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3-25 09:34:3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積累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賞析語言特點,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詩人豁達的胸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賞析語言特點,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學生齊背李白詩歌《將進酒》。

      古人置酒會友,乃人生的一大快事,李白詩歌《將進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曹操的《短歌行》,不論“懷才不遇”,還是“求賢若渴”都似乎是借酒抒情,把個性揮灑的淋漓盡致。喝酒,喝的是美酒;賞景,賞的是美景;他們的宴集讓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縱興釋懷的歡樂,不禁讓人心生羨慕之情。今天我們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們的一次“夜宴”。下面讓我們進入課文,感受他們的“夜宴”詩情。

      二、解題

      1、請學生斷句并解釋題目的意思

      明確: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花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即“李白于某個春夜在桃花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體的一種,可放在開頭,曰:序;也可放在末尾,曰跋。包括書序、贈序(歐陽修《伶官傳序》)、宴集序(《蘭亭集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

      三、 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誦讀環節

      1、學生齊讀

      2、重要字音

      瓊筵(yán) 羽觴(shāng) 秉(bǐng)燭

      宴(yàn )會 國殤(shāng)

      3、朗讀指導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調。分清語調語氣;注意重音字詞。)

      4、老師范讀后,學生根據前面的提示再讀課文。

      (二)落實重點字詞句,疏通文意。

      1、重點實詞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燭夜游:秉,拿,持;拿著蠟燭作長夜之游。

      假:借。

      瓊筵:比喻珍貴的宴席。

      羽觴:橢圓形兩邊有耳的酒杯。觴:酒杯。

      2、通假字

      序天倫之樂事(序,通“敘”)

      3、古今異義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

      4、詞類活用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動詞作名詞,詩歌)

      幽賞未已(形容詞作名詞,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斷句: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狀語后置:

      陽春召我以煙景。

      (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咱們去感受一下這次宴會的歡樂氣氛。)

      四、朗讀、鑒賞課文

      (一)、從文章的題目看,我們可以猜想李白是通過哪些方面來敘寫這一次宴飲的歡樂的呢?

      一樂:春景秀美,風光旖旎。

      二樂:兄慈弟恭,盡享天倫。

      三樂:各具才情,幽賞高談。

      四樂:佳詠伸懷,縱興釋懷。

      (二)、具體分析本文的美景美事: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當時宴會的情形。

      良辰美景

      煙:春天氣候濕潤,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籠著一層輕煙。煙柳、煙草、煙雨、煙霞、煙花。在這桃李芬芳的季節,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

      賞心樂事

      所會之人:諸從弟

      所會之目的:序天倫之樂事。(不是餞別,也就不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與會之人,是可比工詩文、善書畫的謝惠連,人物俊秀,談吐不凡。

      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能突出表現李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古人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乃人生的最大的樂事,在這次宴會上都具備了,文章充滿了飄逸瀟灑、豪情縱橫詩意,同時也流露了及時行樂的思想。 )

      (三)鑒賞本文的藝術特色

      1、本文用典頗多

      (1)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莊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話,故后人常說“浮生”;表達的是:人生變幻無常,就像做夢一樣。

      (2)、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惠連,指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歲便能作文,工詩賦,深得謝靈運愛賞。世稱小謝。

      (3)、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西晉石崇,官至衛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極端奢侈。曾在洛陽金谷澗中宴客賦詩,他寫有《金谷酒詩序》。

      2、多處運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如“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比喻、擬人)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擬人)

      3、多處運用對偶。

      五、拓展探究:與《蘭亭集序》進行比較閱讀

      首先應看到兩位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處境之不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于51歲,會稽內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權者無心北伐,只圖奢侈享樂。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盡,多崇尚老莊思想,清談玄理之風極盛。 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大致是開元二十一年33歲時所作。當時他雖然求官未得,暫時隱居于安陸,但身處開元盛世,對國家的興盛、個人的發展都抱有樂觀的期望。

