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獻與三段論(備課資料)

    發布時間:2017-11-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三段論由三個分別稱為大、小前提和結論定言命題組成。每個命題的主詞和謂詞都相當于該命題所在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結論的主詞稱為小詞,謂詞稱為大詞。三段論中包含了大詞的前提被稱為大前提;包含了小詞的前提被稱為小前提;大小前提包含一個共同的變項,稱為中詞;三段論實際上是通過中詞和大小詞的關系來說明大小詞之間的關系。

    "假日"和"節日"為例建立一個三段論:

    總結:

    大詞:三段論結論中的謂詞。 

    小詞:三段論結論中的主詞。 

    中詞:三段論兩個前提所共有的變項。 

    三段論:(1)本身是個論證;(2)有兩個前提和一個結論;(3)前提和結論都是定言命題;(4)其中一個前提的變項包括了大詞,稱為大前提;(5)另外一個前提的變項包括了小詞,稱為小前提;(6)兩個前提有一個變項相同,即中詞;(7)而結論的主詞是小詞,謂詞是大詞。

    【導言】三段論是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建立的,也是西方傳統邏輯學的主要部分。而幾乎與之同時期,中國的思想家莊周(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在他的作品中也運用了這種推理思想。

    【三段論的基本概念】

    三段論由三個分別稱為大、小前提和結論定言命題組成。每個命題的主詞和謂詞都相當于該命題所在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結論的主詞稱為小詞,謂詞稱為大詞。三段論中包含了大詞的前提被稱為大前提;包含了小詞的前提被稱為小前提;大小前提包含一個共同的變項,稱為中詞;三段論實際上是通過中詞和大小詞的關系來說明大小詞之間的關系。

    【例證】  

    三段論有四個格(形式),在此僅以第一格、第三格為例:

    第一格                                       第三格

    前提:所有假日(中詞)都是有薪日(大詞)。        戲劇(中詞)是文學作品(大詞),

    所有節日(小詞)都是假日(中詞)。          戲。ㄖ性~)是教育工具(小詞),

    結論: 所有節日(小詞)都是有薪日(大詞)。        有些教育工具(小詞)是文學作品(大詞)。

    【《逍遙游》內容及三段論推演】

    1、

    萬物(中詞)皆“有所待”(小詞)  

    萬物(中詞)有“小大之辯”(大詞)

    萬物之“所待”(小詞)亦有“小大之辯”(大詞)

    2、

    宋榮子、列子猶有“所待”(中詞),算不上“逍遙游”(大詞)。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無“所待”(中詞)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小詞),算得上“逍遙游”(大詞)

     

    巨東濤

    [先秦文獻與三段論(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先秦古籍六十部

    2.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3.有關備課總結

    4.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5.集體備課教案

    6.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7.初中備課教案:整式

    8.思想品德備課組總結

    9.《a e 》教師備課教案

    10.小學信息技術備課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中文 | 亚洲成A人片777 | 日韩熟女一区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三级a |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