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案

    時間:2022-07-04 20:46:44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詩兩首》教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兩首》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教案

    《古詩兩首》教案1

      24、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①

     。ㄋ危┨K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亂入船。③

      卷地風來忽吹散,④望湖樓下水如天。⑤

      【注釋】

     、偻䴓牵簶窃诮裾憬『贾菔形骱吷,是當時眺望湖中景物的樓。

      醉書:酒醉中題寫此詩。

      ②翻墨:打翻了墨水瓶。這里形容云像潑翻的墨一樣黑。

     、厶椋簼L跳的珍珠。這里形容白色的雨點像珍珠一樣跳躍不定。

      ④卷地風:吹到地面上卷起的大風。

     、菟缣欤盒稳萦赀^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樣清澈明凈。

      【解析】

      這首詩描寫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變化情景。詩的大意說:夏天,天空中變化不定,霎時間烏云滾滾,像潑翻的墨水一樣擴散開來,開始時,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繼續擴展,不多會兒,傾盆大雨就下起來。白色的雨點打在船面上,像一顆顆跳躍的珍珠往船里亂滾。忽然,一陣卷地大風吹過,把黑云吹散。雨過天晴,從望湖樓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樣清澈明凈。

      詩人善于捕捉瞬間變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攝影師一樣,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風吹等景象,繪聲繪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24、古詩兩首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水人,曾經有機會做我們贛州的父母官,但因與當局政見不合,未赴任就辭官閑居鄉里了。楊萬里的詩活潑自然,平易淺顯,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誠齋體”,在當時便影響很大,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為“南宋四家”。比如選作我們小學課文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薄盎h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以及這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自然清新的特色。

      在楊萬里現存4000多首詩中,《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又是比較特別的一首。說它特別是它不僅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表達隱晦的送別詩。在送別之情的表達上,與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著名送別詩還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那般深情款款,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钡睦p綿離愁,更不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蹦菢拥幕磉_祝福。送別的主人公林子方是作者的下級兼好友,當時正要離京赴任福州知府。據說對于升遷地方官,林子方倒是滿心歡喜,按道理詩人也應該給予他祝福才是。但是他實在是舍不得這位好友的離開,于是在詩作的一開頭就突兀的來了一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薄爱吘埂币辉~雖顯得突兀但確實精妙,看似脫口而出,實則很好地表達了作者那種在美景沖擊下驚喜的直觀感受,也起到了強化西湖之美的效果。但細讀之下,我似乎還品出了驚喜的表象下一絲隱晦的急切在里面。他急什么呢?拿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知道,“看哪!六月的西湖果然與平時間不太一樣啊,真美。 彼坪跤邢蚝糜阎蓖其N西湖美景的嫌疑。果不其然,下文他便費盡筆墨地把西湖的荷塘之美寫到了極致,“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吧,“接天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而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下,那朵朵荷花紅得是那樣的艷,那樣的嬌,一“碧”一“紅”相互映襯,又是何等絢爛生動的一幅西湖美景圖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贬溽嘣跅钊f里描繪的這樣一幅帶給人強烈視覺沖擊的圖畫里,我想,就是西施,怕也要艷遜三分吧!作者在這里實在是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但是在好友離別之際大力推銷西湖美景,作者有這必要嗎?且不說此時的林子方有沒有這心思去欣賞,兩人同為京官多年,六月的西湖美景難道就從來都沒見過嗎?唯一的解釋就是詩人其實是在隱晦地向好友表達挽留之意,他心里曲曲折折的意思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看家里多美呀,多好呀!福州那破地方有什么好的能比得上咱這美麗的西子湖嗎,你為什么非得死心眼的往外走?”說來好笑,后代的學者們還牽強附會解讀出了這么一層意思。說“畢竟”一詞表現出了楊萬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則是指首都臨安;“六月中”是指朝廷;“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著”的意思;“映”映襯,在太陽下;“蓮葉”、“荷花”都指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是說前途大好,一片光明。這樣一來整首詩的意思就出來了:老友,畢竟是在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場是不一樣的。你只有呆在皇帝身邊,才能有所機會,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前途光明!

