圖片、練習題),小試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禮物,大家看是什么? 教師出示七彩泡泡。

      請一名學生來吹泡泡。其他同學注意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 生開始吹泡泡。

      吹了一會兒,師喊停。

      問: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有的學生說一共12個泡泡,有的說10個,還有的說13個……

      師:這樣吧,讓這位同學重新吹一下,我們大家一起大聲的數出來。

      一生吹泡泡,其他人數:1、2、3、4、5、6、7、8、9、10、11、12、13、14、…… 師板書。

      師寫到20多的時候停了下來。

      說:我太累了,什么時候能數完?

      生:數到10000。

      師:數到一萬還能接著數嗎?

      生:能。10001,10002…

      生:永遠也數不完。

      師:永遠也數不完我應該用什么號結束?

      生:省略號,代表還有無數個數。

      師拿起七彩泡泡說:我也會吹。結果一個也沒吹出來。這應該用幾表示?

      生:0. 師板書。

      二、探索建模

      探索自然數的規律。

      師揭示:像0、1、2、3、4、5、6、7、8、9、10、11、12、13……這樣數出來的數我們把它們叫做自然數。

      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自然數。自然數除了可以這樣一個一個寫出來,還可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

      師在黑板上畫數軸表示。

      接下來我們一起研究研究自然數有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全班匯報。

      師在學生匯報時注意幫學生完善語言,適時引導。

      引導學生明確(幻燈片出示):

      ⑴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的自然數。

      ⑵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⑶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1.

      3、再次體驗。

      ⑴小游戲數一數。老師說一個數,學生接著數。

      ⑵幻燈片出示數軸,學生填空。

      ⑶(幻燈片出示)選一選哪些是自然數,哪些不是。

      4、找一找生活中的自然數。

      學生自由發言。如日歷,電話號,車牌號書頁…

      5、探索奇數和偶數的規律。

      師:自然數在生活中處處可見,請看老師找到的圖片。(幻燈片出示電影院的座位號)

      同學們讀一讀,師板書。

      1、 3、 5、 7、 9 11、13、15、17、19 21、23、25、27、29…… 這些數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單數。

      師:對,我們把生活中的單數叫做奇數。 奇數有哪些特點? 學生討論,匯報。

      最后(幻燈片出示)師總結這都是剛才大家自己總結的:

      ⑴最小的奇數是1,沒有的奇數。

      ⑵奇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⑶相鄰的兩個奇數相差2.

      ⑷奇數的個位分別是1、3、5、7、9. 同樣的方法認識偶數。

      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偶數的規律。

      6、小游戲。

      搶答:快速判斷老師說的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100045、2000140、3000019…

      說一說怎樣快速判斷。

      生:就是看個位。個位是1、3、5、7、9的數是奇數。個位是0、2、4、6、8的數偶數。

      三、應用實踐

      小試卷

      1、選擇自然數,奇數,偶數,填到合適的圈內。

      2、填數軸。

      3、填數列。 全班訂正同桌互判。

      全課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后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并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凈含量。

      4.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凈含量情況。

      5.揭示并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并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后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面、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游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后實際稱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布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布置課后實踐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聯系: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么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系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敘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射線、線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后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后畫邊.

      五、布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通過復習乘法的含義,進一步明確乘法與加法的內在聯系。

      2. 通過整理1~6的乘法口訣,初步了解乘法口訣表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發現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3. 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乘法口訣,提高口算正確率和速度,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以前去過游樂園嗎?(去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特殊的游樂園數學游樂園玩一玩,想去嗎?(想)我們出發吧!(放《郊游》歌,學生跟唱)

      [設計意圖:以去游樂園游玩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把學習知識看作一種其樂融融的享受。]

      二、 巧設游戲,啟迪思維

      1. 整理乘法口訣表。

      談話:哎呀,要想進游樂園,必須找出乘法口訣表排列的規律,并能背出來,游樂園的門才會自動打開。(出示乘法口訣表)瞧,這張口訣表還沒填完整呢,你會把它填完整嗎?

      (1) 學生自由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 出示完整的乘法口訣表,集體校對。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理乘法口訣表的活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尋找乘法口訣表中的規律。

      提問:請小朋友橫著讀一讀乘法口訣,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讀口訣,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發現的規律。

      學生發現的規律可能有:① 第一行有個1,第二行的每一句都有一個2,第三行② 每一行的第一個數按從小到大排列,第二個數相同。③ 第一行的口訣有一句,第二行有二句第幾行就有幾句口訣。

      小結:橫著看,口訣的排列與我們學習時的順序一樣,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訣,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訣第6行是6的乘法口訣。

      3. 練習背乘法口訣表。

      讓學生橫著把口訣讀一讀,看誰最先把1~6的乘法口訣背出來。

      反饋:指名背,全班齊背。

      談話:剛才我們橫著看口訣表,小朋友從口訣表中發現了很多規律,還能熟練地背出乘法口訣。我們再來豎著看口訣,看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讀口訣,交流發現的規律。

      學生發現的規律可能有:① 第一豎排的第一個數是1,第二豎排的第一個數是2 ② 每一豎排的第二個數按從小到大排列。③ 第一豎排的口訣有六句,第二豎排有五句

      小結:豎著看,每一豎排中口訣的第一個數相同,第二個數從小到大排列,也就是1個幾在第一豎排,2個幾在第二豎排

      讓學生豎著背口訣,指名背后全班齊背。

      談話:小朋友很了不起,不但能橫著背1~6的乘法口訣,還能豎著背。老師還會一種背法,你想試試嗎?

