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分》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7 16:10:0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時、分》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時、分》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時、分》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情景,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驗時、分的實際意義,知道1時=60分。

      會看鐘表,能正確認讀鐘面上指示的時刻。

      結合具體實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老師說一個謎語,看哪個小朋友才得又快又好?聽好了:

      “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有長短,最后時間一個樣!贝鸢福虹姳

      二、自主探究學習

      1、引出課題:

      交流:a.同學們真聰明,那么你知道鐘表有什么作用?(知道時間)

      b.原來鐘表有這么大的作用,那你們想不想認識它!

      2、鐘面結構的認識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鬧鐘,仔細觀察鐘面,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匯報。

      生1:有時針、分針、秒針

      生2:有1到12這12個數字

      生3:有12個大格

      生4: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

      ……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課件介紹: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師: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那么分針走5小格呢?走4大格?

      3、時分的關系: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鐘面,看時針和分針有什么變化?(課件展示)

      生1:分針走了1圈

      生2:時針走了1大格

      生3:分針走了1圈,時針正好走了1大格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那你知道分針走1大圈是多長時間嗎?60分

      師:時針走1大格是多長時間?1小時

      師:那你知道他們的關系嗎?得出:1時=60分(可借助鬧鐘讓學生撥)

      4、體驗1分鐘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那么你知道1分鐘有多長嗎?

      播放1分鐘,學生感受。

      師:試想一下一分鐘你能做些什么?學生思考匯報。

      師:下面老師給你一分鐘的時間,選擇你喜歡的事情來做(可以寫字,算題、畫畫、背古詩等)開始

      1分鐘后,學生匯報:從活動的內容、完成情況、感受等方面匯報。

      師:1分鐘雖然很短,但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做?生:珍惜時間。

      5、認讀時刻

      師:我們認識鐘面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時間,現在老師出示幾個鐘面時刻,敢不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復習整時:出示1時、4時、7時的鐘面。學生回顧: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鐘面由7時轉到7時15分,學生從時針和分針的變化得出顯示時間。

      再轉到7時30分,學生合作總結認讀時刻的方法

      小結:看幾時幾分的方法——時針走過數字幾,表示幾時多,要問多了多少分,仔細看分針,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7時55分、8時5分

      師:你還見過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三、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與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通過這節課,我們不僅學會了許多關于時間的知識,還進一步知道了時間的寶貴。

      四、課外閱讀

      讓學生欣賞關于鐘表的一些課外知識。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 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間的進率,能夠準確讀出表盤上的時刻。

      2、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準備:時鐘

      教學過程:

      教師的“導”

      學生的活動

      設計意圖

      一、激趣

      放兩段音樂(急噪、抒情)但長短一樣。

      “感覺上這兩段音樂那段長些?可以用什么來衡量呢?(時間)我們要首先學會看(鐘表)

      “關于鐘面,你知道些什么?”

      二、請學生介紹鐘面的知識,并做適當的板書

      12大格

      60小格

      1時=60分……

      三、揭示課題

      “同學們對鐘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先認識時和分這兩個時間單位“——時、分的認識

      四、區分鐘面的三根針,理解 1時=60分

      1)“鐘面上的三根針分別是什么針?你是怎樣區分的?”

      2)“從同學們之前的發言中,同學們已經了解到 1時=60分,這是人類制定下來的計時方法,那么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呢?

      3)讓學生撥動分針走一圈,看時針的變化。感受1時=60分

      五、學會看鐘面的時刻

      1)指導看鐘面的時間

      你能說出圖中3個鐘面的時間嗎?看時間時先看什么針?再看什么針?

      2) 組內看圖說說圖中小朋友的作息時間

      3) 匯報,教師板書并介紹時間的兩種寫法

      六、游戲

      1、報時游戲

      第1人撥針,第2人報時并記錄

      2、我說時間,你撥針

      小組內1人說時間,其他幾人撥針,比一比看誰撥得又準又快

      3、讓學生從游戲中找出較容易看錯、撥錯的時間,提醒大家注意

      七、體會一分鐘

      “剛才在游戲中,時間就1分鐘1分鐘過去了,到底一分鐘有多長呢?1分=60秒

      1)下面我們看秒針走一圈,感受1分鐘

      2)1分鐘你能做什么?

      3)估計1分鐘

      全班一起玩

      小組內玩

      八、學生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感受音樂,并說出感受。

      觀察表盤,說一說對鐘面的了解

      讓學生說出想法

      小組討論,并撥動鐘面說出想法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

      2、使學生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正確說出鐘面上指示的時間,并能正確地書寫出來;

      3、教育學生愛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教學難點:

      認識幾時幾分并進行正確書寫。

      學前準備:

      教師:收錄機、電腦、投影儀、教具鐘面、實物鐘。

      學生:學具鐘。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播放《大風車》欄目的主題曲(1分鐘),問:“你們知道《大風車》在什么時候播出?”(6點10分)

      2、依次出示投影(書上第95頁上的四幅圖),說出每幅圖中的小華什么時候在干什么?

