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鑒賞訓練大全(三)(高三備課資料)

    發布時間:2016-9-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五十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有人推獎此詩是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見妙處,而妙就妙在“秦時明月漢時關”,試分析這句詩的妙處。  

    答: “明月”和“關”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制詞,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意境;該句運用互文手法,將秦漢兩個時代聯為一體,引發讀者撫今思昔,與下句聯系起來,表達出古往今來人們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五十二.閱讀古詩,回答問題。(6分)  

    金陵酒肆留別 (李 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有人說,一個“香”字用得極佳。請你說說“佳”在何處?(3分)  

    答:“香”字所包含的不僅是柳花的香,還包括店外飄來的其他花香,店內橫溢的酒香,吳姬身上的幽香。這一切融匯成一陣陣醉人的醇香,這怎能不使李白留戀呢! 

     (2)試簡析最后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運用了反詰與比較的修辭手法。滾滾東流的長江水,與李白的離愁別緒比起來,也是望塵莫及,可見李白愁之深,愁之長。詩人以流水與愁思相比較,并以反詰句形式出現,使人覺得新鮮,而且神情畢肖,韻味悠長。  

    五十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的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精妙地描繪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圖。  

    (2)歷來人們對“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的理解頗有爭議,請你結合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答:①“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自慚形穢,終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作雪飛,積極參加到挽留春光的隊伍之中,這種勇氣實在值得欽佩。②“楊花榆莢”平淡無奇,就如同人無才華寫不出華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飛舞的雪花。與前兩句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反面襯托出春光的無限珍貴。 

    五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寫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達別離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描繪特定的環境氣氛,營造出一種月圓人缺、寂靜思憶的意境,把要表達的別離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五十五、閱讀李商隱的一首詩,回答下題。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注:“賈生”,就是賈誼。本詩情節取材于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的一段故事:  

    “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漢未央宮正殿,借指漢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1)賈誼得到皇帝的賞識,作者對此持何態度?  

     答:文帝把謫居長沙的賈誼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見他,君臣晤談,直至夜半。盡管文帝求賢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詢的不是安民之策,虛心聽取的只是鬼神之事,雖然聽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2)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感慨?  

    答:這首詠嘆賈生故事的短詩,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統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詩中的賈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嘆賈生的不遇明主,實際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時,自傷之意盡在言外。  

    五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1)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2)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五十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這首詞運用了 對比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 愁 字。 

    (2)作者在“識盡愁滋味”后為什么反倒“欲說還休”?為什么在“欲說還休”之后忽然“卻道天涼好個秋”?  

    答:一方面,“愁”到極點無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茍安、投降,國事日非,自己報國無門,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說。有愁而不能直說,只好道“天涼好個秋”了。表面看似輕松灑脫,實則深沉凝重,意味深長。  

    五十八、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 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這首詩頷聯中“疾”“輕”二字用是極為微妙傳神。你對此是怎樣理解的?全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答:“疾”寫出了獵鷹發現獵物迅疾俯沖的敏捷,“輕”寫出了將軍縱嗎馬馳騁的雄姿,天上地面湖為呼應,傳神地描繪出從發現獵物到追捕獵物的過程。全詩借此塑造了一個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  

    五十九、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武昌阻風(宋)方澤  

    江上春風留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與君盡日閑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  

    (1)詩人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話反說,以樂寫哀,欲抑先揚。②表達了詩人滿腹的鄉思和愁緒。  

    (2)前后兩層意思是否相悖?這樣寫妙在何處?(3分)  

    答:并不相悖,而使詩更顯構思精巧,以閑適寫哀愁,含蓄委婉或從側面表達了詩人濃濃思鄉之情。  

    六十、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①(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②  

    注:①指張籍,他在兄弟輩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長安。  

    (1)韓愈運用樸素的文字,描繪了早春如畫的美景。詩中的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是作者經過細致的觀察和體會才能發現的。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首絕句耐人尋味的主旨。 

    答:“早春比暮春風光更好” 。 

    (2)請你談一談這首絕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就是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六十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 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2分) 

    情感:喜愛 體現情感的字是:憐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六十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夏 意(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窗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  

    此詩以“夏意”為標題,著眼點在“意”,寫詩人于炎熱盛夏中的一種心境。⑴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⑵“時一聲”的“流鶯”與這種心境是否和諧?為什么?  

    答:⑴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閑曠達的心境。 ⑵和諧的。園林深處不時傳來的一兩聲婉轉的黃鶯鳴啼,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靜謐。 

    六十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村 夜(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薺麥花如雪。  

    詩人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首詩是怎樣表達這個變化的?  

    答:孤獨寂寞--想排遣煩悶--由于驚喜而忘了孤寂。詩人借景物的變換寫出感情的變化。  

    六十四、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慶全庵桃花(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點可緊扣詩題來答,第②點可緊扣第二句詩來答,第③點可緊扣最后兩句詩及詩后注釋來答)  

    六十五、閱讀下面唐詩,完成①-②題。  

    登鸛雀樓(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注]鸛雀樓:唐朝時建于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層樓,是當時的登臨勝地,后廢毀。  

    問:唐代詩人王之渙曾經寫下一首著名的同題詩作,與暢當的詩相比,王之渙的詩顯然更勝一籌。你認為王之渙的優勝之處主要表現在哪里?  

