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探梅翻譯賞析

    時間:2025-07-11 09:06:38 詩琳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臨江仙探梅翻譯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臨江仙探梅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江仙·探梅》作者為宋代詩人、文學家辛棄疾。其古詩全文如下: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前言】

      《臨江仙·探梅》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辛棄疾閑居帶湖十年,十年的帶湖平居生活對于一位抱著壯志雄心的磊落英豪來說,是多么漫長而痛苦的消磨,尤其是他這樣一位從年少時起就矢志收復河山,金戈鐵馬踏遍塞北江南的豪杰,長時間的困頓不起,大志難伸,正值壯年卻只能與鷗鷺為伴,山水遣懷,不由得心灰意懶,只得從雪梅那里尋找到精神和人格的寄托,于醉酒和自然美景中求得片時的陶樂。《臨江仙·探梅》即是他這種心境和意識的流露。

      【注釋】

      ①此閑居帶湖之作。 詠梅而扣住一個“探”字。惜花心懶而獨愛梅者,梅花先于眾芳,更冰姿玉肌,獨立不阿。此詠梅而寫人,譏嘲世俗而自抒懷抱。下片因愛梅而賦清新之詩,由“流水帶溪云”,至“歸路月黃昏”,足見探梅之時久,愛梅之情深。

      ②心已懶:情意已減退。

      ③“一枝”三句:一枝江梅報春,帶著傲霜耐雪的神韻。玉溪:謂溪水似玉般的潔白晶瑩。

      ④剩向:盡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極贊婦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麗,此取后義。著句:寫詩句。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⑤“竹根”三句:貪賞梅花,醉中不覺時已向晚,月迷歸路。渾:全。

      【翻譯】

      已經有些年邁,有心愛惜花,可心已懶散,卻獨喜歡那江村邊圍繞的梅花。一枝花點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沒有一般的春花鮮艷嬌嫩的樣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韻。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賞這樣的秀麗景色,為它(梅花)寫些清新的詩句。水從竹根流過,溪水纏綿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渾然忘記了時間,歸家時已是月上柳梢,時已黃昏了。

      【賞析】

      上片頭兩句一上來就表明了近來的心境和態度:已經不大愛惜花朵了,但還愛那幾枝猶繞江村的梅花。下三句寫梅在冰雪嚴寒中的風骨和姿態,詠梅而又詠己,于雪梅中可見人的精神品格。下片筆意一轉,梅傲霜雪,卻只能獨守空寒,實際上是說自己處江湖之遠,既不能解廟堂之憂,又不能戎馬倥傯馳騁沙場;為消磨無可奈何之日,只好寄情山水秀色,尋醉于杯酒之間。心中有無限感慨許多無奈,反而以他言含蓄表出,既是詞家妙手,也是愁郁心情的表達。詞末數句寫景寫意境寫情懷,用語著筆極為流暢自然,有美有閑,是很可以咀嚼的。修竹菁菁,溪水左右流過,映帶著天上的云彩,多么美的一軸畫卷!出游興盡,醉酒歸來時已是黃昏月上柳梢頭,但都渾然不記得了,一種忘情忘懷的境界悄然而出。

      創作背景

      神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紹熙三年(1192),稼軒落職閑居,在江西上繞北靈山下的帶湖十易寒暑。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這首《臨江仙》即作于此時。

      【詩人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后追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1]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文學成就】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并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于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亥己……》,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

      【曲折生涯】

      初到南方

      辛棄疾初來南方,對朝廷的怯懦和畏縮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贊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已經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隱居生活

      辛棄疾一向很羨慕笑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閑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并非沒有契合之處;而且,由于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盡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但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臺,這又使他難以忍受,“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所以,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涌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度過了后半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在這些詞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寧宗嘉泰三年(1203),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并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于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于當年重回故宅閑居。雖然后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于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享年68歲。

    【臨江仙探梅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臨江仙探梅古詩翻譯及賞析10-11

    臨江仙梅翻譯及賞析01-09

    臨江仙·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辛棄疾《臨江仙·探梅》全文及鑒賞08-28

    《臨江仙·探梅》辛棄疾閱讀及答案09-14

    《臨江仙》翻譯及賞析12-24

    臨江仙·梅原文,賞析12-18

    《梅》原文及翻譯賞析04-14

    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07

    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0-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在线高清不卡dvd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不卡 | 亚洲2020香蕉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