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匯報課《轉盤游戲》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7-01 17:45:5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匯報課《轉盤游戲》的教學反思

      華師大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的進行課后總結自我反思,促進自己專業成長,同時也使我們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實。在我看來,反思是教師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們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問題、困惑,對問題、困惑及時研究、反思,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本文我結合我在七年級上冊第七章第2節《轉盤游戲(北師大版)》的匯報課及其他老師的意見,談談自己體會。為了上好這節課,我之前已經有在七年級我任教的一個班上過一次,經歷一次反思的過程,經過這次的反思,改進了一些地方。

    七年級上冊匯報課《轉盤游戲》的教學反思

      一,第一次課堂教學的準備、分析、過程以及存在的困惑與反思

      教學目標:

      根據教綱的要求,結合本人的實踐及指導老師的意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

      (一)教學知識點

      1.經歷猜測、試驗、分析試驗結果等活動;

      2.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3.復習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二)能力訓練要求

      1.通過學生參與對轉盤游戲的操作,使學生經歷猜測、觀察、實際操作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歸納的能力.

      2.從轉盤游戲中發現規律,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大膽猜想、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操作—討論—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自己操作課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在學生猜測—操作—驗證的過程中,為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由組長組織大家對所做的實驗、收集到的實驗數據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提倡互幫互學、互助學習、共同進步.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電腦上完成轉盤旋轉的過程,彌補了實物操作中由于學具制作水平參差不齊的不足.

      教具準備:

      教師用幾何畫板制作學生用轉盤,課前由學生拷貝到學生機.學生制作小轉盤.每位學生和組長制作6張數據在-10到10之間的卡片.

      二、課前反思

      困惑:通過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我認為教學目標的落腳點是通過猜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等活動,體驗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既然是這樣,直接設計一個轉盤,通過不同顏色的比例來實驗,讓學生來體會不可以達到目標嗎?為什么還要設計“做一做”這一“復雜游戲”呢?“游戲”的價值是什么?通過反復思考,我認為“做一做”放在此處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游戲體會不確定事件,同時對所學知識起復習、綜合應用的作用。(如:平均數的意義、有理數的計等)。所以“游戲”的價值取向應該是增強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基本的數學方法,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在發展中獲得知識。基于以上思考,本課的難點應確定為:如何使“游戲”落到實處,順利進行。

      難度表現在:

      1.求卡片上的數據平均數對學生來說較困難。

      2.轉盤轉到“平均數增大1”或“減小1”后,按指令調整卡片上的數據也是比較困難的。

      對教材我感到困惑的還有:這節課內容相對比較易于接受,學生是否有足夠耐心和興趣,課堂知識是否充分,是否好學生吃不飽的現家(這個問題當時沒有思考,導致后序失敗)同時,如果教學目標沒定好,很可能出現教學過程空洞現象,導致一節課學生都在活動,但是并沒能從中獲取足夠的知識。為了使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內容應該有足夠的認識,課前我布置了如下預習作業:

      學生準備活動:

      1.要求學生課前每人寫好三張。卡片上的6個數時盡量包含正數、負數、分數、小數。并且盡可能簡單,且便于求6個數的平均數。

      2.要求學生初步探索由“平均數增大”或“減小1”的指令,調整卡片上的數據的方法。重點采取兩種方法:

      ①在卡片上加一個數,使平均數增加1或減少1。

      ②改動一個數據,使平均數增加1或減少1。并找出規律。

      通過對教學目標和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基本遵循教材中活動過程。

      二、教學中反思

      1.有部分學生的轉盤做得非常好,活動非常積極,參與意識強,表現出極高的興趣。

      2.調整卡片上的'數據時,學生中產生了特別簡單可行的方法。如:

      ①若原卡片上的數據不變,“平均數增大1”或“減小1”采取在卡片上加一個數x,則有: =原平均數±1,用列方程的方法,很快解決。

      ②有的同學采用改變卡片上的數字,可以將每個數加1(或減1)