      但不管怎么著急,楊萬里的這心思卻是不敢表露得太直白了,畢竟人家是樂呵呵地跑去升官的,只能在詩里旁敲側擊地隱晦表達了。只是林子方正在興頭上,壓根就沒聽出來,到底還是走了。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再也沒有交集。今天,這離別的故事也早已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但細細品讀此詩,我卻仿佛還能看到那美麗的西子湖畔,兩個即將離別的好友正談笑風聲,興致勃勃地指點著美景,在那搖曳的荷葉掩映下,一人的臉上偶爾會掠過那么一抹淡淡的急切和無奈……人最終是沒留下來,這首特別的借景送別詩卻因為它大氣、精妙的極高藝術水平而留了下來,直到千古而下,仍被我們爭相傳誦、解讀著。

    《古詩兩首》教案2

      《古詩兩首》公開課教案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同學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3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借助注釋,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個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凑l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场⑷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薄偛盼覀儞尨鸬氖悄膬晌辉娙说脑娧剑

     。ɡ畎住⒚虾迫弧#

     。、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3、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1、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奏。你看,注意了節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薄⒄埻瑢W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场⒆x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了哪些畫面?

      (一生自由說。)

      情況一:

     。ㄍ瑢W說前兩行或全部。)

     。、說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ㄉf。)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2、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ㄍ瑢W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ㄉ胂蟛怀觯耗憧吹搅耸裁淳拔铮渴裁搭伾?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繁花似錦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ㄍ瑢W說后兩行。)

     。、你還想到了什么畫面?

      2、(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

      3、(說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ㄈ绱鸩怀鰜恚洪L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孤獨寂寞的心情。)

      哦,你把人物的內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怠⑷宋锏纳駪B、動作、語言、內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丁⑽覀円蚕袼菢樱贿呄胫嬅妫贿呑x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ㄎ殷w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

      五、讀詩遷方法

     。薄⑼瑢W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病,先把它讀正確。

     。ㄗ杂勺x,指名讀、齊讀。)

     。、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同桌交流交流。

      5、誰想談談?

      (生自由談。)

     。丁⒛阆胫嬅妫瑤е愕捏w會,讀一讀這首詩。

     。、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病⑼瑢W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古詩兩首》教案4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n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ǘ⿲W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颁z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自讀?磮D: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ㄋ模┲笇懽。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毕啾容^、

      (2)“!弊笳覍。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ㄎ澹┙虒W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ǘ┲笇Э磮D。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ㄎ澹┲笇懽帧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古詩兩首》教案5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春曉》

      【課時目標】

      1、認識前面6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春曉》,背誦《春曉》。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ㄒ庠谡{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齊讀。

      學習“古、詩、首”3個字。

      二、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1、讀通:

     、 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

      (齊讀詩題)

      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

     。ń虒W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自主性。)

      ⑵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⑶ 指名背誦。

     、 認記漢字:

     。ㄖ该x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

      2、理解感悟:

      ⑴ 由理解“春曉”引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 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 交流討論學習:

     、 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鳥、風雨、花)

     、 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

     。ɡ斫狻疤幪帯薄奥劇薄疤洹保

      播放一段鳥兒鳴叫的錄音。耳聽鳴叫聲,想象鳥兒飛翔的畫面,讀好第二句。

     。w會春天所帶給人的美好、愉悅)

     、 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

      (理解“知多少”,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系?

      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ê芸上、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吟誦:

      ①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古詩兩首》教案6

      單元主題:觀察與發現

      單元內容:本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是精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略讀課文,《語文園地二》是綜合性訓練。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于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秘的!豆旁妰墒住凡粌H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容易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立學說的故事,頗具吸引力。

      教學設計:

      5.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嶺壁》。

      3.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4.積累詩人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詩句意思。

      2.體會詩人的心境,能與他人交流讀詩的感受。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作品。

      2.多媒體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題西林壁》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大家猜一條謎語,謎底是一位詩人的名字,看誰最先猜出來。聽好了: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不但詩寫得好,他的書法作品、他的畫、他的在中國歷史上都極負盛名,他和他的父親、弟弟合稱“三蘇”,他是誰?(蘇軾)。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詩《題西林壁》。(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可以知道這首詩有關的哪些信息?

