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3-02 10:04: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知識與技能]

      1練習詩歌的朗誦。

      2學習比喻、頂針、擬人修辭在詩歌中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朗讀,討論,仿寫,體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對理想的解釋和對有理想的人的贊美。

      2萌發樹立遠大理想的感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聽寫。

      范讀(聽錄音),齊讀,一人一句開火車讀,結尾齊讀。

      分析第一、二小節詩的含義、修辭。

      第一小節: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運用了比喻、排比、頂針的修辭。頂針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應該揭示其特點,并且舉例:“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木蘭詩》)

      第1、 2個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

      第二小節:理想有時代性。

      第12和34句之間為何是句號而不是分號?

      [作業]:模仿第一、二小節寫8句詩,要運用三種修辭,內容自定。

      聽寫改錯。

      第二課時:

      齊讀。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節。

      三: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歷史的發展。

      “歷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實現要經歷多次的挫折和失敗。

      與《在山的那邊》相同的詩句是哪些?

      五:理想給人力量。

      指出每一句寫理想給人何種力量?

      與34句含義相同的古詩:“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曹操)聯系書后背誦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

      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

      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不幸”指哪些?

      “大寫的人”指什么樣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對理想要執著。

      “玷污”和“被扒竊”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對人生的重要性。

      [作業]:做課程探究。

      第三課時:

      交流仿寫的詩。

      十二: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比喻的內涵。

      結尾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與本詩結尾含義相同的《在山的那邊》的詩句是哪些?

      記憶附錄中關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講課程探究。

      [作業]:預習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 :

      (一)能力目標

      1、 學習“每”“輒”等詞的古義;了解“未之知”這種與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句子。

      2、 學會分析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二)美育滲透

      領會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 難點、重點

      1、 文章表現出來的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激情。 2、 三種比喻句的不同表達效果。

      三、重難點突破:

      閱讀文章,體會文中的激情。

      閱讀——討論——體會比喻句的不同效果

      四、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媒體設計:(略)

      教學課時:1

      五、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讀:

      1、同學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恒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2、范讀課文 學生評價 教師點撥

      3、整體感知:久居城內,滿眼都是紅墻碧瓦。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滿地綠意,滿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勝。這篇文章就是作者與友人游歷了滿井后寫的一篇浸透著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懷的佳作。

      4、學生自讀課文,消滅文字、詞語障礙

      注意“斫、遁、礫、茗、鵠、呷、蹇”等幾個字的讀音。

      5、學生齊讀課文 教師點評

      6、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然后在班上交流。

      A.同桌借助參考工具書及課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時圈畫疑難詞句,并向老師提出質疑。 集體解疑,教師點撥。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酒杯,舉著酒杯、紅裝:穿著艷裝—名詞動用)

      B.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柳枝、麥苗、土、冰(水)、山巒、鳥、魚、游人(板書)

      C.作者抓住了這些事物怎樣的特點?從原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討論明確:

      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結構,了解作者家鄉小橋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致。

      3、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愛鄉、懷鄉之情。

      教學重點:在閱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經歷積累、感悟、運用的過程。

      教學難點:領會“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的豐富含義。

      課前準備:

      1、推薦誦讀王維的《歸崇山作》一詩,了解詩意。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啟發,入情入景

      引出課題:家鄉的橋

      二、自讀欣賞,整體感知。

      1、配樂自由讀全文。

      2、圍繞“家鄉的橋”,交流印象最深的內容。

      3、歸納板書,梳理課文。

      三、品味語言,積累運用(隨學生的興趣點調整教學環節,組織教學)

