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農八師136團中學 劉彩榮 郵編 834018
在寫作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寫作訓練成為學生自愿自覺的行為,創新-----才是寫作教學發展的硬道理
創新即教師理念的更新,教法的創新,學生學法的創新。
一、敢于破 突破自我
1 思想、章法上的突破 《周子通書》中說:“文以載道”,可見作文是用來闡明思想和道理的。
通常認為沒有思想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所以在教授寫作之法的時候,教師更應該注意文章的思想性。其實如果事理闡述得明白,是否有好詞好句,或是什么結構是否發人深省到并不重要了。我認為寫作文時應寫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要去過多顧慮所謂文法思想性。“文章無法”乃是出學作文者必備的。初學作文時不要刻意去注意什么作文之法,如開門見山,結尾點題,承上啟下,“各短意義需有演進”,多用排比比喻擬人對偶等等。所謂文章體裁,也是由文思所定。不應拿作文之法來限制作文--作文之法是應該為作文服務的。譬如一篇議論文首先要立論,文中還需有論點,論據等。這種過于規范的作文之法限制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發揮,本來可以闡述相當明確的一個道理,因為所謂作文之法反而弄得麻煩起來--這是初學作文者的通病。所以我認為無論什么時候,都應該堅持練習寫雜文,并且不要受文法的影響。我想若是教魯迅今日之作文之法,怕是他再也寫不出那樣隨意的雜文了。
再者 作文要寫出心理話,允許不同的見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見解,作文中闡述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文以載道”。現在的教師常常告訴學生,某篇文章是優秀的,讓大家都照樣去寫。寫得越像分數越高,而不是看有無自己的思想。所以中小學生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譬如小學生寫撿錢包,讓座;中學生寫自立,成長。這一是與老師們找的范文有關,二是與只能存在正統思想有關。我認為都是不應提倡的。
2 作文命題、內容的突破,鼓勵學生突破自我寫“放膽文”。訓練初期,可依據水平等級不同給出一組題目供不同的學生選擇;或給出話題,讓學生自擬題目;或給定部分限制,讓學生補充完整;或只講體裁要求,別無他限;甚至不加要求隨意寫作。文題的設定要貼近現實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有真情可表。其次,在實施寫作時,學生習作鼓勵課堂完成,但不反對課下完成,甚至允許“欠賬”,但“量”不等,分值也應相應不等。開辟課堂外主戰場。鼓勵學生課外練筆,寫讀書筆記、日記、周記、隨筆甚至進行專項研究性寫作訓練。鼓勵學生成立文學社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介紹作品,寫后記和自評;
3 選材 構思的突破
1)選材不能僅局限于某一點或某一方面,可運用聯想規律拓展選材范圍,多角度全方位選取材料,如《花季女孩二三事》作者從女孩平常事中選了三側面 (1)純真女孩(2)多愁善感女孩(3)理智女孩,揭示花季女孩心理變化和成長過程 ,同時運用聯想手法預示花季女孩長大后最終會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
2)構思特別,構思別具一格,散文化的構思,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電視電影藝術的引進,文學意識的嫁接,廣告藝術的凸顯,出人意料的結局。都可以達到構思的突破,其中有一篇學生作文構思就比較特別
如話題作文“幸福”,學生運用電影科幻手法寫成“遨游幸福國所見所聞”。文中最后告訴大家,站的角度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不同,只要努力“幸福”終究會來到。
二、積極想 變通性創新
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象記敘文只要把事情講述得條理清楚即可;議論文則只要準確表達作者的想法即可。正是所謂“文學之美不外是辭達而己”。
學生與文章的關系是“我”與“你”的關系,“我”要掌握“你”借助于“你”為我所用,寫作既寫生活,那它要融入生活,表現生活,創造生活,中學生是為了生活學語文,而不是為學語文而生活。可以說,培育生命、培養健康人格是寫作活動所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讀寫是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應成為人生命的一部分,應成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良性習慣。我認為沒有讀過的作品,沒有領會作者的思想,只是引用精彩的部分。大略一看,似乎是有利于作文評分的,但其實對于學生個人,弊是要大于利的。教師要倡導學生積極想,善于思,達到學以致用。特別是注重學生思維品質和文章個性能力的培養。思維品質與文章的個性及創新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實踐證明,中學生怕寫作,就其因不是不會寫,而是“想”不到,“想”不好,中學生想象能力的欠缺反映在:思維無序,量不足,質不佳,受思維定勢影響嚴重。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線性聯想能力、發散式聯想能力,要使學生善于想象,懂辨證,思維敏捷、新穎,有個性,能批判。為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要對學生在選材擬題、材料選角、話題評說進行 變通性創新訓練。 真正達到品賞文章后想說,體驗中想寫,感悟中張揚了個性
三、善比較 觀察中創新
文章內容相同看表現形式的不同,形式的相同看文體不同,寫法上有簡練,有借情抒懷,語言上有感情沖動,有幽默。善比較 ,從比較中引發思維,激發寫作新構想,當然寫作教學還要重視學生觀察的個性化,從“真”處看,從“細”處看,從“另”處看,從“無”處看。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要么長于一種文體,要么長于一種思維,要么想象豐富,要么思維深刻,要么語言寓于個性有文采,要么構思精巧技法高超開拓新得寫作領域。值得注意的是,中學生畢竟是“大眾化”的群體,中學寫作教學的目的是為“人”服務,要適合“人”未來發展的需要,要走可持續的道路,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人文素養,使之成為有個性、能創新的素質型人才。
四、求發展 合作中創新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三個諸葛亮頂一個臭皮匠”。合作寫作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拓寬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學生合作可以集思廣義共同擬題、選題,共同構思成文,互相修正缺失的合作研究法,不失為最佳選擇。合作將單一的學生生活閱歷與群體生活閱歷交流溝通,達到感情互補,思維的互相啟發。又將只注重個體寫作而煉就的單一僵化的思維,變成集體智慧。合作不僅讓學生及時發現自我之不足,自覺取長補短,又促使學生形成自覺加壓,自覺完善、自覺爭優的內驅力形成,合作小組成員間彼此尊重,互教互學、共同分享成功快樂
作者郵箱: luicr136@163.com
[創新-----寫作教學發展之本(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寫作教學課件
2.作文寫作教學課件
3.小學寫作教學課件
6.公文寫作教學課件
10.教師創新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