      (這是作者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詩)

      3.檢查預習,指讀正音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題西嶺壁

      橫看 / 成嶺 / 側成峰,

      遠近 / 高低 / 各不同。

      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

      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想想以前學過哪些學習古詩的方法?

     。╝、借助注釋理解詩意;b、查字典理解詩意;c、在理解的基礎上畫畫等)

      2.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ㄉ灾鲗W習,師相機指導。)

      3.交流學習所獲。

     。ɑ蚪庹f詩句意思;或展示繪畫成果)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向遠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廬山景色卻各不相同。

      4.明明是同一座廬山,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會有這么多種變化呢?

      (因為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5.那蘇軾到底從幾個角度看了廬山呢?看到了幾種結果呢?(六個角度,看到了六種不同的結果。)那概括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

      6.(展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廬山之中,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話嗎?“我站在(),看到廬山像()。”

      7.“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是因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齊讀“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呢?站在廬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讀成誦,領悟詩請

      1.這首詩是詩人蘇軾在游覽廬山時寫下的一首哲理詩,詩人不但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咱們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讀出廬山的奇麗景象,更要讀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用多種形式朗誦此詩(小組比賽、指名朗誦、全班齊誦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其實不僅觀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樣。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嗎?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教師小結:《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咱們說過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一生寫下了許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們交流交流吧。

      2.學生自己建立“蘇軾小檔案”,鼓勵學生根據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設計各種形式的小檔案,可以配圖畫,可以編作品目錄,可以寫名篇、名句,還可以寫成前言、后記等。

      五、作業布置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編寫“蘇軾小檔案”,并把自己喜歡的蘇軾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游山西村》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一首古詩《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寫出了廬山的雄奇景象,更說明了一個哲理,那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還記得這首詩嗎?能把它默寫下來嗎?

      2.(師吟誦):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你們都知道老師吟誦的是哪首古詩吧?(游山西村)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到鄉村農家去品味一下他們的生活吧。

      3.老師板書課題《游山西村》,生齊讀課題。

      4.檢查預習,指名讀詩。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讀到生字的地方多讀幾遍,要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游山西村

      莫笑 / 農家 / 臘酒渾,

      豐年 / 留客 / 足雞豚。

      山重 / 水復 / 疑無路,

      柳暗 / 花明 / 又一村。

     。ㄗ⒁饧m正“渾”、“豚”、“疑”的讀音。)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4)古詩大家都能讀了,還不行,還有四個生字要求大家會寫。請自己看看這幾個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樣記住它。

     。5)全班交流,識記生字并區別同音、形近字。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師:這首詩大家已經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詩句的意思嗎?回憶一下前面一首古詩我們是按照什么樣的步驟來學的?

     。ɡ斫庠婎}→了解作者→理解詩句→熟讀成誦→領悟意境)

      1.理解詩題: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游覽浙江紹興的一個村莊時寫的一首詩。)

      2.了解作者:根據你的了解簡單談談詩人陸游。

      師總結:(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在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國和同情人民苦難,他的詩藝術風格雄渾豪放、激情洋溢,間或質樸清新。修辭煉句精致工整,在律詩絕句中善于組織對偶,渾然一體,別開生面。)

      3.理解詩句。

      A.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ㄉ灾鲗W習,師相機指導。)

      B.交流學習所獲。(教師主導,集體交流)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不要笑話農家的臘的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

      讀完這兩句詩,你能體會到什么?(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

      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足”)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反復讀這兩句詩,想: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ㄉ健;水——復;柳——暗;花——明)

      當作者行走在重重疊疊的山巒中,踏過彎彎繞繞的水道后,心情如何?從哪看出的?

     。ㄐ那榫趩,從“疑無路”看出。)

      當作者面對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時,心情又是怎樣呢?從哪兒看出的?

