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妙語批試卷》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妙語批試卷》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妙語批試卷》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漢語語言的妙趣和豐富內涵。
3.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拓展。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層次,概括文章內容。
2 理解康有為的批語妙在何處。
教學難點:
課文中對文言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來學習《妙語批試卷》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誰批試卷?批誰的試卷?批語是怎么寫的?妙在何處?)
好,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學習這篇課文。
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問題,注意讀準字音。
三、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文情況。
四、你能解決黑板上的哪些問題?
(1.誰能根據找到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
(康有為的批語是……)這是第幾自然段的內容?誰能讀讀這一自然段?題為“廉吏民表”這是什么意思?
(清廉的官才可以做民眾的表率)
你是從哪一自然段獲得的信息?(2自然段)
那我們看看從這一自然段中還能獲取哪些信息?
(這話是從宋代包拯奏折中的“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引來的。)
誰來讀讀這句話?誰能借助工具書或資料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廉潔奉公的人,是民眾的表率,貪受的人,是危害民眾的奸賊。)
由此可見,“廉吏民表”中的“表”字是什么意思?(表率)
你還獲得了哪些信息?
(有一個考生明明明不懂考題的意思,卻偏偏不懂裝懂,舞文弄墨,他居然寫道……)
什么是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位老兄的話。如果你就是康有為,看到這樣一張試卷,有什么感想?(哭笑不得)能找到一個和哭笑不得相近的詞嗎?(啼笑皆非)
這位老兄答非所問,居然能把“表率”理解為“攝氏表”“華氏表”著實令人啼笑皆非啊,那么追究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誰能用書上的詞來回答(不懂裝懂 胸無點墨 不學無術)什么是不學無術?
(沒有學問,沒有能力)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下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康有為的評語,老師讀一讀,看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妙)妙在哪里?誰還能讀一讀康有為的評語,誰能說一下康有為批語的大意是什么意思呀?(既然考生把“廉吏民表”與“表”混為一體,那么康有為便把“閻錫山”與“山”放在一起,用相同的錯誤風趣幽默的諷刺了這位考生的無知。)這批語的`確批得好,批得妙,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巧妙的暗諷了這個不學無數之徒。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康有為是一個怎樣的人?(才思敏捷,聰明機智)那么如果給你一次做主考官的機會,遇到這種無知的考上,你會做出怎樣的批語呢?看來同學們也都才思敏捷,聰明過人啊!課文2、3自然段向我們交代了事情的經過,下面,我們來關注一下故事的結果,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誰來說一下“謬誤比照”“妙趣橫生”的意思?正因如此,使得大軍閥閻錫山在看了考卷和批語后也是啼笑皆非,無言以對。你了解閻錫山這個人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找到的資料。那么閻錫山與這個故事的起因有什么關系嗎?找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請同學們看黑板,這篇文章的脈絡十分清晰,文章短小精悍,卻詳略得當,結構嚴謹,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中國語言的魅力及幽默)
板書設計:
妙語批試卷。
起因。
經過 謬誤對照 妙趣橫生。
結果。
《妙語批試卷》教案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并學會寫5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拓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康有為的中國式幽默,以及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出現的文言文,朗讀時會正確停頓。
2、正確理解康有為在試卷上的批語。
教學準備:
查找閻錫山和康有為資料,了解“辛亥革命”。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妙語批試卷。
2、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3、針對課題提問題。結合板塊題目談談你對文題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運用多種方式學習本課生字。重點指導“廉”和“閥”兩個字,強調結構,提醒注意“吏”和“史”字的區別。
三、再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四、朗讀課文。
1、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明其義;明義后再進行充分的朗讀練習。
2、讀出趣味。教學時要聯系上下文在理解基礎上朗讀,可多種形式指導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等,要以飽滿的'感情讀出人物的富有幽默性特征的語言。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內容要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至于選用何種方式操作,教學時,要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了解各段大意。
二、切入文章重點內容。
(1)借助工具書或資料,說說句子的意思。
①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廉潔奉公的人,是民眾的表率;貪污受賄的人,是危害民眾的奸賊。]
②以爾之文觀之,學不優,無以仕,百里侯無望矣!
[通過你的文章來看,學習不夠優秀,所以不會被選為縣長,要說成為百里挑一的好官那更是毫無希望的。]
(2)拓展與運用:這一部分引入了一個小故事,可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漢語言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興趣。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竭力創設合作交流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創造,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
三、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這篇課文中的文言文較多,學生不太容易讀好。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推敲詞句,一方面通過借助工具書或資料弄清字、詞、句的意思,在人物語言前面加上恰當的提示語。
四、介紹閻錫山和康有為相關資料
五、作業:生詞
六、配題:
1、正音字:矣yǐ哉zāi謬miù
2、區別字:維——唯——惟吏——史
3、解詞:
用人唯賢:任用有才能的人。
妙趣橫生:洋溢著美妙的意趣(多指語言、文章或美術作品)。
不學無術: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近義: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反義:博古通今、博學多才
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處境
尷尬或既令人難受又令人發笑的行為。
近義詞:哭笑不得
板書設計:
妙語批試卷
廉吏民表閻錫山論
以其人之誤反譏其人之謬
課后小結。
《妙語批試卷》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理解正確答題的重要性。
提升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過趣味性方式認識自己在考試中存在的問題。
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減輕因考試而產生的壓力感。
二、適用對象
中小學生
對提高成績有需求的學生群體
三、所需材料
學生最近一次的考試卷(最好是已經批改過的)
筆記本/草稿紙
彩色筆或其他標記工具
幽默故事集/笑話書(可選)
四、活動流程
開場白(5分鐘)
簡短介紹今天課程的主題:“我們將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來回顧我們的'試卷,希望這能讓我們從中學到更多!”