      1、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語句。

      2、品讀王維的詩句,理解“擷取”的含義。

      3、播放媒體,欣賞不同字體的橋名,感受中華書法藝術品的美妙,體會兒時坐船、看橋名、聽故事的情趣。理解、積累“飄逸瀟灑”、“剛勁雄健”。

      4、指導朗讀,抒發閱讀感受。

      5、欣賞家鄉小橋的造型,借助課文語言,選擇感興趣的橋,介紹介紹。

      6、欣賞作者兒時在橋邊玩耍的情景描寫,指導朗讀,體會愜意與難忘。

      四、根據板書提示,總結課文。

      1、理解: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2、創設情景,表達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希望自己能住在什么樣的地方?(播放課件)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那里綠樹成林,空氣清新,多美啊!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7課《我真希望》。

      2.板書課題,指導有感情讀好課題。

      (點評:通過課件中的圖畫、音樂及教師生動的描述,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二、初讀課文,認知生字

      1.師:借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詞語在一塊多讀幾遍。

      2.字詞教學(課件顯示生字)。

      ①小老師領讀(有注音),想領讀哪個就讀哪個。

      ②集體讀(有注音)。

      ③開火車讀(無注音)。

      ④搶讀(無注音,打亂順序)。

      ⑤游戲:讀字救小羊。(課件顯示情境:大森林里,小羊站一邊,大灰狼站在另一邊。大灰狼慢慢走近小羊,學生同時大聲快速準確讀出生字。如果學生還沒讀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會吃掉小羊;如果學生讀完生字大灰狼還沒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會停下來,小羊就得救了。)

      3.學生自由讀課文,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給同桌聽。

      (點評:這一板塊的教學活動,體現教師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教師創造多種朗讀方式,加強漢字的復現和鞏固。由于生字教學比較枯燥,課件“讀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生字的快樂當中。)

      三、朗讀感悟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想法?

      1.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歸類,并找出問題,四人小組帶著問題邊讀邊討論。

      2.小組交流并討論:“我”為什么有這樣的希望?該怎么讀才能表達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隨機出現相應的畫面內容。

      3.全班匯報,朗讀感悟。

      ①整體要求每小節以“我真希望”開頭,重音應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兩句“不是……而是……”,語調應由低沉,逐漸轉向明快;用輕柔、向往的節奏和語調讀好每小節的最后一句話,把無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達出來。

      ②第一小節屏幕顯示:濃濃的黑煙——輕盈潔白的云彩。

      引導學生理解“輕盈潔白”,從而指導學生讀好這個詞。

      第二小節屏幕顯示:灰灰的粉塵——清澈晶瑩的泉水。

      引導學生想像泉水清澈見底,晶瑩透亮的樣子,理解“清澈晶瑩”一詞,并讀好它。

      第三小節屏幕顯示:渾濁的氣體——象征香味的略帶彩色的氣體。

      引導學生體會渾濁氣體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詞,從而指導學生讀好“淡淡的芬芳”。

      第四小節:美好的環境——樹綠、花紅、小鳥鳴叫。

      引導學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復出現的含義,及最后省略號所代表的意思,從而指導學生讀出內心希望的強烈,感受結尾意蘊深遠。

      (學生先說哪一節,就先出示哪一節,隨機指導朗讀,感悟。)

      4.感情朗讀

      ①學生自由讀全詩。

      ②男女生分讀全詩。

      ③教師引讀: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④看屏幕,學生配樂齊背。

      (點評: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讀書。并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朗讀感悟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充分表達出來,自由發揮自己的朗讀技巧。)

      四、聯系實際,加深感悟,指導實踐

      1.播放有關環境污染的錄像資料。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不希望看到,請看屏幕。

      2.指導實踐,布置作業(課件顯示提綱)

      師:這些現象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請大家根據老師的提示,課后對自己身邊的環境做一次調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們下一節課交流。

      (點評:通過觀看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結合實際情況,深化本課主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布置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為動筆寫小詩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課文,導入

      1.讀生詞卡片;

      2.背誦課文。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深入調查了周圍的環境,你有什么收獲嗎?