     。@喜,從“又一村”看出。)

      指導學生打著手勢反復吟誦此句,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感受詩句語言的韻律節奏美。

      4.熟讀成誦: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這首古詩,比比誰的朗誦更優美。

      5.領悟意境。其實“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生活中無處不在,你能舉個例子嗎?

      三、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繼續讀詩, 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 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2.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詩人陸游的資料,并編寫“陸游小檔案”。

    《古詩兩首》教案7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認識本課的“楚瀲”等4個生字,會寫“斷楚”等9個生字。

      2、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體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

      4、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體意思。

      2、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出”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了解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今天我們將和唐宋兩位大詩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門山、杭州西湖去游覽一番。出示課題。

      二、指名朗讀,檢查預習

      1、自由放聲朗讀兩首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3、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提示七言詩的停頓規則。

      4、再次朗讀,讀出節奏。

      三、借助注釋,理解《望天門山》

      1、提問:天門山是幾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條江?學生回答,表揚學生會看注釋。出示古詩《望天門山》“開回出來”四個字紅筆標示。

      讓學生根據注釋講一講意思。

      2、教師引導:默讀古詩,看一看這幾個動作分別是誰的動作?

      3、指名交流。

      4、教師梳理:滔滔的江水沖斷了天門山,把天門山從中劈成兩部分,洶涌而下。江水在這里遇到大山的阻擋,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渦。所以稱“回”。剛才有同學講“出”是青山的動作。青山真的會移動出來嗎?

      5、學生回答,教師引導: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你是想說,青山并沒有移動,只是因為李白乘坐的小船順著江水向天門山漂過來,讓李白感覺到兩座青山像是迎賓一般,相對出來迎接自己。那么課題是《望天門山》,作者在哪里望見的天門山?(引導學生更加明確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樂朗讀。其他學生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

      7、用自己的話講述剛才想象到的畫面。

      四、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把剛才想象到的畫面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

      2、全班齊誦。

      五、理解并感情朗讀《飲湖上初晴后雨》

      1、根據注釋,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解釋,及時引導。

      2、作者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3、把“方、亦、總”去掉可以不可以?

      4、想像下雨和晴天的西湖,有感情朗讀詩句。師生接誦,全班齊誦。

      六、拓展積累與運用

      1、我們的祖國風光秀麗,引得無數詩人都歌頌它。你還知道哪些詩句?

      2、學生交流,會背的可以一起背。

      3、拓展古詩《望岳》

     。1)屏幕出示,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

      (2)學生根據注釋,試著理解。

     。3)提出不懂的地方,討論后理解大體意思。

     。4)師生對讀、接讀、齊讀、熟讀成誦。

      4、創設情境加以運用。

      配樂《高山流水》,師語言描述: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當你來到江南,看到青山綠水時,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詩句——(生);當我們來到洞庭湖邊,看到湖光山色,不禁放聲朗讀——;當我們來到茫茫大草原時,禁不住——;當我們看到巍峨的泰山時,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當我們蕩舟西湖時,不禁想起蘇軾的——;當我們來到乘船沿著滾滾的長江順江而下,望見雄偉的天門山時,我們不禁朗誦——。能把這首詩寫下來嗎?

      5、默寫《天門山》

     。1)仔細觀察生字“斷、楚”老師提醒“楚”的中間部分。

      (2)學生默寫。

      (3)全班展示。

    《古詩兩首》教案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資源朗讀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出示《春江曉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

      3、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惠崇春江曉景》這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字音、停頓、語調、語速等)。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減緩想象難度。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ú皇牵亲髡咭罁嬅婢拔镎归_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ㄗ髡咦プ×水嬅嫔蠋字μ一ā㈡覒虻镍喿、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ㄟ@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解題: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

      二、介紹作者(用投影片將作者情況演示出來。

      三、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1、聽錄音,聽示范朗讀。

      2、隨錄音磁帶播放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3、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勾畫出不懂的詞語。

      四、用投影儀演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久:很長時間。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是: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院的?,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五、有感情地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1、老師范讀,指導有節奏,讀出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插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啟發想象:

     、僭娙瞬]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

      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c、有濃郁的花香。

      六、學生講完后,自己動手設計,畫畫。

      1、將滿園的春色展現出來(打在投影儀上)。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來描寫園中的春景。編兒歌或詩:老師示范

      春色滿園綠青苔,鳥語花香蝶蜂纏,花紅柳綠笑開懷,紅杏出墻引客來。

      七、背誦詩句。

      八、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業:背誦、默寫《游園不值》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古詩兩首》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ㄒ唬┙翌}。

     。ǘ┏鍪緝墒自姼。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ㄎ澹┖喗樽髡。

     。⿲φ兆g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ㄆ撸z查詩意理解情況。

      1.字詞。

      空山

      但人語返景深林復照

      朝辭白帝輕舟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ò耍└惺茉娗。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白帝城》里抒發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ň牛┯懈星榈乩首x全詩。

     。ㄊ﹪L試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樓、依”12個生字,會寫“樓、依”10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了解詩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重點)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重點)

      4、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1、你認識上面的建筑物?(鸛雀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鸛雀樓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介紹鸛雀樓

      鸛雀樓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文化名樓(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鸛雀樓)之一。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

      二、介紹作者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主要作品:《登鸛雀樓》《涼州詞》。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僮⒁庾x準整體認讀音節“欲”,后鼻音“窮”等。

      ②識記

      形聲字結構特點識記:“樓、依”。

      組詞擴展識記:“欲”可以組詞為“欲望、食欲”。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欲望食欲貧窮窮人

     。2)學習多音字:更(gèng gēng)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這個問題請你更正一下。

      在這里,“更”讀“gēng”,意思是“改變、改換、;舊計時單位”,還有一個讀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組詞如下:

      更gèng(更好)(更加)

      gēng(更正)(三更半夜)

     、谧x一讀:

      只要你堅持練習書寫,你寫的字會更(gèng)美觀。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學習字詞,為閱讀掃清障礙,提高學生積累字詞的能力!

      四、學習“會寫字”

      樓依盡黃層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1)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樓、依”,“木、亻”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2)組詞擴展法識記:“盡力盡量黃沙黃山”。

      (3)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云”加“尸”是“層”。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ā氨M”上窄下寬,“樓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包S”上中下結構,“層”半包圍結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樓、依”,學生練寫。

      “樓”左窄右寬,“木”橫筆在橫中線上方,“米”的橫筆與“木”的橫筆大致持平,撇筆伸向“木”側,捺收筆于橫中線;“女”的撇點的折點在橫中線,撇短點長,末筆長橫比“米”略寬。

      “依”左窄右寬,“亻”兩筆在橫中線上側相接;“衣”的首筆點在豎中線右側,長撇從橫筆中部起筆,撇至“亻”側,豎提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末筆從豎中線起筆。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多元認字,是部編版教材強調的重點,書寫的指導,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使學生愛寫字、會寫字!

      五、品讀釋疑

      1、出示課文題目《登鸛雀樓》,題目應該怎樣斷句停頓?

      示例:登/鸛雀樓

      “登”在這里指?(登上)

      2、學習第一、二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這兩行詩寫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黃河、海)

      “白日”在這里指的是傍晚落山的太陽。

      依:靠著。入海流:指黃河最終流入大海。

      盡:完。這里指太陽靠著群山漸漸西沉,最后看不見了。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靠著群山落下去了,黃河的水正滾滾流向大海。

      3、學習第三、四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上兩行詩寫了景物,這兩行詩寫了什么?(登樓的人)

      “欲”:想要;“窮”:盡

      千里目:指看到更遠的地方!案敝冈。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我們看到了有一個人站在鸛雀樓上,想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4、詩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白日、山、黃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陽在山的盡頭、黃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ò鍟旱菢撬姡禾柭渖近S河入海)

      5、作者在樓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遠,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ò鍟旱菢撬迹河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品讀詞語和詩句,結合圖片,想象意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兜躯X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4、教師小結:學習了這首詩,我們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七、課堂拓展

      1、推薦閱讀《題西林壁》

      聽讀《題西林壁》,借助譯文了解詩意,明白詩中闡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這首詩。

      2、你能寫出王之渙的其他詩句嗎?