      《蘭亭集序》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光,同是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短暫的,必須“終期于盡”,所以發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游”。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調自是不同。

      老師寄語: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們沒有輕歌曼舞,沒有管弦絲竹,而只是觀花賞月、吟詠論文,這純屬一場文人墨客的集會,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但是,切莫因為浮生若夢就消極地追求享樂。這樣會使生命之花過早凋謝,失去理性的哀嘆人生苦短會讓生命的齒輪白白的消磨。人生是寶貴的,或者,她對我們來說是那么的短暫,甚至有如曇花一現。然而,如果我們的人生能夠像曇花那般的玉潔、清香、美麗和動人,她在怒放的時候充滿活力與豪情,我們又何須惋惜她的短暫呢?

      六、背誦指導:駢偶的特點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陽春召我以煙景,

      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

      七、作業:

      1、課后背誦全文,并寫讀后感與周記本上。

      2、完成本文《贏在課堂》練習冊。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讀中獲取科學知識,在讀中增強環保意識。

      2.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和資料的整合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性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動植物的圖片,并記錄下它的本領或作用。

      2.自讀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揣摩各角色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走進課堂。

      1.板書“清潔”二字。引問:怎樣的環境才算清潔?

      2.師在“清潔”二字后加上“師”(1)清潔師是什么意思?(2)你見過清潔師嗎?到生活中找個例子說一說。(3)引導生說出自己知道的諸如“建筑師”、“美容師”、“工程師”等。

      3.師再加上“地球”二字。看到這個題目,你想了解什么?

      4.齊讀課題。

      二.以生活展現課堂,激發興趣,促進了解。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時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角色,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想象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情)

      2.選擇喜歡的角色,充分準備。體會語氣和感情。

      3.指名讀喜歡的角色的語言,說說喜歡的原因。(引導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

      4.指導生歸納,師相機板書:

      海鷗吃掉死魚、剩飯、剩菜,凈化海面

      烏鴉專吃蠅蛆、地蠶等臟蟲子,凈化地面

      屎克郎吃牛馬糞便,牧場、草原

      大榆樹吸收灰塵、有毒氣體,凈化空氣

      5.把自己想演的那個角色的話,認真讀讀記記,試著演一演。

      6.分配角色,指名上臺,并戴上頭飾演(師扮演地球老人,以調控組織)

      7.生評價。

      三.以生活替代課堂,掀起設法,豐富知識

      1.這時候,如此大的森林里難道就只有這四位愿意報名嗎?還有哪位朋友想報名?

      2.結合準備的資料,指名作自我介紹,并用“我能……”或“我專門……”或“我雖然……但是……”等說說自己的本領。征求地球爺爺的意見時用“我是不是……”或“我能說是……”。

      3.四人小組,互說,換成你自己想要的角色。

      4.指名說。

      5.師生評價。

      四.從課堂回歸生活,升華主題

      1.成為一名地球清潔師,并不要求他有轟轟烈烈的壯舉,只要能為地球母親作出自己的一份小小的貢獻。再想一想,我們人類是不是也是地球清潔師呢?

      2.指名說說原因。

      3.聯系生活,引導學生說出我們也是地球清潔師。

      五.課堂拓展,練筆訓練

      將大家收集到了的資料,四人小組合作整理,根據大家剛才所說的,完成另外一篇新的“地球清潔師”的童話故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中體現的淡淡的鄉愁

      2、體會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

      3、根據自己的經歷,借鑒文本的表達技巧,能夠寫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學重點:體會意境,鑒賞語言

      教學難點:鑒賞表達技巧,學會表達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學習方式:活動體驗

      教學過程:一、導入課文:從音樂《雨聲》導入。學生尋找古詩詞中的寫雨的詩句,品味意境。如此優美的意境我們用散文的語言可以表達嗎?