      教師介紹并示范拐彎背的方法,學生試背。

      提問:你發現每一組口訣間有什么聯系嗎?

      小結:拐彎背就是先橫著背,再豎著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與2有關的口訣,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訣;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與3有關的口訣,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訣。

      學生自由讀,指名試著拐彎背。

      談話: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背就怎樣背。

      學生自由背乘法口訣,指名背。

      談話:剛才小朋友找出了乘法口訣表排列的規律,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1~6的口訣背出來。不知不覺,游樂園的門已經打開,讓我們進去玩玩吧。

      三、 分層練習,深化理解

      1. 歡樂對對碰(復習第3題)。

      談話:歡樂對對碰開始了。規則是:一個小朋友拿出一張口訣卡片,另一個小朋友說乘法算式,如果他說對了,就說對對,兩人拍手合說碰碰碰,不對就重說。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卡片,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游戲。

      2. 踩石頭過河(復習第4題)。

      談話:游樂園里有一條小河,河里的石頭上寫著一些算式。把上面的題目都做對,就能踩著石頭過河;如果不能做對,就會掉入河中。

      同桌比賽,看誰能順利過河。

      集體交流,了解全班練習的正確率,及時指導。

      3. 踩氣球(復習第5題)。

      課件出示氣球圖。

      談話:這里有好多氣球,每個氣球上都有一個算式。小朋友們獨立完成口算,把結果填在書上。

      組織交流,開火車踩氣球(報得數),對了全班擊一次掌(表示氣球踩破了)。

      4. 摘星星(復習第1題)。

      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表現這么棒,數學樂園的智慧姐姐給大家送來了許多智慧星。出示第(1)小題。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了什么?你會用學過的方法算一算這里一共有多少顆智慧星嗎?

      指名列式計算,并說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談話:小朋友可真聰明!智慧姐姐這里還有一道題,敢挑戰嗎?

      出示第(2)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

      [設計意圖:復習教學除了整理相關知識以外,還要進行系統的練習。上面的練習教學力求活而有效。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勝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使知識鞏固與愉快的情緒體驗交織在一起,努力提高練習的效率。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復習題,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著眼于幫助學生進一步背誦乘法口訣,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保證練習的實效。]

      四、 總結全課,課后延伸

      談話: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們就要離開游樂園了,今天你們學得開心嗎?在離開之前,你能說說今天的收獲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34—35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出示掛圖,在果園里,小刺猬摘了5籃子蘋果,每個籃子6個蘋果。他一共摘了幾個蘋果呀?回到家它又來找小兔子、小猴子、小熊貓、小鹿和它一起分享蘋果,每個小動物都把自己籃子里的6個蘋果吃光了,還剩幾個蘋果?結果是多少?

      二、玩中學

      1、探索有關0的乘法規律。

      (1)出示情境圖,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看圖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用6530(個)每個小動物籃子里的6個蘋果都吃光了剩幾個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

      (2)獨立計算,提出問題。

      0×3   7×0   0×26

      引導學社列舉出類似的口算題,如:8×0=? 19×0=? 0×14=?......

      (3)總結規律

      學生觀察教師板書上的算式,說一說你從中發現的什么?

      2、 探索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計算

      (1)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計算130×5,列出豎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應該怎么乘?

      (2)組內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結合13×5=65,使學生明確13個十乘5德65個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來。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有0的計算方法

      出示題目402×3,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較,找出最正確的再讓學生舉幾道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題,思考:看一看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最后總結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比較,發現上、下兩題之間的不同的變化規律。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引導學生獨立解答,結合具體的情景,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進一步解釋第(1)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解答時為什么要乘3.

      3、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第三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讓那個學生說一說判斷大小的方法。觀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給予鼓勵。

      4、 下面計算對嗎?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

      (3)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誰表現的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讀簡單的統計圖表,學會從統計圖表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及統計表。

      3、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預測。

      教學難點:

      使學生對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一、開課。

      二、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那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電視節目呢?那老師調查一下都誰喜歡看卡通片呢?還有別的節目嗎?呀!老師忘了剛才調查的情況了?怎么辦哪?好!我們就來看看這張統計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從統計圖和統計表中獲取信息,也就是怎樣讀懂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板書:讀統計圖表

      三、探索新知

      1、讀統計圖

      (1)讀縱向統計圖。

      課件顯示“二(1)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小組內交流

      這幅統計圖告訴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認識:

      a、“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是這幅統計圖的名稱。

      b、橫著看:新聞、卡通片、體育、電視劇、歌舞等詞表示節目名稱。

      c、豎著看:左邊從下往上依次有0、1、2、3、、、、、、13,這些數代表具體的人數。

      (或每行都有13個格子,1個代表1個單位)

      左上角“人數”一詞還告訴我們這里使用“人”做單位名稱。

      d、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最喜歡某種電視節目人數的多少。它的特點是能直觀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e、直條用不同顏色表示,相鄰節目之間的空格是為了更直觀、更鮮明地表示各個數量,同時也起了美觀作用。

      舉例說明怎樣根據直條的高矮讀各個節目的最喜歡的人數。(配合課件演示)

      (同學們,請大家考慮一下,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卡通片的同學們還會這么多嗎?你是怎么想的?