    答:王之渙的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麗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更加高遠。  

    六十六、閱讀《江漢》一詩,完成兩小題。  

    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和曹操的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兩句詩詩意一致。(2分)  

    (2)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的主旨。(4分)  

    答:抒發了詩人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思。  

    六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2)“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指“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 “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六十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暮春回故山草堂 (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1)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什么內容?并簡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答:重在表現“春殘”(或暮春時節凋零空寂的氣氛)。用了渲染手法。詩中用“稀”、“盡”、“飛”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既表現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發了對“不改 清陰”的幽竹的憐愛和禮贊之情,歌頌了不畏春殘的幽竹內美與外美的和諧統一。  

    六十九、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望 江 南 (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人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1)你讀出了什么呢?(2)請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  

    答: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舊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  

    (答案應包括三個方面:(1)讀出了什么。(表達夢醒后其在境無限凄涼;表達了對往昔繁華的眷戀、懷念、思念;極盡故國的繁華熱鬧);(2)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反襯或以虛寫實);(3)藝術手法的表達效果。)  

    七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年作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后,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①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的處境如何?  

    答:新年迫近,卻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貶謫,有家難回。  

    ②讀這首詩可以體會到詩人懷著怎樣的心境?  

    答:謫遷歲月中哀愁的心境,佳節將至傷感的情懷。

    七十一.閱讀下面一唐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①,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①此句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  

    (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 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鍵詞是 “上”。 第二句寫塞上“孤城”及環境。從表現“孤城”的角度看,這一句運用了 “反襯” 的修辭手法。  

    (2)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么首句與“孤城”是什么關系?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畫面。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  

    答:意境雄闊,悲壯蒼涼,表現了盛唐詩人廣闊的胸襟。  

    七十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閨 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1)本詩標題為“閨怨”,一開頭卻寫“閨中少婦不曾愁”,是否違反了題意?  

    答:沒有違反題意。前面寫“不曾愁”,正是為后面的“悔”作鋪墊,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 

    (2)詩中如何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為什么“陌頭楊柳色”會勾起少婦幽怨的情懷?  

    答:先寫少婦興致勃勃,梳妝打扮后上樓觀景;轉而寫她看見路邊的楊柳,勾起了對丈夫的離愁,心情由高興變為懊悔。 因為楊柳是古人臨別時的贈物,少婦看見楊柳,自然就想起與丈夫分別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七十三、閱讀下面三首關于項羽的詩,完成①②兩題。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烏 江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并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么?  

    答案: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節操(氣節)角度來評價的  

    (2)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么觀點?  

     答案: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七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相關問題  

    竹 陳與義  

    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瀟灑,又攜疏影過窗紗。  

     ⑴從詩的內容看,作者最喜歡在什么時候賞竹? “月夜” ⑵此時之竹呈現出什么樣的景致? “月移竹影,映上窗簾 ” ⑶這樣的景致為什么特別值得賞玩?  

    答案:竹影婆娑,弄姿窗前,景象生動,格外招人喜愛,月色朦朧,更能催生人們的聯想和想像。 (能從實和虛兩面答就算對)  

    七十五、讀下面的詩,完成(1)(2)兩個小題。 

    歸田園居(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描寫詩人歸隱后的日常勞動生活;表達了對歸隱耕種生活的熱愛。 

    (2)“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后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  

    答: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  

    七十六、賞析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3)三題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請簡要分析此句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看似寫實,其實實中有虛,有情有理。 請問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首句寫詞人對“花落去”而終究無力挽回的嘆惋,次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復。 

    (3)“小園香徑獨徘徊”與詞中的哪一句相呼應?為什么?  

    答:呼應的句子:無可奈何花落去。 

      

    七十七、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景色。 

    2、 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50字左右) 

    答案:1、原野空曠無邊,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覺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這首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遠離家鄉、旅居在外時的孤獨傷感之情。 

    七十八、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 一二句是怎樣寫出了送朋友辛漸時的離情別緒的? 

    2、 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1、首句寫秋雨連江,夜暮降臨,以凄清的景物來烘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離情。2、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七十九、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2、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2、整首詩歌 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八十、讀下面的詩,完成題目: 

     瀑布聯句(香禪師、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香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 

    1、 詩以言志,說說禪師和李忱(唐宣宗)的詩句各表達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處? 

    2、 請談談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 

    答案:1、香詩表達了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李詩表達了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二者語意貫通,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和敢于進取的勇氣。2、整首詩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寫瀑布的“不辭勞”、“出處高”表現詩人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借寫瀑布的“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表現詩人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 

     

    病牛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訓練大全(三)(高三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高三物理備課組總結

    2.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3.高三化學備課工作計劃

    4.高三音樂備課組教學計劃

    5.高三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6.高三語文備課組總結

    7.王維的詩歌鑒賞大全

    8.高三的周記大全

    9.高三語文復習計劃資料

    10.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 日本新一二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97在线精品一区 | 亚噜噜狠久久香蕉人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