      二、課文分析: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握文章脈絡。2、品讀嗅雨、觀雨、聽雨的相關文字,體會意境、情思。

      三、品味語言:本文語言凝練華麗,文字典雅而富于彈性,巧妙地熔古典語匯與白話于一爐,善于通過漢語的象形和音韻特征來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錯的節奏。

      四、借鑒運用:

      1、借鑒表達: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種表現手法,來渲染和強化對大陸故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將敘述、描寫、議論和抒情緊密結合,穿插運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對照、聯想、烘托等表現手法。(順及:余光中散文的特點)

      2、體驗運用:聽相關雨聲,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口頭表達。

      五、布置作業:

      1、展開充分的聯想與想像,借鑒本文的表達技巧,描寫一個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寫雨的詩句,注意積累。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以讓學生說反義詞來定位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因為學生愿意做這個活動,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孩子們是愿意把自己頭腦中的思考表現出來的]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么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以欣賞觀察定位此課,可以使學生輕松學生,讓他們與自己的觀察對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觀察是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學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師:看來大家第一遍閱讀知道了許多東西,其實欣賞科學的觀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讀一遍或者再讀兩遍,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繼續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

      [這兩次閱讀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為第二課時的沖動教學打好基礎,當然這也是對孩子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提供材料式說話訓練]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這是一種朗讀定位,過去我常常讓學生聽后再讀,訓練一段時間后,發覺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這種復合式讀,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別能力提高較高]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可以達到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提出來好嗎?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理念:

      本課是略讀課文,預案的設計努力倡導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懂文本,通過說話、朗讀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著的深刻的人文內涵,使學生潤物細無聲地受到語言的訓練、情感的熏染。

      教學目標:

      在反復誦讀文本、對比兩份賬單中進行說話、朗讀訓練,并感悟到母愛的無私、無價,讓學生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而不求回報的,要主動幫父母做事。

      教學難點:理解 媽媽給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1、解讀古詩,引入教學。

      記得,前不久我們剛學過一首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詩,題目是——《游子吟》。對,今天就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吧。

      2、圍繞“報”字引入新課。

      還記得詩中的“報”是什么意思嗎?我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和“報”有關的詞(板書“報酬”),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勞動后得到酬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報酬”的故事。

      3、出示課題: “媽媽的賬單”。

      一起讀一讀課題。有沒有看見過“賬單”?實物照片展示。(對,就是類似這樣記載錢物支出和收入事項的單子。)再看看“賬”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賬的偏旁是貝字旁,說明和金錢有關系。)

      4、題目邊上加星號表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那今天就讓我們自己試著去讀懂這篇課文,好嗎?

      二、初讀自學,了解大意

      1、先請同學們仔細地看課文的情境,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想文中講到了幾份賬單?分別是誰寫的?賬單中分別寫了什么?

      2、接下來能自己讀課文嗎?當你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的時候就把它劃下來反復地讀,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

      3、檢查詞語:你從書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讀錯的詞語,和我們大家交流吧。(隨機鍵入電腦)

      索取 報酬 款項 如愿以償 羞愧 慈愛 躡手躡腳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會讀嗎?先請你的同桌檢查一下。

      讓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它們吧。輕輕地讀。

      三、 對比兩份賬單

      1、出示兩份賬單(電腦顯示):這就是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兩份賬單。

      2、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有哪些區別?

      3、引導學生理解兩份賬單的不同。

      A、 內容不同:一份是母親欠他兒子彼得的帳單,一份是彼得欠他母親的帳單。

      隨機落實“款項”:彼得的帳單列有幾條款項?媽媽的帳單也有四條款項。但內容各不相同。

      B、 時間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勞動,而彼得也許是一天或兩天。

      C、 報酬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很多,卻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媽媽索取了60芬尼。(說到這里,同學們可能對“芬尼”這個貨幣單位還不清楚,剛好,我們就請德國朋友陶杰力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100芬尼=1馬克)。

      4、媽媽讀了彼得的賬單后,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什么話也沒有說?