      ⑴第一幅圖。6時30分,小華在干什么?(起床)

      ⑵第二幅圖,F在是幾時(8時),小華在干什么?(在教室聽老師講課)

      ⑶第三幅圖、第四幅圖。要求同上。

     、刃∪A每天按一定的時間起床、學習和休息,是個好孩子。我們每個同學也都是好孩子,都會像小華一樣,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同學們,要知道時間,就要學會看鐘表。這一節課,我們來一同學習時、分。(板書:時、分)

     。ǘ┙虒W新課

      1、認識時、分。

     、抛寣W生觀察鐘面模型,同桌討論并回答電腦出示的問題:

     、夔娒嫔嫌袔讉數?(12個)

      ②共有多少個大格?(12個)每個大格上有多少個小格?(5個)一圈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呢?(60個)你是怎樣想的?

      ③鐘面上有幾個指針?怎樣區別?由學生指出最短的針是時針,它走起來最慢,時針走1大格的時間是1小時。比較長的針是分針,走得較快一點,它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根據回答,并進行課件演示)

      ⑵出示實物鐘,提問:時針、分針是朝什么方向轉動的。

      學生用手比劃,教師結合實際,指導學生看書上時針、分針運動方向的箭頭圖,并告訴學生什么叫順時針方向

      ⑶比較時針和分針轉動的快慢,看看1時和1分有什么關系?

      ①教師演示1:將分針從12撥到1,問:分針從12順時針方向走到1是多少分鐘?你是怎么知道的?走到3、走到9是多少分鐘?走完一圈又是多少分鐘?(板書:60分)

      ②教師演示2:學生分組觀察,將分針轉動一圈,時針從幾走到幾?(一、二組觀察分針,三、四組觀察時針,兩組交換進行)分針再走一圈,時針從幾走到幾?(學生同上)

     、蹖W生操作學具,觀察分針走完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從12到1,從1到2,……)

      ④學生小結:分針走1圈,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1小時和60分的時間相等(板書:1時=60分)

      ⑷老師指著“時、分”說:我們已經知道時、分是時間單位,那么1分時間究竟有多長呢?剛才我們聽到的《大風車》樂曲播放時間是1分。1分我們能做多少事呢?

     、僬垖W生數一數自己的脈博在1分里跳動的次數;

      ②同座同學用1分時間背乘法口決,寫鉛筆字。表揚背得又快又對,寫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結合個別學生拖拉作業,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⑸根據平時的上下課時間,完成書上第96頁上的填空。

      2、自學例1、例2

      ⑴試一試:教師依次出示例1、例2中的6個鐘面圖,指名試讀相應的時刻,并各自介紹看鐘的方法。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鐘面上有時針、分針、秒針。知道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分針

      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能體驗1小時=60分。感受一分鐘、一小時有多長。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操作的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鐘表與生活是緊密聯系。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體驗數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內容:二年級上冊“時、分的認識”。認識時、分兩個時間單位,通過觀察鐘面上的大格、小格認識“時”、“分”,初步理解1時、1分的含義。然后讓學生撥鐘面上的針,知道1時=60分。建立1分和1時的時間觀念,讓學生不斷豐富對1分、1時的感性認識。

      重點:認識鐘面,知道1時、1分的含義,理解時與分的關系。

      難點:理解1時=60分,感受1分、1時的長短。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鐘面知識是一個全新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較繁瑣。在本節課學生要完成學習任務有難度,所以讓學生準備學具鐘,感性地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但要清晰地講清這些知識,最好的輔助方法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在它清晰的逐一顯示中,學生有條有理地掌握了知識。

      教學策略與教法、學法

      “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愿望,“自主探索”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精講點撥”充分利用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吸引學生,增強教學效果!皩嵺`體驗”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數學意識。

      教學媒體設計

     。1)“龜兔賽跑”的動畫設計,既有趣味性,又孕伏了知識。

      (2)“認識鐘面”的媒體設計,有序地處理了這部分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分散了難點,教學效果尤其好。

     。3)“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的媒體設計,有動感的演示過程,很清楚地建立1分、1時的概念。

     。4)“1分=60分”的媒體設計,用了動感的演示過程,突破了教學難點。

     。5)“1分鐘的長短”的設計,既調解了緊張的學習氣氛,又體驗了1分鐘多長。

      學習評價設計

      1、設計指向性的提問

      如:多媒體顯示1時=60分的畫面時,問:時針、分針同時走,同時停,那么時針走了幾大格?是幾小時?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幾分鐘?追問:1時與60分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2、設計針對性的練習

      如:時針從12起走到4,要走多長時間?為什么?走到7呢?分針從12走到4,要走多長時間?你是怎么知道的?走到7呢?為什么時針、分針都是從12走到4,走的時間不一樣呢?

