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感受詩歌的魅力。
二、初讀詩歌:
1、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
2、比賽讀。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來。
3、匯報朗讀、學生評價,教師引讀出節奏來。
三、感悟詩意:
1、小組合作,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2、交流詩歌大意,教師引導:(1)
讓學生了解詩、詞、曲。
①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
②《春夜喜雨》是唐詩,《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一首詞,《天凈沙·秋思》是一首小令,詞、曲分別有詞牌、曲牌。(2)
解釋難詞。
3、討論交流詞、曲的大意。
4、感情朗讀詩歌。
四、欣賞意境:
1、默讀詩歌,體會這兩首詩的異同。
2、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小組交流:(1)
閱讀中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2)
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4、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5、分組比賽,讀出作者的情感。
6、背誦這兩首詩。
五、課堂小結:
自己總結歸納一下詞、曲的異同。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深入賞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中的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結合詞句想象畫面,感受兩首作品不同的意境。
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賞析詞句,感受意境。
難點:體會作者在詞句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指名背誦兩首作品,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這兩首作品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
品析《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出示詞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引導學生思考:“別枝” 是什么意思?“驚鵲”“鳴蟬” 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別枝” 指橫斜的樹枝,“驚鵲”“鳴蟬” 以動襯靜,寫出了夏夜的寧靜與生機。
出示詞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提問:從這句詞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言,體會作者對豐收的喜悅之情。
小組合作,賞析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小組討論:這幾句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忽見” 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點評總結。
品析《天凈沙秋思》
出示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這些景物都是秋天的蕭瑟之景,共同營造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
重點賞析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提問:“斷腸人” 指的是誰?“天涯” 說明了什么?這句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生思考交流,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對比賞析
提問:兩首作品都描繪了景物,但所營造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充滿生機與喜悅,《天凈沙秋思》則盡顯凄涼與孤寂。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賞析詞句對理解詩詞意境和情感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
選擇兩首作品中的任意一首,將其改寫成一篇短文,描繪出其中的畫面和情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深入體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作者的喜悅之情和《天凈沙秋思》作者的思鄉之愁。
學習通過景物描寫表達情感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感受古典詩詞的情感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兩首作品中作者的情感。
難點: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與兩首作品情感相符的音樂,引導學生進入相應的'情感氛圍。
提問:聽著這兩首音樂,你分別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這與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兩首作品有什么聯系?
體會《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喜悅之情
學生自由朗讀作品,找出能體現作者喜悅之情的詞句。
指名學生回答,如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等,并說說理由。
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作者,在這樣的夜晚行走在黃沙道中,看到、聽到這些景象,你的心情會怎樣?
學生代入角色,暢談感受,加深對作者喜悅之情的理解。
體會《天凈沙秋思》的思鄉之愁
教師范讀作品,學生閉目感受,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心情如何。
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作者通過哪些景物來表達這種思鄉之愁?
小組合作:結合具體景物,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表達出 “斷腸” 之情的。
小組匯報,教師總結:作者通過一系列蕭瑟的景物,層層鋪墊,最終點明 “斷腸人在天涯”,將思鄉之愁推向極致。
方法探究
提問:兩首作品都是通過描寫景物來表達情感的,這種寫作手法叫什么?
明確 “借景抒情” 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兩首作品中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拓展練習
出示幾句運用借景抒情手法的詩句,讓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課堂小結
總結兩首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及運用的寫作手法。
布置作業
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寫一段表達自己某種情感的文字。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了解兩首作品的作者及創作背景,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拓展閱讀相關的詩詞作品,豐富詩詞積累。
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提高文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拓展閱讀。
難點:將拓展內容與所學作品聯系起來,加深理解。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背誦兩首作品,回顧上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提問:你還想了解關于這兩首作品的哪些知識?