      示例: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八、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寫了詩人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表現出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九、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首詩寫了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做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太陽落山(實景)

      登樓所見黃河入海(想象)融情于景

      登鸛雀樓 寓理于事

      欲窮千里目(博大胸懷)

      登樓所思更上一層樓(包含哲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重點)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你認識上面的景物嗎?(瀑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瀑布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板書: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將進酒》等。

      【設計意圖:簡介作者,了解作者生平成績,產生學習的興趣。】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瀑、布”的韻母都是“u”,以“p”和“b”為聲母的兩個字易混。注意“照、川”是翹舌音,“煙”是前鼻音。

     、谧R記:

     、僮衷醋R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

     、谛温曌謽嬜痔攸c識記:“遙、煙”,“辶、火”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凼熳窒嗉拥姆椒ㄗR記:“瀑、煙”。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瀑布飛瀑棉布遙看遙遠

      (2)學習多音字:落(luò là lào)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只有努力學習才會進步,否則就會落后。

      在這里,“落”讀“luò”,意思是“掉下來,往下降”,另一個讀音是“là”,意思是“丟下,遺漏”,還有一個讀音是“lào”,意思是“用于一些口語詞”。組詞如下:

      luò(落后)(落葉)

      落là(丟三落四)(落下了)

      lào(落枕)(落炕)

      ②讀一讀:

      小明經常丟三落(là)四的,今天又忘帶課本了。

      今天,我睡覺睡落(lào)枕了。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就放飛一個氣球。)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照廬煙掛川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僮衷醋R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初始化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

      ②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煙”,“火”分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廬、掛、照”。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學生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ā罢铡鄙舷陆Y構,“煙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皬]”半包圍結構。)

      (3)老師范寫,重點指導“照、掛”,學生練寫。

      “照”上下結構,“昭”窄、大,“灬”寬、扁,“昭”日窄“召”寬,“刀”在右上格,“口”上寬下窄,豎筆在豎中線右側,頂部在橫中線;“灬”上合下開。

      “掛”左窄右寬,提手旁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圭”,兩“土”分寫橫中線上下,豎筆垂直對齊,上“土”的底部在橫中線。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品讀釋疑

      1、揭題:指課題,齊讀。

      誰知道詩題的意思?

     、偈裁词瞧俨?誰看見過?

      瀑布是沖陡峭的高山上傾瀉下來的水流,遠看象一塊白布垂掛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結構?齊讀:“瀑布”。

     、谥缽]山在什么地方嗎?

      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邊。廬山的瀑布更是舉世聞名,F在就請小朋友們

      跟著老師隨著詩仙李白一起去廬山游覽一番吧!

      2、學習第一、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1)這兩行詩寫了哪些景物?(太陽香爐峰)

      “紫煙”在這里指的是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川:河流。

      (板書:遙看:掛前川生紫煙)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了怎樣的景象?

      預設: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遠遠望去,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掛在山前。

      3、學習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飛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飛一樣。

      “九天”:天空的最高處。

      “三千尺”,虛數,形容廬山之高,瀑布之長。

     。ò鍟郝撓肴С呗渚盘欤

     。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

      4、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描寫了壯觀的廬山瀑布。

      5、作者站在廬山瀑布面前,想到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景物?

      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了人間。采用了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聯想、想象的方法來寫瀑布的磅礴氣勢。

      6、認識夸張

      概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進行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

      效果:增強感染力,烘托氣氛。

      運用:畫出詩中的夸張句!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設計意圖:借助圖片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廬山瀑布壯觀景象的贊美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七、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望天門山》

      聽讀《望天門山》,借助譯文了解詩意,明白詩中闡明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背誦這首詩。

      八、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望廬山瀑布》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方法描寫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九、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詩人李白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讓我們開闊了視野,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十、當堂檢測

      十一、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生紫煙

      遙看

      望廬山掛前川

      瀑布雄偉壯麗

      三千尺

      聯想落九天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低年級兒童的語言特點就是形象具體,如何將抽象簡練的語言變成學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語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這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點來落實。