      3、設計課外延伸的`練習

      你1分鐘大約跳()下繩;你刷一次牙大約用()分鐘;你們家吃頓晚飯約花()分鐘;你媽媽1小時做了哪些事情?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思路及媒體應用

      一、情景導入

      電腦顯示“龜兔賽跑”畫面問:在這段時間里,龜跑了多少路程?兔子跑了多少路程?

      再問:這一畫面和我們生活中的什么相似呢?

      實物投影第76頁上的圖

      學生回答

      回答“鐘面”

      要知道時間,就要學會看鐘表,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為鐘面知識做了孕伏。

      二、自主探索

      鐘面上有些什么呢?

      你還知道些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提問:哪個小組來說一下你們的答案

      對學生的答案適時合理作出評價

      拿出自己的學具鐘,看一看鐘面上有些什么?和小組同學交流

      不同小組的學生上臺交流補充

      讓學生感性地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三、精講點撥

      問:兩個數字間為一大格,鐘面上有幾個大格?

      每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

      鐘面上共有多少個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60個小格?

      指出: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問:分針從12起走到4,要走多少分鐘?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針從12起走到7,走多少分鐘?你是怎么知道的?

      時針從12走到4,要走幾小時?為什么?走到7呢?

      追問:為什么分針、時針都是從12走到4,而分針走了20分鐘,時針卻走了4小時呢?

      小結: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

      在鐘面上撥一撥,分針走60個小格,時針走了幾個大格?你發現了什么?

      媒體顯示:1時=60分

      想感受1分鐘有多長嗎?

      認識三針

      指一指學具鐘上的三針

      觀察媒體演示,合作討論,回答問題。

      知道了時針、分針的走時規律。

      根據時針、分針走時規則,再加上媒體的動感過程,能清楚地說出答案和想的過程。

      按要求在學具鐘上撥一撥,看一看,再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把自己的答案在小組里交流。

      邊看邊思考1時與60分的關系。

      閉上眼睛,邊聽音樂,體驗1分鐘的長短。

      媒體顯示時針、分針、秒針1——12個數字,把鐘面平均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五個小格。畫面放大,接著五個五個地顯示一共有60個小格。

      媒體教學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教學過程簡潔明了,增強了教學效果。

      媒體顯示清晰,再加上動感的過程,突出了知識的重點,降低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難度。

      先讓學生親自撥一撥,體驗1小時與60分的關系。

      再從媒體清晰、動感的演示中,進一步體會1小時=60分

      媒體顯示1分鐘長的畫面并伴有音樂。使學生放松心情學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實踐體驗

      全班巡視

      1分鐘測自己的脈搏約跳()次。

      1分鐘大約做()節眼保健操。

      填充:

      一節課是()分鐘,課間休息()分鐘,再加上()分鐘是1小時。

      讓學生感受1分鐘、1小時的長短,積累生活中的經驗,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養成按時做事,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口答

      六、課后作業

      你一分鐘大約跳()下繩

      你刷牙用了()分鐘

      你們家吃一頓晚飯約花()分鐘,

      你媽媽一小時做了哪些事?

      增加學生體驗時間的機會,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的經驗,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并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認識鐘面上的大約幾時。

      教學準備:

      鐘面教學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

      2、揭示課題:小朋友猜對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鐘面是什么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鐘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認識鐘面

      說明:我們經?寸娒媪私鈺r間,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把你知道的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指名說說關與鐘面上的知識。

      有12個數,讓學生從1順次讀到12。

      有兩根針,一根長一根短,指出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讓學生把分針和時針指給同桌看。

      2、初步認識整時

      (1)出示7時的鐘面,讓學生猜猜是幾時?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么數?再出示5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么數?引導觀察鐘面上的分針有什么共同點?時針呢?

     。2)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三只整時的鐘面圖,提問這三只表上又是幾時?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在鐘面上撥一個時間讓同桌說說是幾時。

      3、認識大格。(掛圖出示:鐘面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鐘表。)

      提問:仔細觀察鐘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發現。

     。▽W生可能發現:鐘面上有1~12這12個數;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一共有60個小格。)

      講述:我們把每兩個數字間的距離叫做1大格(板書:大格),所以12到1這兩個數之間是1大格,同樣,1到2之間也是1大格。

      提問: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呢?(引導學生從1開始依次數出12個大格。學生數好后板書:12個)

      4、認識小格。

      講述:鐘面上除了大格,還有小格,相鄰的兩個小點之間是1小格。(板書:小格)

      提問:那么,1大格里有幾個小格呢?學生交流。(板書:5個)

      提問:鐘面上一共有幾個小格?我們一起5個5個數一數。

      小結:通過小朋友們的努力探索,我們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

      5、認識時。

      講述:時針從12走到1是多少時間?(1小時)從1走到2呢?(也是1小時)也就是說時針走1大格都是幾小時?

