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2-07-03 14:04:38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八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欣賞故事表演,從中感知、理解二等分。

      2.在進行二等分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初步嘗試運用尺子進行簡單測量。

      活動準備:

      頭飾(狐貍一個、狗熊兩個),點心一塊,紙制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尺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1.三位教師表演故事《狡猾狐貍分蛋糕》,請幼兒觀看,激發幼兒二等分的興趣。

      2.幼兒運用紙制圖形進行二等分。

      (1)教師繼續引用故事情節,引領幼兒熟悉操作材料,明白操作意圖。

      (2)幼兒自由進行操作。教師分別觀察、引導。

      (3)在幼兒等分成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進行不同的,分的方法的嘗試(撕、剪、裁、彈)鼓勵幼兒進行多次二等分。

      3.在進行二等分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初步嘗試運用尺子進行簡單測量。

      4.鼓勵幼兒請教觀摩教師尺子的使用方法,隨意選擇活動室的物品進行簡單測量。

      5.在幼兒充分嘗試后,活動以狐貍認輸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這次幼兒園組織開展的素質教育一日活動參觀海洋水族館后,孩子們對海洋里的動物興趣越來越高,好多孩子帶來自買的玩具,談論著看到的海洋動物,從孩子們的言語中發覺他們對鯊魚興趣特別濃厚,有的孩子說:“鯊魚可真大,怪不得它要吃人”;有的孩子說:“原來鯊魚長的是各色各樣的”;還有的孩子說:“鯊魚真壞,又要吃人,又要吃魚,我們把它消滅掉。”……聽著孩子們的話語,我覺得有必要讓孩子們在認識了解鯊魚的同時,知道鯊魚和我們人類的關系,了解其功用,激發幼兒保護海洋動物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進一步認識鯊魚,了解鯊魚的功用。

      2、激發幼兒探索鯊魚的興趣及有保護海洋動物的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環境布置:鯊魚圖片若干。

      2、鯊魚可制成的物品的實物或圖片。

      3、迷宮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猜謎:牙齒像把刀,魚兒見了逃,海中稱霸王,全身都是寶。

      2、說說鯊魚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鯊魚?鯊魚有些什么本領?等。

      3、討論:鯊魚要吃魚和人,那么鯊魚對我們人又有什么有用之處呢?

      引導幼兒講述,告訴幼兒鯊魚對我們人的有益之處,如:肉可以吃、鰭又叫魚翅是珍貴的食品、鯊魚肝可以制成魚肝油、鯊魚皮可以制成皮包、皮鞋、皮手套等。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于將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本次活動采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

      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采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后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后,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欲望。

      說一說:

      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并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里,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里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環節是采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么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并萌發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里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會有什么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么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么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四)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采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五)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認識狐貍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貍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群居、野獸。復習詞:狡猾、蓬松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狐貍和狼

      活動過程

      一、介紹狐貍

      1、提問:

      (1)什么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貍圖片)

      (2)貍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師小結:狐貍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熏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

      狐貍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狐貍住在哪里?吃什么東西?

      (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狐貍的一家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么動物?

      2、比較狼和狐貍的不同點

      (1)狐貍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么?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狐貍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的身體比狐貍大,狼是一群一群出來找食的)

      (3)狼和狐貍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3、教師小結

      (1)不同點

      狐貍:狡猾、是一只或兩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2)相同點:狐貍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里,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

      狐貍和狼誰兇?誰比狼還兇?(老虎、獅子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幼兒特別喜歡“玩火”,如:劃火柴或玩打火機,或者用火點燃紙,破布等等。這是非常危險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許的。看到這一現象,一方面我感到不讓幼兒“玩火”會扼殺幼兒對火的探索的興趣,使幼兒失去學習和學會自我保護的好機會;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家長的心情,所以我結合了“空氣在哪里?”設計了這樣一節課。主要讓幼兒通過探索觀察蠟燭燃燒時的一些有趣現象,知道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幼兒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蠟燭燃燒,發現許多的有趣的現象

      2、產生觀察興趣,初步了解燃燒與空氣的關系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觀察力。

      三、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玻璃杯,一支蠟燭,一張畫紙,一盤顏料,一塊碎蠟。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1、師:昨天晚上停電了,屋里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見,怎么辦?

