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7-2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2010-2011學年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     編號           姓名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第一課時)(學生)

    【解讀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扎實掌握1-3段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譯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類活用的判斷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力以赴,享受學習的樂趣。初步感知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機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重點難點:文言實虛詞意義的積累和詞類活用與文言句式的辨析

    【自學互學】

    一、自主學習:同學們,當我們看到奧運賽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心中會油然升起一種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為國爭光的英雄。英雄,在人們心中是偉大的,他們為民排憂,為國解難,殫精竭慮,置個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時期鄭國的燭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左傳》的歷史散文《燭之武退秦師》。

    1、背景材料

    (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次,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左傳》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

    《左傳》的別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春秋》三傳:《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2)秦晉圍鄭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鄭有兩事得罪了晉國:其一,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其二,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出兵幫的是楚國,而此役楚國失敗。   

    晉國為什么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2、自主學習檢測

    (1)、背誦《曹劌論戰》,并說說其內容和和寫戰爭的突出特點。

    (2)、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秦軍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Chuì)而出

         B.越國以鄙(bǐ)遠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濟(jì)而夕設版焉          秦伯說(yuè)     失其所與(yǔ)

         D.若不闕(qué)秦,將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孫、楊孫戍之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屬予作文以記之       失其所與,不知

    B夜縋而出,見秦伯     使杞子、逢孫

    C才美不外現           秦伯說,與鄭人盟

    D無能為也已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4)、解釋每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歸納一詞多義

    A、豈若吾鄉鄰之有是哉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A、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B、夫晉,何厭之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A、魯直現左足,各微側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微斯人。吾誰與歸

    A、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B、焉用亡鄭以陪鄰

    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D、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E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5)、找出文中特殊的文言現象(A展示)

    (1)詞類活用(3個)

    ①夜縋而出        ②越國以鄙遠                 ③既東封鄭

    (2)特殊句式(3種)

    ①闕秦以利晉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以其無禮于晉

    (6)、① 本文主要人物是誰?  

    ② 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  

    以上兩問可從題目進行分析 

    二、合作探究

    (一)、朗讀展示:

    1、學生自瀆:讀準字音,讀通文章。

    2、教師或學生范讀:邊聽邊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學生集體朗讀。

    (二)合作探究(含自主學習時發現的疑難問題)

    1、 “燭之武退秦師”的“退”是什么意思?(C展示)

    2、導學第一段

    (1)、重點掌握以下詞句:(B展示)

    ①.且貳于楚也

    ②.晉軍函陵

    ③.以其無禮于晉

    (2)、翻譯第一段:

    (3)、請歸納本段大意,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秦晉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C展示)

    ②.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B展示)

    3、導學第二段

    (1)、重點掌握以下詞句(B展示)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無能為也已

    ③、是寡人之過也

    (2)、翻譯第二段:

    (3)、請歸納本段大意,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佚之狐的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B展示)

    ②、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A展示)

    4、導學第三段

    (1).重點句子翻譯:(B展示)

    ①、敢以煩執事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③、夫晉,何厭之

    ④、秦伯說,與鄭人盟

    (2)、請歸納第三段大意,并思考以下問題。

    1、燭之武能說服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說秦的結果如何?(B展示)

    2、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燭之武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說服秦穆公退兵的?其中哪一點最關鍵?(A展示)

    【限時訓練】

    一、課內訓練

    (一)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晉軍函陵              2、且貳于楚也  

    3、辭曰                  4、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5、朝濟而夕設版焉       6、鄰之厚,君之薄也           

    7、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二)翻譯句子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3、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5.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晉,何厭之有?

