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8-09 18:55:08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五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2、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一些動物。

      活動重點: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活動難點:能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過程:

      1、動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駱駝、北極熊,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與花叢、青草、沙漠、雪地、顏色相近,能保護自己,不容易被發現。)

      出示烏龜、刺猬、魚、鳥的圖片,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用硬殼、刺、鱗保護自己,羽毛軟、暖、輕。)

      2、動物的防身術:

      出示貓的圖片。

      ----“貓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還有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貓一樣的?”

      出示牛的圖片。

      ----“牛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牛一樣?”

      出示蜜蜂圖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遷移聯想:

      鼓勵幼兒觀察與發現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在交集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

      2、發展幼兒的辨別能力和推理能力

      準備:兩套不同顏色的圖形,一張大的交集圖,各組一套操作材料

      過程:

      一.(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圖形)小朋友們,今天圖形王國的國王給我們小朋友帶禮物了,你們來看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用兩個詞來說,如紅色的三角形等)

      二.游戲“圖形分類”。

      1、現在這些圖形寶寶想回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家吧!

      2. (出示圈)這就是它們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圖形寶寶的特征,請個別幼兒給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

      3.集體討論:這樣分對嗎?有不同的分法嗎?(引導幼兒發現兩個圈中圖形的共同點)

      4.教師示范將兩圈擺放出現交集,將紅色三角形放在交集處。

      5.教師再次出示不同顏色的'圖形,讓幼兒集體進行圖形分類,并驗證。

      6.小結:兩個家中都有著它的共同點,而兩個圓圈集合的地方交集,也就是它們共同的家。

      三、送圖形寶寶回家

      1.幼兒分組,每組一張交集圖,各成員合作完成圖形回家的任務。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檢驗,校對。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螞蟻搬食物回家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觀察螞蟻“搬食物回家”,感知螞蟻單個搬、群體搬食物,沿途回家這一有趣現象,培養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和探究問題的精神。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放大鏡、昆蟲盒、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子、米飯、餅干、昆蟲尸體、彩筆、紙若干。

      五、活動過程

      找幼兒園內或園外螞蟻較多的地方(場地寬闊、安全),能看到螞蟻巢穴的人口。活動前先在四周撒上螞蟻愛吃的食物,如米飯、小果皮、餅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間帶幼兒散步時,有意帶到指定場地,讓幼兒自發說出:看,有那么多螞蟻,它們在搬東西。激發幼兒觀察興趣。

      看一看,說一說,螞蟻怎樣搬食物?

      (1)螞蟻用尾部(屁股)搬的。

      (2)螞蟻用頭上的須(觸角)搬的。

      (3)螞蟻用手和腳一起拖的。

      (4)有許多螞蟻一起拖的。

      試一試,找答案。

      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搬東西。

      (1)螞蟻用嘴巴叼住,把東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對像螃蟹一樣的大鉗子,力氣很大。

      (2)當食物過大時,小螞蟻會用頭去碰另一只螞蟻的頭,過一會就有許多同伴來共同搬運食物。

      (3)螞蟻搬東西回家時,是大家排成一隊,沿著原來的路回家。畫一畫、說一說,螞蟻搬食物回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大小,粗細,高矮,多少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筐筐、6個蘋果,畫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們都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今天,有一家的小動物來我

      們這做客,你們猜猜會是哪家小動物呢?看看他們是誰?(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誰呢?(爸爸、媽媽、寶寶)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哪個是媽媽呢?媽媽長的怎么樣?媽媽比誰高,比誰矮,所以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們要吃早餐了,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蘋果、蜂蜜)吃早餐前要準備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個給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顏色的?(紅色)說一下理由,為什么要給爸爸最大的。

      3.哪個給寶寶呢?(最小的)什么顏色的?(藍色)

      4.那最左邊的綠色的給誰?(媽媽)

      5.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

      6.教師小結:三只大小不一樣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也不小的給媽媽。有了餐具開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系

      1.第一樣東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給爸爸吃的?為什么?三瓶瓶子一樣嗎?(不一樣)中間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給爸爸吃。

      3.那哪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4.哪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5.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對吧?(對)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引導語:接下來要吃第幾樣東西啊,(第二樣)第二樣早餐是什么?剛剛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們一下子就看出來了。這次吃的東西,它們長的一樣高的,(出示:玉米)你們看都是一樣高的是嗎?一樣高的玉米,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誰會分一分呢?為什么?三根玉米一樣長,為什么第一個要給爸爸。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那這個除了說胖,還有一個詞叫粗 。(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

      3.教師小結:你看這三跟一樣長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細不一樣,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還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點,那細的呢,看上去要少一點,你們現在明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接下來要吃什么呢?(蘋果)數數看,一共要吃幾個蘋果?6

      個蘋果給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們可要聽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點,熊寶寶要吃得少一點,熊媽媽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師在后面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小筐筐,里面放了6個蘋果,請你把蘋果分給三只熊,插在哪兒呢?插在紅線上面。明白了嗎?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點,熊寶寶要吃得少一點,熊媽媽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兒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評價:找出不同答案,進行對照分析。

      看看老師找了幾種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對,哪個不對,為什么?請做錯的幼兒上來重新擺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導語:想一想還有一樣什么東西沒分,(蛋糕)。

      2.打開ppt我們來看看怎么分。

      3.結束:熊寶寶一家在小朋友的細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飽了,它們要休息了,我們小朋友也休息一會兒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米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米,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米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米?

      2、幼兒第一次運米。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米,并記錄運米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米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米,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米: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米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米,驗證。

      (1) 統計運米次數

      (2) 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米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米。

      (1) 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米,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 幼兒操作

      (3) 統計數據

      (4) 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米,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米,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vr | 亚州另类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色喷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