      ③可以只改變一個數,則這個數要加6(或減6)。

      ④改變其中的幾個數都可以,只不過麻煩一點。學生的想法出乎我的預料!這些方法不僅對求平均數和有理數的計算進行了有效的復習,還把剛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也應用到了解決問題中,使學生調整卡片上的數的速度大大加快。原來估計學生每小組最多做10次游戲活動,沒想到有的小組做了20多次。

      3.各小組匯總結果,做了20次和20次以上的小組得出頻率,基本接近概率。最后對全班各組的活動結果匯總得到了令人非常滿意的結果。通過實驗證實了猜測,這是這節課非常成功之處。

      三 、課后反思

      不足之處:

      1.我對用3到5張卡片沒有深究。為了讓學生會調整卡片,要求每個同學寫了3張,這樣每小組12張卡片。結果,重復抽到的卡片少了。因此,對問題:將實驗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數的平均數會增大還是減小這個問題的討論沒有和好感知,平均數的整體變化趨勢,學生并設有深切體驗。

      2.個別組卡片上的數字寫得不好,影響了活動進度。

      3.個別小組缺少實事求是和科學的探索精神,沒有調整數據,就轉轉盤,把計算得困難繞過去。可能是偷懶或是對游戲的目的從有疑惑(與我課前的想法一致)。

      4.部分學生做的轉盤,不夠靈活或是不均勻,導致結果有一定的出入。

      5.部分學生對于游戲規則不是很理解。

      6.板書占用比較大時間,導致課堂時間有所緊張。

      不足問題,結合指導老師的意見,我在第二輪教學中采取以下措施:

      1、 片數3~5張,四個人一小組,每人寫一組數,算好平均數,兩位同學相互驗證。

      2、加入教師在課堂的示范操作,指導學生如何完成游戲。

      3、教手工制作的轉盤轉化成flash版的電子轉盤,避免了轉盤,不夠靈活或是不均勻,導致結果有一定的出入。

      4、加入了一小段有相關轉盤游戲在實現生活中應用的影像,引出同學們的興趣,同時增加他們將書本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的能力。

      5、將板書內容改成事先制作的PPT,課堂展示。

      本次教學進行的比較順利,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表現出極強的興趣,活動積極。但面對的兩班學生不同,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如:所代一個班的學生程度比較集中,教學過程很順利,另一個班的學生程度不齊,各小組人員也不齊的情況,有部分學生沒能真正理解教師的意思。同時又由加入了教師示范過程,導致學生活動時間減少。同時由于板書內容改成事先制作的PPT,課堂展示。導致一直同學未能及時記下課堂的知識點。另外由于還自己在教學中,操作的比較多,未能一直目光集中在學生中,導致與學生的眼神交流不夠。最后課堂中還是出現了教學過程空洞現象(真是自己所擔心的),導致一些程度好的學生未能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沒能從中獲取足夠多的知識,這一點還需自己好好的反思。

      通過同一節課的兩輪教學反思,我深感作為一位教師,特別是一個新教師,中果不經歷“反思—教學—反思”的過程。很難提高自已的教學水平。在這兩次的教學反思中,第一個“反思”:反思之前的教學經驗,成功與不足之處;研究現在的學生,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付注于教學。第二個“反思”:驗證效果,反饋矯正的措施。教師必須在教學中認真思考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必須不斷在實踐—總結—反思—實踐中追求每堂課盡善盡美,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同時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否則,自己是永遠也不會有所大的進步。

    【七年級上冊匯報課《轉盤游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匯報課教學反思05-22

    §7.2 轉盤游戲11-24

    游戲課的教學反思02-21

    轉盤親子游戲教案07-03

    《游戲課》教學反思范文12-18

    體育游戲課的教學反思01-07

    聽匯報課的音樂教學反思10-13

    英語課改匯報課教學反思09-15

    《快樂的大轉盤》教學設計與反思07-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