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小學生語文課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2 14:21: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桃花源記》小學生語文課文教學設計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桃花源記》小學生語文課文教學設計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古今異義詞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加強誦讀訓練。

      教學難點:

      認識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中應注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學生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可先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再體會領悟其語言特色和思想內涵。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文,激發興趣。

      二、指導閱讀“閱讀提示”,簡介作者作品。

      ①陶淵明,名潛,字子亮,東晉著名詩人,詩歌多以表現田園山水、歸居之樂見長。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生靈涂炭。陶淵明曾做過幾任小官,因不滿現實黑暗,辭官歸隱,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詩并序》中的“序”,可獨立成篇。

      三、教師范讀課文,然后學生自讀課文。

      1.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儼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1)

      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奏。

      ②讀完后理出難解的字詞句。

      四、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請三位同學讀完全文。

      教師要糾正讀音錯誤,不明顯的句讀錯誤暫呵不予糾正,留待下面的教學環節。

      2.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可讓學生發言提出.也可讓學生自由上講臺寫在黑板上。教師在此基礎上歸類整理。要求學生領會掌握以下加點字同的`含義:

      ①

      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

      為具言所聞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2)乃不知有漢:竟

      乃大驚:竟

      3)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都

      兩兩狼之并驅如故:一起

      4)一為具言所聞:詳細地

      具答之:詳細地

      5)甚異之:對……感到驚異

      欲窮其林.窮盡,走到盡頭

      咸來問訊:都黃發垂髦:用特征來指代老人和小孩

      復延至其家:請處處志之:同“誌”,作標記

      諧太守:到…去,尋病終:死

      6)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現在指神情莊重或假裝正經的樣子。

      阡陌交通:交錯相通。現在指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率妻子邑人…:妻子兒女。現在指男子的配偶。

      無論魏晉:更不用說。現在用作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說如此:像這樣。現在指“這樣”。

      芳草鮮美:鮮嫩美麗。現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練習五,了解文言文主語、賓語的省略情形。

      五、誦讀訓練。(鍛煉朗讀能力,加深課文理解。)

      教師應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讀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云’中“語”舊讀玉,現不作要求。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語調、節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問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應重讀,語調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

      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1.學生齊讀課文。2.學生自己朗讀。教師點評,表揚優點,指出不足。

      3.自由朗讀,鼓勵學生力爭有所提高進步。4.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

      1.,弄清下列成語的意思。

      落英繽紛

      豁然開朗

      恰然自樂

      世外桃源

      無人問津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誦情況。2.學生口頭解釋所查成語的意思。

      二、結合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課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哪些情節?

      發現桃花源(第1段);進訪桃花源(第2、3段):尋找桃花源(第4、5段)。

      2.齊讀第1段,思考:漁人是怎樣發現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遠近”說明漁人走了很遠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說明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漁人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一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會是什么樣子呢?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3.請一位同學們朗讀第2段,思考: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見到了怎樣的景致?

      進入桃花源不容易:“林盡”->“一山”->“小口”->入”->‘”極狹”->“復行”,這表明桃花源的隱蔽,與世隔絕,難于發現。

      漁人見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見到的人“悉如外人”‘“恰然自樂”,說明桃花源環境幽清,人們生活美滿安寧,豐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齊,音律和諧,生動地勾畫出一幅祥和安寧的田園圖畫。

      4.請一位同學朗讀第3段,思考:

      ①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么?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②“皆嘆惋”說明了什么?

      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應說的是秦末以來戰亂的歷史,桃源人聽后,為世上的動亂、黑暗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5.默讀課文最后兩段,思考:

      ①漁人離開桃花源后“處處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訪桃花源,可人們再去尋找時,卻“迷”、“未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②最后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

      與“不足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應。

      三、齊讀全文,討論總結以下內容。

      1.課文在情節的安排處理上有什么特點?請具體談談。

      情節的曲折、跌宕的表現在: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里邊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為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為何這般自由幸福?③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①為什么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步步相生,使課文情節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以上為理解要點。》

      2.怎樣評價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這~理想社會?

      應聯系作者所生活的社會時代背景來理解。這一理想社會表現了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戰爭,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導學生去認識“它只是一種空想”之類的方面。)

      四、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設想你是漁人,寫你進入桃花源后的見聞,不與課文雷同。②400字左右。

    【《桃花源記》小學生語文課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07-14

    課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1-10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設計09-09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設計09-14

    《桃花源記》課文教學設計12-11

    小學生課文《語文園地六》的教學設計07-23

    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7-25

    語文桃花源記教學設計11-12

    課文《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07-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二三区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亚洲 | 亚洲黑白配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看片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