      講述:這個綠色部分就表示時針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時。

     。ò鍟簳r針走1大格是1小時)

      提問:時針走2大格是幾小時?時針從12走到4,走了幾小時?走到7呢?

      那么,時針走一大圈又是幾小時?

      學生動手操作。(要求:時針從12出發,分別撥出2時和5時)

      小結:要知道鐘面走了幾小時,我們只要看時針,時針走了幾大格就是幾小時。

      6、認識分。

      講述:分針走1小格是1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分針是怎樣走1小格的。

      這個綠色部分表示分針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問:走這樣的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講述:分針走幾小格就是幾分。

      教師用實物鐘演示并提問:

      分針從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針從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針從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學生動手操作。(要求:分針從12出發,分別撥出10分,25分)

      小結:要知道走了幾分鐘,要看分針,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幾小格就是幾分。

      7、認識時、分的進率。

      在鐘面上分針走了一圈,經過了幾個小格?(60個小格。)因此,分針走一圈,經過的時間是幾分鐘?

      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幾個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你發現了什么?板書:1時=60分

      8、感受1分鐘。

      過渡:1分鐘的時間很短,但如果我們認真地利用好,其實1分鐘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讓我們體驗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鐘大約做幾節眼保健操。

      請兩名跳得比較快的同學出來跳繩,同學們分別數個數。

      做“想想做做”第5題,了解有多少同學能在1分鐘內完成。

      指名背古詩,看1分鐘內能背幾首古詩。

      追問:你覺得1分鐘還能做些什么?學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總結:1分鐘雖然不長,但我們還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們要抓緊每1分鐘,珍惜時間,在1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時。

      過渡:1分鐘大概有多長我們已經初步感受過了,那么1小時又有多長呢?

      做“想想做做”第7題。一節課時幾分鐘?課間休息幾分鐘?再加上幾分鐘就是1小時。

      三、檢測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說說鐘面上各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好習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在自己的鐘面上撥出3時,要求學生互相看一看撥的對不對。再分別撥出9時、12時,同桌互相檢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什么針,還缺少什么針,再根據鐘面下標出的時刻在鐘面上補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應該比分針短些,畫分針應該比時針長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全課總結

      1、你在小小的鐘面上學到了哪些知識?

      2、完成課堂作業。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認識時、分

      課時教學目標:

      1、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知道1時=60分。

      2、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理解時與分的關系。

      教學難點:

      看鐘表準確地說出經過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結合上課時間,復習整時

      談話:小朋友看現在是幾時?我們上課好嗎?

      2、結合生活實際,引出分,介紹時與分的關系。

      談話:每件事都是在不同的時刻做的,為了準確地知道做每件事的時刻,就需要把1小時的時間細分,于是就有了比時間更小的時間單位——分。1小時里有多少分呢?我們把1小時的時間平均分成60段,每一段就是1分,合起來是60分,所以1時=60分。

      今天我們繼續認鐘表,認識時、分。(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時、分鐘的聯動關系。

      學生撥一撥,說說發現了什么?

      2、認識鐘面上的大格、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大格?一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12個大格里一共有幾個小格?

      3、認識時針、分針是怎樣計時的。

      講述: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時針從12到1是1小時,從1到2也是1小時,也就是說時針走了一大格是多少時間?(板書:時針走了一大格是1小時)

      練習:時針走了2大格是多少小時?時針從12走到4,走了幾小時?

      演示:分針走1小格是1分。板書。學生齊讀。

      練習:分針走2小格是幾分?走3小格是幾分?

      4、學生獨立操作,進一步感知1時=60分。

      學生動手撥一撥,看分針走多少小格時針下好走1大格?

      5、感受1分鐘有多長,教育學生要珍惜每一分鐘。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師生互動撥鐘表。

      四、自我總結,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反饋及補缺

      第二課時:

      認識幾時幾分

      課時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學會認、讀、寫鐘面上表示的時刻。

      2、在認識幾時幾分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

      認識接近整時的時刻。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結合實際,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實物鐘,結合上課時間,復習整時.

      揭題: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認識幾時幾分。(板書課題)

      二、觀察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8時零5分。

      學生觀察,先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鐘面上的時刻,最后老師告訴學生8時零5分,可以寫作8時零5分,還可以寫作8:05。

      2、認識3時55分。

      學生觀察,先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鐘面上的時刻,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弄明白是3時多,不到4時,最后讓學生用兩種寫法寫出這一時刻。

      出示4時55分的鐘面圖,引導學生辨別時間。

      3、小組討論:觀察鐘面認識幾時幾分,要先看什么針?怎樣看?再看什么針?