      (她期待小彼得能夠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帳單會象她期待的那樣,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5、那讓我們再仔細瞧瞧媽媽的這份帳單,你們說母親十年來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僅僅只有這四條款項嗎?如果我請你把這份母親的帳單再列詳細點,還可以列舉什么呢?

      (師引導:從小到大,已經為他洗了數不清的衣服,生病時……)

      6、如果媽媽的帳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

      7、既然媽媽付出了這么多,為什么媽媽的賬單上寫得都是“0芬尼”?(是啊,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媽媽的愛不但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從不計報酬。)

      8、對比這兩份賬單,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誦讀感悟“羞愧”

      1、 那小彼得體會到媽媽的愛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仔細讀讀最后一段。

      2、現在,你又對小彼得有什么評價呢?

      (是啊,小彼得還是個懂事的孩子,看到媽媽的帳單,他很快領悟到,媽媽是一直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剛才說的這些話就是彼得羞愧萬分的表現,你知道什么是羞愧萬分了嗎?

      五、討論題意,升華內涵

      1、我們相信,媽媽這一份充滿寬容、憐惜、關懷、摯愛的的親情,會像緩緩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著小彼得一天天長大。所以說

      這還是一份( )的賬單。(課件:一份( )的賬單)

      2、彼得把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他也一定會把這個關于“報酬”的故事永遠珍藏在心里,我們也一樣。用這個故事來告訴自己:親情是無私無價的、不求回報的。

      3、讓我們一起滿懷深情地再次品讀這個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薦閱讀相關文章。比如冰心的《荷葉母親》

      2、談談你幫父母做過什么事?當時怎么想的?

      3、寫一段話或一封信,把你對媽媽的愛、感激、承諾、感恩……寫在里面,當作是一份遲到的母親節禮物送給她們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荷花》一課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本文先從正面(1至3自然 )對荷花的香味、形狀和姿態等作了生動的描寫,隨后用側筆(第4至5)自然段)通過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進一步表現了荷花的動態美和我對荷花的贊美,虛實結合,寫出了白荷花美的極致。

      本文的訓練重點是學會概括一段話的主要意思。課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難度,課后題4以把句子補充完整的方式進行訓練,較適合學生現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現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圍繞哪一句話來寫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認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說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般的按總分結構來寫的,而要從分析4、5、6三句話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進行分析,指導學生理解是圍繞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來寫的,寫出了三種不同形狀的荷花。再進行荷葉的分析。

      教學目標:

      1、了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8個新詞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補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學準備:

      1、課前請美術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荷花的圖畫。

      2、投影儀、小黑板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麗。

      2、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課文的學習中結合繪畫,培養學生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讀中體會荷花的美麗。

      教學難點 :

      在朗讀中體會花荷花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學過的古詩很多,誰能背背已學過的古詩。對于已學的古詩中我們能不能背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

      1、出示荷花圖。設問:小朋友,你們看了圖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學們想不想用自己的畫筆畫出今天我們要學的古詩呢?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板書課題。

      二、初知課文內容。

      1、聽課文錄音,說說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直接在寫荷花的美麗。

      2、聽清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

      三、檢查

      1、自學課文,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挨挨擠擠 蓮蓬 花骨朵 飽脹

      破裂 姿勢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記住自已認為最難的字詞,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蓮蓬、舞蹈重點詞語來講解。指導學生在圖中找一找蓮蓬 ,說說字的結構,指導書寫。)

      2、說說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直接寫荷花的美麗?

      四、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我們學習畫畫,首先自己要有一個整體的構思,今天的課文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從幾個方面來構思。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說說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荷花的特點。(清香、形狀、姿勢)

      1、學習第一自然。

      (1)齊讀這一段話。思考:這一段話寫出了荷花的什么特點?這段話中的哪個詞語說明荷花的香氣很誘人?

