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時間:2021-12-16 20:20:1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獅子和鹿》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獅子和鹿》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獅子和鹿》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這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3、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體會故事中所講述的道理。

      教學準備:小黑板,頭飾,課件等。

      教學時間: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件展示:歡快的音樂聲起,一只漂亮的鹿從叢林里出來,蹦到池塘邊。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誰請來了?(小鹿姐姐)

      你喜歡它嗎?你覺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學生交流。

      2、鹿姐姐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jīng)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3、學生朗讀句子,師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2、劃出不懂的詞句,通過互幫互助方式,師生共同解決,把詞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學生合作朗讀,檢查彼此的正誤。

      4、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讀課文,體會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態(tài)度改變的原因。

      1、再讀“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出!

      請學生從中找出兩對反義詞。(美麗—難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樣贊美自己的角的?請你找找。

     、賹W生朗讀,師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齊讀。

     、谒炎约旱慕潜茸魇裁?你還能用哪些詞來贊美它?

      ③當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角如此美麗,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驚訝)

      ④誰能把這樣的心情讀出來,我就把這美麗的鹿角戴在他的頭上。(用頭飾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⑤用“多么┅┅多么┅┅”來說一句話。

      我們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們的祖國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為什么會認為腿是難看的?找找相關內(nèi)容。

      ①學生朗讀句子,齊讀。

      ②誰能讀好這一句,帶著怎樣的表情?(皺眉)

     、劬毩暎哼x句

      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能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侔,這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诎Γ@四條腿太細了,配不上這兩只美麗的角。()

      4、過渡:難看的腿讓它獅口逃生,美麗的角差點兒送它的命,這是怎么回事?自由讀第六自然段。

      ①難看的腿有什么優(yōu)點?美麗的角又有什么缺點?

      ②通過這件事中,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勰闩龅竭^類似的事嗎?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

      四、師小節(jié):

     。ǔ哂兴,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

      鹿角——美麗(掛住樹枝)險些送命

      獅子和鹿

      鹿腿——難看(有力)逃生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閱讀課文時,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鹿對角、腿態(tài)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教學難點在于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采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于是,我通過齊讀的方式,在讀當中發(fā)現(xiàn)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板書到黑板上,在齊讀后,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并讓學生把正確讀音標到書本上。然后,進行第二次的朗讀——自由朗讀。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xiàn)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貫穿于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鹿對角、腿態(tài)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nèi)容填空、根據(jù)有條理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接觸劃分意義段等方法,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為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己找出能夠體現(xiàn)鹿對角、腿態(tài)度的重點句段,然后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tài)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于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我編寫了一個后續(xù)的故事,利用這個后續(xù)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在教師的點撥下,悟出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我認為,《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松后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nèi)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huán)節(jié)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表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后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于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jié)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xù)寫以后,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發(fā)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后,鼓勵、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第二,引導和指令語言未能切合學生水平。在點明朗讀要求的時候,我只是說“請同學們讀出緊急的氣氛”。這就忽略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水平,他們不能理解“緊急的氣氛”應該怎么讀。經(jīng)過思考,我認為,指令一定要包含引導,如果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再加上引導“你們覺得很著急的時候說話的速度會怎么樣?語調(diào)會怎么樣?”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讀出“緊急的氣氛”,并且在以后的課文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自然理解應該如何讀了。

      第三,教態(tài)不夠自然。由于個人習慣和緊張兩個原因,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況必須盡量控制、減少。因為學生的目光總是會跟隨著老師,老師如果不停地走動的話,會影響學生精神的集中。

      最后,語調(diào)和語速問題。語速偏慢是我一直存在的問題。另外,語調(diào)起伏不大,缺乏抑揚頓挫,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覺得沉悶和疲累。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課文、語段用不同的語調(diào),整節(jié)課堂會生色不少。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jié)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教學基本功上還有十分多的改進空間。希望以后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

    【《獅子和鹿》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獅子和鹿教學設計(15篇)

    2.獅子和鹿教學設計(集合15篇)

    3.《獅子和鹿》教學設計精選15篇

    4.《獅子和鹿》教學設計(精選15篇)

    5.獅子和鹿讀后感

    6.《獅子和鹿》課文理解

    7.《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8.獅子和鹿讀后感12篇

    9.《望岳》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范本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香视频国产系列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 | 亚洲高清91在线 |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