分組討論(10分鐘)
將全班分成小組,每組4-5人。
讓每個小組成員輪流分享他們認為最有趣或者印象深刻的錯題,并嘗試給出“妙語”式的解釋。
教師點評(15分鐘)
老師挑選幾個典型錯誤進行詳細講解,并巧妙地融入一些輕松幽默的語言或小故事,讓知識變得更容易接受。
強調即使犯了錯誤也不要緊,重要的是從中學習并改正。
創作時間(15分鐘)
鼓勵學生們為自己或者其他同學的錯誤創造一句“妙語”,可以是鼓勵的話也可以是對錯誤原因的幽默總結。
使用彩色筆等工具將這些話語寫在相應的題目旁邊。
分享環節(10分鐘)
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來分享他們覺得最好玩或者最有啟發性的“妙語”。
總結反饋(5分鐘)
總結本次活動的重點內容,強調積極面對失敗的態度。
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他們是否喜歡這種形式的學習方法。
五、后續作業
請每位學生選擇一份過去做過的試卷,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自行批改,并寫下至少三條“妙語”。下節課時帶來與大家分享。
《妙語批試卷》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廉吏民表”“舞文弄墨”“啼笑皆非”等關鍵詞句的含義,理解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對比表達。
分析康有為批語的邏輯與幽默感,學習“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語言技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角色扮演(考生與考官)體會語言錯位產生的喜劇效果。
結合歷史背景(如閻錫山的政治形象)探討批語的社會諷刺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漢語的精妙與包容性,培養嚴謹治學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解析康有為批語的幽默邏輯,理解“表”與“山”的類比關系。
難點:從語言錯位中提煉漢語的靈活性,聯系現實生活舉例說明。
教學過程
導入(5分鐘)
提問:“如果考試時答非所問,老師會如何批語?”引發學生興趣。
初讀感知(10分鐘)
學生默讀課文,標注生字詞(如“閻錫山”“攝氏表”),教師解釋難點。
文本精讀(20分鐘)
考生為何將“廉吏民表”理解為溫度計?反映其什么問題?
康有為如何用“閻錫山”與“山”的類比反擊?妙在何處?
批語中的“百里侯無望矣”體現了怎樣的`價值觀?
問題鏈:
小組討論:若你是考官,會如何設計更溫和的批語?
拓展延伸(10分鐘)
語言游戲:提供易混淆詞匯(如“權力”與“權利”),讓學生設計諷刺性批語。
歷史關聯:簡述閻錫山在山西的治理風格,討論批語是否隱含政治批評。
總結與作業(5分鐘)
總結漢語的“一詞多義”與“語境決定意義”特點。
作業:仿寫批語,針對“網絡用語濫用”現象設計幽默提醒。
《妙語批試卷》教案 5
教學目標
跨學科整合
結合晚清歷史,理解康有為作為改革家的語言風格。
通過批語分析,探討“幽默”在公共話語中的傳播效果。
批判性思維
評價康有為批語的“尖銳性”與“建設性”,聯系現代網絡評論的利弊。
實踐應用
設計校園標語,用幽默語言倡導文明行為。
教學重難點
重點:批語如何體現康有為的`改革者身份與語言智慧。
難點:平衡幽默的“諷刺性”與“教育性”,避免過度刻薄。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8分鐘)
播放短視頻《古代科舉趣事》,提問:“如果考官遇到奇葩答案,會如何處理?”
歷史背景探究(12分鐘)
查找康有為的維新主張,分析批語是否反映其政治立場。
對比閻錫山在山西的“村本政治”,討論批語是否暗含地域批評。
任務單:
語言藝術分析(15分鐘)
原文批語:“題為廉吏民表,爾卻扯及攝氏表……”
改寫溫和版:“考生對‘表’的理解有誤,建議重讀題干。”
對比閱讀:
辯論:“尖銳的幽默是否比溫和的提醒更有效?”
創意實踐(10分鐘)
分組設計“校園文明標語”,要求用幽默語言勸阻不文明行為(如“食堂插隊者,請自備‘長勺’”)。
展示并投票選出“最佳創意獎”。
項目式學習:
總結與反思(5分鐘)
反思:幽默語言在公共場合的邊界在哪里?
作業:撰寫短評《從康有為批語看語言的力量》。
【《妙語批試卷》教案】相關文章:
《妙語批試卷》精品教案08-16
《妙語批試卷》經典教案設計05-05
輪子的妙語文教案06-22
季羨林妙語09-08
經典的妙語話人生06-18
妙語經典禪語語錄05-05
美妙語句精選06-06
古龍妙語精選140句02-08
佛法妙語經典語錄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