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篇》讀后感

    時間:2022-11-07 18:44:2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論語·子路篇》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子路篇》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子路篇》讀后感

      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不可不說,《論語》是一部凝聚著先賢智慧的經典。這個假期,我誦讀了其中的十余篇。接下來,我摘取《子路篇》中的幾個片段來淺談我的感想與發現。

      《論語·子路篇》第三部分主要內容是子路認為孔子重視名分有些迂腐,于是孔子向他闡述“正名”的重要性:“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民無所措手足。”圖片

      孔子一番推理式的教誨,雖然稱不上文采斐然,但卻環環緊扣,觀點鮮明,估計子路聽后也大有收獲吧。這不禁讓我想起歐洲的一首小詩:

      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只馬掌;

      丟了一只馬掌,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

      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

      這與孔子的理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我感受到“細節決定成敗”,故“一步,一步,步步謹慎:一念,一念,念念留心。”

      《子路篇》第四部分講樊遲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想學習農事而孔子表示反對。樊遲出門后,孔子感嘆道:“小人哉,樊須也!”樊遲的初衷是好的.,而孔子卻稱他為“小人”,可見“小人”的含義不全是“道德敗壞的人”,還有“不懂‘道’的凡夫俗子”這一類的意思。誠如是,則許多語句的意義都可以重新進行解讀(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句,應該是不懂“道”,不豁達的人,才會經常憂愁)。

      這種觀點在同篇第二十部分也可得到支持:文中,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從古至今,“言必信,行必果”被許多人奉為信條,應該是良好的品質,而孔子卻說這種人是“小人”,大概也是說他們沒有達到真正的“道”的境界吧。

      誦讀《論語·子路篇》,不僅讓我汲取到了古人的智慧,還令我獲得了新知,我大概也算得上是“受益匪淺”了吧。

    【《論語·子路篇》讀后感】相關文章:

    子路簡介(論語孔子)12-06

    《論語子路》譯注評析12-06

    論語子路篇原文及翻譯06-10

    論語子路篇第十三12-06

    論語子路篇文言文翻譯04-27

    論語子路文言文練習以及答案03-31

    《子路借糧》讀后感06-18

    論語讀后感:讀《論語》有感02-09

    仲由(子路)10-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不卡国产午夜电影 |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 | 天天看影视在线 | 色五月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