      4、小結:觀察鐘面認識幾時幾分,要先看時針,時針走幾,就是幾時多,至于多幾分,再看分針。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如發現讀錯或寫錯的,教師及時幫助糾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做完后互相檢查,再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填完后,指導學生小組內互相交流,比一比誰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好。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小組長說時間,組員撥時,撥完后相互交流評價。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畫完后,小組互相檢查,統計一下有多少人勝利完成任務,成為真正的時間主人。

      四、自我總結,延伸知識

      1、談話: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們都成了時間的主人,把你的收獲和心情講給大家聽。

      2、再次觀察實物鐘,提問:現在是幾時幾分呢?再過多少分鐘是10時整呢?

      作業反饋及補缺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7

      設計說明

      簡單的時間計算問題是學生解決稍復雜的時間問題的基礎。因此在本節課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

      結合教材習題,對學過的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進行回顧;對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集中的、系統地復習,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對所學的計量單位有具體的感性認識,并結合實例讓學生回顧問題的解決過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回顧本學期學習的知識。

      (1)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學習的知識。

      (2)學生討論后匯報:本學期學習了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質量單位的認識;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和集合問題。

      2.揭示本節課的復習內容: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復習時、分、秒和質量單位的相關知識吧!

      3.結合習題,復習時、分、秒和質量單位的相關知識。

      (1)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120分=(  )時5分=(  )秒

      4時=(  )分5千克=(  )克

      180秒=(  )分360分=(  )時

      6噸=(  )千克9000千克=(  )噸

      (2)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及進率。(學過的時間單位有時、分、秒:1時=60分,1分=60秒。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克、千克、噸: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

      (3)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

      (4)總結單位換算的方法。(高級單位低級單位)

      4.復習時間單位和質量單位的應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

      (1)在(  )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媽媽每天工作8(  )。

      小明跑50米用了10(  )。

      小紅寫作業用了30(  )。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

      (3)讓學生說說選擇合適時間單位的理由和方法。

      5.課件出示教材111頁3題。

      (1)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組內交流。

      (2)匯報結果,集體訂正。

      (3)回顧計算經過的時間的方法。

      方法一可以看鐘面,數格后計算。

      方法二經過的時間=結束的時間-開始的時間

      (4)小結:計算經過的時間,有以上兩種方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6.課件出示練習題,復習質量單位的換算。

      1噸-600千克=(  )千克

      2800千克-800千克=(  )噸

      設計意圖: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有序的回顧,并結合有針對性的練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系統地掌握。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8

      一.單元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系,能夠準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能根據鐘面說出經過的時間。

      二.單元教學分析:

      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表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本單元包括三節內容:第一節“我們贏了”,認識鐘面上的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第二節“一分能干什么”,體驗時間的長短,知道1分=60秒;第三節“作息時間表”,體會并能說出經過的時間,培養遵守時間的好習慣。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別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活動來認識時間,體c驗時間。如,結合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認讀鐘面上那一難忘的北京申奧成功的歷史時刻,引入對時間的進一步認識;通過“一分能干什么”的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體驗時間的長短,而且能體驗一分能讀能寫許多字,能做不少事情,體會時間的價值,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使學生懂得去珍惜時間;通過制作作息時間表的活動,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感受時間的意義與價值。時間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學時,教師要了解學生對鐘表、時間已經知道了什么,從學生已有的時間經驗出發進行教學;其次,一定要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來認識與體驗時間。

      三.教學課時:

      本單元課時安排:5課時。

      題目我們贏了備課人鄒艷華

      教學

      目標1.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知道1時=60分。

      2.會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間。

      教學

      重難點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并初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

      準備課件

      學具課時

      安排2

      教學過程

     。ㄒ唬┘とひ

      同學們一定看過許多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是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部動畫片的片段,請看屏幕。(電腦演示鼴鼠與小鬧鐘的故事片段。)你們看到了什么?看來小動物的作息非常有規律,你們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自己的作息時間。從同學們的交流中能看出,有的同學作息時間很有規律,也有部分同學沒有規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時間,這節課我們共同來進一步認識鐘面,學習兩個新的時間單位。(板書課題:認識鐘面。)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1)畫一畫。

      請同學們根據以前學過的有關鐘表的知識,也可以通過自己生活中觀察的鐘表,把你認識的鐘面畫在紙上,并與你的同伴相互說一說,然后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說一說。

     、僬埐糠滞瑢W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所畫的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②除了畫的這些,你們還知道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嗎?