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介紹辛棄疾及其創作《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背景: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他一生力主抗金,這首詞是他閑居上饒時所作,描繪了農村夏夜的美景和豐收的景象,表達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介紹馬致遠及其創作《天凈沙秋思》的'背景:馬致遠是元代著名戲曲家、散曲家,他的作品多寫思鄉之情、離愁別緒,這首小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稱為 “秋思之祖”。
提問:了解了作者和創作背景后,你對這兩首作品有了新的認識嗎?
拓展閱讀
拓展閱讀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感受他對農村生活的喜愛。
拓展閱讀馬致遠的《壽陽曲瀟湘夜雨》,體會他的思鄉之情。
學生朗讀拓展作品,說說它們與所學作品在內容或情感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交流分享
學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關于兩首作品的其他資料或相關詩詞。
教師對學生的分享進行評價和補充。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拓展內容,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搜集和閱讀相關的詩詞作品。
布置作業
制作一份關于這兩首作品的手抄報,內容可以包括作者簡介、創作背景、詩詞賞析、拓展閱讀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在理解兩首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或續寫練習。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力。
讓學生在讀寫中進一步感受古典詩詞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行仿寫或續寫練習。
難點:仿寫時能體現原作品的風格,續寫時能合理延伸內容。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簡要回顧兩首作品的內容、意境和情感。
提問:如果讓你為這兩首作品添加一些內容,或者模仿它們的風格寫幾句,你會怎么做?
仿寫練習
仿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出示詞的格式和部分關鍵詞,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導學生結合農村生活的場景進行仿寫,要求體現出喜悅、祥和的.氛圍。
學生嘗試仿寫,教師巡視指導,選取優秀作品進行展示點評。
仿寫《天凈沙秋思》
引導學生模仿 “名詞 + 名詞 + 名詞” 的句式,如 “[ ] [ ] [ ],[ ] [ ] [ ],[ ] [ ] [ ]。”
要求學生選取能體現凄涼、孤寂氛圍的景物進行仿寫。
學生仿寫后,小組內交流評價。
續寫練習
為《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續寫
提問:作者 “路轉溪橋忽見” 茅店后,會發生什么事?
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寫,可描寫作者在茅店的所見所聞所感。
為《天凈沙秋思》續寫
提問:“斷腸人在天涯”,他之后會怎么做?最終的結局如何?
學生發揮想象,進行續寫,表達自己對 “斷腸人” 命運的設想。
作品展示
選取部分優秀的仿寫和續寫作品進行全班展示,師生共同點評。
課堂小結
總結仿寫和續寫的要點,鼓勵學生多進行這樣的練習,提高寫作能力。
布置作業
完善課堂上的仿寫或續寫作品,整理成一篇完整的習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通過情境演繹,加深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天凈沙秋思》內容和情感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古典詩詞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情境演繹理解作品。
難點:在演繹中準確表達作品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非常優美的詩詞,今天我們就來把它們演繹出來,讓詩詞中的畫面和情感活起來。
分組準備
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演繹《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組演繹《天凈沙秋思》。
各組討論:需要哪些角色?如何通過動作、語言、表情來展現詩詞中的景物和情感?
學生自主分配角色,進行排練,教師巡視指導。
情境演繹《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一組學生上臺演繹,其他學生認真觀看。
演繹內容可包括: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星星、雨點、茅店等元素,以及作者在其中行走的情景。
表演結束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他們的演繹是否體現了詞中的意境和情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情境演繹《天凈沙秋思》
另一組學生上臺演繹,展現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等元素。
表演結束后,組織學生評價,重點關注是否準確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愁。
交流感悟
參與演繹的學生談談自己在表演過程中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
觀看的學生分享自己在觀看過程中的體會。
教師總結
肯定學生的精彩演繹,強調情境演繹對理解詩詞的幫助。
再次強調兩首作品的不同意境和情感。
布置作業
回家后,把今天演繹的詩詞內容講給家人聽,或者和家人一起演繹。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學設計10-21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經典教學設計05-24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07-23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的教學設計10-1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11-2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10-13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10-03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名師教學設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