      (點評:把學生從課前的狀態迅速帶入情境中,將入境和復習結合起來。)

      二、交流調查結果,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2.談自己的感受。

      師:做了這么細致的調查,此時此刻,你們有什么感受嗎?有什么新的希望嗎?該為環境保護做點什么呢?

      3.語言實踐,拓展延伸。

      師:請大家模仿課文中詩歌的表達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開頭,把自己對改變環境的愿望寫一寫,可以寫一段,也可以寫二至三段。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適當點評。

      (點評:通過實際調查交流匯報,使學生深深感觸到污染無處不在,保護環境,治理污染已經刻不容緩。通過寫小詩,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口語表達及寫話的訓練。)

      三、鞏固課文,加強語言文字的練習

      1.出示問題,填上恰當的詞語

      潔白的()芬芳的()動聽的()

      2.指導“我會寫的字”

      ①出示我會寫的字,引導觀察。

      ②學生試寫感悟,交流體會。

      ③根據書寫情況,教師范寫指導。

      ④學生再練。

      3.采集本課中表達環境美的詞語。

      (點評:通過這個板塊的練習,強化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將教師的示范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后,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指導更有針對性。)

      四、總結

      師:學了這一課,讓我們大家趕快行動起來,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母親,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作者:李迎迎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每人選送一件作品(美術、書法、手工等任選其一)。要是自己認為最好的',有創新的。

      2介紹自己的作品,并能講述完成的過程。 3觀看展覽后,評出好作品,并說出理由。

      二、教材說明

      本次口語交際有一幅圖,圖上畫的是一個展覽室,墻壁上有同學們的書法、繪畫作品;桌上擺放著手工制品。一個同學一邊張貼自己送來的書法作品,一邊與身旁的女同學交談。另一個同學送來了自己制作的輪船模型。還有一個女生在認真地觀賞同學們的攝影、繪畫作品。

      圖下有兩點要求:

      一是每人選送一件自己認為最好的美術或書法、手工等作品參加展覽。先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作品,再說說你是怎么完成的。

      二是評一評誰的作品好,好在哪里。 講述明白,大家參與評議,是本次口語交際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引導學生看圖,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圖上都有什么? 2?同學們在干什么?

      (二)分組討論、交流。

      (三)展示、介紹自己選送的作品,并說說是怎么完成的。先在小組展示介紹,再選優秀者向全班介紹。

      (四)評議:誰的作品好,好在哪里。

      (五)小結:鼓勵作品好、說得好和評得好的同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師要把它送給最聰明、最勇敢、學習最認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聽好多老師都夸咱們班的小朋友聰明,那你認為咱們班誰最聰明?現在,我想請你們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幫個忙,就在剛才藍貓和淘氣在飛船上吵了起來,我想你們勸勸他們,你們愿意嗎?(放課件:藍貓和淘氣吵架)

      在這么多小朋友的勸說下,我們看看他們怎么做?(課件:藍貓和淘氣和好了)

      小朋友,你們真能干!現在,藍貓和淘氣和好了,緊緊的挨在一起,笑得多開心啊!有個韻母就發挨在一起的挨這個音。我們現在就一起認識它好嗎?

      小朋友先看黑板(貼上單韻母a和i)

      單韻母的本領可大了,兩個韻母可以組成一個新的韻母,我們叫它復韻母。(移動i緊挨著a的右邊)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個復韻母aieiui。(板書)

      二、互動學習

      (一)學習復韻母ai。

      1、教師范讀ai。教發音方法。(領讀跟讀自由讀指名讀)

      2、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字發ai的音?

      3、剛才,小朋友們學得非常認真,ai娃娃特別高興,就請來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看它們是誰?(課件:拼音娃娃dtnl)

      4、ai和他的好朋友見面,會怎樣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塊想一想,說一說。(同桌試拼音節指名拼讀齊拼音節男女對口令)

      (二)學習復韻母ei

      1、小朋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課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氣非常大,他經常幫助別人,你們有誰愿意當一當大力水手?那好,咱們舉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賽,誰贏了,誰就是大力水手!你們想參加嗎?(扳手腕比賽)

      2、剛才聽到小朋友憋足了勁,拉長聲音都發ei的音。聲音短一點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復韻母ei的音。(出示ei)

      3、練習發ei的音。(指名讀師正音齊讀)

      4、請小朋友看圖,誰說說怎么利用圖來記住復韻母ei的音和形?