      (3)填一填。(電腦出示一鐘面。)

      ①鐘面上有個大格,個小格。

     、跁r針走1大格是時。

     、鄯轴樧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軙r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圈。

      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得出結論:1時=60分。

      (板書:1時=60分。)

     。4)撥一撥。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中的鐘面模型,動手撥一撥鐘面,體驗1時=60分。

      (5)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畫鐘面和觀察鐘面,我們了解了鐘面上的很多知識,大家來回憶一下。

      2.認讀時刻。

     。1)試一試。

      剛才認識了鐘面上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幾個鐘面上的時刻。

      電腦出示:

      (教科書第64頁)

      你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嗎?(小組討論)

      得出:認讀鐘面,要先看時針,再看分針,在認讀時間時還要注意觀察時針和分針所指的位置,才不會讀錯時間。

     。2)說一說:自己畫的鐘面上的時間。

     。3)你撥我說、你說我撥。

      同桌一人撥時間,另一人讀時間,交替進行。

     。4)連一連。

      (教科書第65頁)

      同學們完成后,集體交流,投影訂正。

     。5)讀一讀。

      ①投影出示。

      (教科書第65頁)

     、谛〗M內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做什么?

      ③說一說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時間。我們應該像這位小朋友一樣,按時做每件事,養成好習慣。

     。ㄈ┱n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是8時20分上課的,請你撥出來。到下課時是9時,請你撥出來。從上課到下課經過多長時間?在這40分鐘里,你有什么收獲呢?(學生談收獲。)

      板書設計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目一分能干什么備課人卓敬敏

      教學

      目標

      1.通過“一分能干什么”的實踐活動,體驗1分的長短。

      2.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3.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

      重難點體驗1分的長短,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

      準備課件

      學具課時

      安排2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辨時間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

      依據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88~89頁。

      二、設計思路

      這節課內容是在學生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分的有關知識,并為學習認識幾時幾分以及認識秒作好鋪墊。本節課設計圍繞學生興趣展開一系列活動:介紹新朋友――“小鬧鐘”、龜兔第二次賽跑、拍球、跳繩、測脈搏、口算比賽等,使學生在全面、深刻了解鐘面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得出1時=60分,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顒影才啪o緊圍繞學習內容,迎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具有競爭性、挑戰性的心理特點,動靜結合、層層推近,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講述。今天,老師發現教室里多了一些新“朋友”――小鬧鐘。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你的新朋友,看一看,它長得什么樣,聽一聽,它在說些什么?

      (2)同桌展示交流,指名匯報。

      (3)講述。小鬧鐘在滴答、滴答地說什么呢?它時時提醒小朋友,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學習,掌握本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同時,教師板書:時時分分秒秒

      導入:這里的時、分、秒就是時間單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新本領――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和新鮮感,他們的欲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動是孩子的本能。我們應尊重孩子的需要,適時、恰當地去運用它、引導它,方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里,緊緊圍繞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鬧鐘為切入點,接著由擬人化的小鬧鐘,巧妙地引出時間單位――時、分、秒,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小鬧鐘的短短幾句話更勝過教師的說教,拉開本節課的序幕。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首先,認識鐘面。

      (1)小組交流。剛才,我們已經簡單的認識了我們的好朋友――小鬧鐘。下面,我們進一步的來觀察它,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請你一邊用手指著一邊告訴小組里其他的小朋友。

      (2)學生反饋,教師適時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觀察、思考。

      如“有哪些數字、怎樣排列?”“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你是怎樣知道的?”“時針長得什么樣?分針長得什么樣”……

      同時,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3)講述。時針走起路來慢又慢,就像烏龜爬呀爬。分針是只快樂的小白兔,高高興興往前走。秒針像只小跳蚤,還沒等你數清它在哪一格,它已經跳下好幾格,所以看時間一般不看秒針。

      其次,認識時、分。

      (1)猜測:分針和鐘面上的大格、小格什么關系?

      (2)課件演示: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

      (3)學生動手撥一撥:分針走兩小格、一大格、兩大格、一圈各是多少分?

      (4)提問:分針從12走到4、從12走到6各需要多長時間,你是怎樣知道的?

      (5)過渡:分針是只不知疲倦的小白兔,它不停的工作著,時針有沒有偷懶,它有是怎樣工作的,請你猜猜看?

      (6)課件演示: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

      (7)提問:時針走兩大格、一圈各是多少?

      時針從12走到4需要多長時間,你是怎樣知道的?

      第三,時、分的進率。

      (1)講述:一分鐘究竟有多長,讓我們聽一分鐘的音樂故事《龜兔賽跑》。音樂故事起

      (2)學生猜測,課件演示驗證:龜兔賽跑

      (3)學生操作,得出:1時=60分

      設計意圖:學生對鐘面的熟悉程度直接關系到認識時間的準確性,通過大小不同的字體、字號、不一樣的顏色、不同的形狀,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龜兔賽跑”更是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龜、兔、跳蚤的形象比喻,更讓學生聯系到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以烏龜、小兔的口氣代替老師的告訴,龜兔的第二次賽跑得出:1時=60分,幫助學生克服認知上的障礙。

      3.親身體驗,感受新知

      (1)閉眼,用心感受一分鐘。

      (2)一分鐘活動:跳繩、拍球、測脈搏

      (3)一分鐘口算。

      (4)課后了解:一分鐘,我們的爸爸媽媽能做哪些事情?