      (幼兒自由回答)蠟燭可以照明,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種蠟燭,請小朋友看一看。

      2、幼兒觀察、發言、都有些什么蠟燭。

      (工藝蠟燭、喜慶蠟燭、杯燭、生日蠟燭等)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蠟燭會在什么地方用到。

      3、小結:蠟燭可以照明,可以做蠟筆,蠟紙。

      (二)燃燒蠟燭

      1觀察燃燒的蠟燭

      (1)師:蠟燭可以照明,點燃的蠟燭還有許多的現象(點燃蠟燭)我們來看看蠟燭的火焰是什么顏色?(幼兒自由說)

      ①蠟燭的火焰中間和外邊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中間是藍色的火苗,外邊是黃色的火焰。

      ②蠟燭的火焰像什么?(幼兒自由想象)

      (2)感知蠟燭發出的光和熱

      ①請一名幼兒前來用手攏著火苗,說一說有什么感覺?

      ②師:蠟燭燃燒時會發出光和熱,它的火苗在不停的跳動,忽上忽下。

      2、實驗一:《蠟燭在空氣中的燃燒》

      (1)師:點燃的蠟燭不要把它吹滅,它會怎么樣?(一直燃燒不會熄滅)如果給點燃的蠟燭罩上一個玻璃杯,蠟燭會怎么樣?(幼兒自由發言,講述)

      下面我請小朋友做個實驗,看看這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2)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后,蠟燭會慢慢熄滅)

      ①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自由發言)

      ②蠟燭的熄滅是因為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被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的空氣被蠟燭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③罩上杯子后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么現象發生。(杯子會發熱,發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3、實驗二:《吸水的杯子》

      (1)師:如果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盛水的盤子中,再把蠟罩上玻璃杯會有什么現象?(幼兒討論發言)

      (2)幼兒操作,觀察現象

      (3)師:你們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蠟燭會熄滅,彩色的水會被吸到杯子里,(幼兒討論其中的原因)

      (4)小結:點燃的蠟燭被罩上玻璃杯后,玻璃杯里的空氣被點燃的蠟燭燃燒完了,杯子里的大氣壓變小了,外面的大氣壓就會把盤子里的水擠壓到杯子里。

      4、實驗三:《蠟燭花》

      (1)師:蠟燭燃燒時,周圍會流下很多的蠟燭油,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下面請小朋友把蠟燭油盛水的盤子里。

      (2)幼兒觀察蠟燭油滴在水中的現象。

      (3)小結:蠟燭油滴到水中,它會像荷葉那樣漂浮在水面上,不會下沉,所以我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蠟燭花”。

      (三)總結

      通過實驗一,觀察燃燒的蠟燭這一環節,讓幼兒知道蠟燭在燃燒時火焰的中間和外邊的顏色不同的,充分讓幼兒自由想象火焰像什么?從而知道蠟燭在燃燒時是會發出光和熱。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六、活動延伸

      蠟染畫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后用棉簽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涂在畫上,就會顯現出美麗的蠟染畫。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愿意了解老虎的習性、生活習慣、外形特征等。

      2、能學用相關的詞語(潛伏等)描述視頻中的見聞。

      3、有老虎是保護的概念和意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過程:

      一、引用原有經驗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樣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來是有愛、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樣的?你見過嗎?

      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樣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長相,也叫外形。用黃色的老虎頭表示。

      2、除了這個,老虎還是怎樣的?

      藍色老虎頭:行動(如吼叫)

      紅色老虎頭: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視頻,觀看并講述

      1、請小朋友們先看看,看了請你說說視頻中的老虎是什么樣的?