    (三)熟讀并力爭背誦1-3段

    二、拓展練習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題。 

    介之推不言祿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 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外內棄之 棄:厭棄         B、不亦誣乎 誣:荒謬

    C、焉用文乎 文:文飾,動詞   D、以綿上為之田 田:田地 

    2、 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是( ) 

    ①祿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不同 

    B、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也相同 

    C、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也不同 

    D、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相同 

    3、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 

    A、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B、不食其食,身將隱 

    C、介之推不言祿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4、對介之推讓祿一事的分析,最確切的一項是( ) 

    A、 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態度和在榮譽地位面前的謙讓精神。 

    B、 介母三次設問,表明她是一個關心兒子但并不愿違背兒子意愿的人。 

    C、 本篇頌揚介之推母子不求賞賜,不圖浮名的品行。 

    D、 晉侯是個卑鄙小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5、、對文章寫介母三次設問的目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A、誘導兒子追求名利。 B、考驗兒子是否堅決隱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寫介母是個深明大義教子有方人。 

    6、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 下義其罪,上賞其奸。 

    譯文:---------------- 

    ②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譯文:---------------- 

    ③ 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④ 譯文:--------------- 

    第二課時

    編制:楊帆 蘇衛東     審核:             分管領導:          使用時間:          

    【解讀目標】

    1、知識與技能:扎實掌握第4段文言實虛詞“以”、“而”、“焉”的意義和用法,分析文章結構層次,提升文言文翻譯和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賓語前置句的判斷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積累文言實虛詞,豐富自己;感悟分析人物性格,成長自己。

    4、重點難點:文言實虛詞意義的積累和詞類活用與文言句式的辨析,分析人物性格,成長自己。

    【自學互學】

    一、自主學習:

    1、復習

    (1)檢查背誦

    (2) 譯句: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2、根據下列提示的重點字詞,疏通課文: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以亂易整不武

    3、重點句子翻譯: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鏈接:初中時學過“微斯人,與誰與歸?”這個句子,其中的“微”也是這個意思

    (6)、 吾其還也

    鏈接:初中時學過這類例句不少:①其真無馬也?(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表反問語氣。)②其真不知馬也?(恐怕實在是不認識千里馬吧。其,表推測語氣。)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呢?其,表疑問語氣。)④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實際上是威脅語氣。)⑤其何能勝?(那怎么能取勝呢?其,表反問語氣。)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時發現的疑難問題+學案上未解決的問題)

    (一)、導學第四段

    請歸納第四段大意,并思考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B展示)

    (二)熟讀文章,結合課文內容,試歸納文章的結構層次歸納。(A展示)

    (三)、熟讀文章,結合課文背景與課文內容,談談你對燭之武這一中心人物的認識。(B展示)

    2、 課外遷移 

    佚之狐知道燭之武很有才能,為什么以前不推薦給鄭君,而在國難當頭才想起燭之武?(A展示)

    (五)熟讀文章,結合課文內容,試談談本文在寫作上的主要特點。(A展示)

    (六)、知識梳理

    1.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同下文“秦軍”)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④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2.通假字 

      ①今老已,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厭之有?(厭,通“饜”)  

      ④秦伯說 (說,通“悅”)  

      ⑤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 

    3.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5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古意:東方道路上(招待使節的)主人) 

    4.文言句式 

      ①以其無禮于晉 介詞結構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介詞結構后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 判斷句。  

      ⑤(燭之武)辭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煩執事 省略句 

      ⑦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省略句 

      ⑧(晉)許君焦、瑕 省略句 

      ⑨子亦有(何)不利焉 省略句 

     5.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行李”)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證據助詞,還是,表商量) 

      5、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行李之往來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限時訓練】

    (一)課內訓練

    1、下列加點字音、形、義有誤的一組是(  )

    A.汜(fàn)南        縋(Zhuì)       越國以鄙遠(當作邊邑)

     B. 君之薄(bó)也    共其乏困(gōng,供給)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C.朝濟而夕設版焉(jì)   秦伯說(yuè)              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D.闕秦(jué)            逢孫(páng)、       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共其乏困       

    C.何厭之有?                     D.失其所與,不知  

    3、下列各句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作為)     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

    B. 且貳于楚(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以…為邊邑)

    C. 晉軍函陵 (駐扎)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D. 以亂易整不武(容易)              又欲肆其西封(擴張)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B.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家祭勿忘告乃我翁

    C. 因人之力而敝之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5、下列各句句式特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B.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C. 夫晉,何厭之有

