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們看海去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六 月 我 們 看 海 去  

    一.課題導入: 

    青年時代是一個追夢的季節,任何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有一個心中的夢,并 

    且要為自己的夢去探索,用熱情擁抱夢想,用樂觀迎接困難,用真情回應世界, 

    用自信奔向明天。《六月,我們看海去》就是作者用詩化的語言對“追夢季節 

    的青年人”的一個真實寫照。 

    二.作者簡介: 

    潘洗塵,黑龍江人,當代青年詩人,作品有《九月初九的酒》等。 

    三.背景介紹: 

    青年一代充滿幻想,充滿追求。他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潘洗塵的《六月,我 

    們看海去》就反映了青年人的這些特點。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要求:聽課文錄音或示范朗讀,學生思考并理清課文的結構脈絡。 

    明確:課文的基本結構 

    1-13句:現實--多姿多彩的快樂生活 

    單純,真情,自信,樂觀,充實,熱情,有苦有樂,有追求,有理想,有活力 

    14-25句:想象--尋夢的感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五.分析鑒賞,把握主旨: 

    注意:做好鑒賞指導,即明確本詩的寫作特點,讓學生對本詩的特點有一個大 

    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鑒賞。 

    (1)象征手法的運用 

    大海--理想 

    大海是一種象征,理想的象征。作者筆下的大海,相距遙遠壯闊。在大海邊上 

    可以興奮地同沙灘對話,可以充實我們的心靈,可以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這里是 

    光明的所在,是充滿誘惑的地方,是創業的地方,是成就理想的地方,是實現人格 

    價值的地方。所以,作者筆下的“大海”其實就是詩人的理想。這首詩重暗示,重 

    象征,可以看作是一首借物寓志的佳作。(2)比喻手法的運用 

    如:“駝鈴”、“大海的喧鬧”、“坐標軸”等都運用了比喻的表現手法,使 

    詩文更加生動形象。 

    (3)新辭賦體的詩句形式 

    句子較長,組織嚴密整齊,并重視詩行大體上的對應。在表現手法上,采用鋪 

    陳渲染,反復詠嘆的方法,以達到雄渾,熱烈,澎湃的效果,人們稱這種詩體“新 

    辭賦體”。 

    六.討論交流,自由欣賞: 

    注意:積極引導學生,使其掌握欣賞詩歌的基本方法,特別是詩歌的表達形式 

    和語言技巧,透過形式體悟內容。 

    七.組織朗讀,加深體驗: 

    在理解詩文主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詩文,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方法,使 

    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 

     

    [六月,我們看海去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我們看海去》讀后感

    2.音樂教案我們去郊游

    3.《看海》小學生教案

    4.《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5.幼兒六月主題活動教案

    6.優美散文:看海

    7.《用心靈去傾聽》教案

    8.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9.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10.用心靈去傾聽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9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 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