      5、誰能根據四聲發音的方法,讀出ei的四聲。(出示ei的四聲。自由讀指名讀當小老師讀)

      6、ei娃娃看見你們這么聰明,就打電話來把他的好朋友找來了,你們看。(課件:bpmf)。ei見到他的好朋友一高興不知怎么打招呼了,小朋友幫幫他,好嗎?(同桌試拼音節指明領讀師生對口令)

      (三)學習復韻母ui

      1、小朋友,老師想問一問,你們都會打電話嗎?老師想和你們做一個打電話的游戲,你們愿意嗎?我來當媽媽,你們來當孩子。師:孩子們,你們今天學了幾個復韻母?生:兩個,ai和ei。師:不對呀,媽媽聽說你們要學三個復韻母呢,快放下電話問問老師去吧!師:對,我們今天還要學一個復韻母,可是你們已經學會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聲。(師領讀跟讀自由讀指名讀)

      2、現在你們誰能說一句,里面有ui這個音的話?(隨機出示ui的四聲。自由練讀齊讀指名讀)

      3、你們可真棒!ui娃娃高興的不得了,讓他的好朋友乘飛機趕來了,你們看它們是誰?(課件:zhchshr)小朋友們,快猜猜看,他們好朋友在見面時會說些什么?(同桌試拼四個小組各拼一個指名拼讀兩大組對口令)

      4、小朋友快打電話告訴媽媽,我們這節課學了三個復韻母aieiui。(師生打電話)

      三、拓展鞏固

      1、你聽我說。(學生迅速找出老師所讀復韻母的卡片)

      2、拼音娃娃找朋友。

      小朋友們,這節課老師在咱們班交了這么多既聰明能干,又認真學習的好朋友,老師真高興!老師真心的祝愿咱們班的小朋友變得越來約聰明,越來越愛學習,會學習!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吧!

      本課設計的特點是:教者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藍貓和淘氣引入學習情境,以游戲和聯系生活方式教會學生aieiui的發音。如找朋友扳手腕打電話對口令。學生學得輕松自然。教師對學生的發音訓練有層次、有過程、有針對,訓練的形式也多樣,面向了全體,體現了合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61、62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是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2、知道余數一定小于除數。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除數與余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和大家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生:好!

      師:(出示蘋果圖)大家來看,屏幕上有很多不同顏色的蘋果,每個蘋果的下面都有編號,現在老師不看屏幕,我找同學來隨便說出一個編號,老師就知道這個編號的蘋果是什么顏色,誰先來試試?

      生:(活動)

      師: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生:想。

      師: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自己一定會探索出來其中的奧秘,而且一定會比老師做的更好。

      2、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回顧溫習:

      師:大家來看,誰來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了。

      生:熊大、熊二。

      師:是的,熊大和熊二想招待他們的好朋友,熊大拿出6個蘋果和好朋友分享,他想給每2個蘋果放一個盤子,能分幾盤?

      生:3盤。

      師:你來上來擺一擺。(粘貼)

      師:6個蘋果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正好擺完,我們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生:6÷2=3 單位(盤)

      師:在這個算式中,各部分名稱是什么呢?

