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件

    時間:2022-12-06 04:55:37 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件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往事”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周曄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分享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課件給你們!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件

      教材簡析:本課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周嘩是魯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兒。作者回憶并記敘了她對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幾件小事,反映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偉大精神。

      教學要求

      1.學會“唁、滸、囫、圇、傭”5個會認字和“魯、悼、滸、囫、圇、搞、攤”7個會寫字;學握“追悼、水滸傳、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飽經風霜”等詞語。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各部分的內容并擬定小標題,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把握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了解魯迅先生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黃包車夫后魯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寫。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識字學詞,讀通文本。

      2.整體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用小標題加以概括。

      3.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體會魯迅先生深受人民愛戴。

      教具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查閱有關魯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導語:我們曾經學過魯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閏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

      2.板書課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學生讀課題。

      3.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認識魯迅先生。(明確: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紹作者及背景。

      周曄,是魯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嘩在魯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寫的回憶錄,記敘了魯迅先生晚年的幾件事。

      5.解題:為什么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呢?

      “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系。“魯迅先生”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親屬懷念之情,又帶有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讀課文,把握內容

      1.教師出示自讀提綱,學生自學課文。

      ⑴認真朗讀課文,勾畫生字詞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詞讀讀記記,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來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

      ⑷試著用簡短的語言給課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標題。

      2.自學反饋,全班交流。

      ⑴識字學詞,理解詞義。

      ①教師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詞,學生認讀。

      教師重點指導:“唁、滸、囫、圇、悼”等的讀音,“囫圇”一詞的字形。

      ②理解詞語。

      殯儀館:供辦理喪事的地方。

      追悼:對死者表示沉痛的懷念。

      挽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

      囫圇吞棗: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張冠李戴: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顛倒了事實,認錯了對象。冠,讀“guān”,帽子。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⑵說說文中作者同憶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課文以空行為標志寫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寫伯父去世了,人們在萬國殯儀館追悼魯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寫作者與伯父談《水滸傳》和伯父送書給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寫伯父講“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寫魯迅先生救助黃包車夫的事。

      第五部分寫魯迅先生關心她家的女傭阿三。

      ⑶按順序逐個部分再讀課文。用簡短的語言給各部分加小標題。

      ①教師指導擬定小標題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根據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簡短的話和詞語作小標題;二是從每段中摘出最能表達中心的句子或詞語作小標題。擬定小標題必須抓住每段的主要內容,突出重點,簡明扼要。

      ②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懷念 二、談《水滸傳》 三、講“碰壁” 四、救助車夫 五、關心女傭或:一、沉痛悼念 二、談讀“水滸” 三、笑談“碰壁” 四、救助車夫 五、關心女傭

      三、沉痛悼念,深受愛戴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內容,說說從這部分課文中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魯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與愛戴。)

      2.交流:人民群眾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表現在哪里?

      ⑴來吊唁的人多——數量多,不同職業,不同年齡。

      ⑵送來的花圈挽聯多。

      ⑶來吊唁的人悲痛——失聲痛哭。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內容。

      4.過渡:當時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這么多人愛戴的原因嗎?(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⑴抓住“呆呆地”“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體會“我”失去伯父時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對伯父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原來以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樣。參加追悼活動后,覺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樣,而是受人民崇敬與愛戴的伯父。)

      ⑶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我”的悲痛之情。

      四、課堂小結

      1.談話:那么,你們知道魯迅先生為什么受這么多人愛戴嗎?

      ⑴學生自由發言。

      ⑵引讀課文最后一段話,初步感知魯迅先生的品質。

      2.教師小結:伯父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這么多人的愛戴。從全義內容看,這第一部分是明確地提出問題。后面各部分是以具體事例做答;從敘述順序看,全文是“倒敘”,先寫結果后寫原因,明寫結果暗寫原因。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思考課后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文,了解具體事件,體會人物的崇高品質,知道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為什么伯父魯迅先生會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⑴學生自由發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2.教師導言:這節課,我們結合具體的事件來體會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二、了解事件,體會品質

      ㈠談《水滸傳》。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內容。

      2.理解句子:“哈哈!還是我的記憶好。”

      魯迅先生對作者的愛護、教育,不乏風趣,暗含批評——不能那樣囫圇吞棗地讀書。

      3.討論:為什么“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

      ⑴“羞愧”是因為伯父年紀比“我”大,而比“我”記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讀書囫圈吞棗,結果張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罵還難受”是因為“我”聽出了伯父的話中之意,伯父說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說自己讀書比“我”認真。伯父說這話是在婉轉地批評“我”的學習態度。教育“我”讀什么書都不能馬馬虎虎的。

      4.臨去時伯父為什么要送兩本書給“我”?

