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育學》讀后感400字

    時間:2021-07-03 10:57:2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信息技術教育學》讀后感400字

      最近我細細品讀了彭紹東教授撰寫的《信息技術教育學》,受益匪淺,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特別是對處在科技發展飛速的現代社會的教師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以計算機、多媒體、通訊、網絡、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收集、處理、加工、傳輸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

    《信息技術教育學》讀后感400字

      下面我就針對本人的閱讀情況談談讀完這本書后心中的一些感受和體會。

      信息技術是一個很大的領域,然而信息技術學科在小學和中學還只是一個爭議頗多、地位尷尬的小學科。書中彭教授突出了信息技術教師素質培養和專業發展,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與基礎性。在研究和繼承國內外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學科相關的課程論、教學論、學習論及現代教學理論,融合新課程改革、信息化教育。

      新課程更強調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各自的能力現實,調動各自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運用有個性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機會。活動中雖然學生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思維水平的高低不一,但他們人人參與了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充滿自信地學習,平等、主動地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解,相互合作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也使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得到了不斷的張揚、發展和提升。

      在教師的必要指導和寬松學習環境條件下,讓學生獲取多種知識的渠道,自主地、創造性地去主動獲取知識。在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一章中從教育主客體關系的角度看,教育還應特別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要素的有效整合,這包括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智商與情商的.有效整合,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整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生活經驗、社會文化習俗的整合,以及教師、學生、教材與環境的整合。尋求課程文化價值就是課程整合的基本工作和主線,其最終目的是要實現課程對共同文化價值的合理表達。

      《信息技術教育學》這本書讓我深深體驗了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率。教師還要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調節學習的氣氛,提高學習有效性。設計練習時,形式要多樣,注意學生和知識的覆蓋面,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課堂的學習,體現學習與教學的有效性整合。

      所以通過學習我認為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信息技術教育學》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育學》讀后感01-19

    《教育學》讀后感02-25

    教育學讀后感02-25

    《信息技術教育學》讀書筆記范文03-02

    愛的教育學生的讀后感03-30

    敘事教育學讀后感12-07

    教育學著作的讀后感12-23

    《當代教育學》讀后感07-26

    《教育學需要合力》讀后感03-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色国产观看在线另类 | 亚洲精选中文字幕 |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国产 | 日本一二三区性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