      設計意圖:時間概念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摸不著、看不見,5個一分鐘,充分讓學生獲得直接體驗,從聽到跳、拍再到寫、說,學生的眼、耳、口、手、足等均參與學習,層層推進,動靜結合,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知識,建立一分的時間觀念。

      4.總結評價,構建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評價自己及他人的學習情況。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設計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的關注點出發,引入新課

      兒童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對小鬧鐘也是如此。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上過分關注小鬧鐘,將鬧鐘當成玩具。課始,首先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小鬧鐘出發,讓學生初次觀察交流,展示、介紹自己的鬧鐘,一吐為快,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展示的欲望,并由此引出時間單位時、分、秒。

      2.巧妙設計板書,刺激學生多種感官

      現代社會電子產品廣泛運用,機械鐘表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很少見到,學生對鐘面的熟悉程度將直接影響認識時間的準確性,在學生兩次觀察鐘面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匯報進行板書,板書中用較大的字號突出“大格”之大,較小的字號突出“小格”之小;運用紅色隸書突出“時針”的“時”,紅色給人以厚重之感、隸書更顯得粗短,代表“時針粗而短”;用藍色瘦長字體突出“分針”的“分”,藍色給人以明快輕松之感、瘦長的字體更代表“分針細又長”,不同的字體直接作用于學生的眼睛,形成鮮明對比,直觀形象。色彩鮮艷的大鐘面,讓人賞心悅目,同時,在鐘面周圍標出每大格也就是每個數字所表示多少分,簡潔明了,便于學生今后準確地讀出分針所表示的時刻。

      3.形象貼切的比喻,將數學知識趣味化

      童話世界對孩子充滿無窮魅力,龜、兔、跳蚤的形象比喻,讓學生聯系到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龜兔賽跑”是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設計“第二次龜兔賽跑”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通過猜測、驗證,得出時、分的進率,幫助學生克服認知上的障礙。

      4.注重體驗,在體驗中構建新知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如撥動時針分針、聽音樂感受一分鐘的長短、測脈搏、跳繩等,使課堂動靜結合,學生的眼、耳、口、手、足等均參與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這樣的學習,學生興趣高漲,學得輕松愉快,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時、分》的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分橘子》是三冊語文中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記敘劉少奇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因為不亂摘橘子受到老師獎勵,劉少奇又把獎給他的橘子分給同學的故事,贊頌了革命領袖劉少奇的優秀品質。通過領袖的榜樣,教育學生應從小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有快樂與人同享的思想品質。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課文采用敘述語氣,語句淺顯易懂。但學生對課文敘述的內容不太熟悉,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補充介紹劉少奇的生平、功績,以激發學生的感情。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要使學生懂得不亂拿別人東西,關心別人、有快樂與人同享是孩子必須養成的重要品質,而且要使學生逐步養成這些好品質。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是通過課文學習要求逐步達到的一個思想情感目標。

      學生情況:

      《分橘子》這篇課文通過記敘劉少奇小時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學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有了快樂應與他人同享。課文采用敘述語氣,語句淺顯易懂,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字面意思。但學生對課文敘述的內容不太熟悉,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補充介紹劉少奇的生平、功績,以激發學生的感情。領袖的榜樣行為,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模仿欲望,對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養成有很大作用。但是在物質生活資料豐富的今天,學生雖然能理解課文的字面意思,卻不太理解為什么劉少奇從來不摘一個橘子,還要把橘子分給同學是一件十分值得稱贊的事。而我們學習課文不僅要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內容。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循序漸進,通過幾個步驟讓學生逐漸理解劉少奇的行為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好品質。

      設計思路:

      首先,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時代背景。

      利用聽課文錄音、自由讀課文,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體上的理解。在學習第1小節時,通過對劉少奇的生平介紹、"私塾"這個概念的初步認識,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點句,品詞讀句,理解課文。

      在學習第2小節時,主要抓住其中描寫橘子的話:"秋天,黃澄澄的橘子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真惹人愛",通過分析掌握這個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在分析這句重點句時,我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品味詞句,尋找句子中最能體現出橘子可愛的部分。并結合多媒體課件,看圖思考比較,分析討論,逐步理解"黃澄澄、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真惹人愛"等詞語的含義,體會橘子的可愛。由此,來理解劉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好品質。