      送書給作者,更表現了他對作者的關懷與期望。

      5.議議: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品質?

      對待學習認真嚴謹,更表現了他對作者的關懷與期望。

      6.有感情地朗瀆課文第二部分內容。

      ㈡談“碰壁”。

      1.默讀課文部分內容。

      2.說說:在座的人為什么哈哈大笑?

      因為年幼時的“我”天真無知,錯誤地理解伯父所說的話的含義,在座的人為“我”天真幼稚的解滿麗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⑴“四周圍黑洞洞的”指的是當剛黑暗的社會。

      ⑵“碰壁”指與反動派斗爭時遇到的挫折及反動勢力對魯迅先生的迫害。魯迅先生寫文章揭露同民黨反動派,他的筆是“匕首”,是“投槍”。同民黨反動派非常害怕,不許魯迅發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這句話用反問和比喻的手法,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反對統治的憎限和頑強斗爭的革命精神。這是魯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愛戴的根本原因。

      4.議議:作者回憶這個小故事是為了說明什么?

      是為了說明魯迅先生憎恨舊社會,抨擊舊社會,和舊社會頑強斗爭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車夫。

      1.快速默讀課文第四部分內容。

      2.畫出描寫車夫傷勢嚴重的句子,讀一讀,議一議:為什么這么冷的天,那位車夫還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

      ⑴體會車夫傷勢嚴重。

      “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

      “兩只手捧著腳……地上淌了一攤血”

      “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

      ⑵體會:車夫生活的悲慘。

      “腳上沒穿鞋”光著腳是由于家里窮,連一雙鞋子都買不起。

      “天氣那么冷還在拉車”是因為他要拼命掙錢來養家糊口。

      3.伯父他們是怎樣救助車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說說: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魯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動作詞:扶、蹲、跪、拿、夾出、洗、敷上、扎好、掏、給。

      ⑵這些動作詞,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與熱愛。

      4.事后魯迅先生為什么臉上變得那么嚴肅,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呢?

      ⑴“臉變得嚴肅”是因為想到車夫在那樣寒冷的天氣里,還光著腳拉車,受了傷也沒錢治,這是黑暗的舊社會造成的。他無法控制自己對舊社會的憎恨的思想情緒。

      ⑵“嘆了一口氣”是魯迅先生對在舊社會苦難中掙扎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給勞動人民帶來如此痛苦的黑暗社會的憎恨。

      5.教師小結:作者通過回憶魯迅先生熱情救助車夫這一件事,其中先生嚴肅的表情,無聲的動作,顯示了他內心的不平靜,表現了他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的深愛與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惡。

      ㈣關心女傭。

      1.默讀課文第五部分內容。

      2.說說: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

      (學生自由回答。)

      3.通過這件事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質?

      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體貼勞動人民,平等待人;還看出他那忘我的戰斗精神。

      4.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5.體會這句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對文章開頭的照應,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總結,也是全文的總結。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

      三、總結全文,認識寫法

      1.教師小結:伯父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作為一個長者,他關心下一代的成長;作為一個革命者,他為人民說話,為勞苦大眾吶喊而四處“碰壁”;作為一個先生,他救助車夫、關心女傭,同情勞動人民。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

      ⑴通過具體事例,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⑵前后照應,篇末點明中心。

      四、作業設計

      1.摘抄文中捕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語句。

      2.閱讀課后“閱讀鏈接”中的內容,進一步認識魯迅先生。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件】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課件(精選13篇)12-0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件(通用18篇)10-2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09-27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02-1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預習11-2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07-21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07-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10-0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02-1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01-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网站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