     D.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傳”是我國對典籍的傳統注釋形式之一。

    B.《左傳》主要記載了從西周到戰國末期的史實,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 

    C. 《左傳》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為注解魯國編年史《春秋》所作。原名《左氏春秋》,西漢后期改稱《春秋左氏傳》。

     D. 《燭之武退秦師》是《左傳》中的名篇,記敘了鄭國大夫燭之武臨危受命,以雄辯的口才,說服秦國放棄攻鄭,并且與鄭國訂立盟約的史實。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

    鐵鉉,鄧人。洪武中,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調都督府斷事。嘗讞疑獄,立白。太祖①喜,字之曰“鼎石”。惠帝②建文初,為山東參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鉉督餉無乏。景隆兵敗白溝河,單騎走德州,城戍皆望風潰。鉉與參軍高巍感奮涕泣,自臨邑趨濟南,偕盛庸、宋參軍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鉉。德州陷,燕兵收其儲蓄百余萬,勢益張。遂攻濟南,景隆復大敗,南奔。鉉與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長圍,晝夜攻擊。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又遣千人出城詐降。燕王③大喜,軍中皆歡呼。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別設伏、斷橋。既而失約,王未入城板驟下。王驚走,伏發,橋倉卒不可斷,王鞭馬馳去。憤甚,百計進攻。凡三閱月,卒固守不能下。當是時,平安統兵二十萬,將復德州,以絕燕餉道。燕王懼,解圍北歸。

    燕王自起兵以來,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獨以得濟南,斷南北道,即畫疆守,金陵不難圖。故乘大破景隆之銳,盡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為鉉等所挫。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鉉入謝,賜宴。凡所建白皆采納。擢山東布政使。尋進兵部尚書。以盛庸代景隆為平燕將軍,命鉉參其軍務。是年冬,庸大敗燕王于東昌,斬其大將張玉。燕王奔還北平。自燕兵犯順,南北日尋干戈,而王師克捷,未有如東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復道山東。

    比燕兵漸逼,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部十萬與鉉合,絕燕后。文師至直沽,為燕將宋貴等所敗,無一至濟南者。四年四月,燕軍南綴王師于小河,鉉與諸將時有斬獲。戰至靈璧,平安等師潰被擒。既而庸亦敗績。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

    燕王即皇帝位,執之至。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三十》)

    〔注〕: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②惠帝:朱元璋之孫,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號。③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④磔,古代一種分裂肢體的酷刑。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嘗讞疑獄,立白                                  獄:案件

    B.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部十萬與鉉合  部:部隊,部下

    C.四年四月,燕軍南綴王師于小河                 綴:追擊

    D.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              屯:駐扎

    8.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鐵鉉“多智善戰”和“忠君”特點的一組是 (    )

    A.①憤甚,百計進攻            ② 鉉督餉無乏

    B.①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   ②單騎走德州,城戍皆望風潰

    C.①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         ②偕盛庸、宋參軍等誓以死守

    D.①又遣千人出城詐降                  ② 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大將軍李景隆率軍北伐時,鐵鉉負責督運糧餉從無匱乏。李景隆兵敗后,各守城部隊都望風而潰,只有鐵鉉與參軍高巍從臨邑到濟南同盛庸、宋參軍等人一起誓死以守。

    B.盛庸率軍在東昌大敗燕軍,斬殺了燕軍大將張玉,取得了抗擊燕軍以來的重大勝利,從此燕軍南下不敢再取道山東。

    C.由于鐵鉉機智靈敏善決疑獄,太祖朱元璋賜字“鼎石”,又封他為山東參政,足以看出朱元璋對他的器重。

    D.朱棣攻濟南時,筑堤擋水,引河水灌城。鐵鉉決定以詐降之計,誘殺朱棣,但可惜計劃失敗,引發了燕軍更加瘋狂的攻勢。

    10.把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乘大破景隆之銳,盡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為鉉等所挫。

    譯文:                                                                                                   

    (2)燕王即皇帝位,執之至。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于市。

    譯文:                                                                                                    

    (二)拓展練習(ABC展示)

    寫一段能表達人物個性的語言片斷,要求 300 字左右。

     

    揚帆

    [《燭之武退秦師》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4.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5.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6.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7.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8.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9.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10.人教版高一上冊《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欧美理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