      最后,練習設計,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主人公的好品質。

      在課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學生把朱老師夸獎劉少奇的話說具體,并且積極創設當時的情境,讓學生試著模仿朱老師說話時的語氣,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劉少奇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一種優秀的思想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生學習,并激起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要求學生養成不亂拿別人東西的好品質。對于低年級學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結合本身就是個難點。因此,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長期目標。有的學生雖然能理解不亂拿別人東西是一種好品質,但對劉少奇優秀品質的學習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動中未必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通過課內外的長期訓練,結合生活實踐不斷地指導提高才能達到。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劉少奇小時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火字旁,讀準多音字"少"(shào),理解"橘子、枝頭、燈籠"等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1、2、4段,知道劉少奇小時候是個懂規矩,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孩子。初步培養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

      初步學會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師為什么說劉少奇是個好孩子。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思想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jú

      1、出示詞語:橘子。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你喜歡橘子嗎?為什么?

      2、橘子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歡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分橘子》,齊讀。

      課題中有一個生字,出示"分",說說這個生字怎么記?

     。、再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誰分橘子?把橘子分給誰?怎么分?……)

      二、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聽聽課文錄音。

      聽后說說,課文中講誰分橘子?分給誰?

      shào

      出示:劉少奇。讀準生字"劉",多音字"少"。

      看劉少奇照片,簡介劉少奇生平:劉少奇爺爺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為建設新中國,立下了很大功勞,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敬。這篇課文是講他小時候的故事。

      三、自學課文。

      1、輕聲讀課文,要求:

      (1)邊讀邊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讀準字音,記記字形。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2、指名讀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惹"。

      齊讀生字。

      3、說說課文有幾個小節。

      四、學習課文第1、4小節。

      1、指名讀第1小節,思考:讀了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ㄟ@一小節告訴我們故事發生時劉少奇的年齡,劉少奇讀書的地方。原來孩子們不是到學校讀書,而是到老師家里去讀書的。)

      2、小朋友們都學得很好。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請回答這些問題。

      出示:

      (1)劉少奇在哪里讀書?

     。2)劉少奇什么時候,在哪里讀書?

      指名回答。

      3、朱老師是怎么評價劉少奇的?從課文的哪一節看出來?(第4小節)

      出示:少奇真是個好孩子。

      齊讀。

      五、學習課文第2段。

      1、朱老師夸獎劉少奇是個好孩子,那劉少奇好在哪里呢?我們來學學課文的第2小節。

      自由讀該段,同桌討論,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從哪里看出劉少奇是個好孩子。

      出示句子:劉少奇從來沒摘過一個橘子。

      "從來"可以換成哪些詞?

     。场⒖纯撮僮由L的地方(朱老師的房前)橘子就長在朱老師的房前,劉少奇卻從來不摘。是橘子不可愛嗎?(不是)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出示:秋天,黃澄澄的橘子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真惹人愛。

      讀句子,你從哪里體會出橘子是很可愛的?(討論,交流)

      (1)黃澄澄。這是橘子的顏色。(看圖,黃澄澄的橘子)這黃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時間是--秋天?磮D體會橘子的可愛。

      (2)像一盞盞小燈籠,掛在枝頭。

      為什么說橘子像一盞盞小燈籠?(看圖,掛滿橘子的橘子樹)體會"像一盞盞小燈籠",并理解"掛在枝頭"。

     。3)從這些地方,我們看出橘子是可愛的,用句子中的詞說,就是--真惹人愛。

      這么可愛的橘子,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誰能換種說法?句式練習:

      秋天,橘子真惹人愛,()。

      4、橘子這么惹人愛,劉少奇卻從來沒摘過一個,是他不愛吃橘子嗎?那是為什么?

      從中可以看出劉少奇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不隨便拿別人東西)

     。怠W到這里,你知道朱老師為什么稱贊劉少奇了嗎?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說說。

      誰能把朱老師的話說得具體些?

      出示:朱老師高興地說:"劉少奇(),真是個好孩子。"(注意語氣)

      六、復習鞏固。

      1、因為劉少奇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所以朱老師要夸獎他?墒侵炖蠋熆洫勊有別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下節課再學。

      2、讀讀這幾小節中出現過的生字,說說怎么記。

      重點:惹:上中下結構,下面是"心"。生在作業本上寫一個,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完成課后第3題,按課文內容填空。

      朱老師的()有棵橘子樹。秋天,黃澄澄的橘子()在枝頭,像一盞盞(),真()愛。

      填寫,校對。

    【《時、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時、分》的教學設計11-26

    《時、分的認識》教學設計01-07

    《時、分的認識》教學設計06-18

    《時、分的認識》教學設計模版06-12

    《時和分的認識》優秀教學設計06-12

    《時、分、秒》教學設計(精選13篇)05-16

    《時、分的認識》教學設計 2篇04-11

    《時、分、秒的練習課》教學設計11-01

    《時、分、秒的練習課》的教學設計01-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亚洲无线码字幕乱码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偷拍精品久久91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