      尖銳的牙齒

      耳朵在動

      2、 完整講述捕食過程

      a、準備行動(學習潛伏新詞)

      b、老虎很會動腦筋,是有智慧的動物。

      c、潛伏——潛行——奔跑——潛伏——捕捉

      3、老虎寶寶

      老虎是怎么對寶寶的?

      引出粉色老虎頭:家人

      4、綠色老虎頭:老虎的生活環境

      延伸: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環境

      四、小結: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幫助幼兒總結學習方法。

      五、老虎是保護動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東北虎、華南虎)

      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為什么要保護老虎?(延伸到課外)

      活動反思:

      本故事生動有趣,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啟發幼兒觀察甲蟲、蜥蜴、公雞、黃狗、老牛的特點,如某某動物的牙齒很鋒利,它能把一個動物吃掉,某個動物的腳丫很大,能把動物踩扁等,引導幼兒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怕他,理解動物之間強、弱關系。提示幼兒觀察動物的表情怎么樣,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請幼兒學學動物們生氣和高興的樣子。通過模仿動物的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能很清楚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進而引導幼兒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征。本節活動幼兒的參與興趣都很高,回答問題積極主動,但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少,對有的動物不了解,所以在回答問題中不能正確回答,這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增加這方面的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說起綠色食品這個名詞我們都不陌生,但或許在成人和小孩的心理都認為綠色食品就是一些綠顏色的食品如:西瓜、黃瓜、蔬菜等食品。其實綠色食品是有它真正的含義的,充分認識綠色食品并且了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尤為重要,這是我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采用了實踐操作法,讓幼兒自主操作,加深印象,在每個環節留給孩子更多的是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時間。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志,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充分認識綠色食品的含義。

      難點:讓幼兒了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學具準備:綠色環保標志、非綠色與綠色食品卡片、配套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志,直接引題。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猜想像什么?

      (直接引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從而了解標志的真正含義。)

      2.教師向幼兒講解標志上圖案所蘊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寓意為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長的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境。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的放在有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有非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

      4.為什么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志說明它是純天然的食品,而另一個則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在認識標志的基礎上,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按照標志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志的認識,并通過驗證比較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為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里用臟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里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為什么?

      (3)山清水秀風景地。

      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

      成綠色食品?為什么?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 ,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本環節讓幼兒了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是活動的難點,通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啟發幼兒想象、了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創造綠色環境從我做起。

      1.討論: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環境被污染的現象, 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衛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本環節的重要提問:“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會有更多綠色的環境?”引起幼兒的共鳴。相互交流中產生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3.戶外實踐

      師:綠色小衛士們,現在我們一起用我們想到的辦法去清潔我們的校園吧!

      (通過活動使幼兒真正了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并且學會了看綠色食品的標志,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總結

      由于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弱,要求幼兒自覺抵制垃圾食品,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耐心的對幼兒正確引導,達到教育幼兒拒食垃圾食品的目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背景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非常廣泛,但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我就產生了設計科學活動"有趣的三腳架"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科學,產生探究興趣,并能進一步關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二、活動目標

      1.用彩棒操作撐起橡皮泥,探究"三腳架"結構特點和穩定的特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發現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活動重點 用彩棒操作撐起橡皮泥,探究"三腳架"結構特點和穩定的特性

      活動難點 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發現并樂意解決問題

      三、活動準備

      彩棒若干,橡皮泥若干(分成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團),關于三腳架的照片、多媒體設備,乒乓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有關材料(筷子、游戲棒、吸管、牛皮筋、茅根等)

      四、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T:"老師帶來了兩樣東西,是什么?"(揭示材料)

      T:"這是彩棒和橡皮泥,今天我們要用這兩樣材料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 【介紹操作材料引入課題,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二)探索將彩棒撐起橡皮泥,發現"三腳架"穩定的特性

      1.第一次嘗試,探索用彩棒撐起橡皮泥

      T:"請大家用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穩穩地放在桌上。大家來試試看。"(放音樂、幼兒操作)【簡練明確地提出操作要求】

      T:"你們成功了嗎?誰來介紹一下?"(幼兒回答)