      生: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2、初步認識余數

      師:熊二準備了7個蘋果也要兩個放一個盤子。大家用你們的學具自己擺擺看,你上來給大家擺一擺。(粘貼7個蘋果圖)。

      師:看看這兩次擺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熊大分了3盤正好分完,熊二分了3盤還剩下一個。

      師:那剩下的一個為什么沒繼續擺呢。

      生:因為要每2個分一盤,剩下的1個不夠再分成1盤了,所以就剩下了。

      師:你真棒。對像這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我們就能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

      師:大家來看看怎樣把它用算式表示出來。

      師:被除數7表示共7個蘋果,除數2表示每2個分一盤,商3表示分了3盤,所以單位要是盤,最后還余下一個大家可千萬不要把它給忘記了啊,我們在商的后邊加上6個點,把余下的1個寫到點的后邊,它余下了1個,所以它的單位要是個,這余下來的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師:我們試著來讀讀這個算式吧?

      生:7除以2等于3盤余1個。

      師:讀的很好。這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誰能再來說說這個余數表示什么呢?

      生:這個余數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數。

      3、課堂練習,及時鞏固。

      師:很棒,現在來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打開課本61頁,來看練習1,大家做一做。共圈了8組,還剩1個。一起讀出算式。

      生:17除以2等于8組余1個。

      師:算式中每個數字各表示什么?

      生:被除數17表示共有17個五角星,除數2表示每2個圈一組,商8表示平均分了8組,余數1表示還剩下1個。

      師:回答的真好,第二題,共圈了7組,還剩2個,一起讀出它的算式吧。

      生:23除以3等于7組余2個。

      師:這個算式的意義呢?

      生:共23個圓,每3個分一組,分了7組,還余2個。

      師:看來大家都已經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其實啊,有余數的除法中還隱藏了一個小秘密,我們現在一起去探索一下。

      ? 4、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師:拿出8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

      師:你來匯報一下。

      生:每4個擺一個正方形,擺了2個,算式,8除以4等于2個。

      師:真棒,現在用9根小棒來擺,看會出現什么情況?你來說說你的結果。

      生:擺了2個,還余下一根。

      師:為什么會余下1根呢?

      生:因為擺一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余下1根不能再擺一個正方形了。

      師:說的太好了,怎樣列示呢?

      生:9÷4=2(個)······(1)根。

      師:那10根、11根、12根呢?都來擺一擺,并列出算式?

      師:誰來把他的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學們那我們不擺小棒,能自己推算出下面的算式嗎?13根(13除以4等于3個余1根)、14根(14除以4等于3個余2根)、15根(15除以4等于3個余3根)。

      師:現在觀察這些算式,看看能發現什么?

      生:發現了除數都是4,余數是1、2 3。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余數是4或者比4大的數不行嗎?

      生:不行,因為如果余數是4就又能擺出一個正方形了。

      師:哦,現在你們有沒有發現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那個小秘密呢?

      生:余數都比除數小。

      師:回答的太好了,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都小于除數(板書)現在看看我們用這個秘密武器能不能幫熊二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如果用小棒擺這個圖形,它可能余幾根?

      生:1根或者2根。

      師: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個的話就又能擺一個三角形了。

      師:你太聰明了,擺這個圖形可能余幾個呢?來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師:這個余數比除數小的武器不僅能幫我們解決擺小棒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來看這個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數,余數可能是幾?

      生:1—5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余數比除數小,除數是6余數只能是1—5.

      師: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這個算式,只讓我們寫一個最大的余數,應該寫幾?

      生:5

      師:那如果我們知道余數是6,那除數會是誰?

      生:8,因為余數要小于除數,除數要大于余數,余數是6,除數8比他大,所以是B.

      師:真是個會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寫一個最小的除數,應該寫幾呢?

      生:7。

      6、課堂總結,課后思考

      師:看來同學們對有余數的除法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知道了余數的意義,還知道了在有余數除法中余數一定小于除數。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老師在上課前做的那個小游戲,希望同學們課后一起交流能夠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探索出它的奧秘,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好,下課。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余數<除數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總七篇02-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1-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七篇01-1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01-06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02-0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集合七篇02-05

    【精華】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七篇01-1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七篇01-17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七篇01-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2-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一级a做片免久久费观看 | 亚洲男男gvv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