      (2)如何概括這一段話的主要意思。

      復習單元學習提示:用什么,怎么樣。來概括。(小黑板出示單元學習提示)

      練習:(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園玩。

      B、我一到公園,就聞到荷花的香味。

      C、我趕緊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圖畫來表示清香,我們該如何體現呢?

      先聞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來,我們向荷花池邊跑去,去看一看如詩中描寫的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師范讀第2自然段,學生標上句子序號。

      思考:哪幾句話直接在寫荷花的形狀?(4、5、6)

      (2)寫了哪幾種荷花的形狀?(全開、剛開、末開)

      從圖中找出這三種荷花的形狀。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課文是用什么詞把這3 種形狀連接起來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導讀

      (5)看起來,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而且形態各異,那么,這三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經開了不少、

      B、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

      主要是在寫冒出來的形狀,應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 盤之間冒出來。,說說這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冒,寫出了荷葉的茂盛,又寫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畫上體現荷花的三種不同的形態。

      設問:課文只是寫了荷花嗎?如果我們這樣的圖你認為好看嗎?還應該畫上什么?課文中有沒有寫到,課文是如何來描寫荷葉的呢?

      (6)學習第二句話。

      小黑板出示: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找出描寫荷葉又多又密的詞語( ),表示荷葉顏色的詞語( ),寫荷葉形狀的詞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擠擠詞語的意思。)

      (7)這段話主要是寫荷花,為什么要寫荷葉?(荷葉茂盛,荷花又美;碧綠的大圓盤襯托著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 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

      三、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了解學生重回母校的情況,結合學生再次離開母校時的感受導入新課。(去年的這個季節,大家離開了伴隨你六年的母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到了附中,(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大家有沒有從她的大門前經過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當你再次離開她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生交流感受…...師引入:詩人徐志摩在告別自己的大學母校康橋時,他的感情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詩歌《再別康橋》,來了解他的內心,體會他的感情。)(板題)

      二、 解題,了解作者及作品寫作背景。

      (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含義?讀注釋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從注釋中的哪句話里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康橋的深情?)

      1、 學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

      2、 老師點撥,總結:

      再一次告別康橋或又一首告別康橋的詩。

      兩次重返母校。

      三、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生自讀詩歌,畫出重點詞語。

      2、 聯系注釋、運用工具書,小組交流,掌握其讀音和含義。

      3、 個別質疑,老師點撥,強調:

      浮藻 沉淀? 長篙 ? 漫溯 斑斕 笙簫

      4、 再讀詩歌:1)自由讀;2)個別讀,其他同學點評,強調;3)齊讀。

      四、 理解體會,朗誦詩歌。

      1、 你從中讀出了作者對康橋怎樣的感情?

      2、 你認為應該怎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請任選一節,從語速、語氣、語調、重音、停頓五個方面設計朗讀腳本,并進行朗誦。

      1) 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師點撥:依戀(眷戀)之情。

      2) 老師示范設計一節朗讀腳本,并進行范讀。

      3) 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并進行朗誦,其他同學點評補充,再讀本節詩。

      4) 老師示范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景物,感受詩人的感情。

      五、 品味語言,賞析詩歌。

      1、老師任選詞句進行賞析示范;

      2、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賞析;

      3、個別質疑,師生共同探究解惑。

      六、小組競賽,協作背誦。

      七、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請大家發揮自己的寫作才能,創造性的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對母校的深情。

      1、 學生動筆寫作;

      2、 小組代表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八、總結本課,學有收獲。

      1、學生交流;

      2、老師補充,并以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7篇】相關文章: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10篇01-09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九篇02-09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錦集五篇02-04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6篇03-01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六篇01-06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十篇01-15

    【精品】設計方案錦集8篇05-11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03-0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錦集6篇01-3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6篇01-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成人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a人片在线观看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