      1、讀詩看圖,感受詩意。

      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由地讀讀詩看看圖,說說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了課文插圖的提示,學生一下就知道了詩句描寫的景物。

      2、畫一畫詩,解讀詩意。

      我讓學生指導我把詩人看到的畫下來,學生在指導的過程中強調了太陽是靠著山很近的,一點一點落下去的。在作畫的過程中,學生輕而易舉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盡”。

      3、讀一讀詩,理解作者的詩情。

      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后,再讓學生從“疑”字著重體會詩人的如癡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美。還是這個“疑”字,讓學生真正溶進古詩中,溶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作情緒。

      不足之處:詩歌的朗讀范讀得還不夠,最好能配樂朗讀。

    《古詩兩首》教案11

      教學要求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⒊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⒈板書課題。

     、步榻B作者。

      這首詩詩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辰忸}。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陛p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苍僮x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⒈認讀生字“徑”“飄”

     、沧x這兩個字,應注意什么?

     、持该x課文。

     、椿卮饐栴}: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⒈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艦槭裁捶Q為“寒山”?

     、朴米约旱脑捳f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⒊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⒋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北痴b《山行》

     、病渡叫小愤@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二、學習第二首詩《楓橋夜泊》

      ⒈揭題,解題。

      ⑴板書課題。

     、浦该x題。

      ⑶解題。

     、冉榻B作者。

      ⒉自學課文。

     、泡p聲讀課文,讀好字音,畫出生字詞。

     、谱宰x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詞典。

     、窍胂朊渴自姷囊馑,同座可以討論。

      ⒊檢查自學情況。

     、耪J讀生字。

      ⑵指名讀課文。

     、琴|疑。

      ⒋理解每句話。

     、爬斫庖欢。

      輕聲讀一、二句邊讀邊想象詩句中的描繪的畫面。

      這是什么季節?從那兒可以看出來?這是詩人的心情詩什么樣的?

      理解“愁”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

     、茖W習第三、四句。

      指名讀三、四句。

      回答問題。

     、佟肮锰K”在什么地方?

     、诘绞鞘裁匆馑?

      ③說說三四兩句的意思。

     、怯米约旱脑捳f說全詩的意思。

      ⒌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這首詩描寫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么心情?

      ⒍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重音。

      范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背誦。

      ⒎指導書寫。

      三、作業。

     、庇娩摴P描紅。

     、脖痴b課文。

      ⒊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悟是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具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望廬山瀑布》)

      一、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課件廬山畫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四、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五、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兩行描寫看到的景物。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后兩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W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四、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五、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六、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七、推薦書目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古詩兩首》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體會古詩所描繪的美景及特點,并動手畫一畫。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么呢?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四、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板書: 碧水:開、回

      望天門山 青山:中斷

      孤帆:日邊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學生背誦《游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游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里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滟: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后小組之間互相說。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么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后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呢?

      (后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么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范讀。)

      7、背誦全詩

      自由背誦然后檢查

    《古詩兩首》教案14

      【課文】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一、看拼音寫詞語

      ɡǔshī zhúlín tónɡnián huánɡhé ɡuānbì lìzhènɡ

      ( ) ( )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牧童騎( ),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 )。

      2、(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

      3、這兩首都是描寫( )季節的古詩。

      三、找意思相反的詞,連一連。

      閉立先陰捕

      坐開放放晴

      四、猜一猜,選一選

      柔 閉 所 牧

      一戶一斤米( )騎牛寫文章( )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你會背哪些古詩?(指名隨意背誦古詩)你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古詩(加拼音)。(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不會的。然后集體交流并書空“古”。)你會背幾首古詩?(板書:首(加拼音))哪位同學認識這個“首”字?(指名讀字、正音、擴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

      雨后的早晨,當我們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時,你有什么感覺?(生可以根據切身經歷來回答,也可以想象著來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們有同感,他以詩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春曉(板書:春曉)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范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眠、處”的?(生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