      T:"你用了幾根彩棒?你是怎么把橡皮泥撐起來的?""彩棒撐起來的時候是不是都是并在一起的?是怎么撐起來的?" 【教師指引幼兒具體、明確地說出彩棒如何撐起橡皮泥,讓幼兒初步獲得"三腳架"的結構經驗】

      T:"請你在相應的數字下面打鉤記錄一下,表示用了*根小棒撐起了橡皮泥。" 【學習簡單記錄】

      T:小結:"剛才小朋友有的用了4根彩棒、有的用了5根彩棒,他們都成功了,真棒!" 【操作-討論-小結,幼兒在豐富第一次探索經驗的同時,獲得成功體驗】

      2.第二次嘗試,探索用最少的彩棒撐起橡皮泥

      T:"大家愿不愿意接受挑戰?請大家用最少的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幼兒再次操作)【循序漸進地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關注提問的層次性】

      T:"你們都成功了嗎?誰來介紹一下,你用了幾根彩棒?"

      T:"你是怎么插的?上面是怎樣的?下面是怎樣的?"

      T:"有沒有和上面數量不一樣的?""你用了幾根彩棒?"

      T:"現在最少用幾根彩棒能把橡皮泥撐起來?兩根能撐起來嗎?為什么?有個小朋友她試了兩根彩棒撐起橡皮泥的,我們來問問她。""恩,原來兩根彩棒撐的時候不穩。" "一根彩棒能撐起來嗎?"【第二次操作-討論-小結,幼兒獲得更多操作經驗,不同能力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認識的發展】

      3.第三次嘗試,探究三腳架的結構特點和穩定特性

      T:"有的小朋友沒有試過三根彩棒撐起橡皮泥,現在請大家都一起來試一試,用三根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幼兒再次操作)【通過操作努力讓所有幼兒都獲得三腳架的有關經驗】

      T:"我們發現最少用三根彩棒能把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象這樣圍繞一個中心點,把彩棒下面分分開,讓彩棒下面圍成一個三角形,這種架子就叫三腳架。"

      【教師在幼兒三次操作獲得三腳架的有關經驗后,揭示出三腳架的概念,易于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三)了解生活

      T:"生活中有很多的三腳架,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看"。(播放照片)

      T: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三腳架,它們能把東西并穩穩地撐住,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教師在幫助幼兒擴展生活經驗的同時,向孩子揭示了游戲到生活是密切聯系的,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四)活動延伸

      T:"老師也做了一個三腳架,是用什么做的?你們能做嗎?這里有很多材料,我把它放在區域里,小朋友在區域游戲中可以去玩一玩,做一個漂亮的三腳架。"【鼓勵幼兒在區域游戲時運用生活中的常見材料制作三腳架,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使科學活動生活化,同時也體現游戲回歸生活的理念】

      (五)設計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教師在活動中無論是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還是對記錄過程的提示,都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設了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既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探索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中班的孩子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記錄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練習才會得以提高。科學活動是培養幼兒操作能力、學會記錄的重要途徑。從幼兒科學活動的目標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方法無疑最重要的。因此,我在"有趣的三腳架"這一活動中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通過幼兒三次不同層次的操作,建構了關于"三腳架"的經驗,發展了探索能力。通過了解"三腳架"在生活中的運用,完成了游戲經驗到生活科學的過渡,知道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從而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探究態度。

      幼兒在表述操作過程時,要講清三腳架是如何架起來的有點困難,因此我在引導幼兒討論時分成幾步引導,讓幼兒從完整到局部地說清楚操作經過,揭示科學道理。每次探究,都是以"操作-討論-小結"的順序開展,對幼兒的操作要求逐步提高,使整個活動發展呈螺旋式上升狀態,從而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4-01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2-17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3-07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2-18

    有關科學活動的教案09-20

    科學活動小班教案03-30

    科學活動種花教案04-02

    科學活動教案說課稿04-01

    科學活動大班教案10-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伊香蕉大综综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欧美、日本v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