      (2)讀橫向統計圖。

      (介紹橫向統計圖。

      (獲取信息。

      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再與同伴交流,看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討論。

      如果班上要組織單項體育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會最受歡迎?為什么?

      2、讀統計表

      課件顯示課本第88頁“某地199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

      (1)指導觀察,獲取信息。

      讓學生認真觀察,再在小組內討論: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體交流。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

      a、“某地198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是這張統計表的名稱,它告訴我們本表的統計內容。

      b、統計表的第一行是年份,從1985年開始,每隔5年統計一次。

      c、統計表的第二行是這個地區安裝電話的部數。

      d、從表中看1985年安裝電話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統計一次,電話數量逐年增加。

      (分別解釋其數量)

      (提出問題

      現在這個地區可能有多少部電話?

      小組交流,指名回答。

      3、認識統計圖、統計表的作用。

      四、小調查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統計圖表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幫助。

      下面,我們就來實際地體會一下。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進行調查的一些簡單要求。(大屏幕顯示)

      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你們小組同學的睡眠時間。

      2、用你喜歡的方法作記錄。

      3、根據你的記錄制作統計表、統計圖。

      4、組內交流你的統計圖表。并選出代表匯報。

      全班匯報、交流。

      五、全課總結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p86,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的:1、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明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3、學習了加地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利用這一關系驗算加法。

      4、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

      明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學過程:

      準備訓練。

      說出算式各部分名稱。

      40 + 30 = 70

      ( ) ( ) ( )

      - 40 = 30

      ( ) ( ) ( )

      新授。

      出示課題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出示例1

      (1)

      先讓學生說出每幅線段圖的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40+30=70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和與加數=關系。

      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

      從而引出加法的意義;

      說清圖意,列式。

      引導學生把(2),(3)與(1)比較。

      誰是已知的,誰是未知的,已知,未知有什么變化。明確第(2)題是求第二加數,

      第(3)題是求第一加數。

      從中引導減法的意義。

      引導學生看書,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著重引導學生想,為什么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將加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與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加以比較。

      得出:一個加數=和一另一個加數

      師:學習了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利用這一關系驗算加法。

      試做:驗算 743+257=1000,對不對?

      出示例2

      求□中的未知數

      □+6=13 根據一個加數等于和減另一個加數由生填,講清怎樣想的?就可以求出□中的數。

      再完成

      478+522=1000

      1000-478=522

      生完成后,回答怎樣想的。

      三、小結:

      什么叫加法?什么叫減法?

      加法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運用這一關系可以驗算加法。

      四、鞏固練習

      根據加,減法的關系,在下面算式的□里填數。

      (1) 237+69=306 (2)5002-3875=1127

      306-□ =237 3875+□=1127

      □-237=69 □-1127=3875

      求□中的未知數

      □+378=1082 4657+□=7102

      □+265=930 1896+□=3024

      □+489=814 2743+□=5000

      堅式計算,并驗算。

      3748+627 9134-514

      課后作業:

      1.根據560+430=990,寫出兩道減法算式。

      □-□=□

      □-□=□

      2.根據500-240=260,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

      □+□=□

      □-□=□

      3.求□中的未知數

      589+□=1062 □+495=702

      298+□=594 □+324=500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弄清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和相應的列方程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之間的內在聯系,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的聯系和區別.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在前邊,我們已經學習了稍復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這兩類應用題在分析解答

      時易混淆.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對這兩類應用題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二、學習新知

      (一)出示例8的4個小題.

      1.學校有20個足球,籃球比足球多 ,籃球有多少個?

      2.學校有20個足球,足球比籃球多 ,籃球有多少個?

      3.學校有20個足球,籃球比足球少 ,籃球有多少個?

      4.學校有20個足球,足球比籃球少 ,籃球有多少個?

      (二)學生試做.

      1.第一題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題

      解:設籃球有 個.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題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題

      解:設籃球 個.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較區別

      1.比較1、3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中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有什么不同?解題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觀察討論.

      (2)全班交流.

      (3)師生歸納.

      這兩道題都是把足球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籃球有多少個?

      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不同的是(1)題籃球比足球多 ,而第(3)題是籃球比足球少 ,計算進一個要加上多的數,一個要減去少的個數.

      2.比較2、4題

      教師提問:這兩道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有什么不同?解題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觀察討論.

      (2)全班交流.

      (3)師生歸納.

      這兩道題都是把籃球看作單位1,而且單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設單位1的量為 ,根據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熟練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模版07-13

    小學數學教案【薦】07-20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7-20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本香蕉电视频 | 日本一特黄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 | 青青青免费国产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