      (1)“眠”是形聲字;它是什么意思。

      (2)“處”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chǔ;與“外”區別;書空。

      3.說一說:詩中寫了春天什么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

      (1)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幻燈出示:( )的鳥叫聲)

      (2)播放風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飄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古、詩、首、眠、處、聞、聲、多、知

      2.認讀、組詞,用“到處”說話。

      3.觀察“處、聲、多、知”的結構,并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重點指導“處、聲、多”。

      5.學生描紅、臨摹。

      六、課后作業、擴展活動

      積累詠春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激發情趣、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你們喜歡干些什么?清朝詩人高鼎居住在鄉下時就親眼目睹了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于是他便為后人留下了一首較為明快的詩篇──《村居》。(板題,生齊讀課題并識記“村、居”)

      二、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感悟欣賞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么記住“醉、煙、童、散、忙”的?

      點撥:(1)“醉”是平舌音。

      (2)“煙”韻母是前鼻韻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認記(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書空;擴詞;用“急忙”說話。

      3.自讀古詩,然后談一談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為什么?

      點撥:(1)紙鳶:風箏。

      (2)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在微微春風中搖搖擺擺,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演示課件或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聽xx同學朗誦這首詩,然后談談你的感受。(指名配樂朗誦)

      5.交流聽讀后的感受。

      6.請你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配樂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7.練習背誦課文。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醉、煙、童、散、忙”。

      2.連詞認讀生字。

      3.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指導、示范書寫“忙”字。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除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讀一讀。如: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韓愈《晚春》

    《古詩兩首》教案15

      教養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講寫: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課文。

      體會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繼續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繼續發展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重難點

      在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

      課前準備

      投影圖,練習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樂的課文朗誦錄音。

      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板書新課并指名讀。

      請學生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說說古詩的特點。

      檢查預習。

      分別指名讀三首詩,檢查字音是否準確以及讀得是否熟練。

      請學生為生字注音,并書寫。

      展示預習資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詩。

      講讀《墨梅》

      聽配樂課文朗讀。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重點討論學生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梅花開了,和淡墨痕的關系?

     。2)、顏色是指什么的顏色?一般會有什么顏色?

      (3)、清氣是什么?

      (4)、為什么作者說只留清氣滿乾坤?

      指導朗讀

     。1)、學生自練。

     。2)、教師指導練習。

      (3)、當堂背誦。

      檢查背誦,練習反饋。

      作者用梅花贊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誦《墨梅》。

      第二課時:

      課前復習。

      背誦《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樣的人?

      回憶方法。

      講讀課文《竹石》、《石灰吟》。

     。ㄒ唬、講讀《竹石》。

      聽配音朗誦。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四人小組討論仍然沒弄懂的質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為什么不生長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巖石中呢?

     。3)、東西南北風是什么風呢?

      重點討論,你覺得詩人寫竹石是不是只為了寫竹石呢?他其實是在寫誰?為什么他不直接寫呢?

      指導朗讀,背誦。

     。ǘ、講讀《石灰吟》

      聽指名朗讀。

      根據注釋,理解詩句。

      把仍未理解的詩句在小組中提出,共同解決。

      重點討論:

      (1)、石灰在成為建筑材料之前經歷了哪些考驗?

     。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想寫誰?寫什么品格?

      指導朗讀、背誦。

      第三課時:

      課前復習

      1、竹石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誦《竹石》、《石灰吟》

      歸納總結。

      古詩除了第一節課所提到的特點,還具有哪些特點?

      這課書所學的三首古詩,都是明寫什么,暗寫什么?

      其共同特點都用物的什么特點贊美人的什么?

      運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訓練

      自學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詩歌。

      分組向同學介紹。

      按詩意給《墨梅》配畫。

      連線:梅堅忍不拔

      竹忠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教案05-29

    古詩《勸學》教案04-11

    古詩教案小班02-28

    古詩春曉的教案05-23

    古詩春曉教案05-23

    古詩《草》教案11-17

    古詩《春雨》的教案10-30

    清明古詩教案04-24

    清明的古詩教案03-20

    古詩《春曉》教案09-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 亚洲色大情网站久久久 | 亚洲国产欧美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